..续本文上一页都这么 说吧!因缘来了则有,因缘散了则无,这是三乘法。一乘法说什么?缘来非 有,缘去非无。这是不同之处。所以慧悦掌握到无住,契入中道。契入中道 的时候无有中道可契入。谁还有意见发挥?
庶师:师父!我从无住来讲。佛是觉者,这个觉是真如本性之觉,如果以幻化幻想 之觉来说觉,还是幻化。「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 这是以有所住心所觉的觉,如果住于有觉,是把虚妄法认为真实的;如果住 于无觉,落入断灭空,这样就是生死流转,所以有觉无觉都是生死法。「是 故幻灭」,这里的幻灭,依我的体会是寂而照,照而寂的空性。所以如果你 能体会到不生不灭的真觉,那才是真正的本性,所以他讲不动。
师父:慧甫讲!
甫师:其实大家讲的都很好,我是把它会成两点,因为圆觉经是要破我们的执着心 。这里讲到觉,就是讲本来是觉,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师父常讲,未成佛时 本是佛,已成佛后还是佛,又讲到无佛无众生,无有佛涅槃,无有涅槃佛, 就是讲这个道理。这里的重点主要在觉,觉是真觉,没有分别觉与不觉,不 分别众生与佛。因为事实上一切众生本来就是觉,为了让众生会入才说觉与 不觉。也就是说,觉是讲到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没有缘起,也没有性空, 一切法本来寂灭,就是慧悦师刚才讲的毕竟空。如果会入毕竟空,你说觉也 对,说不觉也对。如果没有会入毕竟空,说觉也错,说不觉也错。
师父:慧甫讲过以后,我再提醒大家。好比这虚空,你说有十方虚空没有?你说虚 空有十方虚空没有?不可说有吧!你说这个虚空没有十方虚空,是不是无呢 ?你慢慢体会就入这个法了。你说有十方虚空、无十方虚空,这个幻都灭了 以后,虚空动不动啊?大家要是修到这个地步,不得了。
你看,劫末时大火烧,虚空烧不烧得到?它不动。大水淹,虚空被淹到了没 有?这个东西很妙!大风吹,吹坏三禅天,虚空吹坏了没有?如果你证到这 个地步,一切烦恼不动,八风吹不动,哎呀!那不得了。你说,虚空有十方 虚空不对,没有十方虚空也不对,什么原因呢?如果说有,是住着。没有十 方虚空,就虚空整个没有了,那破了缘起法就破了性空法。没有十方虚空那 有虚空呢?大家仔细会一会!
彰师:我现在想到无住,无住就是借着言语相来说,我们所有言语相都有住,只有 一句阿弥陀佛无住。那怎么说呢?如果我们吃饱时说:「你吃饱了?」这可 以用。如果别人从浴室出来,我们说:「你吃饱了?」这样就不能用。你如 果用一句阿弥陀佛,无住就是畅通,就是无碍。再藉用言语来说,阿弥陀佛 就是无住。
师父:大家说,阿弥陀佛有住没有?
彰师:我说无住。
师父:要是无住,你怎么能念阿弥陀佛?
彰师:阿弥陀佛就是一真法界,就是无自性,无自性能随缘,所以能念。
师父:你既然说,你念阿弥陀佛,你住于有阿弥陀佛,我不念阿弥陀佛,我住于无 阿弥陀佛,那还是不离无啊!
彰师:阿弥陀佛念而无碍,无碍而不碍念。
师父:你解释你的,我们不抬杠。可是阿弥陀佛有住没住?我问大家。无住!可是 无住有一个大方便,要是会入反闻闻自性,自然无住。我和大家讲过很多了 ,听得清楚,听清阿弥陀佛四字,如果住于「阿」,听不清「弥」了,如果 还能听清那个「弥」,没住「阿」。住于「弥」,听不清那个「陀」了,听 清那个「陀」,没住于「弥」,反闻闻自性才会入无住。
刚才谁讲的,说空一切空,说假一切假,好象慧经吧!就是这个意思,那才 无住呢!大家时常听说有是空之有,如果有不是空之有,有是定性有,违反 佛性。空是有之空,如果空不是有之空,是断灭空,违背佛性。这个话说起 来,离四句绝百非。反过来说,即四句。即四句是怎么的?说空一切空,说 假一切假。你想一想,说一就是一切,说一切就是一,说无相就是一切相, 说一切相就是无相。现在看注疏,时间不早了。大家查出注疏,写在黑板上 。
说空一切空,说假一切假,说中一切中,什么意思?就是实相无相,无相一 切相,就是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就是这个道理了,这是正义。离四句,遣 凡情;即四句,显正义。
「向上一着,无有商量处。」所以你讲什么话,不抬杠,没有商量处嘛!「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没有把鼻」、「麻三斤」,都是它。其实到这个地 步,无话可说。爹娘没生以前的本来面目。所以从古以来千千万万人看,不 知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怎么样?大家会到了没有?有会到的举手我看。所 以不入二谛,你怎么知道呢?百尺竿,你还有所依是吧?更进一步怎么样了 ?(大众默然!)都是依赖名相。 悟性,障住它就糟糕了,怎么不障它呢?净土宗老祖师不是讲过了吗?放下 !放下!放下!
