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占察善惡業報經淺釋▪P13

  ..續本文上一頁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這是流轉門。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滅,這是還滅門。要是詳細講,很費時間的;你們若想詳細知道,可以和他們聽過經的人研究研究。

  “以不勤觀如是法故”:因爲你不精進修行前邊所說這四谛十二因緣,和真如實際等等法的緣故,所以;“不能畢竟不作十惡根本過罪”:常常就會打妄想了,常常打妄想就會造罪業了,所以對于十惡這根本過錯的罪業,就不能完全不作。

  “于叁寶功德種種境界不能專信”;你對叁寶佛、法、僧的功德的種種境界,你不生出一種真正的信心。“于叁乘中皆無定向”:于聲聞乘、菩薩乘、緣覺乘這叁乘道理裏邊,你不知道修哪一個法門好。也不知道修四谛好啊,還是修十二因緣好?也不知道修六度真如實際的理好,還是修什麼法門好?就是無所適從。無所適從,就不知道走哪一條路;這叫沒有定向,于這個叁乘也沒有定力,也沒有一個方向,不知道怎麼樣去修行。

  明白,就知道是什麼意思了;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就是不明白。就是這個道理,那還問什麼哪?凡夫有凡夫的無明,聖人也有聖人的無明,在等覺菩薩還有一份生相無明沒有破;聖人的無明就淺一點,凡夫的無明就深一點。總而言之,你自己不明白爲什麼你做這個事情。

  你就拿這個男女相愛來講,怎麼就跑出一個這麼樣的力量來?從什麼地方來的?這就是無明,就是從無明那兒來的。你懂了沒有?這根本你當時就該 答複他,還何必問我呢?你所不明白的,就是無明了嘛!明白的是什麼?你沒明白嗎?沒明白,這就是無明了,那還要問?沒有問題了啊?

  * * *

  這位 Lancaster(藍卡斯特)對我們這兒講怎麼樣?他到這 Buddha Hall(佛殿)怎麼樣說?說很大?什麼很大?是 Buddha Hall大?還是他感覺大?這你也要問他。若說 Buddha Hall大;這 Buddha Hall僅僅就可以裝得幾百人,不算很大的;若說他感覺大,那是無量無邊的。你問問他:他要回來,誰不要回來?他要回來就回來了啰!那天走的時候,他說:“See you soon(很快再見)!”

  G2. 明有障緣

  如是等人,若有種種諸障礙事,增長憂慮,或疑、或悔,于一切處心不明了,多求多惱,衆事牽纏,所作不定,思想繞亂,廢修道業。

  這是第二科,有障緣;第一科,是沒有信力。我們修道最怕就是沒有信心;沒有信心,要是沒有障緣,還可以有機會修道。那麼現在信力也沒有,又有這個障緣;所以這就是不能修道,發生障礙。這障礙,就對修道上是不方便的。

  “如是等人,若有種種諸障礙事”:就像前邊所說沒有信力的這些人,如果有很多很多對于修道上的障礙。種種,就是包括很多很多的。

  好像自己想要修道,有父親母親不許可你修道,這也是一種障礙。或者父親母親許可你修道,你自己不精進,這是一種懶惰的障礙。或者你想要修道,又想要貪財,這也是一種修道的障礙。或者你想要修道,又貪這個色,這也是修道的障礙。或者你自己想要修道,又貪名;不是真正爲著修道,著住到這個名上,這也是一種障礙。或者自己想要修道,放不下好吃的東西,雞鴨魚肉放不下,這也是一種修道的障礙。或者你自己想要修道,又總想睡覺:這也是一種修道的障礙。乃至于你貪,這是修道的障礙;瞋,這也是修道的障礙;癡,這也是修道的障礙;慢、疑這都是修道的障礙。

  “增長憂慮”:你因爲有種種障礙的事情發生,所以你的憂慮就增長了,就憂愁這個、憂愁那個。那我修道,連個廟也沒有,怎麼樣修道呢?這也是憂愁。我想修道,誰給我飯吃呢?會不會有人供養呢?這也是個憂慮。我修道會不會有衣服穿?這是憂慮。衣食住都是憂慮,又憂慮我修行會不會有人知道呢?這種種的憂慮。

  “或疑、或悔”:或者對于佛法,就生出懷疑來了,或者就後悔了。“啊!這種事情不知是不是真的呢?我修了這麼久了,也沒有覺得得到了什麼。”好像有的人說到這兒學佛法,學了這麼久,也沒有得到了什麼,就, 生出這一種懷疑來了。有的就:“這個佛法,修來修去也是這樣子,沒有什麼大意思!我知道這麼樣,當初我就不修佛法了,我這個時間都空過了!”後悔了。

  “于一切處,心不明了,多求多惱”:在這個一切時一切處,隨時隨地心不明了;心不明了就是無明,無明就是不明白。不明白,就又想求這個,又想求那個;可是求的越多,煩惱也越多。你求這一種事情求不來了,就要生煩惱了;這一生煩惱,就變成愚癡。你這愚癡,就是種地獄的因,種餓鬼的因,種畜生的因;爲什麼呢?因爲你自己無明太重了。

