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下就能破我们众生的无明,所以破一分的无明,证一分的法性,一切诸法从缘起边讲是如幻如化的。如幻无生,就会入圆成实性。
诸法是依他而有,依他而有当体就不可得,不可得的法,我们假名叫无生法。所以说转烦恼为菩提,乃至了生死也是同样,要会入这个法性。因这个法,如法起修行,会到一切法本来是清净。这样法无生的话,实则无住,无住心就能契入无性法。他下面作一个譬喻,既然一切法无生,我们众生也没有生死,那我们怎么常常认为自己在沦落生死呢?
下面举一个譬喻,「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因为我们总认为一切法都是很实在的,没有办法将佛讲的经教销归于自性,从我们的生活如实去体会。「如梦中人梦时非无」,这么讲起来,我们生活上可以常常以念佛来销归自性。如果有人在烦恼的时候,迷惑的时候,认为很实在。他认为很实在的话,就要想种种方法来灭这个烦恼,这是一种修法。如果你真正将这个经法,用「慧解立行」来念佛的话,这烦恼是虚妄的,你这佛号怎么念?这时你会和以前不一样,你会至诚恳切念佛号。佛号里面没有染着,佛号里面没有遍计执,在佛号里面就能会入法性。所以烦恼就是无明,「如梦中人梦时非无」,我们还是认为很实在的。「及至于醒」,就是我们真正觉悟到,你少分觉悟也好,多分觉悟也好,它是本来无一物,那何处惹尘埃呢?
初修行的时候,你烦恼的时间很长,你慢慢会缩短一点,甚至到后来很快就不烦恼了,这看个人怎么用这个法。我们体会到烦恼就像「众空花」一样,你灭什么?就是你醒过来,叫做灭。并不是离开现前的法,有个灭,所以不得定有灭者。觉悟的时候,我们给它一个名字,说这虚妄是不可得,叫觉悟,所以「无生处」。其实诸法本来无生,「是故说名轮转生死」,这是教我们如何会入圆觉法,如何依清净心来起无住行。
师父:慧闻刚才讲的,他的见地了解到依他起,依他起是法吧!依他起无过,依他起虚妄,虚妄就是圆成实。如果偏一点怎么样?落入遍计执,那叫无明,是不是?他见地是这样。圆成实、依他起、遍计执──遍、依、圆出于楞伽经和唯识论,还有三无性。自在其中,你了解以后,一定在里面了。
他也了解到念佛法门。念佛法门很深,一般人不知道,念佛时你把那个不生不灭的念出来,真念佛。你念阿弥陀佛名号是依他起,要是没有依他起的话,没有圆成实,所以一定念佛号。
大家既然慢慢入了,了解了,于依他起边起遍计执,叫无明。那还有呢!你可以再深入了解,开你的见地。你想,横遍竖穷,没有一法不是依他起。换句话说,没有一法不是无明,再进一步说,没有一法不是圆成实。谁要发表你的见地?清净心自然入!心清净好比电门开关一样,碰到了就亮。
悦师:「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无明是虚妄的。既然我们知道一切法本来不生不灭,刚才慧闻师有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如果你认为有佛性,或者一起心动念,就乖这法体,就是无明。所以一切法本来不生不灭,如师父讲的那个圆成实性。我们不会圆成实性,落入遍计执。所以经文接着比喻无明,以世俗知道的「梦」来譬喻。
「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这句话跟慧洵师提到永嘉大师所说的意思一样:「迷时分明有六道」就是梦时非无;「觉后空空无大千」就是及至于醒,了无所得。接着他说出第二个譬喻,这个无明「如众空花。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因为一切法无生,既然无生,怎么有生灭?既然没有生处,怎么有灭处呢?所以下面接着讲「无生处故」。
「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一切众生不能会到一切法不生不灭的道理,所以在毕竟空中,在无生当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生死粗的讲叫生死,假如你生心动念,就是生灭。
师父:所以你修清净心久了以后,能慢慢知道对方的心心所,你们被一点东西障住了。依他起和缘起有什么关系?缘起和如幻有什么关系?如幻和梦中有什么关系?和空中花有什么关系?和生灭有什么关系?和轮转生死有什么关系?你们怎么不从这里入呢?这不是深深到你切身之处吗?谁发表他的见地?