古德讲话,你不会其意,因为你不入理嘛!放下以后还有住没有啊?放下以 后还有取相没有?放下以后还有生没有?放下以后还有性没有?放下以后还 有所得没有?本来这个道理,大家都不了解,认为放下放下,我家里的事都 不管了,其实不是那个意思。
经上赞佛,如来权智不思议,遍满十方无所依。你会透的话,那太妙了。遍 满十方无所依,这是如来的权智。大家一定会不到这个意思,无所依,可是 遍满十方,谁会到了?所以你们死于文下,被名相障住了,不入这个法。遍 满十方是不是色受想行识?无所依是不是空啊?这不是明明告诉你,色即空 ,空即色吗?其实都是讲这个道理,是不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那个境界?就 是它嘛!「向上一着无有商量处」,还是它啊!这叫做大德本来面目。
六祖大善根,大菩萨再来,听五祖诵金刚经他就知道了,原来自性本自清净 ,原来自性本自平等,自性本自具足,是不是这个道理呢?你们被遍计执障 了无量劫,不会它,没有办法。所以我们无量劫来被业障、烦恼障障住,赶 紧念佛求佛接引,要不然怎么了生死呢?(答:没有了生死。)
师父:没有了生死?你还是依幻说觉啊!(卍续一六‧圆觉经要解卷上‧二二一上 ‧一○)「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者。对幻说觉。犹属顺迷相待之义。」这话 讲的,大家仔细看,你仔细留神就知道,这个人见地有高有低,那个人见地 一定也有高也有低,两个人比较起来还有高有低。你们现在看人家的注疏, 看一切经论都是一样的,只要有人说的就对,那迷糊到家。这话讲的是对的 ,「对幻说觉。犹属顺迷相待之义。」这话对的,不过他的见地有深有浅, 大家自己就会出来了。印证!以人家的见地印证你的见地,我们末法时期很 可怜,没有善知识。以前是找善知识印证,我们没有啊,只得以古德的注疏 ,或佛经印证。
「既涉言思」,对!言思是言语相、文字相、心缘相。「觉成不觉」,还是 迷惑。这个觉以后,离诸相了,离一切即一切法嘛!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经 上不是说得很清楚吗?所以还是不觉。「学者应知。创心入道。对境立观之 日须分幻觉。用观照境之时真妄泯合。」观照,真起观照,大家都不知道, 都认为观照是起观起照,其实错了。有很多人教人修佛道的,要观照观照! 不是那么观照。什么是观照呢?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叫 观照,那才是离心缘相、言语相、文字相呢!「用观照境之时真妄泯合」, 真妄泯合就是没有真也没有妄,无分别嘛!毕竟空中没有那些分别,毕竟空 叫什么?叫胜义谛,也叫第一义谛。
「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者。未离见思也。」要是说有觉,没离言语相、文字相 、心缘相,叫未离见思。这言语相、文字相、心缘相构成一种惑,构成什么 惑呢?见思惑。言语相、文字相构成见惑,心缘相构成思惑。「说无觉者亦 复如是者。未离尘沙也。」说无觉,没离尘沙惑。说无觉,其实大家想一想 ,无觉要是按顿教法门讲,圆教法门讲,无觉是不是还是言语相、文字相、 心缘相?不必落尘沙,还是见思之内嘛!
「是故幻灭者。二边心灭。即断无明。中道得立。三观皆中。名为不动也。 」这有点天台思想。这个话我教你们入理以后,可见出他的高低了。
「是故幻灭者。二边心灭。即断无明。」对不对啊?对!「中道得立」,对 不对?对!「三观皆中。名为不动也。」他的见地在此。
不相信我们看一看,无明有没有?要是有,叫真实,不叫无明了,是不是? 无明既然没有,可断不可断?断妄取真皆是妄,对不对?中道有没有?中道 是离边不住中,叫中道,是不是?天台智者大师讲,离边不住中叫中道。「 三观皆中」,三观就是空假中皆中,对不对?皆中是空也中,假也中,是不 是?既然是空也中,假也中,是假也空,中也空,对不对?既然这么说的话 ,空也假,中也假,这样才构成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嘛!那怎么可以说一切 皆中呢?所以就看出脉络来了。一切皆中,所以离中,离中可以破无明。
(卍续一六‧圆觉经直解卷上‧九四下‧八)「以幻修幻。以释成不入断灭 之意也。」以幻修幻叫如幻三昧,不落断灭。一切法门皆是如幻三昧,如果 离开幻的话,没有一切法门,所以我们念佛法门就是如幻三昧啊!
「谓以觉觉幻。觉亦是幻。」这是什么原因呢?向上一步,百尺竿头更进一 步,怎么样了?没有东西嘛!所以说,觉也是幻嘛!你有个觉,那不是幻吗 ?「故云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幻灭而觉存者。此亦是幻。」这不离有法 ,不离执着,对不对?「故云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这很清楚了。「若更起 一见。说幻灭而觉亦无者。亦复是幻。」你不可能说灭虚空啊!「何也。以 未达究竟实际故也。…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普贤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