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文殊章▪P11

  ..續本文上一頁起。

  師父:這就是了。如果「彼知覺性」有的話,也是如空花。它沒有,才是知覺性啊!大家知道如空花的是什麼知道的?念佛的是誰念的?聽佛號是誰聽的?原來是大德的自性。所以觀世音菩薩根據這個法門說出來,反聞聞自性。我們念佛也是念自己的自性……

  修師:下面說「亦不可說。無知覺性。」就是不可以講有知覺性,否則就著有邊。

  師父:不可著有,著有是常邊。

  修師:也不可說無,因爲它能起一切法。

  師父:那是斷邊。

  修師:「有無俱遣」,就是隨順圓滿覺性。

  師父:好!現在我們大家先把這段結束。「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花。」無法不是空花啊!你要是于一切法上取相,皆如空花。知道空花就入無自性,圓成實了。「即無輪轉」,那就沒有輪轉了。圓成實性無性如虛空嘛!「亦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本性無故。」這不是講得很清楚了,大家是不是都了解了?不了解這意思的舉手我看。好!現在查資料。不是造作以後它才是無,如空花它本身就是無。

  洵師:照見五蘊皆空,五陰身心當中也是空花?

  師父:就是這個道理。這個空,不是佛造作的無,不是聲聞造作的無,不是緣覺造作的無,也不是一切外道造作的無,本性無。如空花,空花本性是不是無性啊?這就是有佛無佛,一切諸法皆如空花,是不是?佛出世也好,不出世也好,它都是空花相嘛!所以我勸你們,學佛不要只在相上去求,執相而求,咫尺天涯,那不會這個法。好,現在查注疏。

  庶師:師父!我說說看。「善男子。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花。亦無生死。非作故無。本性無故。」衆生一念無明所以才落入生死流轉,才有身心受彼生死,才有這個作。其實法不生不滅,你當下就是圓覺,所以本無圓覺,也無輪轉,也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爲什麼?「本性無故」。

  師父:對的!你們不從谛理入,不入這個道理。你只在名相上轉,那都是假的嘛!所以大家知道,入谛理以後,橫說也對,豎說也對。寫吧!

  注解不要看,修學過後才看。我實在告訴大家,在修學會得到的東西,有時候比我寫的那本書還要高。這叫互相切磋,天天進步。我實在和大家講,我現在比寫圓覺經注解的時候,又多少有點進步了。你們可惜不聽我的話,都是取著于相,結果無量劫以來停頓在那裏不動。一切煩惱是不是如空花?你何必要起煩惱呢?一切名利是不是如空花?就被這一層障住了,不能進步。從無量劫以來,總在這個階段退退進進,不出六道。 

  你如果還茫茫然不知道,你想一想,實在可憐啊!所以佛說可憐愍衆生嘛!

  慧策啊!你天天吃飯,是不是皆如空花?

  策師:對!

  師父:所以禅宗古德講,吃了一輩子飯,沒咬破一粒米。因爲什麼沒咬破一粒米?皆如空花故。

  修師:可不可以說皆是法身佛?

  師父:你要是知道一切法如空花,如空花無性吧?無性不是法身佛是什麼呢?你們有人生煩惱時掉淚,眼淚是不是如空花?如空花吧!那有個名,那叫「天雨妙花」。

  (卍續一六‧圓覺經直解卷上‧九二上‧九)「此的示頓悟妙門」,這個「的」字念「ㄉㄧˊ」,的確,實實在在是頓悟。這是顯示頓悟之法門,「以顯圓照之功。唯一知字也。……」知就是圓照之性。圓照之性就是圓成實性。「唯以圓覺自性光明」,大家可以了解了,我們學華嚴也可配得上了,光明是代表什麼?智慧。自性是什麼?無性是不是?「圓照自心寂滅之體」,自心寂滅,一切法自心寂滅,怎麼寂滅法?無性,一切法無性是不是寂滅了?一切法無生就寂滅了,這個寂滅本來是涅槃。 

  「一念了知身心世界。如空中華。本來不有。」「身心世界」是講一切法,一切法本來不有,「則生死當下頓斷」。你了生死,你爲什麼不在生死當下了生死呢?生死當下怎麼了生死?有誰知道?生死是不是如空花?空花有性沒性?──你了生死了。所以六祖和永嘉大師講,你爲什麼不生死當下了生死呢?就是這個樣,生死如空花,空花無自性──了生死了。

  「以身心本空故。無可受生死者。」這個大家很清楚了。「此非造作而後無」,不是經過佛造作而後無,不是經過聲聞造作而後無,不是經過菩薩造作而後無,也不是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造作而後無,它本性就無。爲什麼本性無?它無性嘛!本性就無。「特以本來自性元無故也」,本來自性元無是什麼?就是無自性,就是圓成實,就是實相,就是法界,就是中道,就是第一義,就是畢竟空,對不對?

