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5▪P2

  ..續本文上一頁麼,一輩子把這個身體保養的不得了。但是偏偏爲保養這個身體呢,造了無窮盡的惡業,一旦造作了這些惡業以後,將來生死輪回還是由于他而帶入了我們。這是我們一輩子不知道執著身心,一輩子違負身心,不知道造也多少的業。貪錢、偷錢、搶劫、貪汙、哄騙別人。擡高價格、等等。原來不都是爲這些嗎,那些騙子、罪犯,不就是爲養護自己的身體嗎,這樣子來造這種罪業。然後我們在看一看自己的兒子、孫子、我們自己的金、銀、財寶、那些鈔票,包括我們自己的房屋、車子,這一切一切東西,其實都是過眼雲煙,都是虛妄不實。我們認爲我擁有了,但是不是真的爲我所擁有啊,往往不是爲我們所擁有的,一個人穿了一件新衣服了,诶,我有新衣服了,呵呵,多高興。結果走到哪裏你看她坐都不能好好坐,哎呀,這灰塵又多了,哎呀,這個座了不幹淨。相反的穿了一件新衣服走在哪裏都不自在。對不對。開了一臺高級車了,你看開到哪裏也是這樣,停在哪裏都不放心。買了一棟別墅了,那銅窗、鐵窗、銅門、鐵門,關了十八層,還是不放心。走了以後總要回去看一看,遭強盜沒有···,你說你自在嗎?不自在嘛。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其實是不我擁有它,而是它擁有我,我們做了這些東西的奴隸,在生的時候爲它忙,爲它苦。一閉眼我們就被他人全部瓜分掉了,你說你死掉以後房子是你的嗎?不是你的。車子是你的嗎?不是你的。你的兒子、孫子、妻子是你的嗎?也不是你的。哪裏是你的,哪裏都不是你的。包括我們今天說在這個寺廟裏面,我們佛教當中一句話,鐵打的叢林流動的僧。一個廣德寺一千多年了,在這一千多年當中不知道生活了多少和尚,不知道來了多少居士。但是今天在哪裏呢?今天也找不到了。我們今天在這個廣德寺只是一種過客,只是暫時存留一下,各位居士在你的家裏,在世上你也是一種過客,暫時的存留一下。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爲我們所擁有的,身外的錢財、房屋、汽車那就不說了。就是我們每個人的身體是不是你的呀,還不是你的,到最後一口氣不來的時候,這個身體就會變成白骨,就會變成爛肉、就會變爲黃土,是不是我們的,其實也不是我們的。

  我們要看得清楚,要知道這些五蘊皆空,四大也空。我們自己的身體、世界、家園、國家都是如夢如幻,就像臨時演戲搭的場境一樣,臨時我們在扮演這種角色,下了這種戲臺以後,實際上什麼都不是你的,了無一物。世界上的一切有爲法都是這樣,就是夢幻泡影而已,世間上我們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所聞到的、所接觸到的,心理面所想的,這些都是虛妄不實的影響。僅僅是一種影響,就像放電影放出來的那種影子一樣,有什麼呢?小的時候;播放電影打仗了,非得要到那個影布地下去撿子彈,撿的到嗎?撿不到。而我們今天看電影了就是這樣,生活就是這樣,你以爲什麼是真的,其實都會無常,都會過去。《金剛經》上跟我們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能夠明白這樣的道理以後,向佛學習。

  佛陀就明白了,人爲什麼生來,爲什麼死去。了知一切萬法其實都是以自心爲根本,都是自心的影響,唯心所現,唯識所造。一切的法都是依據這些業因緣而顯現的,明了這種生死*輪回那是虛妄不實的,這是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要明了我們自己的真心,那個如來藏的佛性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你雖然說生來死去,變來變去,但是他就有不變的在,那個真藏的心性,我們要覺悟了這兩種。一個是本來沒有的,不要執著爲有,那些生死境界,輪回境界,一切痛苦,其實都要是從沒有當中虛妄顯現的,他不是真實的,這是一個方面。二一個方面就是要覺悟,我們自己的佛性真實不虛,我們自己的佛性不來不去,不垢不淨。哪怕就是你在生死輪回當中,這個佛性也不減少一點點,將來你修行成佛了,佛性他也不會多一點點。一切佛法不從外來,端因己有,都是我們自心本具。要覺悟這兩個方便,這兩個方面的覺悟,那很重要。我們現在學法就是有這個毛病,一個方面他認假爲真。本來是虛妄不實的,他認爲是真實的。但是偏偏應該覺悟的,比如說佛性,他就說什麼佛性啊?佛性沒有,成佛不知道怎麼遙遠。本來應該有的,他不能認爲有,本來沒有的他認假說真,認賊做父。這是學佛當中兩大障礙,向佛就是要把這個兩個方面都能夠覺悟。佛陀自覺以後,他就是把這兩個方面都能夠覺悟出來了,這就叫自覺。自己覺悟了,還有很多衆生沒有覺悟,還要發慈悲心,來拯救那些沈迷茫茫烈海當中的這些衆生,這就是覺他。幫助所有的衆生都能夠覺悟。這兩層關系,一個是輪回、痛苦、生死這是虛假的。一個是我們自己的佛性、如來藏這是真實不虛的。這兩個方面來幫助衆生去達成這樣的覺悟。隨時隨地在這種自覺覺他、自利利他這種善法當中精進不熄,一直要等到我們自己覺悟圓滿,衆生覺悟圓滿,自覺覺他都能夠達到圓滿,那才真正成佛。向佛就是在我們這種學習過程當中他來成就。這是無盡意菩薩以這種威儀向佛請法。他怎麼請法呢?他的語言,他就說了;“世尊”。

