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3▪P2

  ..續本文上一頁如果白修還不如我享受點現在世俗點五欲,吃點肉、放逸一下、睡點覺、看點電視、完了。你在問他爲什麼不修的時候,他就會有許多理由,這樣那樣的理由。你說我們攜帶從什麼地方起來,就從這個地方起來。所以說你要相信諸佛,觀世音菩薩給我們示現這樣的隨類化身,沒有障礙。西方極樂世界那種國土,衆生無盡國土無盡,西方極樂世界無量無邊,不要擔心這些,何必擔心這些。你要把這些學會了以後,阿彌陀佛他度化衆生的心願那是沒有止盡的,釋迦牟尼佛度化衆生的心願是沒有止盡的,觀世音菩薩度化衆生的心願那是沒有止盡的。所以說爲了成就衆生所有功德,佛他就成就了這樣的功德。我們要想以後度化無量邊的這種衆生,我們也要發這種願,無量無邊的衆生,我們發願都要度化他,光發願度化還不行,還得要從什麼地方?還得要修學《普門品》,修學佛法。老老實實的按照戒定慧、按照聞思修,好好的去修。修到將來我們修一個法積累一個福德資糧,修二個法積累很多資糧,不斷的積累這些福德是不是越來越多。當我們盡未來際的修行,我們的福德資糧畢竟圓滿,你圓滿了你也能夠像阿彌陀佛一樣,成就一個西方極樂世界、成就一個你的世界,將來你也可以接引我往生你的國土,那多好啊。今天叫你接我到你的國土裏面,你估計就要考慮了,我的家裏面很窄,接過去不行呀,這麼多人接去住不下來,因爲啥呢?沒有福德嘛,對不對,沒有成就嘛。我們現在是有漏的世界,我們是生活在虛妄世界裏面,那個虛妄世界是有局限的。將來你把這些佛性開顯了,成就了這些無量無邊的功德了,你也像阿彌陀佛一樣,能夠成就一個很大很大的西方極樂世界,所有的人都能夠往生你那個國土,沒有障礙。乃至千千萬萬、萬萬千千、億億萬萬的人來求你救度他,你都能夠救度沒有障礙,普門示現我們也能夠做的到。但是將來要做到這樣,就從我們現在開始發心,你就想到做白日夢,將來我像觀世音菩薩一樣千處祈求千處應,可以做夢。今天有個人叫你;哎:法師幫我說下這個問題,不不、沒空,乃至居士你幫我做下這個事情,沒有空。我們在不斷的拒絕衆生,不斷的把衆生推出去,現在我們就是這樣。你還能成就像觀世音菩薩那種千處祈求千處應嗎?成就不了嘛。所以說從我們現在力所能及的一種角度,要盡量發心,只要我能夠做到的,只要是如裏如法的,好。我幫助你,不異距離。要能夠這種發心落實在行動上的時候,我們就是在學《普門品》,就是在學觀世音菩薩,不要不耐煩。人家打擾你了、又怎麼樣你了,你的時間都沒有空。幹好事、幹善事、救度衆生、幫助衆生你都沒有空。但是叫人家幫助你的時候,你就有空。市委書記、國家主席,難道所有的師父,只要你去求上他,你就要空,你不空就沒有道理。人家求我們的時候,我們空了就沒有道理,哈哈。所以說這個時間呢,實際上說明了我們學佛的一種心態。是吧。這個常住上,莫個師父幫我做點什麼?不問我,叫別人去做。你的家裏面別人求你做的什麼?沒空,叫別人去做。像這些你都推在別人身上。我們現在就可以學習這種普門示現,雖然你沒有做到那樣的神力。但是今天人家叫你一句,你能夠答應一聲,求你一件事只要你能辦的,都力所能及的把他辦好,是不是。這就是成就普門嘛,成就這種功德嘛。包括說要叫你念佛,念念與念佛相應,這也是一種普門嘛。都攝六根淨念繼,這也是一種普門嘛。你的耳朵開小差了,立馬就要拉回來,南無阿彌陀佛,眼睛開小差了,立馬南無阿彌陀佛拉回來,這阿彌陀佛普門示現。把你的所有的妄想都給你對質掉,他是不是一種普門呢?也是一種普門。所以說修學要知道這種方法,當有這種修學方法了以後,將來我們就能成就這樣的佛果。像觀世音菩薩、像釋迦牟尼佛、像一乘佛果、究竟成佛。每做一樣事情我們都把他回向于究竟成佛,哪怕就是我今天聽一個字、聽一句話、翻一頁經書,我都要以次功德回向究竟成佛,不爲別。起心動念都是這樣,開言吐語、待人接物、任何一件小事,都不要把它遺漏了。盡量的把我們所做的功德,點點滴滴都回向給衆生菩提,那你才能成就這種究竟的一乘果。

