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慣,常念常恭敬,他就能夠做到
“常念”就是在二六時中就像娃娃想母親一樣,你看看母親一走掉以後,娃娃就叫,他就喜歡母親在身邊,稍微有一個不在身邊,這小孩就不安心,我們今天念觀世音菩薩也要這樣,念茲在茲地常念不斷,心地裏面要觀想觀世音菩薩的相好莊嚴、內心裏面憶念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憶念觀世音菩薩的願力。經常這樣,身口意叁業專專心心至誠懇切,觀世音菩薩我們說了他是法界之身,入于我們衆生心想之中,他急像慈母一樣念念刻刻悲愍我們這些衆生,如果我們這些衆生如娃娃念母親一樣,念念不忘觀世音菩薩、念念憶念觀世音菩薩的慈悲願力,我們的心和心他就能夠相應,我們的心和觀世音菩薩的心他能夠連系在一起,能夠發生交流和溝通,自然而然相應了以後,我們自己內心的貪嗔癡他就能夠對治。所以說你今天試驗試驗,那這樣的道理學會了以後,你試驗試驗。
當你貪心出現了以後,第一認知他是貪心。第二不要馬上就去滿足這種貪心,你要習慣性的馬上去滿足他,那就整成習慣了。今天認識到他是貪心以後,不馬上去滿足他,我們要對治他,鍛煉一下,我要對治這種貪心,怎麼對治,念觀世音菩薩,至誠懇切、放下一切,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至誠懇切的念,你這樣養成一種習慣,久而久之他這種貪心他就能對治。學會喲。好吃的東西,不要馬上就吃,見了好吃的你馬上就吃。這種貪心沒有對治,我們要有對治的去吃東西,任何好吃的東西擺在面前,流口水就等他流,不要吃,流口水也要忍住,這個好吃的東西不能夠長貪心。念觀世音菩薩來對治,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 以此美食供養觀世音菩薩、供養盡虛空遍法界諸佛菩薩,供養了,好了。問問自己貪心停下來沒有。輕松點沒有,輕松點了,口水還那麼多嗎?不多了,可以了,現在吃。這樣吃能夠長養一種正念,忍一忍嘛,不要不忍嘛,隨時要養成這種習慣。凡是遇上好的都把它先拿來供養諸佛、布施衆生,然後把我們的心端正了以後,我們在去享用,把這個方法學會。你穿好的、吃好的、坐小車……先把這所有的享受境界,拿來供養諸佛、供養觀世音菩薩、把心態糾正好以後才可以享用,學會沒有?學會了(大衆)。
我跟你們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說我們那喂了一只狗,藏獒,給它皈依了,叫宗宣。這個狗很貪心,吃東西,特別喜歡吃饅頭,因爲從小就帶到寺廟裏面住,我們也不拿葷的給它吃,就讓吃素,我們吃什麼它吃什麼。于是每天早上拿這個饅頭給他吃,它貪的不得了,有的時候你丟一個給它,它就還看著你手裏面,認爲你手裏面還有啊,你丟兩個給它,它把它嘴裏的這一個放下,它又去撿那個,撿那個看你手裏面還有,他還看著,這個貪心不得了。你把這個饅頭撕下來丟給它的時候,狼吞虎咽,一看它就像餓了八輩子沒有吃飯的樣子,我說你這個家夥這個貪心怎麼這麼厲害呢?我就故意逗它,這個饅頭拿來,丟在那兒不准吃,你含在嘴裏也要給我吐出來,忍一忍,忍到呆會在吃,開頭它辦不到,但是你要要求好久的時候,它真的能夠丟下,然後你叫它出去,它也就出去了,半天想不起吃東西,慢慢的再回來的時候,你這樣教一段時間,連那個狗他都很有涵養,吃東西的時候都很溫柔,都很文雅,能夠變過來的嘛,是不是?怎麼不能夠變過來的呢?如果說你不這樣訓練它,他那個貪心一天一天的增長不得了。他一看你這手裏的饅頭拿著,它馬上等你塄給它,你不塄給它,他就跳起來搶,他就這樣,但是如果你教一教,他也能夠忍住,狗都能夠忍住,我們不能夠忍住嗎?能不能忍住?能!(大衆)。能夠忍住啊,哈哈,學會這種道理。
常念觀世音菩薩就要做到這樣,時時刻刻要把這種正念要提起來,“常恭敬”就是心裏常常提起這種正念,時時有意識地發起對觀世音菩薩的一種恭敬心。恭敬體現在什麼地方?體現在身口意叁業上。比如,我們見到觀世音菩薩的一種像就要主動合掌、禮拜,雙眼非常虔誠的看著觀世音菩薩、瞻仰觀世音菩薩,可以說見到這種觀世音菩薩的像那就像見到菩薩的真容一樣,不敢有絲毫懈怠失禮、亵渎散亂,要做到這樣。所以說古人進入大殿、見了聖像、見了佛像,都要事先漱口、沐浴、要穿幹淨衣服,來表示內心的誠敬,那個是內心裏面要懷恭敬之心。我們今天上廟、漱口沒有、洗澡沒有、換幹淨衣服沒?要養成這種習慣。這個內心裏面因爲恭敬,他就這樣。所以說在那些有佛像的地方,佛像是站著的我們不敢坐著,佛像是坐著的我們不敢躺下,他就這樣,他有這個要求。你看那個菩薩像站著那,我們切坐著那,這個時間他就不如理不如法,慢慢的我們如果說不引以爲警覺的時候,我們內心那就是很散慢,懈督,那就失禮了。所以說要養成這種習慣,內心是這樣的恭敬。由于內心這樣恭敬,身體上合掌、禮拜、小心謹慎、這是身體上的一種相狀。