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1▪P4

  ..續本文上一頁,有緣的衆生你就能接觸到。開迹顯本意思就是讓大家理解這個意思,他是早就成佛了。多生累世都在給我們說法,就像我們今天;哎呀年青和尚,不管怎麼說,我們以習慣其他的話來看,哦、這個小娃娃給我們說法,于是你不尊重。釋迦牟尼佛不是小娃娃,釋迦牟尼佛早就成佛了,早就是佛,早就是大人,應該尊重。觀世音菩薩你看他;他也不是小娃娃,多生累劫早就成佛了,正法明如來,應化爲菩薩給我們講經說法。他能夠起這種敬信之心。

  “會叁歸一”,爲什麼要會叁歸一呀?會啥叁呢?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聲聞乘的佛法、緣覺乘的佛法、菩薩乘的佛法,這叁乘佛法。要會叁乘爲歸一乘。爲什麼要會叁乘爲歸一乘呢?一下子叫你成佛把你嚇壞了,哎呀,這個成佛這麼艱難,怎麼能夠成佛啊,不艱難、不艱難。我們可以方便法,什麼叫方便法呢?今天說內江到遂甯150多。要是叫你走路就恐懼,他善巧的跟你說沒有關系,我們只走50裏路。恩,50裏可以,走到50裏以後,跟你說:休息一會還有50裏,哈哈。你在走50裏。50裏、50裏走過來,一層一層的遂甯也就走到了。方便不方便呢?就是要有方便。你看那些懶惰的人,他就不喜歡走,包括你今天要叫你真實修行,你就懶惰,哎呀;好艱難哦,念佛這個嘴巴都念幹了,念的腰酸背痛那怎麼走。懶惰;我要睡覺,我要玩、我要怎麼樣。菩薩及其善巧,你這樣玩到最後沒有什麼好結果,修行哪怕是叁大阿僧祇劫。但是那個是究竟的佛法。今天你只要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哪怕你是一舉手一點頭,將來你都能究竟成佛。你看這樣一說了,我們自己很歡喜了。一舉手、一低頭、一合掌、一頂禮、都能成佛。好好,我合掌、我頂禮、我多做善事,對吧。鼓勵大家把這些善法修行起來了,善法修行起來了,慢慢的你要歡喜了,我們在來跟你說。你說你解決不了別人的問題,總能解決自己的問題吧。你說人家的問題是人家的,你管不了。但是你的問題你解決不?我們也要解決。所以說要發出離心。跟你講四谛、十二因緣、聲聞緣覺的修行。一定要把自己的問題解決了,你要把自己的問題解決了。就等于對整個國家、整個社會、整個民族、都有非常大的貢獻。你只要不給這個家庭添了罪,你就是一個貢獻,你只要不給這個是非人間造煩惱、造惡業、那就是一種貢獻。不要說你貢獻多少了,叫你出多少錢,不一定出錢,只要不給這個人類擺攤子,只要你不給家庭、單位、社會、國家擺攤子,那就是一種貢獻。你不起煩惱,不讓人家來誇你、哄你、不讓人家拿糖來哄你。我看這個國家的任務也就輕的多了。結果呢,我們人人都不解決自己的問題,自己的問題要讓別人來解決,觀世音菩薩你要給我解決這樣問題呀。觀世音菩薩累的很,苦的很、忙的很,爲什麼這麼多人求他。你想沒想過觀世音菩薩他還是很艱難。如果說他像我們這樣的話,那人還不累死呀。遂甯叫我;我跑到遂甯來了,泸州叫我、我跑到泸州去了,內江叫我、我跑到內江去,哎呀,那個車輪胎不知道磨運多少,哈哈。時間分別不過來呀,假如說菩薩像我們這樣的話,你說累不累死掉呀。所以說我們現在不能夠說光燒香,不能夠說光祈求別人來幫助我們。最基本的就是要自己救度自己,如果我們自己不救度自己的話。釋迦牟佛早已成佛,但是爲度化衆生,百千萬反在這個娑婆世界救度衆生。但是救度了你,你是還不自救,內在裏沒有自救的心,糟糕了。釋迦牟尼佛不知道用了多少的經曆,但是還是沒有把你救度。你今天依然度我,我還是衆生。觀世音菩薩隨類應現,你變爲畜生時候,觀世音菩薩就變爲畜生去救你,你變爲菩薩的時候,觀世音菩薩就變爲菩薩來救你,你成爲人的時候,觀世音菩薩成爲人來救你。諸佛菩薩都是這樣,隨時跟隨來救度你。但是你今天依然在生死,依然在輪回。而且到現在我們自己還不要求自度,還把自己所有的問題、所有的是非,所有的煩惱要消給家庭。父母你生了我就得管我,沒有吃的,沒有穿的我就找你,學費你該交的,我要花多少錢你該拿的,絲毫沒一種感恩之心。我們在單位裏面也是依靠單位,我是你單位上的員工,生老病死你都要管,我就賴上你了,誰叫你遇上了。在國家也是這樣,你是國家,你是主席,你就該解決這問題。你是市委書記,就該爲市民著想。那我的問題我解決不了,我解決不了的事情你來給我解決。小到我們寺廟裏面,進了寺廟了,居士也是這樣,出家人也是這樣。當家師你要解決所有的問題,方丈和尚你解決所有的問題。我煩惱我就解決不了,你跟我說怎麼解決。我嗔恨他,我就是要嗔恨他,但是你怎麼解決,叫別人去解決,完了。都把所有的問題消給社會、消給當家師、消給方丈、消給法師、消給菩薩。那我們幹什麼呢?自己爲自己的問題一點都不負責任。如果沒有這種自己解決自己問題的心,你說你學佛大多數學成一個懶人,學成一種依賴心非常重的人。誰攤上你誰都很艱難,爲啥呢?