  “世尊”,就是無盡意菩薩對釋迦牟尼佛一種恭敬的稱呼。佛是欲界,色界、無色界叁界的導師,一切衆生的慈父,要受到一切凡聖、天龍八部的恭敬尊重,是我們世出世間一切有情所應尊重的對象,所以稱之爲世尊。世間上人再也沒有超過他的,稱之爲“世尊”。佛爲什麼會成爲世尊呢?因爲佛他在做凡夫時候,不自甘墮落,不妄自菲薄,發了無上菩提心、發了大願,念念之間都開發自己本覺的一種智慧,最終把自己全體如來藏徹底開發出來了,這就成爲一切人天尊重的一種對象。那叫世尊。那麼我們今天向佛的時候,我們也要學習佛陀這種學修的精神。今天不要說動不動就說,哎呀;我是業障凡夫啊,沒有辦法呀,我只能躺在床上,修行也修不起來呀。我沒有智慧呀,聽經我也聽不來,念佛我也念不來。越是抱怨、越是執著、越是閉關自守,到最後我們這個凡夫真的就沒有辦法轉變。你看看我們;不學佛還好一點,稍微學佛動不動就是業障。哎呀,師父:我又業障來了,沒有辦法···。出家人也是一樣,業障深重沒有辦法。把這些業障作爲很好的一種借口,擋箭牌。當他不想做事的時候,哎呀,我的業障又來了,哈哈。做不起來了。你要叫他念佛,哎呀,我的業障來了,今天我的家裏走不了,不能念佛。你要叫他上殿,哎呀,師父;我的業障來了請個假,我今天不能殿了。你說是不是。把這個業障作爲自己很好的借口,自甘墮落,單捉我們自己的業,封閉于我們自己的業當中,不求上進、不發大願。要是這樣自輕自賤的話,我們自己本來具有的佛性功德什麼時間能夠開顯出來呢?念念之間就與這種煩惱相應,念念之間就只知道造業。不知道我們本有的佛性、不知道我們本具的功德智慧,我們今天之所以成爲下劣衆生就是這樣的原因。實際上就是一個發心不發心的問題了,你到底是發心成爲佛呢?還是發心成爲衆生呢?如果我們知道自性都是佛,自性如來藏人人平等,我們能夠尊重己鄰,尊重自己的如來佛性,自尊自重、好好學修,將來我們也會像釋迦牟尼佛一樣,所以說世尊哪也是從精勤修學當中來成就。

  【“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這是無盡意菩薩問釋迦牟尼佛的,他叫了世尊了以後,就問,這是第一翻問答,觀世音菩薩爲什麼叫做觀世音菩薩。因緣,什麼叫因緣?我們今天說的直白點就叫做條件。“因”就是主要條件,“緣”就是輔助條件。你看世間上一切都是條件所生成的,條件性的存在,所以說觀世音菩薩爲什麼稱之爲觀世音菩薩呢?他就請問這個道理了,下面他會回答;觀世音菩薩爲什麼稱之爲觀世音菩薩呢?

  因爲衆生受苦的時候他的苦惱無邊,衆生在苦惱的時候向觀世音菩薩求救,受苦求救這個是一個根本因。菩薩因爲自己救度衆生的願力,尋聲救苦、發起慈悲、這是一個輔助條件,以這樣的因緣和合感應道交,能夠解決衆生一切苦難,所以稱之爲觀世音菩薩。爲什麼叫做觀世音菩薩呢?《法華經》裏面就這樣解釋,因爲衆生受到各種各樣苦惱的時候,以至誠懇切的心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觀世音菩薩聞其音聲及時救脫衆生的苦難,所以他就叫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他的“觀”就是一種智慧,因爲他有慈悲心,以他的願力,以他的功德能力觀察衆生,這是一個根本原因。以往發了根本願望救度衆生,這個一個根本心。如果說往昔時候沒有成就根本心,這個慈悲心根本沒有成就,沒有發願度衆生,今天你說向觀世音菩薩求救,他來救你嗎?沒有這樣的願心那就不行。所以說是以往昔修行來成就的,他這種因從往昔發心的時候來成就這種慈悲心,成就這種救度衆生的願望,這是一個根本因。那麼今天看到衆生受苦了,衆生受苦是一種條件,于是菩薩來尋聲救苦,所以稱他爲觀世音。從幾個層面來解釋;觀世音菩薩爲什麼叫觀世音菩薩得名的緣由。

  下面是釋迦牟尼佛回答無盡意菩薩,觀世音菩薩爲什麼叫做觀世音菩薩呢?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衆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這釋迦牟尼佛,既然無盡意菩薩問上來了,就回答他說。善男子;善男子是釋迦牟尼佛對無盡意菩薩的稱呼。什麼叫善男子?“善”就是好或者說調順的意思。從過去到現在他都能夠修善法,都能夠調順內心、修善積德、一直到我們現在他的善根增長非常深厚,這兩種善。過去善就是所做的這些善事,現在善就是表現出來的這些善根。什麼叫男子?我們今天所說的男子不僅僅是指這種男人,男人女人只要有這種大丈夫氣概、心直口快、心裏面沒有冤屈、沒有谄曲、能夠承擔自己一種大願心,能夠像佛那樣從覺悟、自覺,覺悟自己的這種如來藏、覺悟自己的佛性,然後…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5》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