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智海法師宣講)10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摩诃薩,威神之力,巍巍如是。】
這段經文就是對上面觀世音菩薩救七難的總結。七難我們從《楞嚴經》的解釋當中可以知道,他對應于六大,火難對于應火大,水難對于應水大,黑風、羅刹之難對于應風大,刀杖枷鎖難對于應地大,羅刹怨賊難對應于我們虛妄分別識大,叁千大千世界對于應空大。觀世音菩薩修耳根圓通,他能夠轉迷亂這種六大成爲如來藏妙真如性,回歸到自己的佛性,以慈悲心就能夠讓衆生解脫這七種災難。這就是法爾的道理解決,什麼叫法爾的道理?我們平常所說的自然而然就是如此,因果。爲什麼善因得善果呢?爲什麼惡因得惡果呢?這就是法爾如實的道理。因果面前更深層的道理,只有諸佛透徹了解,對于我們這些衆生,你就知道這是一種因果規律。你要把這種規律要認識了,他就是法界的、法性的道理、自然而然所決定的。
無盡意;這是釋迦牟尼佛喊著無盡意菩薩的名字,就跟他說觀世音菩薩摩诃薩。
這個梵語摩诃譯成我們漢語就是大。就是這個菩薩的是大菩薩,他與一般的小菩薩不一樣,菩薩的境界有很多。我們今天也是菩薩,你是不是菩薩啊?是不是?是(大衆)。怎麼樣才是菩薩?啊?認真學(大衆),還有什麼?慈悲才是菩薩(大衆)。要知道發了菩提心,我們就是菩薩。發了菩提願;我們就是菩薩。上求佛道、下化衆生,願意成佛,願意去度衆生,發了這樣的願望你就是菩薩。知道吧!但是我們這個菩薩那個薄地凡夫菩薩,僅僅有一個願心,你沒有修行。所以說發了菩薩心、有願菩提心、有行菩提心,只要發了一個,上求佛道、下化衆生,這個菩薩心,你也可叫做菩薩。但是那個願心不大,要把這樣的願心落實在什麼地方?落實在具體的六度般羅密的修行過程當中,落實在慈悲救度衆生身上,這個叫菩薩,那叫行心菩薩,菩提行心位的菩薩。但你還是凡夫,你的那些煩惱、無明、業障還沒解決,所以說隨緣消舊業。菩薩也有菩薩的問題嘛,也有解決自己的問題嘛,那自己的問題解決,你說你自己的問題不解決,你怎麼幫助別人呢?我們念佛、念觀世音菩薩、能夠讓我們借菩薩的威力沾點光,來解決這些問題。等到以後我們念到理一心不亂了,能夠開悟了,這個緣起性空、性空緣起、這樣的道理,我們能夠開悟了。將來你能夠對治這些見思惑、無明火、虛妄分別的煩惱,我們都能夠對治,能夠破除無明,將來是登地菩薩。登地菩薩那就不是凡夫了,破一品無明,他就可以登初地,一登初地他有神通了,他就可以顯現千百萬億化身了,那種分身,救度衆生的力量那就很厲害了,你就不僅僅在遂甯廣德寺了,盡虛空遍法界你到處都可以去,有分身了,那叫聖賢位的菩薩,菩薩他有很多。十地位的菩薩修滿了,他叫等覺菩薩。雖然說摩诃薩叫大菩薩。大菩薩有一品、二品、叁品、四品、五品、六品、七品、八品、一直到十品、登十地 ,這些菩薩有大神通、有願力、有大慈悲、有智慧、這個叫菩薩摩诃薩。如果不然還不能夠叫做菩薩摩诃薩,你以爲這個菩薩摩诃薩好當啊,呵呵,不好當啊。所以說多生累劫當中修行而來的。這摩诃薩埵譯爲大道心有情,也就是他發的願心很大、自己修行也很大、度化的衆生力量也很大。觀世音菩薩以這叁大合自己的法性、稱合自己的如來藏性、廣發了像普賢菩薩十大願王那樣的大願力,那就願大。