  “衆事牽纏,所作不定”:被很多的世間事牽引纏繞,所做的事情沒有一定的方針。修道信佛,信了一個時間改變了,這叫不定。衆事,就是很多很多的世間事。牽纏,好像眷屬的牽纏;眷屬,就是親戚朋友。你放不下:今天想起爸爸,明天想起媽媽,後天又想起姊姊妹妹了,就不能修道了!這都叫衆事牽纏。牽,就牽挂得好像被用一條繩子這麼牽著。馬有一個缰繩牽著它走,牛也有一條繩子牽著它走;你被什麼牽著走呢?被你所有的業力,這個業力牽著你跑。

  你善業多,就牽到善道去;惡業若多,就牽到惡道去。惡道,就地獄、餓鬼、畜生;善道,就是天、人、阿修羅這叁善道。所以纏,就像用根繩子把你纏住了;也好像蠶吐絲,把自己身體被這絲纏住了,所謂“蠶蟲作繭,自困其身”。那種吐出來的東西可以做布的蟲子叫蠶;吐出的東西叫絲,可以做布。但是它吐出絲,就把自己纏在裏面,跑不出去了;我們人也是這樣子,自己愚癡得不得了。

  “思想繞亂”:這個思想,也就是妄想,想入非非,忽然而天、忽然而地,想東想西、想南想北,總也不停,這叫思想繞亂。繞,就圍繞,也就是和牽纏的意思差不多。“廢修道業”:因爲有以上種種的障緣,所以把修道這種的事業就停止廢棄了,不修道了。不修道做什麼?當然就是造惡業了,所以這叫有障緣。

  那麼,你要是有信心,再沒有障緣,這就容易修道;你既然沒有信心,又有障緣,這是很危險的事情。我們每一個人聽經,聽到這一段,都應該回光返照,想一想:我是不是業障太重,修道不能發心,盡生一種的無明煩惱,障礙修道呢?若有的話,就趕快要生大忏悔心,改變你以前的錯誤;如果沒有,就更應該精進。所以我們聽經,你要是真正想學佛法的人,對聽經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比你吃飯都重要,比你睡覺都重要。所以我們到這兒,又叩頭又禮拜的,如果不注意聽,那豈不是把這光陰都空過了?

  所以每一天,你們各人聽經,都應該回光返照,問問自己:造的惡業多?是造的善業多?不要隨隨便便的;你一隨便,將來墮落到了地獄、餓鬼、畜生裏面去,就不容易出來了。不要說你的師父還是一個普通的凡夫,就是聖人、就是佛,也沒辦法度你、也沒法子救你。所以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各人。”你們現在都皈依叁寶了,皈依叁寶之後,你誰用功不用功、修行不修行,這做師父的,不能天天總來提著你耳朵說:“啊!你應該這樣子、應該那樣子!”這要你自己去知道怎麼樣修行、怎麼樣精進,那才是修道人的本份。

  在前兩個禮拜,大約是有一次禮拜五講經,果普失去機會,沒有聽到這一天的經;我見到果普非常後悔,認爲失去機會。人人若都能這樣子,認爲少聽一次經就非常地後悔,甚至于痛哭流涕這麼樣子生忏悔心,這佛法一定是很快就明白;可惜人就都沒有把它看得這麼重要,認爲少聽一次經,好像得到很多的利益。聽經在這兒坐著,覺得辛苦,不如不聽經,願意躺一躺也可以,願意睡一睡也可以;這就是不明白佛法、不願意學佛法的人才這個樣子。

  所以,我們人現在有這個機會可以聽到講經,你不聽;將來你失去的機會就很多很多。好像這人做什麼事情,總趕不上機會;除非你不想做,想做就晚了,錯過機會。這都是在因地修行的時候,不曉得修行;所以到果地的時候,就很多事情不如意了。我們這個道場,就是給大家預備的聽經,大家誰來聽都歡迎的。

  F2. 立法(分叁)

  G1. 示所用法 G2. 示所依理 G3. 示能除疑

  今G1

  有如是等障難事者,當用木輪相法,占察善惡宿世之業,現在苦樂吉凶等事。

  這是前邊隨機的第二科,立法。在立法這一科裏面,又分出來叁科:第一科,就是指示所用的方法;第二科,指示所根據的道理;第叁科,就是指示這方法能除去你的疑惑。現在這是第一科,指示明白你所用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說的這個木輪相。木,就是木頭。這木輪相怎麼樣的呢?下邊的經文會有解釋的。現在還不能解釋這木輪相。

  “有如是等障難事者”:有像前邊這樣因爲種種障緣,而增加憂慮或者疑惑的人,“當用木輪相法,占察善惡宿世之業,現在苦樂吉凶等事”:你應該用這個木輪相法,來占察以前所造的善、惡業,和現在你所受的苦、或者享的快樂,或者是吉祥的事情、凶險的事情。你占察是善、是惡啊?宿世之業或者前生這種業障怎樣啊?用木輪的占法,來占察這種種情形。這個宿世,不一定就是前生,就是昨天的也叫宿世;總而言之,以前所造的業,都是宿世的。

  G2. 示所依理

  緣合故有,緣盡則滅;業集隨心,相現果起,不失不壞,相應不差。

  “緣合故有,緣盡則滅”:這是說的這一切都是緣生無性、無性緣生;就是沒有什麼一定的道理,所有的這業果,都是由緣而有的。你若有這種因緣合和的時候,就有這種業果相現出來;若…

《占察善惡業報經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