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是幻有?執著幻有爲實有,是遍計執。
「空實無花。病者妄執。」這是解釋,說得已經很清楚了。「由妄執故」,由于這種妄執,「非唯惑此虛空自性」,虛空是空、無所有、無生、無始,再廣說到無邊、不可思議,那很多了。
「亦複迷彼實花生處」,迷惑幻有爲實有嘛!「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歸結起來了,生死妄有,若有大丈夫抖擻精神醒過來,了生死!現在我們大家,如佛所說的,叫夢中夢,我們活在世界裏是作夢,夜晚作夢是夢中所作的夢。大家從今以後,各自發心抖擻精神把它醒過來,不要再計較了,不要再動心機了,爲什麼不救你自己慧命呢?抖擻精神,咬緊牙關醒過來,那一剎那過去以後,再不落生死,知道生死幻有,就沒有無明。你要是真有大根機的人,抖擻精神起來,你已經往生了。好!現在大家查資料。
佛道用功就是這樣,這正是用功緊要關頭。我們現在講經都在說夢話啊!要是有人真抖擻精神醒過來:「你不要說了,我已經醒過來了!」唉!圓覺經,佛法無多子,一部圓覺經啊!所以大家知道,這個上根利智才能辦得到,我說抖擻精神醒過來,那是上根利智的人。我們這個材料,作不了大用,趕緊念阿彌陀佛,求佛接引。求佛接引,就是叫你醒過來! 這真是無價之寶啊!還要什麼東西?一切皆不要了。
(卍續一六‧圓覺經直解卷上‧九一下‧一)「此釋無明之元也。謂衆生本有法身。元無生死。今因最初一念不覺之無明。迷本來之佛性。起貪瞋癡。造種種業。妄取六趣之生死。故雲種種顛倒。」大家應該會到,法身是什麼?法身就是圓成實,是不是?法身就是空,法身就是無所有,法身就是無生。「元無生死」,生死如幻的,是幻有的。所以大家用功啊!如果憑你自己的力量,可以斬關落鎖,破生死關,你就過去了。如果沒有力量,趕緊念阿彌陀佛,仗佛力破生死關。所以再不要起貪瞋癡了,造種種業,那是虛妄取六趣生死。不抖擻精神醒過來,還在夢中作夢,起貪瞋癡造諸惡業,多可憐啊!
「雖在往來生死之中。而法身湛然不動故。」雖然在生死之中,法身不動,因爲什麼原因呢?生死如幻嘛!是不是?生死是幻有的,法身本空,所以生死不動。舉例子說,空中有花起有花滅,虛空不動啊!
「如人迷方而方實不轉也」,這看你見地。「所以迷者。以背法身。但認四大假合之幻身。爲己身。妄認攀緣六塵影子妄想緣慮之心。爲真心。……」起遍計執了。大家注意到,這段話你細看經文可以有新的體會。
「病目喻無明。空華喻妄身。二月喻妄心。……」他把它分別配(以譬合法)。妄認是真,故顛倒。看人家講的,印證你自己。
「此喻示無明之體也。謂法身本無身心之相。……」身心之相是幻有的,法身是空,無身心之相。無所有,無身心之相;圓成實,無身心之相;無所住,無身心之相;無始,無身心之相。「如空本無華」,這句話很重要了,大家深深體會!你可以深一層了解。空本無花,你體會,空有東西沒有?深深體會啊!可以開你的見地。你的見地開了以後,和人家的見地,自己可以作比較了。
「今妄認四大爲身。如執空華爲實有。」空花幻有爲實有,遍計執。「由妄執故。不唯迷本法身。……」迷失空性,迷失無生性,迷失無所有性,迷失圓成實性,故雲惑此虛空自性。「亦複不知妄身從無明有。故雲迷彼實華生處。」迷惑了一切幻有爲實有了,是不是?迷惑緣起爲實有,不知緣起性空。「由此顛倒故。有輪轉生死。此乃無明之體也。」好!解釋得好。你能不能會到這個地步?你會的是不是和人家一樣,有幾分相合嗎?你已經有點進步了;說的和人家的完全兩碼事,那你錯了。各人印證自己啊!這段話講得很好!今天修學到此地。
自己有力量,斬關落鎖,破生死關。自己沒力量,趕緊死心塌地念阿彌陀佛,求佛帶著我過生死關。要覺悟,如果還迷迷糊糊起貪瞋癡造諸惡業,那地獄油鍋等著你下了。
有一個人覺悟了,誰啊?阿難陀,就是佛的弟弟。他不好好學道,習氣很重,好女色,他太太叫孫陀利。有一天佛去度化他,到他家門口托,他一看是佛來托了,趕緊下來。他告訴太太說:「你等一等,世尊來了,我一定要下去。」佛看他下來了,托著走了。他拿著飯,沒放到佛裏,不敢回去啊!不得不跟著佛走。走到樹林裏,佛和他說,你跟我出家好不好?他以爲佛開玩笑,就說好。佛把舍利弗找來,叫他爲難陀剃度。難陀不敢拒絕,就這麼剃度出家了。出家後怎麼也不能安心修行,有一天,佛勸他說,我帶你去一個地方。帶他去忉利天,他很高興啊!一看那天女美得很,有個天宮裏空著一個坐位。「世尊!這個坐位怎麼沒有天子呢?」「你去問問!」他就問天女了,天女告訴他,這是佛有一個弟弟叫難陀,他命終以後生忉利天坐這個王位,我們在這裏等他呢!唉喲!他高興啊!回來和佛講,佛說:「好!我們再逛一個地方。」帶他到地獄去,地獄有油鍋,燒得冒煙,沒有鬼魂去炸。一個牛頭馬面,凶巴巴地站在那裏。他問世尊:「世尊!這怎麼沒罪人去炸?」「你去問問那鬼卒去。」他去問鬼卒:「這個油鍋怎麼沒人炸啊?」這鬼卒凶裏凶氣地說:「這是世尊有一個弟弟叫難陀,他命終之後生忉利天,天福享盡下地獄。這個鍋給他准備的,我在等他呢!」哎喲!難陀嚇得不得了,回來他要求佛出家了。大家要提早覺悟!
