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免全梦作醒。同醒作梦。」这是因为遍计执的关系。
「故云人人尽道。此身如梦何曾梦里知身。……」所以大家不知道,现在我们身心是不是全体无明?大家会到了吧!我们现在身心是不是全体无明?身心全体是无明,是不是身心全体是法性,是不是?全体是无明,身心是不是有生灭?全体是法性,有没有生灭?我们身心本无生灭,你迷惑执着有生灭,这就是大梦不醒。抖擞精神,振作精神醒过来,就解决了。「此言真妄同源。如众空华妄也。灭于虚空真也。……言有灭者。已知是妄。既知是妄。灭无生处。妄动而生妄灭即灭。本圆觉性谁生谁灭。众生未灭。妄见生灭。诸佛已灭寂灭为乐。」
你自己体会,和你所想的,所了解的,印证!把人家的东西当作善知识,印证自己。有一天你的无住心契无相法的时候,你可以印证他了。
一定要清净自心,不然你不入法,总在名相上浮来浮去。佛说得很清楚,由定生慧,不得定者,那得生慧?散乱心不发慧。不要认为多看点书,那是散乱心,那是不生慧的。如果没有智慧之火,油不会着的。
大家千万要相信佛语,不可自误。如果专求多学多闻而取着于相,自误一生,一生不得益处。此生一过,随业六道轮转,那就来不及了。由定发慧以后,逐渐逐渐可以看见生死边,能否了生死,看你的用功,不过你可以看见生死边缘。看到生死边缘的时候,还是不了生死,好比龙树讲,看到井里有水,不能喝,解不了渴。必须假修行功夫,打上来才能喝,要不然你们错走路,仅仅在取相多闻,误自己一生,那叫智障。
■第五次修学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花。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
师父:「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花。」这是要点了,我过去有和大家讲过。「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到这一段,这一段有很多要点,抓住就知道。
我提醒大家,我不多说,以你自己的悟性会。「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花。即无轮转。」这是什么意思?从这里修,下功夫,就无轮转了。在这段里头,你抓住一个要点讲也可以,很多个要点讲也可以。如果了解的话,真是修佛道的;如果不了解,那都是闲言闲语。谁讲?
霖师:「如来因地修圆觉者」,圆觉就是清净心,如来因地修清净心,他知道空花虚妄的,因为它是缘起,缘起就无其自性。这就像华严义海百门讲的,见到那个尘是无性的、虚妄的,所以当下即圆觉。
师父:对的!大家再发挥,我曾经和大家讲过,不要只取名相,要见一切法怎么样?一切法如幻,那才入了。我以前曾经讲过了吧?那就是知道空花嘛!
策师:「如来因地修圆觉者」,就是如来修发菩提心,修圆觉性。一切法是缘起,一切法无生,知道一切法无生,不会像众生见一切法实在有。因为一切众生见一切法实在有,虚妄轮转生死,所以「亦无身心受彼生死」,这里讲知是空花即无轮转。佛知道一切法无生,就没有轮回了。
「亦无身心受彼生死」,身心也都是无生,身心也都是缘起如幻,所以「非作故无」。不是说这种了生死是修来的,这种生死本来就没有生死,一切法本来就没有自性。「本性无故」,本来一切法没有自性。
师父:讲吧!
闻师:师父,我简单讲一点。前面提到「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花。即无轮转。」知是空花,就是知道一切依他无性就是圆成实,因为空花依他而有的,依他既然无性,当下就是圆成实。知道空花如幻的话,就会入如幻无性,就能如如不动。这句话分作两个层次来讲,事实上依他离开遍计,就是圆成实。
后面讲「亦无身心受彼生死」,身心就是前面讲的空花,「亦无身心受彼生死」,就是说「即无轮转」。「非作故无」,这个法不是修来的,去造作的才是圆成实性,因为它本性就是虚妄的。因为是虚妄法,你离开遍计所执就是圆成实性,法性以无性为性。既然无性为性,所以生死本来不可得。
「彼知觉者」,这个知觉的话,它不是用能所来入的。「犹如虚空」,这是譬喻。「无知觉性」,因为般若无知能知一切法,既然离开遍计所执,心就能横遍,待缘而成,不假造作。
师父:好!我看大家的力量只能修学这一句。「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花。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修学到此地。讲吧!
洵师:「如来因地修圆觉者」,如来以自性清净心知道空花是虚妄的。我们众生如果也知道空花是虚妄生的,虚妄灭的,没有实在的空花,就没有生死轮回。我们说五阴身心,没有真的五阴身心可受生死,因为生死是虚妄的。「非作故无。本性无故。」我们这个五阴身心它当下就是空的。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这个五蕴本来就是空的,不是造作以后才是空的,所以「非作故无」。
「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道空花是虚妄的,譬如圆觉的自性,也是像虚空一样。「知虚空者即空花相」,知道虚空的圆觉自性本是如幻的,也是像空中的花一样不可得……
师父:我们还是修学这一句好了,多了你们力量不够。大家进一步想,「知是空花」,什么法是空花?