  看看這個人解得很對,和你解的有差別沒有?你所悟解到的和人家的層次差多少?很簡單的一點,如果你看到講這段道理,還有點模模糊糊不是很清楚,那證明你的次第比他低。如果你看到這段文一目了然,最低限度你和他相等,就可衡量出來了。如果你看出他那句話講得不夠徹底,可能你比他高一點。 

  (卍續一六‧圓覺經近釋卷一‧一五叁上‧五)「言汝所問如來本起因地修圓覺者」,是接上文,沒什麼意思。「而圓覺性實無可修。由衆生病目妄執空華以爲實有。故隨華相輪轉妄見身心實有生死。」這個大家了解,看看和你們了解的同不同。也是同樣意思,這兩個人講的話雖然是兩樣,可是意義是一個。

  「如來以智慧覺照彼無明本無。華相即滅。」這個你們也講過了,提到上文的無明,你們會到的都不錯。「則不隨華相輪轉。亦不隨身心受彼生死。」這是按照經文直接解的,解得很不錯。「所謂照見五蘊皆空」,你們也講過了,「度一切苦厄」,你們也講過了。「如來本起因地修圓覺者」,就是從般若修。

  「然言無生死者。非若聲聞析之使無。」分析使無,這桌子是木頭造成的,木頭是分子成的,分子是原子成的,那是分析空,小乘分析空,不究竟。當下就是空,緣起怎麼樣?(答:性空。)緣起就是性空,不必分析。「非若緣覺推之使無」,緣覺偏無、偏空,所以無明生則行生,行生則識生,……一直到老死生。要想修的話,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老死滅。可是心經怎麼講?無無明亦無無明盡,那有無明滅呢?無明你要是認爲它是如空花的話,空花有滅沒有?這是講聲聞、緣覺不對。「非若叁賢菩薩作種種幻行而滅之使無」,這是講叁乘法,叁乘法講次第。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一般所說的叁乘。這個叁乘在叁賢位,不入登地,也不是菩薩作種種幻化推之使無,也不是那樣的。「直是照見清淨覺心身心寂滅本來自無」,本來無自性,無自性怎麼會有空花?我問大家,無自性怎麼會有空花?(答:隨緣成萬法。)欸!大家都知道了,無性隨緣生萬法,所以它才起空花。如果知道萬法是無性,怎麼樣了?那會入圓成實了。如果執著萬法有性,怎麼樣啊?遍計執了。「故不隨生死流轉。而曰無明永斷覺道方成耳。」好,這兩個人講得都很好。時間到了!

  今天這段文要是搞清了,下一次修學下面那句話,就能直接了解了。如果今天這段文你還不了解,修學下面一塌糊塗。「彼知覺者」,知覺者沒有嘛!修學了,將來你和人家講,叁不騙──不騙佛,深會佛旨嘛!深會佛意,不騙佛。不騙自己。和人家講,不騙衆生。這兩個人講的都不騙,你們沒看出來,都有見地。

  ■第六次修學

  師父:在講圓覺經之前和大家講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大家千萬小心,男女衆不可交談,出手無禁,出腳無禁,沒有禁製的,那不是修道人的行爲。我告訴你們吧!你們動淫欲念的時候,我都知道,不過你要曉得,不要打妄想,我不是有神通,我從你們的音聲、相貌就知道了。我沒有神通,不要胡思亂想啊!你們剛剛有一點進步啊!自己又退了,一退退得垮兮兮,很多人都這樣,實可憐愍!難道你不想做個大自在的聖者嗎?如果你踏上這一步去,你能得到很大的自在。難道你不想得嗎?你甘願輪回六道嗎?實在可憐愍!我每次苦口婆心地勸你們,你們都不高興。大家不要疑心啊!我沒有神通,不要亂講,亂講我犯戒的。我從你們的音聲相貌就可以看出來了,就知道了。

  你們以後莫待法鼓大擂,早上經堂。(弟子答:我沒有聽到鈴聲!)都有理由!這叫文過飾非。

  第二點我和大家講,修學經法要深入谛理,你入谛理以後就能得大自在。如果入四谛理,你開無漏慧,入一谛、無谛、二谛、叁谛,可以開中道慧,在這裏面見深淺,一切賢聖皆以無爲法而有差別。如果不入谛理的話,遇事則迷,不知道了。

  我舉個例子說,如秀和我講,他爸爸在報紙上看到,一個人出車禍,車上寫一句阿彌陀佛,那怎麼能輾死人呢?他不知谛理,所以迷惑了。大家要知道,如果以第一義谛說,如果說寫阿彌陀佛不應該輾死人,我請問大家,第一義谛,那裏沒有阿彌陀佛?所以告訴大家防心如防賊,敬心如敬佛。盡虛空遍法界,你說那兒沒有佛?這個人就不迷惑了。要是按照世谛,明世谛理就知道了,因果嘛!說有阿彌陀佛的地方不應該輾死人,那我認識總統,殺了人,我也不應該有罪,對不對?沒那個道理的。總統住在我這裏,我殺了人也不犯罪?有那個道理嗎?因果不爽啊!不要說寫著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很多弟子還下地獄的。

  大家逐漸就了解了,因果嘛!他沒想到,佛教的法只在修因,不在計較果啊!衆生愚癡見解,只見果不見因啊!你看佛說不可起十惡業,你不仔細想一想,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惡口、不绮語、不兩舌、不貪、不瞋、不癡,究竟在因上?在果上?不起五欲、五蓋,眼不貪色、耳不貪聲、鼻不貪香、舌不貪味、身不貪觸,究竟在因上告訴你?在果上告訴你?佛在果上和衆生說過,有六道輪回,你不要入六道輪回。不入六道輪回要不造其因啊!要不得苦報、離苦的話,應該斷集啊!要證滅的話,應該修道啊!不都從因上告訴你?他在阿彌陀佛下面…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文殊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