  《法華經》的一種一乘實相的宗旨,就從這四個方面來修起來,大家聽懂沒有啊,一乘教、一乘理、一乘因、一乘果。一乘就是一佛乘,隨時隨地都是爲成佛而來的,你這個成佛,你這個發菩提心,從初發心就是發菩提心,到究竟、到中間修行,這個菩提心不間斷,隨時隨地與菩提心相應。這樣子我們就能夠明了;諸佛講經說法的一種真意趣,這樣子我們就能夠與諸佛講經相應。如果不然的話,說了半天給你說這個菩提心,有那麼大的功德,我們自己的佛性這麼樣的殊勝。但是我們就不發菩提心,就不認識自己的佛性。念佛也好、聽經也好、學《觀世音普門品》也好,沒有正確的發心。大家問一問自己今天爲什麼來聽經?爲什麼?哎呀:新年嘛有空,沒有事情好玩的,我就到廣德寺玩一玩嘛,打發一點時間嘛,哎呀,那個廣德寺監院呀,知客呀,都叫我來聽經聞法,我不來這情面說不過,一打電話我買個人情嘛,我來充個人數嘛。像這些都是世間上的應酬法,對不對。沒有很好的發心。這個和尚都說,這個智海是哪裏的人,我聽說這個名字,沒見過這個人,今天我看看,是長叁頭六臂嗎?哈哈。看這稀奇而來的。所以說這種發心沒有彙聚到什麼?沒有彙集到我們自己的真心上來。講經、聽經實際上是刮垢磨光,就讓我們自己真心叵露出來。今天我在這兒講了一個上下午了,也就是不斷的刮那些灰塵,磨了一光,把你的真佛給你顯現出來,每個人靈山頭上的那種真佛金光閃閃給你顯露出來了,但是你顯露沒有啊。每個人都要去顯露的,不顯露不行的。就要爲成佛、爲度化衆生、爲顯明自己如來藏性、來發心聽經聞法,要有這種發心,講這些實際上是有作用的,不僅僅是講的好玩,不僅僅是講的道理,是不是。要知道這種《妙法蓮華經》他是這樣的意趣,所以說《妙法蓮華經》非常非常的殊勝,可以說把釋迦牟尼佛一代實教的所有甚深密意;都給我們揭示出來了,將佛所說的一切經教都貫穿于無余,把我們自己本有的佛性;給我們開發出來了。爲我們自己圓滿的修行紮一個根、打一個基礎,是一切成佛的圓滿平等之音,你說這種法妙不妙啊,妙···(大衆),啊非常妙。所以說叫妙法。

  《妙法蓮華經》他指的是什麼法?就是這個一乘實相的法,就是這個如來藏,要懂得這種因果了,這個法就非常妙。要不懂這種法的話,這個法相對待的他就不妙、不究竟的他就不妙、不能夠了脫生死、不能夠了脫煩惱他就不妙。所以說這個《妙法蓮華經》大家可以從這些簡單的意趣當中去聽聞,明了這些就是指這個一乘實相之法,乘他爲妙就是不可以思意,蓮花就是比喻。你看蓮花生于汙泥當中而不被汙泥所染,就是要求我們在座的各位,今天眼耳鼻舌身意,紅塵萬丈,但是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都不要爲紅塵所轉,而是要用我們自心來轉變紅塵,不要讓我們自心爲紅塵所轉,如果說我們爲紅塵所轉,那就會把我們的心也整成紅塵了,汙染這個世間了,染汙煩惱、執著、虛妄分別,對不對,他就會整成這樣。但你要用心去轉紅塵的時候,我看那個方丈室擺了兩個淨化石,淨水器把水淨化起來,有了淨化石以後那個水永遠都是幹淨的。那麼我們能夠用心去轉紅塵的時候,我們自心相當于過濾器、一個轉化器,隨時隨地那些紅塵,色聲香味觸法、通過我們眼耳鼻舌身意、一進入內心都能夠轉化爲菩提,都能夠轉化成爲智慧,這樣好不好呀,好···(大衆),就要這樣修行。所以你持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的時候,觀世音菩薩在我們內心本身具足,好好的持念觀世音菩薩,持到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的時候,我們這個自心清清淨淨,了無于塵。自然而然觀世音菩薩一樣的慈悲心他就顯現了,我們自己那些貪嗔癡慢疑的心也就能夠對質了。你要念佛也把這個佛念的清清淨淨,念的一心不亂,自然而然就能夠對質那些世間上的虛妄妄想,對不對?對(大衆),這就好嘛。我就看大家念佛,他就不學那種規矩,邊念佛邊看,這個是誰,阿彌陀佛,邊念佛邊聽,耳機響了、手機響了、誰又響、誰在外面又唱山歌了,要是這樣念的話,那就是散亂心念。散亂心念他有功用,但是功用不大,學佛必須要一心一意靜下心來,不爲紅塵所然反而去轉變紅塵,不追隨那些世俗而能夠化度世俗,這就很好。從這種《法華經》的意趣來說,蓮花這種比喻他有深奧的意思。你看蓮花往往都有什麼?他花和那種結果同時的,其他的那不一定,蓮花開了他就能夠顯現蓮子,因果同時。有的時候它開花就能夠結果,就說我們修行就能夠顯現出自己的佛性,把我們自己的功德都能夠顯現出來。那麼開花表示的什麼?那些聲聞緣覺乘的佛法、菩薩乘的修法、所有念佛的方法,你好好修這個花就能開。包括我們今天念一句佛號,西方極樂世界就一朵相應的蓮花開了,那是屬于你的。你要念的越來越好;這朵蓮花就開的越來越好,到你將來臨命終的時候,這朵蓮花就來接你往生,你要念的不好的時候,它將來也來接引你,但是念的不好的時候,你往生的境界就不好,是不是我們自己修的啊,還是我們自己修的。而自己修的怎麼樣,完全是看我們自己這種認知、付出這些來的,是不是。所以說這個蓮花的意趣、他的比喻意趣非常深奧。我就不在多講了,下來之後大家可以去參考參考《妙法蓮華經》,讀誦一下,看一看相關的解釋。

  那麼我們今天《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就是《妙法蓮華》經當中的一品,他的第二十五品就是《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這《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些什麼呢?可以先把這種大意說一下:

  無盡意菩薩問佛,有兩番問答,第一番問答是觀世音菩薩雲何叫觀世音菩薩,就他的名號是怎麼來的,…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3》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