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智海法師宣講)9
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叁稱)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我們已經學到了第六業;
【若叁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赍持重寶,經過險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菩薩能以無畏施于衆生。汝等若稱名者,于此怨賊,當得解脫。”衆商人聞,俱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其名故,即得解脫。】
這一段是講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那麼我們遇上這些冤賊的時候,我們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就可以解脫這些怨賊之難。
若叁千大千國土,叁千大千昨天我們已經見過了,也就是叁千大千世界了,這個整個世界之上滿中怨賊,就有那麼些人他就不求正因正果而像走點捷近,人家的錢、人家的東西都是通過修福報而來的,都是經過汗水掙來的。但是有些人自己不去掙錢、自己不去修福,專想偷盜。遇上這樣的人,我們大家都很恐懼,這個衆生除了把自己的生命看得寶貴以外,接下來就是財寶了,是不是?有人要殺害我們、讓我們受痛苦我不然不滿意,我們把這些東西錢寶都當作爲我所,也就是我所有的東西。人家跟我們拿的時候、搶的時候我們也不願意。所以說心裏對于這些財寶認爲是自己的,人家跟他搶就感到很恐懼,這就提到一種情形。
有一商主;什麼叫商主?就是大商人,這個大商人久做生意,他也有經驗了,跟著他一起的還有那些小商人,這叫商主。將諸商人,就領著這些小商人。赍持重寶,裏面帶著什麼?就是帶著非常貴重的寶物。經過險路,非常危險的路段。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勿得恐怖” 其中有一個人就這樣說了,現在到了危險的地方,這些強人出默,強盜說不定就來了,那麼大家平時都是有福德的,這個時間也不要恐怖,應當要安下心來,一心一意的至誠懇切的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名號,爲啥要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因爲這個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他能夠用無爲布施衆生。什麼叫無爲
就是無所畏懼不害怕的意思。我們在布施當中就有才施、法施、無畏施,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布施來布施。才施;我們自己有財寶,我們可以用這些財寶來布施那些需要的人,因爲布施得富貴報。如果不付出、如果不布施,我們這個人就沒有福報。平時我們就是悭貪不舍,自己有點東西這個悭貪心很厲害,不願意與人共享。這個摼貪,經書上就給我們所說,一個方面;我們的平窮就是因爲摼貪,如果說我們能夠布施這個福報就來了,特別我們修大乘行的,你學菩薩、救度衆生,如果說悭貪沒有福報,你怎麼度衆生呢?今天我們想度衆生,5·12大地震,我們想布施,但是囊中收縮沒有東西、沒有錢。爲什麼沒有東西、沒有錢呢?就因爲我們沒有福報。爲啥沒有福報呢?悭貪不舍、不修布施,所以說要修布施度,我們要積累這些福德的話,把我們所擁有的就要盡量布施出來,能夠與衆生共享,這樣子我們自己的福報在布施當中成就。將來你度衆生的時候,要錢有錢、要財有財。那天我們不是講了嘛,你是願意獲取還是願意付出呢?你要獲取將來他就變討口要飯,人家千人百度的給你,這就是獲取,平窮嘛,缺少才去獲取。你要願意付出,有福報才能付出,對不對?所以要多修這些布施,這就叫財布施。法布施,那就是精神食量,物質方面的物質食量我們能夠布施,精神食量也要布施。我們自己有智慧,能夠講經說法,你就用這些寶貴的佛法與大家結緣,這個了不起。你說你用這些佛法給大家結緣,大家聽了心裏歡喜,能夠生起善法,能夠對質惡法,然後能夠開啓智慧,你講經說法大家開啓智慧了,你的智慧也能夠開啓。我們在修大乘佛法的時候,要法布施,我們今天所得到但的皈依、五戒、菩薩戒、八觀齋戒、乃至我們今天學到戒定慧叁學這些道理,不要自己在那享受,還要多給大家講,我讀經、誦經、讓別人跟我一起抄經、把這樣的道理與大家一起探討,然後跟他講爲什麼要這樣,這樣的好處是什麼,讓他對佛法升起歡喜心,這叫法布施。我們大家都可以做法布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都要努力的去做法布施。要用這樣的佛法證道教化衆生。第叁種布施就是無爲布施,衆生很恐懼,很害怕,就是你救度的人。都有種種的問題,到處去請問,怎麼樣才能免除平窮,平窮也很恐懼,有財寶不安全,怎麼樣才能安全。你說安全了內心裏的煩惱怎麼解決,各種各樣的恐懼境界。面對這種衆生恐懼的時候,我們能夠軟言安慰,想各種各樣的方法安慰衆生。讓自己那種智慧、語言、慈悲的心都能夠發顯出來,讓衆生各種各樣的煩惱恐懼,都能夠得以打消,能夠讓衆生安心,不恐懼,這就是什麼布施,無爲布施。你看看,光是幾句話的交易,你就可以布施無爲。別人生病了你安慰一下,哎呀;心裏很安定,別人孤獨了、恐懼了,幾句話的交易,他心裏面安定,就這樣就是布施。所以有很多人說,我們沒有什麼作爲布施,沒有錢、沒有東西。除了錢、除了東西以外,我們能夠布施的多不多,你們說?多(大衆)。
