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占察善惡業報經淺釋▪P21

  ..續本文上一頁

  “又于輪正中一面書一畫,令粗長,使徹畔”:又在所作的身、口、意每個輪正中間的一面上,寫這麼一畫;令這個畫粗一點、又長一點,使它長到這一面的邊上。畔,就是邊。“次第二面,令細短,使不至畔”:在第二面也畫這麼一畫,令這畫很細很短的,使它畫不到邊上。那麼一畫長的、粗的,一畫細的、短的。

  “次第叁面作一旁刻,令其粗深”:在每個輪第叁面的旁邊刻一畫,把它刻到木頭裏去,令刻的這畫很粗很深。“次第四面,亦作傍刻,令使細淺”:在這第四面,也在旁邊雕刻出來一畫,刻得很細很淺的。這就分別出來四面輪相,四面輪相分出來四種的意思;下邊第二科就會講這個意思。

  I2. 示義

  當知:善業莊嚴,猶如畫飾;惡業衰害,猶如損刻。其畫長大者,顯示積善來久;行業猛利,所作增上。其畫細短者,顯示積善來近;始習基鈍,所作微薄。其刻粗深者,顯示習惡來久;所作增上,余殃亦厚。其刻細淺者,顯示退善來近,始習惡法;所做之業,未至增上,或雖起重惡,已曾改悔,此謂小惡。

  這是第二科,說明了這個意義。

  “當知:善業莊嚴,猶如畫飾”:你應該知道,做善所得的善業莊嚴、善果成就,就好像在輪相上所作的畫飾一樣。“惡業衰害,猶如損刻”:惡業有一種不吉祥、有一種害處,就好像在輪相上刻的那一畫一樣。

  “其畫長大者,顯示積善來久”:這畫的一畫又長又粗,延到邊上的,這代表你做善事做得很久了。所以你占察的時候,就得了長畫;這長畫就代表你做善做得很久了。“行業猛利,所作增上”:你修行也很勇猛精進的,也很聰明利根的,你所作所爲都有一種增上緣。增上緣,就是幫助你做善事。

  “其畫細短者,顯示積善來近”:這一畫很細很短的,這是代表你做的善事沒有多久,很近的。“始習基鈍,所作微薄”:你沒有做多久的善事,才開始學習做善,你這個基礎還沒有立下,所以就很愚癡的;你所做的善事,也很少、很薄的,不是一做就做得很大的。基,就是基礎、foundation。鈍,就是鈍根,不那麼猛利。

  這就顯示出:這個人要是很歡喜做善事的,一做就要做得很圓滿,往多了做;這證明這個人做善做了很久,所以他有了基礎。有的人想要做善,但是又舍不得;想要布施,心裏也不能決定:“我如果布施這個錢給道場,我自己怎麼辦呢?”有一種猶豫不決。這一懷疑不決了,就決定做少一點;本來應該布施 ten thousand dollars(一萬塊錢),他說:“我布施一塊錢算了!”這就叫微薄了。

  “其刻粗深,顯示習惡來久”:在這個輪相上,刻的這個畫很粗又很深的,這就代表你做的惡事時間很長了。你做的惡做得太多了,才得到這種刻得又粗又深的相。“所作增上,余殃亦厚”:前面那個增上緣,是幫著作善;這也是個增上緣,是幫著作惡。因爲所作的惡事太久了,惡業也多了,所以所受的這種果報也就大一點、多一點。

  你本來想殺一個人,沒有刀怎麼殺人?正好有一個人給你送一把刀來;你有這一把刀了,就可以殺人了。這就叫你作惡的增上緣。本來你想去偷盜去,但是不方便;去一看,偏偏這門是開著的,不用叫門也可以偷到東西了。這也是你作惡的增上緣。這是本來你就想做不正當的事情,偏偏就有這種因緣,這也是你的增上緣,這是惡的增上緣。

  “其刻細淺者,顯示退善來近,始習惡法”:你刻的這一畫很細很淺的,這代表你退悔作善的心不太久,你方才學這個作惡的方法。“所做之業,未至增上”:你所做的這個惡業,沒有到幫著你做更多惡的這個境界上。“或雖起重惡,已曾改悔,此謂小惡”:或者雖然你做了很多重的惡業,但是已經改過忏悔了;所以雖然你作惡,但是這是小惡。

  所謂“大惡者,回頭大善;大善士者,墮落就是大惡”。你從來盡做惡事的,這叫大惡;但是你若知道覺悟了:“啊!我要改惡向善了,我再不做惡事了!從今天開始,我做善事了!”那這也就是一個善人。你本來是一個很善的人,天天做善,但是你若明知故犯,明知道惡是不對的,你又去作惡,這就是大惡。所以惡的大小、善的大小,就看你改悔不改悔。你已經走到善路上,你若想再向惡路上跑,這就變成大惡;你若是在惡路上跑,現在要往善路上去,那就會變成大善。所以善惡沒有什麼一定的。

  I3. 功能

  善男子!若占初輪相者,但知宿世所造之業善、惡差別,而不能知積習久近,所作之業強弱、大小,是故須占第二輪相。

  這是前邊正示輪相的第叁科,功能;這個有什麼用處。

  “善男子”:地藏菩薩叫了一聲善男子。“若占初輪相者,但知宿世所造之業善、惡差別”:假使你占察這第一個輪相的時候,你僅僅能知道以前所造惡業和善業的差別。“而不能知積習久近,所作之業強弱大小”:你不能知道這個業或者是久、或者是不久,你所做的業報或者是強、或者是弱,或者是大、或者是小。“是故須占第二輪相”:因爲這個,所以你就須占身、口、意這第二個輪相。