稱合法性;因爲發了這樣的大願了,所以說豎窮叁際、橫遍十方廣修六度菠蘿蜜,這是行大,修行六度菠蘿蜜,盡虛遍法界這叫行大。無量劫來分身無數無量化導九法界的衆生,你說他度的衆生大不大?這也很大。所以說這是多生累世積累功德資糧,有這叁大稱之爲菩薩摩诃薩。他威神之力巍巍如是,就因爲有這叁大,發的願大、修行六度菠蘿蜜、豎窮叁界、橫遍十方、度化九法界衆生盡虛空法界無量無邊,就因爲是這樣,所以他的功德巍巍如是。什麼叫巍巍?巍巍就是非常高顯的意思,就說他的功德高超一般凡夫、高超一般菩薩、二乘一般菩薩,一般根本比不上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的威德、他的這些功德神力和諸佛可以說平等無二,稱爲高。這觀世音菩薩的美名遠遠超過凡夫、二乘一般菩薩。你看我們這娑婆世界家家阿彌陀、人人觀世音。今天在廣德寺你說觀世音菩薩,大家來聽打廣告,不用打廣告了,廣德寺遂甯人人都知道,還說觀世音菩薩、不用打廣告了,遂甯人都知道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他的名聲就這麼大。叁千大千世界好多人也許這個佛、那個佛他不知道,但是觀世音菩薩他一定知道,所以說觀世音菩薩的美名傳遍凡聖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實報莊嚴土。什麼淨土?觀世音菩薩的美名可以說遠不成緩,這就稱爲顯。就像那種太陽和月亮一樣高高的挂在天上遍照大地,觀世音菩薩的功德也是如此。所以稱之爲;威神之力。巍巍如是。這是總結。
下面就講我們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他能夠遠離貪心、嗔心、愚癡心這叁毒,能離叁毒。
這個貪嗔癡是一切惡業的根本,你看我們做什麼壞事都離不開這叁毒煩惱,你一起了貪心,由于貪心要去殺生,要去吃肉、不該做的要做、什麼壞事都幹。今天我們造作這些惡業大多數都是由貪心而來的。你說你嗔恨心,那麼順的環境裏面、我們歡喜的你就貪,貪不到我們就嗔恨,是不是這樣?這兩者是一體。到你不貪不嗔的時候,你看你不發脾氣的時候,歡喜的時候你貪、不歡喜的時候你嗔,你遠離這些貪嗔癡的時候,往往他就坐在那睡覺,我現在沒有貪,我現在沒有嗔,那就墮落到什麼境界呢?愚癡境界,無記愚癡。有多少的人都是這樣。你看世間上、在單位上、想盡千方百計無挖國家的牆腳,那是什麼?那是惡業啊!那麼我們今天坐在寺廟裏面,一聽經聞法、發菩提心、聽普門品、念觀世音菩薩、救度一切衆生,這是什麼?這是善業。回去了以後,我又沒在廟子裏面,我又不去整人害人,我又不去看電視,一般你就搭在那兒了,這叫無記境界,一般墮落這種愚癡境界。不用心,因果不明了,不用功夫,你看看,一般人都逃出這叁種境界、貪嗔癡,在內心就是這樣的。他是一切惡業的根本,由于有這貪嗔癡一切惡業的根本,他能夠損壞生命甚至能夠損壞我們自己的法身慧命,讓我們因爲這些惡業墮入叁惡趣,所以佛經叫他叁毒。叁種最毒的東西,不毒藥還毒。一般世間上那些什麼樂果(毒品)、什麼滴滴味這些,哪怕就是殺生害命,他只能夠殺衆生的肉身,他殺不了衆生的法身慧命。但是這些貪嗔癡煩惱他能夠殺掉我們每一個衆生的法身慧命,連法身慧命都沒有了。
