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法本。可是修學這個法門,要相當注意,佛說過,修行般若法門要相當精進,凡修行般若法門者,須是勇猛精進。因爲魔發現佛弟子有修行般若法門者,用盡很多方便殺掉其慧命。如果有人勇猛精進,突破這一關了,進入般若法,魔就沒有辦法,所以希望大家勇猛精進!
佛說,魔拿著大刀站在路口,有要進這條路口的,就把他殺掉。所以我雖想和大家結伴同行,不知能過去幾個人,也不知道能不能有人過去?已經有很多人被魔爭取去了,不知道你們如何?你真正得到般若法,不怕魔了。佛說就在將得未得之間,魔會殺你的慧命,希望大家注意到。現在我們看圓覺經!
「于是文殊師利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這些大家查注疏、辭典都有解釋。「大悲世尊。願爲此會諸來法衆。說于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門。」這要了解了,不過佛在後面自己有解釋。「本起因地」就是菩薩行。「及說菩薩于大乘中發清淨心。遠離諸病。能使未來末世衆生求大乘者不墮邪見。」這個雖然不是主要經文,大家應該注意到,了解它的意思。「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叁請。終而複始。」這個都可以不解釋它了,你們以後慢慢自然一定會了解的。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爲諸菩薩。咨詢如來因地法行。及爲末世一切衆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墮邪見。汝今谛聽。當爲汝說。時文殊師利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這個也可以不解釋,這是名相部分。
「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爲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蜜。教授菩薩。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我們修學到這部分,重要的是那幾點?「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爲圓覺。」這個發揮要切實認清。「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這要發揮。「及波羅蜜。教授菩薩。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這重要了。「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次要部分就是文殊所問的了──「說于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行。及說菩薩于大乘中發清淨心。遠離諸病。能使未來末世衆生求大乘者不墮邪見。」主要的是佛的解釋,次要的是文殊師利發問的。其余名相部分,你們一定沒有問題的,查注疏、查辭典都知道。這個是辭典沒有,注疏發表不出來的。這幾點寫注疏的,有發表深的,有發表淺的,有發表對的,有發表錯的,這是重點。大家仔細想一想!
大家入谛理以後,要引申涵義,才能發揮般若精神。一開始文殊師利很有用意,文殊師利般若精通啊!文殊爲始,普賢爲終。事先不要參考注疏,你們悟到的地方,自己講出來以後記住它,等會兒查注疏的時候,對證、印證。
聞師:我從「說于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行」,先把圓覺和它作一個配合,因爲我記得師父開示我們,佛講法有「教理行果」,若約「圓覺」這句話來講,是自體因果。前面有講「一切如來。光嚴住持。」這是佛的果德,是無量的光壽。可是這無量的光壽卻是衆生的清淨覺地,從這裏可以看出來,圓覺是諸佛本具的,可是衆生也是不失,只是被妄想執著所覆,不知不見。因爲這個緣故,才開展這部圓覺經。圓覺經所開展的是從文殊師利作一個代表,師父開示文殊師利是表智。
文殊師利頂禮佛足,「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爲此會諸來法衆。說于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行。」如果要修圓覺,是不是應該慧解立行?因爲我們有一個和如來一樣不生不滅的清淨本體、無自性的法體,我們才能契入圓滿覺性,才能感滿果,所以菩薩于大乘中發清淨心能遠離諸病。
下面講「能使未來末世衆生求大乘者不墮邪見」,跟前面配合起來。「因地法行」,談到法,佛出世就是講這個法,講經一定要說法,法究竟談起來是了義,什麼是了義呢?約法華經講,諸法是實相,這實相法事實上是離言語、心行的,究竟體會諸法無自性,一切諸法相即無相。相即無相,無相即相,這樣我們就不會著于兩邊。不著于兩邊,我們給它一個名字就叫「中道」,中道第一義谛。約法華經講,是諸法實相,約華嚴講有它的講法,這邊是用圓覺來代表。
到底我們末法的衆生應該如何來契入圓覺?應該用這「如來因地法行」,所以師父一直提醒我們文殊爲首,有它特殊的意義,因爲叁世諸佛皆從般若出。般若簡單說是從無所得心,爲什麼無所得?諸法無相。無相不得無相,無相無不相;不得無不相,無不相即無相。講無相、無不相皆是要我們會到如來如何以無相的心契入無相法,這樣我們才不會在修行上生見,見就是分別心或取相心。
所以文殊師利菩薩就來請教世尊,如何修行不落邪見?「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爲圓覺。」大陀羅尼門好象是「總持」是不是?總持一切法。總持,我們不能認爲有一個法可以總持,如果約總持義來講,它像虛空一樣,虛空我們講是法界。法界約另一個角度來講,它是圓覺。約諸法法相講,諸法實相,實相諸法,叫做圓覺,圓滿無上覺,它可以流出一切清淨真如。
圓覺我們可以給它一個定義──畢竟空義。畢竟空爲什麼流出菩提涅槃、清淨真如,乃至菩薩的波羅蜜法?因爲法無性,待緣而成,流出一切清淨真如,也就是畢竟空能建立一切法、菩提、涅槃。我們衆生如果不知慧解立行,很容易墮入邪見、有所得見,見有菩提,見有涅槃。或見有實實在在的波羅蜜可以修、可證,那就違于清淨法行,因爲法要以無住心才能契入無相法。
我們常講,一句佛號念念相續,爲什麼念念相續?因爲念念不住。念念不住它不增,念念相續它不減,這不增不減圓滿的畢竟空法裏,卻諸法森羅萬象,皆依清淨的圓照才能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還有一點,如果我們知道自性清淨心只是被煩惱、妄想所覆的話,而這妄想我們認爲它不實在。如果我們有這種體會,在修行上就不會落入有所得見、邪見。
師父:誰還要發揮?你們注意,這裏有很多地方是雙關語,就是六祖所說的「出語雙關」。「圓」和「照」是不是一對啊?「清淨」和「覺相」是不是一對?是那一對啊?