你這個人不自力嘛,不自重、不自愛嘛,所以的問題你都是一個依賴。假如說你今天走在路上,有個攤子非得要挎上你的肩膀,你覺得艱難嗎?很艱難,一個人走路很輕松。但是一個攤子挎上你、兩個攤子挎上你,完了,這個路走不成了。每個人都能解決自己的問題,這個問題就顯得小了,他的分量就顯得輕了,要解決起來他就很容易。如果說你們體諒菩薩的難處,體諒諸佛的難處。我們就要自信、自尊、自愛,如果沒有自信、自尊、自愛。什麼問題都交給佛菩薩。那麼我們自己是懶人,自己不自信、不自度、不自救,什麼時間我們能夠解決自己的問題,什麼時間能夠出離生死,根本不行嘛。所以說聲聞緣覺乘,雖然說解決不了別人的問題,你要把自己的問題解決。大家知道這個問題嗎?我們出家人不要太過于依賴寺廟,也不要太過于依賴當家師,也不要太過于依賴知師,依賴方丈。如果說我們自己能夠勤奮一點,在我們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解決自己的煩惱、解決自己的錯誤。這個道場那你就是奉獻。不要說你出幾千萬,幾百萬。只要你能夠力所能及,每天把自己的問題收拾得規規矩矩,可以了,你就是最大的貢獻。你看看,是不是。要求不高嘛,但是就這點要求都很艱難。我們對自己不負責任,出離心沒有,你自己不想出離,我們面臨自己的問題都覺得很艱難時候,面臨別人的問題呢。哎呀,我的問題都沒解決,我都要求菩薩解決,你求我有什麼辦法。這個大乘菩薩的修法你根本修不起來,對不對。所以說針對這種現象,佛才講了權巧叁乘佛法,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你在什麼地步,你能夠當菩薩的,你能幫助別人.我就給你講菩薩法。你僅僅解決自己的問題,也能夠幫助別人,給你講菩薩法。你不能幫助別人,好;我給你講聲聞緣覺乘法,至少你能夠把自己的問題解決。你說你聲聞緣覺乘徹底出離,你都辦不到,好好、就這人天乘的福報,我給你說怎麼做的更好一點,人天乘的佛法我也跟你講了。至少你能夠越來越好嘛。用這種種的方便善巧,都將就我們自己的根基,給我們說自己要承擔起這份責任,諸佛菩薩他利益衆生的方式,唯一是什麼?講經說法,把這些經法講給大家,道理講給大家。然後你懂了你要照著去做,照著去做這就可以了。你就能夠度化生死境界、能夠脫離煩惱境界,如果不然的話,你說佛那麼大的智慧、那麼大的福德。今天隨便給你念;嗡啊哄、嗡啊哄,好好,你成佛了,那麼簡單呀,加持以下,腦殼上摸一下,你就成佛了,你就往生了,那麼簡單呀。如果那麼簡單你就不用修了,你過來佛就給你摸摸頂就可以了。但是摸了那麼多的頂你還是那樣,也許我們頭發都摸光了,腦頂都摸郁了,這光頭不是禿子也是禿子了;哈哈。但是你依然是凡夫,依然是煩惱,對不對。佛法要在什麼地方處呢?要在聞思修、自學、自度。這個地方好好來追求。如果說我們自己不盡自己的努力,今天所說的一切佛法你都得不到受用。很多人說;哎呀;西方極樂世界好像沒要求自度,都是要求阿彌陀佛的他力救度。如果說你對阿彌陀佛沒有信心,你不念佛,不對質自己的煩惱,信願行叁資糧不具備,阿彌陀佛能不能救你呀,也不能夠。這麼好的一個西方極樂世界,但是你就去不了,阿彌陀佛倒是想接你,但是你不去。你執著娑婆世界,執著這個五欲的一種快樂。不想出離,不想成佛,不想度衆生。你說能不能把你接去啊。很艱難。你不是一塊石頭,要是一塊石頭撿起來塄過去就行了。但是你是這樣。我們的心死死栓在生死輪回世界裏面,死死栓在五欲世界裏面,所以說我們出離不了。我們要想幫助衆生,首先一個問題就是要幫助自己。把這個問題解決,不要養成依賴性,不要養成那種好吃懶做,不要養成光伸手、光占便宜、光想被救濟,當貧苦農民、光想救濟。

  以前有個公案說,兩個人臨死了。閻王爺就問他;你願意做什麼樣的人呢?一種是能夠伸手,你伸手人家就給你什麼東西。一種是給予。你到底是願意給予別人呢?還是願意獲取呢?兩個人心態就不一樣,有個人就說;能夠獲取東西的話當然更好了,是吧。他就跟閻王爺說;我願意獲取。行;那就去投生做人吧。結果做人,獲取是什麼?是討口要飯。爲什麼討口要飯?你一伸手人家就給你嘛,哈哈。這個就是獲取。因爲你貧窮、因爲你缺乏,所以說你才需要獲取。另外一個人,他想獲取不好吧,光是占別人的便宜不好吧,我願意給予別人。閻王爺說好,你也去投生做人吧,他去做人要啥有啥,任隨什麼衆生來要什麼,他就能夠給予出去,你要錢我有錢、拿去。你要權我後權、拿去。你要房子我這有房子、拿去。你看、要什麼有什麼,他怎麼才能給取,富裕了才能給取,是吧。你富裕、你有這些東西才能給予。但是富不富裕;關鍵是取決于這個心態,你能不能去布施呀、能不能夠給予呀、能不能夠付出…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1》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