還有一個,不持戒的話,人家就很害怕你,爲啥呢?不持戒的人要吃肉,衆生就害怕,這吃肉的人,我這條生命估計保不住,他啥時候高興他就把我殺了吃掉了,完了。所以說無爲布施,最究竟的也就是修持戒,把持戒修好了,我們不起心幹犯衆生,面臨衆生的時候你不發心損傷他,衆生很歡喜。我們很多內心裏面還要起心動念去整人、害人,所以說這人與人之間,相互之間這種信任出現了危機,你不信任我、我不信任你,你防範我、我防範你,恐不恐懼?那就很恐懼,你說這個城市裏面,兩對門住的,住了幾年我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爲啥呢?恐懼,少結交,回來就把門關好,不要亂去結交,你要結交現在的人誰了解誰呀,說不定哪一聽人家就鑽進你家裏來了,各種各樣的防範心我們現在的防範心是不是比過去嚴重了,那就更嚴重了。記得我們小的時候,這個鄰居之間,今天我去趕場了,家裏面的門也沒鎖,我的親戚來了你幫我招呼一下,沒有飯了就在你那吃。你看那時候多和諧,是吧。今天能不能夠見到這樣情形,很少。所以說人防範心很重。爲什麼要防範?就是你騙我、我騙你、你整我、我整你、這樣的事情太多了,主要是我們的心變壞了。所以說;第一要皈依、修善、念阿彌陀佛、念觀世音菩薩。第二要持戒。第叁看到衆生有各種各樣的危難境相了,我們要安慰他,幫助他,讓他克服這些恐懼境相,那叫無畏。觀世音菩薩這些布施他都是圓滿的。所以說;是菩薩能以無畏施于衆生。把這種無畏境界布施給一切衆生。
汝等若稱名者,你們如果說能夠至誠懇切、一心一意的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于此怨賊,當得解脫。這些冤家對頭、這些強盜、他就可以解脫。爲什麼叫做“怨賊”?這是從我們自己業上來的,你說別人平白無辜的損傷我們做什麼,他還是有因有果的,我們過去欺負了別人了,今天業果成熟了,人家來欺負我們。所以說這冤家對頭還不是自己造錯誤的業,損傷衆生你就接怨了,對不對。你看今天世間上,我才不接近冤家,我都要笑一笑,充充好人,接接善緣、不接冤家對頭,說明我們大家都清楚這種道理。冤家對頭從哪裏來,從我們自己損傷衆生來,你要是成就衆生,別人又怎麼樣會跟我們自己接冤家對頭?就是遇上這些強盜,他也不是沒有原因,他也是有原因的。就是因爲往昔時候不屬于我們的東西,我們要去偷、要去搶,所以說一報還一報,我們還得遇上這些賊、強盜。我們上午不是說了嘛,要明了因果關系。我們今天一飲一啄無非不是前業所定,都是我們自己行爲所引起的。從根本上來,我們要修布施,要布施無畏、要持戒、要去成就衆生。那麼從這個地方,你好沒從根被上修的好話,那麼臨時我們要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以這樣來修持,他能夠解脫怨賊之難。
衆商人聞,這些商人都聽見了,俱發聲言:大家都發出聲音來了,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因稱其名故,既得解脫。大家都在至誠懇切的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所以說這些冤家對頭、強盜他就不來偷我們了,不來欺負我們了。這就是稱名解救這些冤家對頭,怎麼樣稱名能夠得到這樣的解救,你就是讓我們至誠懇切、一心不亂、要好好的這樣稱名。這個世界上這個冤家多頭這麼多、強盜這麼多,我們自己要不好好的修,那就很艱難。如果散亂心去念,往往有作用不大,那我們能夠放心身心世界、全心全意、靠這一句南無觀世音菩薩,把這種聖號要靠定,這一句聖號就可以抵百萬大軍之用。只要我們能夠肯修行,把這個心以觀世音菩薩的名號結合在一起,字字句句從虔誠心來稱念。從口裏面念的清清楚楚,耳朵裏面聽的明明了了,這樣子就能夠出現大感應,這些靈驗事迹、他能夠出現奇迹。相反,如果我們遇到這種境界了,六神無主、亂作一片,以這些散亂心、狂亂心、輕薄心、懷疑心等等,不如理不如法的心來稱念聖號,能否得救?那就說不定了。那就看往昔宿緣修得怎麼樣,還有我們今生今世平時修的怎麼樣。如果這兩者功夫都沒有,我們要想得救那就很艱難。有的人他就沒有這種至誠心,平時你叫他念觀世音菩薩就不念,就是面臨這些災難了,他邊念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還沒來呀,就老在那邊念邊等,這樣緩緩慢慢,散散亂亂,那至誠懇切就很差勁,感應能不能來那就不知道了。不是菩薩不慈悲、而是你自己不專心、而是我們自己不虔誠。不是這個法不管用、而是我們自己心不具備。
其實面對這些手持凶刃冤家對頭,或者說自身處于險惡崎岖的道路上,打又打不過人家,逃又逃不脫,我們生命財産即將毀于一旦,那個時間驚慌失措、哭叫哀求都是徒勞的,人家會聽嗎?不太容易聽。所以說遇上這些境界相,應當把一切的一切都要放下、…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