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文殊章▪P9

  ..續本文上一頁我們的,能放下!放下!能這樣的話就不是無明。

  師父:好幾個人提到念佛法門,一般人不知道念佛可貴處,虛妄謗法。道不在遠,眼皮的底下就是道,他卻舍近求遠,得不到道。大家聽我念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們聽到了沒有?阿──彌──陀──佛,你有什麼感覺沒有?其中有一個很妙的道理,阿彌陀佛生了,生過以後就滅,對不對?阿彌陀佛生了又滅,這是作法,知道了吧?你要想一想,裏面有一個無作法,阿彌陀佛滅了,阿彌陀佛又生了,要是滅了的話,怎麼能又生呢?你是不是一句阿彌陀佛,一句阿彌陀佛,句句在生啊?是不是句句在滅啊?你怎麼忘記裏面有一個無作法呢?不生不滅的是誰啊?什麼東西?有作法一定有生滅,生滅是什麼?依他起啊!對不對?依他起無性啊!虛妄的,你爲什麼不會到圓成實呢?圓成實是什麼?無作啊!念佛就是念這個東西。

  譬如慧明剛才講的,因緣來則生,因緣去則滅,它有生有滅,還有一個無作的東西啊!它不生不滅。所以因緣來它不生,因緣去它不滅,那是什麼東西?深深體會!這個法不以清淨心不能入。誰還有什麼意見?發表你的見地。

  洵師:所以這種生滅當下就是不生不滅,我們修行就是在生死當中了生死,不是在生死以外另求不生不死。

  師父:你講對了,可惜是一句話。六祖呵責神會知解之徒,就是這個地方,是不是?對是對了,可是又錯了。要是有大根機的人,有大善知識,當下覺悟,大夢初醒。你從這裏再進一步,百尺竿頭再進一步,哦!如大夢初醒,抖擻精神醒過來,你這出離生死了。你講不錯,可惜是一句話啊!

  洵師:什麼一句話?

  師父:一句話是如狗逐塊,沒有實義,所以學佛的人要講實德嘛!誰都知道不起貪瞋癡對,這是一句話,它和真正不起貪瞋癡,毫無幹涉。真正不起貪瞋癡是你的性,它和你的性沒有幹涉,你了解這個道理,知解。誰還要發表他的見地?講吧!

  明師:剛才說因緣生則生,因緣滅則滅,是不是可以說因緣所生法好比空中花一樣,它在生滅,可是它是不實在的,是虛妄的。好比經上說的,空中花亂起亂滅。

  師父:對了!你這叫一乘法,你剛才講的是叁乘法。說你講對了也錯了,錯在什麼地方,大家知道嗎?一句話嘛!僅僅是一句話。……

  悅師:我不是要消這段文,是臨時想到師父講的,不會同性義啊!有一次六祖要洗袈裟,正好一個僧人前來,六祖問他,你在世俗做什麼事情呢?他說,我是雕塑的。他說,你試著雕塑看看。其實他是要他講出性來,他不會。他塑了一尊八尺高的佛像,六祖跟他說,你是善于塑性,不解佛性。這個法要往性上會,才不會枉費功夫,如狗逐塊。

  師父:如果有人離開「一句話」了,這個人得大自在。講吧! 

  聞師:師父講自在,就用自在來講。一切法自在,自在這句話是很圓滿的,爲什麼這麼講?既然講無明,如果衆生心真有無明,應該叁千大千淨土都翻爲娑婆五濁惡世。華嚴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說無明,一切是無明。如果體會無明它本來虛妄的,這一剎那就能翻五濁爲佛剎。

  一般用性相這兩個字來講,事實上言辭很難表達,你說事和理怎麼圓融?你心裏就是有「理事」這兩個字在,你把一切都放下來了,其實什麼都可以說。說理不可以立,因爲不可得的緣故;說事不可舍,不可得的緣故。說依他起也不可得,說圓成實也不可得,在這一切不可得法當中,你認爲什麼是無明?你迷了就是無明。你認爲什麼是圓成實性?你覺悟了一切法,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話,這樣就是圓成實。依他與圓成不是言語、文字可以表達的,如果離開我們的文字相、心緣相,乃至我們的思議心,我想應該是任運騰騰的。因爲你說理,理是什麼?說事,事是什麼?事實上,它不是言語、文字可以表達的。如果我們有力量可以突破生死關的話,這不是言語、文字可以表達的,因爲一即一切,有所說的話,一定有所住,不管理事講得多圓融,還是在理事裏面跑不出來。我想這是各人用功的問題! 

  師父:這是慧聞的見地,他講的這一套是楞伽、唯識的叁無性。他自己會入,所以可以算是他自己的見地。 

  這個法不離相,不離性,也非相,也非性。非相非性離四句,不離相不離性即四句。非相非性這個法不立一法,即相即性這個法不舍一法,大家體會吧!有一天你以無住心契合無相法,就入了。你要是入的那天,你就知道過去所見所聞,皆同糟粕。好!還有意見沒有?

  融師:我試著講看看。一切法本不生不滅,如果一念無明起,則八萬障門開。如果我們把不實在的法:夢中人、空中花……幻現生滅的這些法會入無性法、圓成實的時候,就是了生死。

  師父:好!大家看!看見了沒有?你們都沒有看見。這是什麼?(慧策師答:性空!)慧策看到一點點了。手帕它是性啊!它是無明啊!這是不是緣起?這是不是如幻?是不是性空?是不是圓成實?是不是真如?既然是真如了,是不是法性?既然是法性,是不是佛身?你們都被六根、五蘊障住,不入此法。有一天你的無住心契合無相法,就入了。好,現在查注疏了吧!

