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衆具得稱意時”:你就是自己占那個十善,都得到完全的十善了。這十善,你又占那個身口意,又都得到這個善,那麼這就是相應了。稱意,就是你願意有錢就有錢,願意有色就有色,願意吃食就有得吃。色這個老虎也來了,名這個蜈蚣也來了!願意吃好東西,這饞蟲就來幫你忙;願意睡覺,這個懶蟲也來幫忙你了,說:“好、好,我來幫忙你,quickly go to sleeping(快去睡)!”啊!這就是稱意的時候。
你相應而稱意了,不要就自滿了;不要說我以前做了很多好事,所以現在的業報都是好的了,我占察這個《善惡業報經》,都是非常吉祥的。啊!這一吉,你說怎麼樣啊?你就放逸起來了。怎麼放逸呢?就是明明知道這是惡的事情,啊!我有那麼多善事,現在我做少少惡也不要緊,大約不會墮地獄的,試一試看!這一試怎麼樣?就越試越墮落;越墮落就越沒有法子上來了,這就是恣縱五欲。
恣縱,就是盡量地吃、盡量地喝,盡量地喝酒。啊!喝得越多越好,喝得像一個醉鬼似的,躺到街上,也不知道這是什麼地方,以爲自己到極樂世界了;即使醒來,還是在街邊子上睡。在酒還沒有醒來之前,以爲見到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我這黃金爲地,七寶莊嚴,這是太美妙了!眼睛也看得花花綠綠的,明明沒有人,他看見一個人;明明沒有鬼,他又看見一個鬼;明明沒有老虎,他又看見一只老虎。喔!這什麼都有了!可是他看見老虎,也不怕老虎,又打妄想了;想什麼,就看見什麼。爲什麼呢?這個就是因爲這種醉了嘛!
這個醉,不單單是酒醉,煙醉也一樣。有人用大麻,一用上,就飄飄欲仙,覺得自己忽忽悠悠在雲彩裏面一樣,騰雲駕霧的樣子,覺得很自在的。等這種煙的力量過去了,怎麼樣?就覺得又頭痛、又有腿酸、又想要睡覺,眼睛又睜不開的樣子,總是覺得不夠精神,就再來一口;來一口,就有精神了。等精神過了,再來一口;放不下了,總要用這個東西。
這就像被蛇咬了似的,你總也不會好了。那個毒蛇咬上了,你這個肉一天比一天爛得深一點,一天比一天壞得多一點,壞來壞去壞死了;死了他自己也不知道:“喔?我怎麼死的?”見到閻王爺,問閻王爺:“我怎麼死的?”閻王爺說:“我也不知道!”閻王爺也不知道你怎麼死的。判官就說:“你被毒蛇咬了,因爲毒太厲害了,所以現在你就死了!”他這時候才知道,原來我是被蛇咬死的。請閻羅王給他判斷這個案:“它把我咬死了,我應該也把它咬死了!”閻羅王說:“好!你也去做一條毒蛇去,再把它咬死!”就互相這麼咬,這就是試一試看的關系。
五欲,就是財、色、名、食、睡。財這個東西最壞了,財這條蛇,咬死不知多少人;色這條老虎,也不知道咬死多少人。名等于蠍子那麼毒、等于蜈蚣那麼毒,也把人害了不知多少。食,吃東西。今天果逸說她吃得太多了,我給她算一算,爲什麼她吃得那麼多呢?喔!原來是因爲好吃,忘了多少,吃飽了才知道多了;沒有吃飽的時候,她那個貪心說:“那個不錯,吃多一點!那個也不錯,吃多一點!”這麼樣子。那時候不知道吃飽、沒吃飽?吃完了之後沒有房間了、沒有 room了,才知道多了。所以,講法也講不出來了,把吃的東西都給壓住了、壓到底下了。所以你看!這是食。
最後要不得的,是一個睡。這個睡蟲,人人和它做一個最親蜜的朋友;你想要醒,它就叫你睡。這睡蟲在什麼地方啊?我告訴你們,這個睡蟲在你那個鼻子尖上。它給你一咬,你就要睡了。最好你若不睡覺,你把你那個鼻子用力一捏一下,那個蟲子就跑出去了;跑出來,你就醒了,不會睡覺了。這是我告訴你們一個秘訣。可不要把鼻子捏下來;若捏下來沒有鼻子了,那最不好看了。
“勿當自縱,以起放逸”:縱,就是把它放開了。你不要自己縱放開來,因爲你要是一把它放開,就不守規矩了。好錢,有了就隨便用;色也有了,就隨便不守規矩了;名也有了,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利和食也隨便了。
修道的人應該想:我應該吃少一點,世界上還有很多人沒有飯吃呢!我吃少一點,留一點給世界沒有飯吃的人吃啊!你這樣觀想,你還敢吃多了嗎?要省下自己所應該吃的東西,給世界上沒有飯吃的人吃。若這麼樣想,這就不放逸;你要是不這樣想,就要以起放逸了。不守規矩,就是放逸。這就是戒止你,叫你不要這樣子。
你不要五欲具足了,你就發起狂來了,不守規矩:“守那個幹什麼?能有什麼用?受戒的人都是最愚癡的!守規矩的人都是最愚癡的!你看我們自由自在,忽天忽地,願意到天上去就到天上去,願意到地下去就到地下去。這有多自由!”這一自由啊!就到天上去,到那個非非想處天去了;你想不到的地方也到了,到地獄,要到十八大地獄、五百小地獄、千千萬萬的小地獄,到那個地方去了。
“即應思念”:即刻就應該想一想。想一想什麼呢?“由我宿世如是善業故,今獲此報”:我在前生因爲盡做好事,種了很多善業的緣故;所以現在我得到五欲圓滿的果報,今生五欲才很多的、很圓滿的。“我今乃可轉更進修,不應休止”:我現在應該輾轉更加精進,來增加我的修行,不應該停止。不應該我走到這個地方,我以爲滿足了、夠了,我還應該更加努力再修行!
