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智海法師宣講)19
所以說這個世間上;人與人之間是得到好處還是得不到好處呢?實際上全靠自己用心的問題了,怎麼樣用心呢?昨天我給大家介紹那本《淨行品》,希望大家下來好好學、好好看、好好思維,好好揣摩裏面怎麼樣發善巧用心。而且它有一種什麼規律,它有一種什麼方法,你要把這裏的甚深意趣領會了以後,哪怕你不能夠背誦那些結語,在現實生活過程當中你也能夠比照用心。當你能夠比照用心,從理上彙通的時候,那就是住內旁空,做任何事情你把這種方法學會了,把這種智慧學會了,任何時間你起心動念都沒有過錯,任何時間你做任何事情都沒什麼過錯。面對這世間上的一切的一切,我們生存的環境山河大地,我們身邊的衆多衆生,包括我們自己身口意叁業,都只能夠幫助我們增長福德資糧,而不能夠減少我們自己的福德資糧,所以說這種修行非常非常舒服。下面;看經書。
【爾時佛告觀世音菩薩:當愍此無盡意菩薩及四衆,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
經過無盡意菩薩的再次懇求,釋迦牟尼佛說話了,他就告訴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你應當哀愍這位無盡意菩薩,應當哀愍這些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八部、等等,因爲憐憫衆生、哀愍衆生、應該接受這樣的供養,你不爲自己而接受供養,這個很可以理解,但是你爲衆生而接受這份供養來成就衆生,來給予衆生的福慧,這個也一個功德。
世間上的人,好多人也是這樣,他只喜歡拿東西給別人,以此來顯現我自己很富有,有的時候也要接受別人給你的東西,也許你不缺乏了,但是你接受下來人家很高興,能夠讓衆生高興何樂而不爲嘛,對不對。有的人家裏面穿金戴銀,人家衆生平時看你對他有好處,于是那一天給你拿一棵青菜來。哎呀,這個青菜我不確呀,我山珍海味我都有,算了、算了你拿回去,拿回去,不要、不要,你要不要你就傷人家的心,人家那個青菜雖然說不值錢,但是這個心值錢嘛,對不對。所以說爲人處事這裏面你還要學會,一個學會布施,一個要學會接受,對不對。所以說這個裏面他能夠長養衆生的善心。
釋迦牟尼佛這個時間就跟觀世音菩薩說了,你要接受,不接受不行,釋迦牟尼佛說話很客氣,叫觀世音菩薩憐憫無盡意菩薩,憐憫這些四衆弟子,憐憫這些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天龍八部、來受這些璎珞。釋迦牟尼佛既然發了這種話了,下面。
【實時觀世音菩薩愍諸四衆,及于天、龍、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
你看;這個時間,觀世音菩薩很孝順,釋迦牟尼佛說話了、他就照著做了。不像我們今天父母要說個話了,不聽,你這父母老套筒嘛,已經落後了嘛,跟不上時代的需求的嘛,你說的這個話我不聽了。你說我們今天的孩子是不是這樣,差不多就這樣,沒有一個孝順之心,沒有一個同情理解,我們在坐的你對自己的父母親同不同情、理不理解啊?所以說父母親說話以後,我們要順他一口氣,該聽的要聽,該接受的要接受,不要老是去打破鑼,不是要老是去短處別人,好像他說的話就是不動聽,好像他說的話就是很落伍。包括我們今天出家師父,遠離父母親了,在佛門當中有沒有父母啊?還是有父母。師父就是我們自己的父母親,師父說了話了,我們自己要聽,連師父的話都不聽了,那算什麼呢?出了家了,你學佛、學道,連師父的話都不聽了,你說你認一個師父幹啥?我經常跟我那些徒弟開玩笑,我說;如果說我說的話不聽啊,你來當師父,我來當徒弟,哈哈。我們換過,因爲當徒弟很好玩,有人跟你做主嘛,對不對,免得你在那費心了嘛。師父他都給你考慮好了,你只要聽了就行了。現在就有些人他就不聽,師父隨便你說什麼,他都要整另外的東西,反其道而行之,我就非常納悶,你找一個師父幹什麼?你找師父不就是讓他傳道、受益、體獲嘛。如果說師父跟你說的話你不聽,你說這時間你這個弟子怎麼做的,所以說這個時間他要有孝順之心。
觀世音菩薩這個地方那就示現孝順,釋迦牟尼佛說了,觀世音菩薩既是愍念四衆弟子、天龍八部、接受了無盡意菩薩這個璎珞的供養。所以說你看這些經書,它都是典範,它不僅僅是的文字,它把觀世音菩薩的這種行爲定合在經書上,讓我們千百年以後看到這一段文字的時候,還能夠體會當時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的情形,它能夠重現無盡意菩薩,以至誠懇切代衆生如法修行供養,叁輪體空而了無執著的情形,也能夠再現觀世音菩薩的在釋迦牟尼佛發了話以後孝順佛意,愍念四衆接受無盡意菩薩這份璎珞的供養,你看這些情景曆曆在目。他接受了以後分做二份,一份供養釋迦牟尼佛,一份供奉多寶佛塔。要是你平時沒有看過《法華經》的,這個地方就會感到稀奇了。釋迦牟尼佛他在講經說法,這多寶佛是從什麼地方出來的呢?