  你看它,迷時分明有六道,覺後空空無大千,在它。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不過說它。誰找到注疏,自動上來寫啊!孔子說,道在迩,遠求非道。迩是近處,道就在你的眼前,向遠處求的都不是道。你們大家看經、看論、看律,現在都還是垃圾,沒有用!愈看多了,愈亂心。有一天你清淨心契無相法的時候,你才發現你那個垃圾裏有珍珠啊!現在不知道,真正契合無相法的時候,你才知道你看經真正發生用處了。真正發生用處的時候,你才知道你過去看經都不是啊!如果你認爲還是的話,還是垃圾。古德講過一句話,你們可以作一個參考──今天我才知道,以往錯用心啊!知道釋迦牟尼佛是我的大恩人的時候,到那一天你才知道被釋迦牟尼佛騙了若幹年啊! 

  (卍續八七‧圓覺經夾頌集解講義卷一‧六四○下‧一六)「無明因妄而起」,他從緣起邊講,從依他起邊講。「非實有體相也」,依他起虛妄,知道虛妄的會入圓成實。認爲虛妄實有,落入遍計執。

  「……無明既無實體。皆是本來圓覺妙心。」這是會到圓覺妙心是什麼?無明既無實體,依他起沒有實體皆是什麼?原來圓覺就是圓成實。「故楞嚴雲。汝身汝心外及山河虛空大地。鹹是精真妙明中所現物。……」這個精真妙明是什麼?你從這個文字上會啊!你亂心不入,清淨心才入。原來「精真妙明」就是圓成實性,對不對?一切法都是圓成實性表現的。圓成實性也叫中道,也叫真如,也叫佛性,也叫實相,也叫法界。圓成實性無性隨緣生萬法嘛!皆是它所表現的。

  「無明無體。以法性爲體。」講得很清楚了,是不是?我問你,無明無體,以法性爲體,法性是不是體?法性這個體是什麼東西?無性爲體。如果法性有體的話,它是生滅法,不能是無作法。「無明轉爲明。如清濁水濁爲本有。」這個我們可以會到,不必消文了。

  再看下面「又推法性亦無自體」,這話講得對,法性有自體是生滅法。法性無性,一切法以無性爲性,無性隨緣生萬法,萬法無性是真如。「以無明爲體。以水爲體。水以爲體。」舉例說,說得很對啊!他講的是依他起,法性無體,以無明爲體。無明無體,以法性爲體,他講依他起法。下面講,我們就知道了,好比以水爲體,水以爲體。「各各自性。遇緣成就也。」對!緣起法。這個法是什麼?世間法,這叫相待法。法性待無明而有法性,若無無明,不稱爲法性。無明待法性而有無明,沒有法性怎麼知道是無明?這是相待法。相待法是假,佛法叫相待假,所謂和合假、相待假嘛!都是講因緣法。怎麼知道相待是假呢?既然是相待,無明待法性而有無明,法性待無明而有法性,那麼可以知道沒有法性就沒有無明,都無其體。 

  什麼原因呢?如果法性有、無明有,有叁種情形:先有法性,或者先有無明,或者法性、無明同時有,都不成道理。先有無明的話,不待法性,不成相待。不成相待,怎麼會有無明?先有法性,也是同樣的道理。有法性的時候一定沒有無明,沒有無明,不成相待。不成相待,怎麼會有法性?如果法性、無明同時而有,既然同時有,怎麼成相待?不成相待怎麼有無明有法性?他是講這個道理,這個人講得對。所以都是「遇緣」,慧明你這就知道了,絕對不是說因緣來則生,因緣去了則滅,那是叁乘法,不究竟的,不了義的。其實說,這個法本來寂滅,因緣來不生,因緣去不滅。都是「遇緣成就」,遇緣成就,就是空。

  「又須知。悟了即無明爲法性。迷時即法性爲無明。……」這句話講得很好,你覺悟的時候,無明就是法性。說無明,一切無明;說法性,一切法性,當然無明就是法性了。迷惑的時候,法性變成無明。所以說這個話我們講過了,迷的時候,法身常六道;覺的時候,六道常法身。「總是衆生一念妄心……」,這都是一念妄心,法性與無明都是一念妄心。

  「吾佛圓明之體。即是衆生凡夫本具性德。……」佛生本是一如,對不對?說衆生,一切衆生;說佛,一切佛,對不對?這麼說起來,無佛無衆生,是不是?所以他說「凡夫本具性德」。

  「如夢中人」,你分別一切法,好比是夢中人。「此谕衆生迷時」,「谕」當「說明」講。「深以無明爲實」,以無明爲實是什麼?遍計執。「若覺悟之後。方知無明是幻。」無明是幻,是什麼?幻法是依他起,依他起就是圓成實了。「無明之滅。如空華之滅。」這是解釋經上的譬喻了。「不可指說。滅處者蓋無明本無生處故也。……」這沒有什麼解釋的。「及至于醒了無所得。此體空義也。醒時尚記夢中所作之事。則事事無實可見。」這沒什麼解釋的。「體空者雖曰無明無體。人人未…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文殊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