  H2. 詳示占法(分二)

  I1. 明占 I2. 明察

  今I1

  若占第二輪相者,當依初輪相中所現之業:若屬身者,擲身輪相;若屬口者,擲口輪相;若屬意者,擲意輪相。不得以此叁輪之相一擲通占;應當隨業主念一一善惡,依所屬輪,別擲占之。

  這是新的第二科,詳示占法。在這詳示占法,又分出兩小科:第一,是明白這個占的道理;第二,明白這個察的道理。現在是教你怎麼樣占。

  “若占第二輪相者,當依初輪相中所現之業”:身、口、意這叁輪,就是第二輪相。假設你占這個第二輪相的話,應該根據初輪相所現的什麼業,你現在就用什麼來占它。依,就是依照、根據。比如前面那十善、十惡,你現的身業,就占身輪;現的口業,就占口輪;現意業,就占意輪。那麼在前邊占出來十惡、十善,在後邊第二輪相,又分別用這身、口、意叁輪來占。

  “若屬身者,擲身輪相”:身有叁惡:殺、盜、淫;你若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這就是叁善。要是屬這殺、盜、淫叁種身業的,就用身輪相來占。“若屬口者,擲口輪相”:若屬于口四惡,或者四善的,就用這口輪相來占。口四惡,就是绮語、兩舌、惡口、妄語;不绮語、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語,是口的四種善。“若屬意者,擲意輪相”:假使這善惡業屬于意念裏邊,屬于第六意識裏頭的,你就用意輪相來擲。不貪、不瞋、不癡,這就是意的叁善業;你若貪、瞋、癡,就是叁惡業。

  “不得以此叁輪之相一擲通占”:不可以用這身、口、意叁輪相一起擲到清淨的布上或者路上、木板上來一起占。通占,就是同時占身、口、意這叁種;不可以這樣占的。“應當隨業主念一一善惡”:應該隨所現的每一個業,以所現的業爲主。“依所屬輪,別擲占之”:所有的或者是身的善惡,或者是口的善惡,或者是意的善惡,依照屬于哪一輪的,分別擲到淨物上,來占這種善惡的業。屬于身的就用身輪相來占,屬于口就用口輪相來占,屬于意的就用意輪相來占。

  I2. 明察

  複次,若占初輪相中,唯得身之善,于此第二輪相中得身惡者;謂無至心,不得相應,名虛謬也。又複不相應者,謂占初輪相中,得不殺業,及得偷盜業;意先主觀不殺業,而于第二輪相中,得身惡者,名不相應。複次,若觀現在從生以來,不樂殺業,無造殺罪;但意主殺業,而于此第二輪相中得身大惡者,謂名不相應。自余口、意中,業不相應義,亦如是應知。

  這是第二科,明白這個察,觀察。

  “複次”:再說一遍這前邊的這個道理。“若占初輪相中,唯得身之善”:你若在第一這十輪裏邊占,就單單得身的善。身就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于此第二輪相中,得身惡者”:在占第二這個身輪相中,得到這身的惡業。就是得到那個刻的粗,畫的又深的那個。“謂無至心,不得相應”:這因爲你沒有至誠懇切的心,所以這個和前邊那個不相符合。“名虛謬也”:這個就不是真的,是不對的。

  “又複不相應者”:又其他這個不相應的道理,“謂占初輪相中,得不殺業,及得偷盜業”:在占這個十善、十惡那個初輪相裏邊,得到不殺業,又得到偷盜的業──或者得到不偷不盜的業、或者得到也偷也盜的業。“意先主觀不殺業”:你這個意念裏頭,就要先以觀不殺業爲主。“而于第二輪相中,得身惡者,名不相應”:但是在第二輪裏面,卻得殺業的,這也就叫不相應。

  “複次,若觀現在從生以來,不樂殺業,無造殺罪”:假設你觀察現在,從你出生以來,你不願意殺生,你也沒有造過殺罪;“但意主殺業”:但是你心裏頭觀想這個殺業。“而于此第二輪相中,得身大惡者,謂名不相應”:而占察這個第二輪相的時候,得到這個身大惡了,就說是不相應。大惡,就是殺盜淫了。

  “自余口、意中,業不相應義,亦如是應知””:你其余的口和意的這個業,這不相應的義理,也就像身業這個樣子一樣。所以若你得到相應,就叫清淨;沒有得到相應,這就沒有得到清淨。

  H3. 別明忏法(分叁)

  I1. 明應修忏悔 I2. 正示忏悔法 I3. 明得清淨相

  今I1

  善男子!若未來世諸衆生等,欲求度脫生、老、病、死,始學發心修習禅定無相智慧者,應當先觀宿世所作惡業多少,及以輕重。若惡業多厚者,不得即學禅定智慧,應當先修忏悔之法。所以者何?此人宿習惡心猛利故;于今現在必多造惡,毀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忏悔令其清淨,而修禅定智慧者;則多有障礙,不能克獲。或失心錯亂,或外邪所惱,或納受邪法,增長惡見;是故先當修忏悔法。或戒根清淨,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則離諸障。

  這是第叁科,別明忏法。別明忏法又分出叁小科:第一,…

《占察善惡業報經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