■第四次修學
師父:入理不在看得多,入理在你的清淨心,你要是心不清淨,看等于沒有看。小學生看書,他看等于沒看,一字不入心。要想心清淨,有一個辦法,收攝六根。收攝六根以後,自然淨念相繼,那聽到東西就入理了,禅宗所謂開悟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你們看東西,不妨看,假使感覺自己有一點點的亂心了,趕緊修定。所以佛說定能發慧嘛!這是實在的。你們有很多人挂著耳機,天天吵自己耳根,不得清淨啊!那要是學生去求學,可以的;修道,不是那個辦法。
我告訴你,六根收攝的時候,先收攝耳根,耳根最利嘛!耳根收攝有效果的時候,好象有點重聽。其實不是重聽,他入耳根再不入意根了。現在你是聲音一入耳根,意根馬上起,非常伶俐。一入眼根,一入鼻根,一入舌根,一入身根,意根馬上起。你收攝之初,意根不起了,初初不起的時候,你感覺你耳根重聽了,重聽大家懂吧?好象是有點聾了,不是聾。你要是再起作意的時候,還是照樣伶俐。
大家要切實相信,清淨心能種一切功德,所以定能發慧,這是佛說的。你不修行,不知道它的味道。佛法甚深,非證莫知啊!到你證到的時候,你才知道,六根所入的一切,皆是假的。我們修學圓覺經,大家也從這裏以這個辦法入。要不然這個甚深道理,明明是這個樣,你怎麼不知道呢?就被你六根障住了。
「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于醒了無所得。如衆空花。滅于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何以故。無生處故。一切衆生。于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今天從這裏修學起,這是講無明。一般人不知道無明是什麼東西?這段文就講無明了。
「此無明者。非實有體。」非實有體,執著實有叫無明,大家就理解到了,什麼叫無明。「如夢中人」,這是譬喻。「夢時非無。及至于醒了無所得。如衆空花。滅于虛空。」還是譬喻。「不可說言。有定滅處。何以故。無生處故。一切衆生。于無生中。」大家應該可以體會到了,你要是以清淨心就體會到了,于無生中生出無明來。「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我們今天修學到此地。
這段話是告訴你,什麼叫無明。心清淨自然入法!「此無明者。非實有體。」這句話最重要了,誰講?心清淨自己感覺得出來。如果你的心在文字相上不動,浮過來浮過去,不入。看是看了,眼睛用了,可是不入理,茫茫然無所知。我想你一定有這個經驗,眼睛看著經本了,浮浮然不入,你看那個字是黑黑的,紙是白白的,不入。講吧!
洵師:「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善男子,無明這個東西是幻化的,不是實在的東西叫無明。心經說,無無明亦無無明盡。就像夢中人作夢時,他在作夢時也有虛妄的影像,等到他醒來時,那些幻化的就消失了。就像永嘉大師所說的,迷時分明有六道,覺後空空無大千。因爲他迷的時候明明是有這些幻相,可是夢醒以後,這些都是幻化的。就像眼睛有毛病,見空中有花,虛空本來清淨,虛空本來沒有幻花。等到他清醒的時候,幻花就消失了,所以我們可以說,眼睛有病,在虛空所見的花,就「滅于虛空」。因爲這些幻花是他眼睛有毛病,所以幻花也是緣生的,不可執幻花有生處,有滅處。
「一切衆生。于無生中。妄見生滅。」就是一切衆生在不生不滅中幻見生滅,這是衆生的顛倒執著,這樣假名叫輪轉生死。
師父:大家講的時候,發揮你自己的見地。這個無明,我提醒大家,它就是法,就差那麼一點點。差一點點就是法,離開那一點點,就是無明。誰還講?
聞師:「此無明者。非實有體。」無明本是虛妄,如果真正有體會的話,無明即是虛妄,虛妄本是無生。爲什麼說無生?因爲從依他起的法,我們知道無性,就會入無生。這無生並不是離開現前一念有一個無生,就是你了知一切法本是無性的。既然是無性的話,就是虛妄的,如果對虛妄的法起顛倒、執著,認爲法有自性的話,就不入谛理。
無明,我從另一個層面來講,因爲後面經文講到「是故說名輪轉生死」。我們學佛道,有一句話說「要了生死」,生死上加一個「了」字,所以了生死我們可以作幾點解釋,你能了解諸法本來不生,而且你能徹入法性後叫了生死。生死,我們衆生認爲實有,所以了生死用另一個角度來講,如果認爲實在有生死可了的話,叫遍計執性。如果從生死了知它無性,當…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文殊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