修师:无明是从上面接下来的,因为众生虚妄执着有我,才轮转生死,这就叫无明。但是执着有生、有死、有我,有我在生死轮回的见,叫无明。无明起的烦恼,不是实在有它的体性。好比梦中人,他作梦的时候,明明就是有,可是等他醒来的时候,了无所得。就好比我们在梦想颠倒中,明明有我、我所,起我见、我爱种种烦恼。但是等到他觉悟以后,了无所得。因为知道一切法遍一切处,尽虚空遍法界都是同一法性,没有分别,所以无所得。
「如众空花。灭于虚空。」好比众因缘和合生的法,归于无性。「不可说言有定灭处」,因为它本来就是无性,所以它没有定灭处,只是会归于根本而已。本来就是如此,法尔如是,所以没有定灭处。「无生处故」,因为它没有自性的缘故,它本来无生,所以无生处。
「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一切众生都是于无自性当中,妄见有生有灭,有自性,所以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所以这样就叫轮转生死。
师父:我再提醒大家,你知道无明无实有体,好象能会到一切法如幻了吧?会到一切法如幻,离开一切如幻法,你就能会到法性。会到法性的人,他总有一天入涅槃。
修师:「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我想到阿难,他在颠倒的时候,执着有我,只觉得我有这个身。那时候结集经典,大迦叶不肯让他进去,因为他执有我身,所以不能进去。等到他证阿罗汉果的时候,知道一切法空,就能以神通力钻进去。他那时身体还在啊!为什么能钻进去?因为他那时醒了嘛!一切法本来性空的缘故,所以能钻进去。
好比「梦中人梦时非无」,因为在颠倒生死中,明明有我啊!有个墙壁隔着我,进不去。可是等到他觉悟以后,本来都是同一法性没有分别,所以就能进去了。了无可得,也没有墙壁,也没有我,就好比众缘和合,归于空性。我刚才想到这段,觉得很有趣。
师父:由一个法了解以后,可以入法性。法性不是无实有体,有名有实,有名有实是不是实在有啊?法性如果实在有的话,还是依他起法,缘起法。法性无性,随缘成一切法。慢慢了解,慢慢深入!清净心和无相法慢慢契合以后,你可以入涅槃。入涅槃不可执着,执着就变成小乘涅槃了。好,慧策讲吧!
策师:无明没有自性啊!它是缘起法。缘起法不可得,所以非实有体。但是「如梦中人」,众生落入遍计执,就取着我人众寿相,认为梦中的形形色色是实实在在的,不晓得缘起性空这个道理,认为实在有落入生死。若能知道缘起性空不可得,就醒过来了。醒过来,一无所得,因为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没有自性,所以了无所得。
「如众空花。灭于虚空。」众空花也是圆成实,也是依他起。依他起没有自性,没有处所,没有能所。「不可说言。有定灭处。」没有生灭来去,因为一切法没有自性,一切法无生。一切众生于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法性中,妄起人我执,起憎爱二心,所以落入生死。
师父:你们要记住,不藉别人任何帮助,自己的见地发出来。不藉别人说话帮助,不藉注解帮助,不藉一切帮助,连佛都不要,你自己的见地发出来。讲吧!
明师:一切法都是因缘而有的,因缘聚则生,因缘散则灭,而法本身是不灭的。我们众生不晓得这个道理,在无生法当中执着实在有的,认为一切法实在有,执着我人众寿相,产生遍计执。产生遍计执后,我们假名它叫无明,可是因为它产生无明,所以虚妄轮转生死。轮转生死时,就认为六道是很实在的,而六道生死本来是很虚妄的。如果你晓得六道是不生不灭的,没有六道可得,也没有净土可得,那你当下就没有生死,没有无明。我们假名叫了生死,假名叫破无明。所以说,众生与佛在一念迷跟觉的差别而已。
修师:我讲「了无所得如众空花」,我用一个比较浅显的譬喻,好比水波它灭于水中,不可言定灭。就好比我们觉悟以后,就显现法身,一切幻化的法无非从法身所现,所以它没有定灭处。
师父:这是你的见地。慧明!
明师:阿弥陀佛!
师父:你刚才讲因缘来则生,因缘去则灭,这是三乘法,不是圆觉经的意思。我问你,因缘来则生,因缘去则灭,不还是生灭吗?你再深会,你再会因缘本身就是佛……好,你讲!
悦师:我感觉这段话,实在是说我们现在当下就是。
师父:这是你的见地。讲吧!
观师:刚才师父提到「此无明者。非实有体。」我想到一段话用来勉励自己,因为常常没有往法性上用心。我们怎么会是无明呢?因为于一切缘起起贪瞋痴,这就是无明。所以我们可以藉一个法门──念佛,藉念佛不起贪瞋痴,这样就可以契合心经上所讲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不过有个地方要注意到的,念佛要怎样念到不起贪瞋痴呢?最好的方法是师父跟我们讲的,念得清楚,听得清楚。如果念佛念得不清楚,那样的话心中无佛,佛中无心,那不是在念佛,而是念贪瞋痴。
讲到贪瞋痴,怎样不起贪瞋痴?不起贪,我们出家人不贪名、不贪利,所以古德有这样的话,看了非常感动,埋光埋名养智养慧,假如把我们的名利埋掉的话,可以长养我们的智慧。提到瞋,我们常说,只见别人的过错,不见自己的过错,自己都有很多理由。由这里,我就想到,难怪古德会有成就,他们都是只见己过,不见人非,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要往这里来努力。
提到痴,我们一般都不能深信因果,所以在因心上没有办法好好地照顾。菩萨就不一样,菩萨畏因,菩萨因心照顾得很好,菩萨都能往清净心上去用功,能清净自心。所以念佛要不起贪瞋痴,最好的办法就是念得清楚,听得清楚。如果能这样的话,在一切境界上就像师父刚才开示…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文殊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