好像你讀書,你讀會一篇,是開了一篇的智慧;你不要說我夠了,我就開這一篇的智慧就得了。那麼,你還應該再開第二篇的智慧,向下去讀去。好像果逸現在這《楞嚴經》不知道記得多少了?那麼以前所記的,不知現在都丟了沒有?那麼沒有記得的,又不知道又得到了沒有?所以,你若得到了,這就是沒有休止。要是以前的也忘了,現在的也不想它了,未來的那更不學了,那就是休止了。
學佛法是不應該休止的,應該一天比一天精進,一天比一天學得多一點。說:“我沒有辦法啊!I can”t take it!(我受不了了!)I can”t continue. I stop!(我沒有法子繼續,我休止了!)”修道就要往真的修,不要夾雜這種不清淨的因緣。往真的修,就是不要存一種攀緣心,不要存一種求名的心,不要存一種求利的心,這才能清淨其心;清淨其心,才能生出真正的智慧。所以在我們金山寺這裏的規矩,就是決定不存一個攀緣的心。
那麼,在這每一天的 lecture(講經)完了之後,一般聽衆,外邊的就應該回到家裏去,研究你所聽的 lecture,不要在這佛堂裏邊亂講亂說的,佛堂裏邊不能講話的。因爲什麼呢?要存一種的恭敬心,畢恭畢敬的;這十方諸佛菩薩都在這裏,我們怎麼可以隨隨便便地亂講亂說的?在佛堂裏邊,沒有重要的事情,任何人不可以講話的。彼此談話,要是有什麼問題,我們自己裏邊的人,可以慢慢地討論,不要在佛殿裏邊隨隨便便的談話。我們總要想:十方諸佛菩薩就在我們頭上,我們如果亂講,這是對佛不恭敬;你若做這種的觀想,你任何的時候還敢講話嗎?還有時間來講話嗎?
你們各位想想:我們現在在一個開始的期間,我們每一個人,必須要認爲我們這個佛殿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你們各位應該知道,到外道這個教堂裏邊,也不可以隨隨便便講話的,都是很小心、很恭敬的;沒有那麼隨隨便便,願意講什麼就講什麼,願意說什麼就說什麼。
大殿裏邊,保持一種清淨的氣氛,任何人不能在佛殿裏邊來隨便談話。到這裏,或者你打坐,或者你看經,不要啰啰嗦嗦地講東講西、講南講北。不單在佛殿裏要這樣子,甚至于你回到自己家裏,也應該恭恭敬敬的,好像佛菩薩總在你頭上看著你一樣的;也不可以放逸的,所以不可以隨便亂講話的。那麼說:“我也不是個啞巴!”你不是個啞巴?你講多了就會啞巴的;你現在不是啞巴,將來恐怕就會不會說話了!這有一種危險的性在裏邊藏著。
那麼,外邊的人想要來研究佛法可以的,make an appointment(約時間),在白天的時間,你願意請問什麼佛法可以的。因爲晚間我們這兒,現在很多的工作,並且我們休息有一定的時間,所以不能陪各位外邊的人隨便談話。這一點,不論裏邊的人、外邊的聽衆,都要特別地留心這一點。你告訴他們,晚間任何人也不 答複問的問題;我們這規矩是這樣子的,不向其他的地方攀緣。你互相講話,你出家人對在家人願意講話,這就是攀緣;你在家人願意和出家人亂講話,這就是不尊重佛法。
“若遭衆厄種種衰惱不吉之事,繞亂憂怖不稱意時,應當甘受”:遭,是遭遇。衆厄,就是所有的厄難;厄難,也就是災難。種種衰惱,也不是一樣,就是賊偷、火燒,什麼事情都有了,種種不如意的事情都全了。若是遭遇到一切厄難等種種不如意的事情、不吉祥的事情,在這個時候來惱亂一切的衆生,令一切人的心不如意,這時候,應當甘而受之。不稱意,所以就惱亂;憂怖,就恐懼了。
怎麼叫甘而受之?本來是苦,但你要想它是甜的,接受這種的事情。甘,也就是甘心願意,就是這些個不吉祥、不如意的事,你都很歡喜接受的,沒有一點:“啊!這個這麼難!我又念佛,怎麼我又遇到 accident(意外)呢?我又修行,怎麼我又被人打劫了呢?我又這麼用功念佛,怎麼佛菩薩又不保護著我呢?什麼道理?”這麼就怨佛了。連菩薩也怨起來了:“唉!這個菩薩真不公平!你本來有這個能力可以保護著我,爲什麼你不保護我呢?太偏心了!”
有的人又打妄想,說:“我很相信師父,怎麼師父還令我有這種意外的事情發生呢?這個師父也不理我了!”把師父也鬧了,把師父也怨了,于是乎就發脾氣了,又哭又喊的:“這師父對我也不好了!”先怨佛,然後怨菩薩;菩薩怨完了,怨師父。所以這師父很不容易做的,菩薩也不很容易做的,佛更難做了。你不要以爲成佛就什麼都好,衆生很多不平…
《占察善惡業報經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