我們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不要說其他的閑言雜語,甚至我們念經書、念佛號、不要夾雜有其他的閑話、一心不亂的虔誠恭敬的去念,這就是口業上一種恭敬。你不要在念佛念佛,口裏面那些什麼髒話、粗話、那些什麼黃色龍門鎮、不斷的去擺,這是口業不清淨。還有不該吃的不吃,像那些蔥、蒜、韭菜、這些有大味道的東西,還有喝酒、抽煙、不吃,爲啥?這些東西它有大味道。喝了酒亂性了、抽了煙多遠就能夠聞到你的煙味。還那個蔥蒜、韭菜、這葷腥的東西吃了以後,他很一種大味道。你在念經、誦咒、持念佛名,持念觀世音菩薩的名,這就不太靈驗了,天人都遠離我們了,不喲啊說天人遠離我們,就是我們一般肮髒的人也聞不慣、走遠點、走遠點、太難聞了,所以說口面要清淨。身口意叁業都要至誠懇切,都要表現出相應的恭敬心來,我們音聲裏面充滿虔誠、充滿敬仰、充滿信仰。心中要常常這樣想:觀世音菩薩無時無處不在,我做什麼、想什麼、說什麼,觀世音菩薩也看得一清二楚,我怎麼能夠放縱呢。諸佛菩薩看得清清楚楚,我們怎麼敢放縱,是不是?這樣子一想的話,我們每時每刻非常小心謹慎護持自己的意業,不讓他亂想。即使在背後、即使在獨處的時候,他也不敢有絲毫放逸。這就是時時心存恭敬。如果有這種恭敬,我們這種佛法他就有利益,佛法從虔誠恭敬當中求的,所以說常恭敬觀世音菩薩,就能夠得到觀世音菩薩的加持。而且我們這種恭敬心越強,得到的加持就越大。
我們真正做到了常念、常恭敬,內心的正念就很強,以這種強烈正念的力量就可以控製住我們自己貪、嗔、癡叁毒,不讓這些有煩惱有機會生起來,而且依仗觀世音菩薩的加持入于我們自己內心,一定能夠漸漸化除掉這種貪心、嗔恚心和這種愚癡心。我們今天修行,如果說內心正念的力量不強烈的話,不太好對治煩惱的哦。經常說;我們念佛,念的有精無神,觀世音菩薩,念的要睡覺了,你說有力量嗎?沒有力量。沒有力量的時候,你說煩惱起來怎麼有對治呢?那就沒有對治。古人說遇到煩惱對境的時候,那個大德他念佛的力量越去起來,聲音越是大、越是高聲,因爲高聲念;他能夠有一種具足的力量去對治這些煩惱。念佛、念觀世音菩薩都是這樣。昨天跟大家說,你們在世間上遇到這些爲難境相的時候,大聲念、高聲念,這樣子他就能從聲音當中體現出有力量,聲音也是力量的顯示,聲音也是一種布施。你要在家裏面常念觀世音菩薩,念出聲的話,那些鬼神都可以聽的。家裏面你念就更好,你不念,一些光碟、念佛機,常常開著的時候,家裏面都很清淨。爲啥呢?那些人聽經以後他也變得善了,他也變得清淨了。當然我們能夠自己念出聲就更好,所以說這個聲音也是一門佛事,我們說音聲佛、音聲佛事,是吧,他就從這個地方嘛。今天早上我聽大家念佛的時候,這師父的聲音非常高,這個聲音很高的上去啊,也非常和諧、變得非常美妙,這個聲音就好嘛,對不對。要學這樣念佛的話,這個力量就具足。所以說時時刻刻要把這種正念的力量提起來,正念提不起來就很艱難。經常我開玩笑,我說念佛,念的有氣無力、念得懶懶散散、念的要睡覺了。假如說;我講經也跟你這樣講;觀-世-音-菩-薩-是-很-慈-悲的,哈哈(大衆)笑哈哈,你怎麼聽,聽的不如耳,是不是。聲音要全神貫注,拿出精神,沒有精神是不行的,聲音就是一種攝受,也是我們內心虔誠心的一種表示,所以說至誠懇切,要體現一種強烈的正念的力量上。
我們貪嗔癡方面的這種習慣越強,那麼我們自己正念修行的力量就要更加強烈。那麼這種貪嗔癡這種習慣往往是與生俱來、根深蒂固這些煩惱是根本煩惱,只有真實用功才能夠對治。比如,凡夫人淫欲很容易犯,但是最難斷決,要這種斷淫就要痛下決心。每當發現自己這種淫心現行時侯,我們萬萬不要放縱它,應該起身即刻到菩薩像前發露忏悔,竭誠禮拜、稱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這樣子就能夠讓淫心當下止息。我們看古人對治這種習氣,他往往就是毫不留情,因爲心地裏面非常真誠,所以他竭力稱念,就是頭磕破了他也不管。我們能夠這樣對治幾次的話,不但白天不犯,甚至夢裏面我們也能夠提起正念、防犯這些不應該有的念頭。這就像教育那些娃娃一樣,能夠在他初犯時候我們就不姑息養奸、嚴厲教訓,以後這個娃娃他就會長記性,是不是,這個有方法的。就像我剛才說,我教那個狗,你開頭如果說你不把他震住,後面在想教他,教不過來,開頭要教好了,後面就很省心我們這顆心就像這個動物一樣,你開頭要是不下很心,那是不得行的。我們很多人就是姑息養奸,將就自己,哎呀;算了,今天斷不掉,明天斷嘛,這一輩子斷不掉,我下一輩子斷嘛。就是這樣將就自己,越將就自己越不容易改過來,等到這種毛邊發展深了,我們再想教育他那時候就沒有力量了。我們自己的…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1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