《法華經》裏面有一個公案。要講《法華經》的時候,多寶佛、多寶佛塔都要顯現作爲證明,今天事迹因緣成熟了,釋迦牟尼佛要講這種《法華經》了,于是按照慣例,多寶佛塔它就顯現,多寶佛從寶塔當中走出來,來證明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這些佛法真實不虛,這是佛佛道同,佛與佛之間是你幫助我,我幫助你,一佛出世千佛輔化,那就是和合、那就是團體。我們今天就不行,一個人在那講經說法,其他的人都在搞破壞,打破鑼,那是不和合,你知道吧。就像我們今天常住上一樣,我們今天常住上決定了要幹什麼事情,結果下來以後他就給你搞陰謀詭計,搞破壞。你說這樣的常住能興旺起來嗎?那就興旺不起來,要得佛法興,除非僧贊僧。我們四衆弟子要和諧、要團結、要相互增上,只要是如理如法的事情,我們大家發心、衆人成就。大家施柴火焰高嘛,你添一根柴、他添一根柴,這火焰就然起來了。要建大雄寶殿沒有錢,你湊五百塊錢、我湊五百塊錢,這就是功德嘛,衆志成成,什麼事情成就不了啊,都能夠成就,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我們大家都能夠同心同德,齊類克金,就連那個最堅固的金屬都能夠把它斷掉,這叫同心同德的一種功夫。我們這些四衆弟子能夠同心同德的話,佛法一定能夠發揚廣大。就怕這裏面不和合,你有意見、我有意見,你看不貫、我看不貫,你要搞點名堂,我要搞點名堂。甚至我們在學經、聽經、聞法、還是控製不了自己的煩惱習氣。吵嘴、打架、是非、煩惱、造業、這些東西出來了,相應嘛,你說,不相應。所以說這個是非從自心了斷,每一個人從自心看看,你那個煩惱是怎麼樣起來的,就是因爲自己的無知,執著虛妄分別、煩惱習氣而顯現的,但是往往我們還不這樣認爲,他偏偏要在外面的世界拉一個墊背的。我不高興了不是我的問題,而是你讓我不高興的,他就認爲外面的這種人和事讓他不高興的,其實這個知見就是錯的,這個見解就是錯的。每一個人我們這個出家師父也好、還是在家居士也好,每當發生這樣的事情的時候,要知道自己錯了,你非得要拉一個墊背的,但是那個背墊不上。不是人家讓你不高興,而我們讓自己不高興,這個道理大家想得通嗎?想得通嗎?想得通(大衆)。
想得通你就有智慧,想不通你那個煩惱就很難解決。固然人與人之間是可以相互影響的,但是能不能夠影響你,這要看我們自己。就是我們剛才所說的,別人對你的損傷能不能夠造成這種傷害,他單方面是不能夠形成決定因素的,非得我們雙方配合他才能夠形成損傷。如果說你不配合他的話,他是不能夠讓你不高興,是不是。你說別人罵你一句話了,別人罵你的語言是一個因緣,一個增上緣,但是你能不能夠增上呢,關鍵在于你自己。如果說你不在乎,你有智慧,你知道這些語言名相都是假玩意,你不計較他,心不在焉,那麼別人所說的話他就進入不了你的內心,他就傷害不了你,一個巴掌拍不響,別人的傷害、他怎麼傷害得了你呢,傷害不了。所以說要學會這種方法,不要配合那些是非,不要配合人家罵你,不要配合去起煩惱。假如說你要配合去起煩惱的話,你這個人就是沒有智慧。你要配合起功德多好,是不是。觀世音菩薩這麼慈悲,你爲什麼不配合一下呢?你要配合一下至誠懇切的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我們也來學習觀世音菩薩普門示現,于是觀世音菩薩就可以攝受我們。這一句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這個萬德名號,他的功德我們就可以得到,我們自己的苦難、煩惱、貪嗔癡這根本叁毒,那就可以得到解決,爲什麼我們不配合這個觀世音菩薩呢?你偏偏要去配合那些罵你的人,整你的人呢,這就是我們衆生的愚癡。但願學了這個《普門品》以後,我們會學會這些諸佛,一佛出世千佛輔化,同心同德,要配合這些佛,不要配合那些煩惱習氣毛病,好不好?好!(大衆)。
下來要檢查,配合那些煩惱的話,他就煩惱的不得了,他就跑來,師父;我煩惱了。我說爲什麼煩惱啊?別人罵我,他罵你。他罵他的嘛,關你什麼事呢。是不是?他罵他的嘛,關你什麼事呢?所以說你不要配合那些是是非非,我們自己就能夠得到很好的保護,你不配合那些是是非非,不僅僅是自己得到保護,別人傷害不了你,他想造業他也造不成,對不對,哪怕他起心動念了,哪怕是說了不好的話了,但是沒有造成結果,這樣別人造的業他就少一些,甚至可以就不造業嘛,對不對。這個是我走到什麼地方我都在教的一個方法。我們利益衆生,你只要能夠很好的保護自己,你就能夠利益衆生。比喻說別人罵你,你能夠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他的發心是要傷害你,他起了心了,說這樣的話了,但是他沒有達成結果,傷害不了你,于是別人造業,他就沒有形成究竟的業,這不是對別人的利益嘛,這就是對別人的利益,你說是不是呀?是。所以說要學會,你要不學會這種智慧的話,你就是…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1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