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百法明門論淺釋▪P6

  ..續本文上一頁是騙人的吧!”不錯,我所說的法,一句真法也沒有,如果你們不要聽,那就趕快跑。好像那個在門口的人,他自己已經先說明白:“我願意在門口外邊。”如果你叫他進門來,他就會跑了。

  (十四)懈怠。這和精進正好相反。懈怠也就是懶惰的一個別名,就是不精進。

  (十五)放逸。上面善心所法第九說的是“不放逸”,這兒說的是相反的“放逸”。放逸就是不守規矩,願意幹什麼就幹什麼,和美國提倡的自由是一樣。你們誤解的自由就是放逸的別名,也就是教人不用守規矩,不要聽別人的勸導,自己喜歡怎樣就怎樣,所以我對于教化美國人真的很頭痛。你在笑,這是真的。

  (十六)昏沈。就是坐著聽聽經,就睡著了。無論幹什麼,都想打瞌睡,看經也想要睡覺,拜佛也想要睡覺,翻譯經典也想要睡覺,聽經時更想要睡覺。昏沈就是睡覺的別名。昏沈和“癡”是不同,癡是暗昧,無明─無所明了是癡的相;昏沈是懵懂,以懵懂爲相。懵懂就是什麼都不知道,坐了一會兒,什麼都忘了,聽經也忘了,說話也忘了,像做夢又不是做夢。不像是做夢,可是心裏卻不明白,這就是懵懂,所謂“懵懂傳懵懂,一傳兩不懂,師父下地獄,徒弟往裏拱。”

  (十七)掉舉。什麼叫掉呢?你看見那天來的魔王沒有?他的行爲就是掉舉。他不能靜下來,不能安處清淨的境界,他的身體不停亂動,剛坐下來又站起來,站起來又要坐下去。他胡亂地跑來跑去,南走走,北走走,東跑跑,西跑跑,身亂行;口亂言,口裏胡說八道,亂說一通;心裏也胡思亂想,盡是想入非非,一會兒想起這個,一會兒又想起那個,什麼都想起來:“我到天上去,那個天人對我說,說我過了叁天就可以生天。”也許又想:“我不知道到了什麼地方去打坐,像是坐在虛空裏,虛空裏什麼都沒有的,是不是這樣子的呀?”他總想個不停,想入非非,這就是掉舉,你看可憐不可憐?

  (十八)失念。把正念失去了,就是邪念。邪念就是盡想入非非,到了“非非想處天”。什麼是不好的他就想什麼,甚麼是不和乎規矩的他就想什麼,什麼是合乎規矩的他就不想了。

  (十九)不正知。這種人知道的都是邪的,正的他不知道。

  (二十)散亂。這個散亂的心,紛紛擾擾的亂七八糟,這和掉舉不同。

  六不定四者。一睡眠。二惡作。叁尋。四伺。

  五十一個心所法分爲六位,前五位已經講完,現在只剩下第六位的最後四種心所。爲什麼叫不定呢?就是沒有一定,所以叫不定;若有一定,就叫“定”了。不定是善法,譬如發菩提心;不定也是染法,譬如生愛欲心。有四種不定:

  (一)睡眠。睡眠就是一種暗昧。什麼是暗昧呢?暗就是黑暗,昧就是不明。總而言之,暗昧就是不明白,不是心裏不明白,而是根本所行所作都是黑暗的。這樣就把外緣減少,沒有人緣。外面沒有人緣,內在也沒有智慧了,這就叫暗昧,亦即睡眠。

  (二)惡作。也就是“悔”,後悔的悔,後悔什麼呢?譬如你後悔地想:“以前爲什麼我對那人不這樣做?我要是這樣做,不就把他製服了嗎?”這是爲了沒有這樣做而後悔。但是如果真做了,這種人也會後悔地想:“唉!爲什麼我要這樣做呢?”做也後悔,不做也後悔。譬如心裏也許這樣想:“爲什麼我不砍他一刀,要是我一刀砍斷他的胳臂,他就不能打我了。爲什麼我不先砍他的胳臂反而被他打了一拳呢?”事情過去了總是後悔,自己對自己過不去,自己覺得自己所做的事情都不對,沒有如自己的意。

  在聽法的時候,各位要注意留心聽講,不要像風從耳邊刮過去就算了。我給你們講了這麼多法,講完了你們還不懂,什麼事情惹你生氣的時候,還一樣生氣;惹你發脾氣的時候,還一樣發脾氣,這些法對你們一點都沒用處,聽過了就煙消雲散,那就是白費了。縱然聽一百個大劫,那麼樣聽經是沒用的。你們一定要告訴自己:“哦,這個經典教我不要有煩惱,我一個也不要有,六種根本煩惱,我根本就不要叫它生,這才是發菩提心的人應要學習的。不要因爲煩惱的名詞你知道多了,你的煩惱就更多,發的脾氣就更厲害。有的時候你會說:“我知道現在該是“忿”了。”或者說:“我今天發脾氣是因爲“恨”。”以前你未有明白的,還不知道是那一種境界,現在明白了。你知道你要“惱”了,你或者要用“覆”的方法在背後對付人家,那就錯啦!那你就白聽經了。

  (叁)尋。就是尋求,是粗意推度。

  (四)伺。就是伺察,是細意推度。

  尋伺是一粗一細,在善惡將作的時候,自己就先來算一算,用意識自己和自己開會議:“這件事情你說這樣做好不好,是不要這樣做吧!”粗的思惟是“尋”,微細的推度是“伺”,這兩種不定的心所,都是以思惑爲本體。