彰師:因地就是初發心的時候,法行就是一乘法。在初發心行一乘法,從緣起法會入圓成實,所以沒有生邪見、一切諸病,所以菩薩于大乘中發清淨心。在菩薩行當中發菩提心,在緣起法直接會入性空,會入圓成實。爲什麼有諸病呢?諸病就是有漏法,有種種的五陰住著,著有十二因緣、四谛法。凡夫迷一切法實有,如果將緣起法會入圓成實,當然沒有造作,沒有造作就是遠離諸病。
如來是根本智,福慧兩足尊。根本智要有後得智來圓滿成就,來圓現根本智,所以佛種從緣起,可以不變隨緣來化度九道衆生。每位衆生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
「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無上法王就是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就是真空妙有,無著無礙自在,自在就是大陀羅尼門,它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就是無漏法,得自在,不受一切罣礙的時候,叫做菩薩。
師父:我提供大家一個參考,你才能找出它的路線,慢慢才能入了。它說「遠離諸病」,到底什麼是諸病?「不墮邪見」,什麼是邪見?總說一句是什麼東西?
聞師:我們爲什麼在本自圓覺裏又輪回六道?這依他起法本來就無自性,我們在依他起裏落入遍計執,不會圓滿的圓覺性,才落入生死。整部經是從這裏來講的。
師父:大家想一想,這病和邪見和遍計執有什麼關系?你想一想!誰要講?
悅師:「遠離諸病」,就是遠離遍計所執。因爲凡夫他認爲實在有一切法,其實一切法如幻如化,虛妄不實有,所以遠離諸病。「能使未來末世衆生求大乘者不墮邪見」,我們說斷空即是邪見。
「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爲圓覺。」這圓覺是講圓成實性,就是所謂無自性。無上法王從無自性、畢竟空中,能「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蜜」,就是畢竟空中建立一切萬法,這是所謂依他起。
「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這地方我不會解釋。「永斷無明」,就是不落遍計執,會入圓成實。因爲一切法都是虛妄的,不是實有的。
師父:我提醒大家,大家不妨參考。這個病和邪見,是不是遍計執?如果是遍計執,病和邪見是不是有所得心啊?如果出自有所得心、出自遍計執,它和清淨真如有什麼關系?假使真如不清淨,唉喲!真如不清淨會怎麼樣了?有所得、遍計執。大家慢慢地入,抽絲剝繭!講吧!
策師:「如來因地法行」,可以說是自性清淨心,因爲清淨心不落有所得心,不落遍計執,所以不墮惡邪見。
「無上法王」就是佛,佛有大陀羅尼,就是大總持門。「名爲圓覺」,圓覺有多名,在這裏是講圓覺,我們也可以說它是一真法界、中道、實相。圓覺是圓成實性,圓成實性它是常照常寂,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所以圓成實性能夠隨緣不變,成就一切清淨圓覺。圓成實無性能不變隨緣,成就諸法,所以能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乃至成佛。所以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是自性清淨心,觀照諸法緣起如幻不真實,所以永斷無明。無明是遍計執,永斷無明就是永斷遍計執。所以如來因地法行就是遠離遍計執,成就諸法,方成佛道。
師父:你們大家注意到,你們都很不錯了。有一點要注意到,不是我和你們講的,我沒講過,那你性裏出的。也不是經文講的,經文上沒有,是你性裏出的,你所講的是你自己的話。所以大家就可知道了,有一些人問,這句話出于那本經文?那是多余的,廢話。釋迦牟尼佛根據那本經文成正等正覺?你們今天所講的是根據那本經文?你要是總是依樣畫葫蘆,怎麼得法呢?那叫癡人說夢話啊!現在繼續發揮。
洵師:「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這個法假名叫「圓覺」,我們如果白話翻譯,翻譯爲「圓滿覺性」。依大乘起信…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文殊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