你比如這個淫欲他是一切生死輪回的根本。在《圓覺經》上他就跟我們所說:“一切衆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這個淫欲是什麼?貪心嘛。就因爲這樣的淫欲造成無量生死的根源,如果說這個根本煩惱不能斷除的話,那麼永生永世劫沈溺在生死當中不得超脫。你看這很艱難,修學一切善法不能夠遠離淫欲,這叁界生死輪回還是跳出不了。因爲淫欲摧毀今生的名譽、家庭、事業、健康、福德、壽命,甚至智慧。所以說我們從今天要想一輩子一輩子、一天比一天好、一生比一生好這個增上生得不到。往往因爲性命把這些品德敗壞了,你看今天社會上是不是這樣?什麼二奶、叁奶、情人、多的不得了。這些家庭就因爲這些婚外戀,這些感情出軌家庭破裂了,幸福還有沒有?沒有了,不僅僅是彼此互相傷害,夫妻互相傷害,你傷害我、我傷害你,而且給後一代也留下非常深重的一種災難。一個娃娃如果說父母親能夠和和諧諧、美美滿滿、婚姻感情非常和諧,大家彼此重尊,這個孩子很幸福的。假如說夫妻分離了、假如所這個夫妻之間婚姻不美滿了,這個直接受害的就是兒女,從小到大你就在他心地裏面灑下一個非常非常深重的一個痕迹,這個人帶著這種痕迹,將來長大成人了他這心理面的陰影難以消除。就因爲有這樣的陰影,也許一生一世都要吃這個虧。這個人與人之間的影響,他從這個地方就可以體現出來,你父母親沒有做到位,這個兒子受影響,兒子受了影響了,將來長大成人,在學校裏面調皮搗蛋因爲這個東西,長大成人在單位上不當好人他也是因爲這個東西,他要結婚了,他心地裏面對這婚姻有陰影,他的婚姻也要受影響,他的婚姻受影響了,他還要影響下一代,這也有遺傳的哦,這個遺傳很厲害。所以說我們今天不打算結婚就算了,你要打算結婚的話,就要慎重,彼此要忠誠,夫妻之間要互相忠珍不二,這個感情好和諧,要多體諒對方,要把這種真愛情發揮出來。夫妻之間要一種像菩薩愛護衆生的這種愛,你就很清淨了。只能夠去體諒對方,不去挑剔對方。原來你倆個沒有感情,你鑽不到一起,有感情鑽到一起了,因爲思維方式不對頭,挑剔、找毛病,這樣子就能夠影響彼此之間的感情。
有緣走在一起,那就要相互之間要感恩,你感謝我、我感謝你,感謝佛菩薩今天我能夠遇到你,你能遇到我,我們是叁生有幸啊!哈哈,(大衆笑)是不是? 萬劫千生才接了這夫妻緣了,人家說千年修來同一飯,萬年修來同枕眠,你看看,夫妻因緣容不容易啊?不太容易。所以說要彼此珍惜,你愛惜我、我愛惜你,哪怕就是有點毛病,包容、忍讓,用智慧好好的互相欣賞,不要去我指責你、我指責你,如果說這種思維方式不對頭的話,往往就會破壞感情。所以說這個淫欲,我們在夫妻過程當中要知道,他不僅僅是淫欲而已。菩薩在家知家性空,能夠發出離心,遠離淫欲心,倆個人之間就是師兄道友,你愛護我,我愛護你,一個家庭就是爲修道而成就的,不僅僅是世間上的那些淫欲。就把這種心要發出來,你要像菩薩看待衆生一樣的看待對方,你也教他要像佛救度衆生一樣地看待你,那你不就寬松了嘛。如果說像閻王爺一樣的緊盯著你,那就麻煩了。如果他能夠想菩薩一樣看待你,那你寬…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10》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