修师:「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佛要圆满佛果的时候,修菩萨行的时候,他知道一切法都是因缘生,无自性,不住着,所以就没有轮转。就好象金刚经讲的,度尽无边众生,而没有众生相可度,所以「亦无身心受彼生死」。因为他知道这样,所以不住生死,不住涅槃,所以「不受彼生死轮转」。
「非作故无」,这不是造作才没有的,它本来就没有。「本性无故」,因为它本来没有自性,不可得的缘故。「彼知觉者」,知道这个因缘起没有自性不可得法,知道如幻三昧度尽一切众生,「犹如虚空」,就像虚空一样……
师父:这段我们以后再修学。
修师:我想把它讲完。
师父:你们力量不够。我告诉你们「彼知觉者」是什么东西?是「知是空花」的那个「知」啊!不要认为有个知觉者,那就糟糕了。「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花。」知是彼知觉者。慧悦讲吧!
悦师:记得师父曾经讲过,他看圆觉经讲十方国土犹如空花乱起乱灭,就可以说是体会到生死如幻的道理。「知是空花。即无轮转。」也就是会到生死如空花如幻如梦,不真实的。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无性,会到无性就是缘起。因为前面经文讲到「如众空花。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
这下面讲「亦无身心受彼生死」,不但生死如幻,也没有所受的身心,一切法如空花,如幻的。「亦无身心」,也没有能受生死的身心受彼生死。为什么呢?「非作故无。本性无故。」不是造作,也不是知觉才有的,它本性是如幻的、无性的,本性无故,因为一切法无生。
师父:大家想一想,「知是空花」,先从空花方面去想。
甫师:我们知道空花是无明所现,众生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我们晓得众生的生死就从这里来,执着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才落入生死。如果能放下四大、六尘缘影这些执着,也就是知道空花,它当下就没有轮转,所以转迷为觉。因为缘虚妄相而生无明,本来没有虚妄相,当下放下虚妄相就没有生死,所以没有身心受生死,因为身心是执着缘起才有身心。阿弥陀佛!
师父:大家了解了。当然我们知道原则是二谛理,一切法缘起如幻,皆如空花,因为如空花故,所以一切法无性。本来就是无性,无性谓之性,缘起谓之相,我们知道了,我现在问大家,根据经上讲,身心是四大五阴。四大是不是如空花?四大是不是缘起?五阴是不是缘起如空花?讲四大五阴有三种世间,五阴世间、众生世间、国土世间。一切国土是不是缘起?是不是如空花?你如果认为它实有的,都错了。它都是无性的,无自性的。
那么我们再讲起来,六根是不是如空花?十二入是不是如空花?十八界是不是如空花?四谛是不是如空花?十二因缘是不是如空花?六波罗蜜是不是如空花?世出世间法皆如空花了,是不是?佛的十力是不是如空花?佛的四无所畏是不是如空花?佛的十八不共法是不是如空花?这样你的思想才会开拓。佛的无上菩提是不是如空花?佛的究竟涅槃是不是如空花?从小乘一直讲到大乘,一切法皆如空花了。这一切法有谁知道的,谁知道如空花?佛性啊!对不对?就是觉性啊!这就是「彼知觉者」。
我再问大家,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如空花?阿弥陀佛是不是如空花?释迦牟尼佛是不是如空花?三世一切诸佛是不是如空花?这从那边讲?二谛从那边讲?从世谛边讲,就是缘起边讲,不是说如空花没有。谁知道如空花的意思在那里?缘生无性啊!不是说没有啊!如果认为国土世间、五阴世间、众生世间、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佛的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无上菩提、究竟涅槃、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一切诸佛,皆没有,那你落入断灭空了。知道他们如空花皆无性,由于无性,你念阿弥陀佛名号往生西方,所以知世谛就入第一义谛,入第一义谛就入涅槃。
修师:想要请教师父,「彼知觉者」是不是指圆成实性?
师父:欸!就是指它。所以「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花。」这个知就是圆成实,无性啊!
再讲一讲,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如空花,是不是?因五阴、十二入、十八界起贪,这个贪是不是如空花?因五阴、十二入、十八界起瞋,瞋是不是如空花?因五阴、十二入、十八界起痴,这个痴是不是如空花?这么说起来,金刚经有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给它换一换,凡所有相皆是如空花,是不是这个道理?如空花的原因是什么?无自性。无自性是什么?圆成实,是不是?你会到这个地步,以下第二段你才能了解。
修师:「彼知觉者」,就是圆成实性,这个性就好比虚空不可得。因为我们都有知觉性,知道圆成实,知道空花性,就是缘…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文殊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