  第叁色法。略有十一種。一眼。二耳。叁鼻。四舌。五身。六色。七聲。八香。九味。十觸。十一法處所攝色。

  前面所講的心法八種,心所有法五十一種,一共是五十九種,現在要講的是第叁位色法十一種。什麼是色法呢?就是有色質可見,有障礙可尋的。以下是十一種色法:

  (一)眼色法。眼能觀種種色。眼的本身也是色,它有形質的,有眼睛的形像,你可以看得見。

  (二)耳色法。能聽種種音聲。耳有耳法,當眼睛願意看某種東西,常看也不厭倦;不願意看的東西,一看就討厭了,這都是由色法生出來。耳朵也是這樣,願意聽的,天天聽也不厭倦;不願意聽的聲音,一聽就厭了,不願意聽了。

  (叁)鼻色法。香的就歡喜,一點也不討厭;臭的一嗅就討厭了,不願意嗅了。

  (四)舌色法。舌嘗味,歡喜嘗的總要嘗,不歡喜嘗的便說:“唉,太苦了!我不要吃。”

  (五)身色法。身體也屬色法,歡喜接觸,就想要接近,不歡喜的就想遠離。

  這是內五根的色法,爲什麼不說意根呢?因爲意根屬于第七識(第七識不屬色法)。

  (六)色法。就是有形色。

  (七)聲法。有聲音。

  (八)香法。有香氣。

  (九)味法。有味道。

  (十一) 觸法。有感覺。

  (十一)法處所攝色。也就是法塵,法塵就是外五塵─色、聲、香、味、觸留下來在意識處的影子,所以也屬于色法。以上十一種色法,都是有形色可尋的。

  我們找一找這些色法的來源,它們是從什麼地方生出來呢?原來色法的來源是從如來藏性,地、水、火、風四大而成的。眼、耳、鼻、舌、身、意是由四大和合而成;色、聲、香、味、觸、法也是從這四大産生的。地水火風充滿于法界,所以在法界裏面,它們是互相幫助的。《楞嚴經》雲:四大乃如來藏性,故地水火風,各各皆周遍法界,互不障礙。在我們看來,水火是不相容,可是在法界內,水也周遍法界,火也周遍法界,風也周遍法界,地也周遍法界。它們在法界中,互相幫助,互相不障礙。爲什麼呢?因爲它們都是如來藏性。由于四大形成我們的身體,所以才有這麼多法。你會驚詫我們的身體怎麼會由四大所形成,不明白這道理的人,聽到這樣說,絕對不會相信;聽過佛法的人,才會知道這是真的。你身體上,有汗液,這是濕氣,濕性屬于水,大小便也屬于水。身上有溫暖,暖氣就屬火。我們有呼吸氣,這就屬于風。我們的皮肉筋骨,就屬于地大。四大和合,就生出以上十一種色法。這只是簡單地說色法的來源,若真想知道,就要等開悟後,才能徹底了解了。

  明晚就會講完這《百法明門論》,你們明不明,是你們自己的事;我講得明不明,是我的事。總而言之,你要是明了,就明白這個百法;要是沒有明,就是不明白這個百法。這百法要是懂了,所有佛教的重要道理就會明白了。我們明不明,就在明天晚上。明白了這百法,那就可以說是開悟,要是不明白呢?還是慢慢學。

  第四心不相應行法。略有二十四種。一得。二命根。叁衆同分。四異生性。五無想定。六滅盡定。七無想報。八名身。九句身。十文身。十一生。十二住。十叁老。十四無常。十五流轉。十六定異。十七相應。十八勢速。十九次第。二十時。二十一方。二十二數。二十叁和合性。二十四不和合性。

  這二十四種叫心不相應行法。什麼是不相應呢?用現代的名詞來說,就是不合作。你不和我合作,我也不和你合作。我說我們向東走吧!你卻偏想向西方行,這就叫不合作,不相應了。要相應就要合作,我說往東走,你就往東走;我說往西走,你就往西走。好像手裏拿著米,鴿子就來吃,這就是相應;它們若不吃,那就不相應了。

  這二十四種不相應,是和誰不合作呢?和你的心不合作,和心所有法、色法、和無爲法都不合作。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心和心所都以能緣外境爲功能;而二十四種不相應法就沒有這種能力,不能緣境,所以與心和心所法不相應。那麼爲什麼和色法不相應呢?因爲這些不相應法沒有形質,沒有障礙,沒有自相和本體,完全是虛假的。就因爲是假的,所以和各方面都不相應。法有真有假,現在就給你們講假的法,知道假的法,才能現出真性來;若假的法不知道,又怎麼會得到真性?認假爲真,這叫假中之假,虛妄中之虛妄。一切法本來就是虛妄,你又加上一個虛妄像阿難尊者想得到真的,卻怕丟了假的。舍不了這個假的,那個真的就不會現前,所以說:“舍不了假,成不了真;舍不了死,換不了生。”

  二十四種假法雖然沒有形相,但卻有生滅。因爲有生滅,所以和無爲法又不相應。無爲法沒有生滅,二十四種假法都有生滅在裏面,它是由心法,心所法和色法叁種法交互顯現出來的影子,所以是假,沒有一個真的。有人說:“我今天來是想聽真法,這位法師偏講假法,我若知道講假法,就不來聽了。”你不聽假法,也沒有真法;你要先聽假法,然後才能認識真法。所以還是爲真說假,去假就現真。

  現在我們來談談二十四種不相應法:

  (一)得。什…

《大乘百法明門論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大乘起信論淺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