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邪”,就來回挑撥離間,令兩方面不和。
合起來這是十惡。這十惡,你若不殺生,這就是有放生的善;你若不偷盜,這也是善;不邪淫,這也是善。不貪、不瞋、不癡,這都是善;不妄語、不兩舌、不绮語、不惡口,這十惡就變成十善了。
“業報”∶這種善惡的果報,有過去生所造的業,過去生已經受過果報了;有過去生所造的業,過去生沒有受這種果報,所以現在生就受報了;有現在生所造的業,現在受這種果報;現在生所造的善惡業,沒有受這種果報,等到來生受報;來生所造的善惡業,來生當生受了這種果報也有;或者當生沒有受這種果報,就等再來生來受。所以這說是“順著過去生受、順著現在生受、順著未來生受”,受這種果報。
那麼還有一個“不定受”。因爲你造這個罪業,本來應該受一個重的果報墮地獄;那麼你又忏悔了,就得到輕一點的果報,或者不墮地獄了,去變畜生了;或者不墮地獄,去轉餓鬼去了;或者你應該墮地獄,你忏悔,把罪業沒有了,又生到人間來做人了;或者你造這個罪業,不但沒有忏悔,而且你還一天比一天增加這個罪業,幫這個罪業來長,這都叫“不定受”。
好像你殺個人,殺個人本來就有罪了,你還不知道忏悔,還又去偷東西去,又去盜去了;盜,你得到人的珠寶,你就應該知足了,回來,你看到女人生得很美貌,又生這邪淫的心。這就你又幫助殺生、又幫助偷盜、又幫助邪淫,幫助造罪業,不知道停止;所以這也得到不定受--不定受,就不定今生、不定來生,也不定再來生,沒有一定了。所以這個造罪業,受報、不受報,這也都是活動的,沒有一定的。你要是忏悔了,就輕一點,減一點罪;你若不忏悔,罪業就會增加。
這個善業、惡業,本來也沒有一定的。你在地獄裏頭,認爲是善業;在餓鬼、或者在畜生,你那就是惡業。在畜生裏頭,你做的是善業;但是在餓鬼道裏頭就變成惡業。你在修羅法界裏頭所做的,你覺得是善業;若在人道裏頭來比較,你那所行所做又是惡業。你在人道所做的,認爲是善業;若和天道來比較,又變成惡業,因爲天人比我們人更清淨。天人所做的善業,在阿羅漢的果位上,又變成惡業;在阿羅漢所造的認爲是善業,可是在菩薩的地位上來論,又變成惡業;菩薩所做的善業,由佛那兒來論,這又變成惡業。就分從哪一個地方來論!
在佛所做的善業,是不是有惡呢?若在衆生來論,佛所做的也算惡業。佛殺無明父、害貪愛母,這也都是惡;所以這個善、惡沒有一定的定義。雖然沒有定義,但是你可應該作善,不應該作惡。在你的本位上,好像我們人就應該孝順父母、尊重師長、恭敬叁寶、發菩提心,這就是我們的善業;那麼在餓鬼道上,他要是不貪吃東西,那就是善業。所以善、惡業沒有一定的;雖然沒有一定,你可是要往好了做,不可以往不好了做!
因爲你若往不好的做,就會受苦報的;你往好的做,就會受善報,就是一生比一生好。你今生窮,你若盡做好事,來生就會變成有錢的;你今生苦,你盡做好事,來生就快樂了。這個都是有漏的善,不是無漏的。這個善惡業,有有漏的、有無漏的。你種人天的果報、種人天的善,這就是有漏的;你若修諸佛菩薩這個行門,這就是無漏的業。
那麼,不論你是有漏、或者無漏,或者是個善、或者是個惡,或者非有漏、非無漏這種的情形之下;你在念念之間,計著我人--就算計我怎麼樣?人怎麼樣?爲什麼他比我好?爲什麼我又不比他好?爲什麼他這麼修行,比我用功?爲什麼我自己就不用功?就生出一種計著人我這個心來了!
生出這種心,你說怎麼樣啊?就專門想要得到一個好名,然後再得到利益--就是爲名、爲利。這種爲名、爲利的心一生起來,就想損人利己,對人不管他有沒有益處,對我自己一定要有好處。也不想一想:對人不好,對自己好又有什麼好處呢?這豈不是太自私了嗎?他不這麼想,就令身業、口業、意業這叁業,這麼樣跟著這種虛妄的習氣跑。
比如好面子啰、圖一個好名譽啰,這都是虛妄不實的;但是他就跟著這個虛妄的習氣來跑,他不信叁寶、不信佛。就是或者有機會信佛了、皈依叁寶了,過一個月、二個月、叁個月,或者一年、二年、叁年,他就又向後轉了,又不相信了;也不學佛法了,也不念經了,也不念佛,也不持咒了,什麼都不相信了,甚至于要和佛教脫離關系。你看看這個不信叁寶!這叁寶怎麼可以不相信呢?他不但不信叁寶了,而且他所受的戒,他每一條都要犯:殺戒他也犯、盜戒他也犯、淫戒也犯、妄語戒也犯、飲酒也犯;這五戒、十戒,受什麼戒他要犯什麼戒。
他還盡錯因果。本來人家做好事,這是好事,他說:“你不要做這個!我以前真吃大虧了,做善事這都是一種騙人的;做善事沒有好的結果的,你不要聽那個!”專門破壞;他自己不信因果,也叫人不信因果,來破壞人。還最大的惡業,怎麼樣呢?殺其所尊。他所尊重的,他都要殺了他。所尊重的是誰呢?比如父親,把父親殺了;母親是他所尊重的,把母親也殺了;師長──師父是他應該尊重的,他把師父也殺了他。你看這個厲不厲害?這種的行爲怎麼辦呢?這就是造地獄的業道,將來一定下地獄的;這個就算上品的十惡,在上品的十惡之內,這墮地獄的。
還有你念念之間,也是執著人、執著我:那是你、這是我,分別得特別清楚。執著人我見、執著人我相--對人見、我見、人相、我相,生出一種執著。他怎麼樣呢?專恣情欲,專門就是放開他的情感和欲念;就是隨便地就行淫欲,行了之後又不知忏愧。爲什麼他無忏無愧呢?就因爲他太愚癡了!好像瞎眼睛的人看不見東西,什麼也不知道;也就像愚癡的人,不但沒有眼睛,他還又愚癡,所以更什麼也不知道了。他也不知道種福,所以把這個罪根積聚得很多很多;這個就是屬于畜生業道,這是中品的十惡。
還有你要是念念之間──前念、後念和現在的念,過去的念、未來的念--就生出一種悭貪的心,生出一種妒忌的心。這個悭貪的心,自己不想布施,而且還貪;貪,又生一種妒忌,這種的人就悭貪妒忌。這就是屬于餓鬼道,這是下品的十惡;我們生到哪一個道裏邊去,這都是由我們這個念頭造成的。我們生在叁善道,也是由我們這一念所成就的;生到惡道裏也是由一念成就的。所以修道的人,不能有妒忌心,不能妒忌人;你有妒忌心,將來一定是做餓鬼的。
所以說《占察善惡業報經》,占,就是占算占算;察,就是觀察觀察;你看一看,預先來占驗一下。好像現在他殺他父親,將來他一定會墮地獄的;果然不久他就墮地獄了。這就叫“占察”。所以講這個《占察善惡業報經》,這一部經好像是一面鏡子。講出來的時候,我們各人都要回光返照,覺照一下;不要就單單聽了,好像耳邊風似地,聽過去就沒有事了!
《占察善惡業報經》講這個善惡的業報,心生就種種法生,心滅就種種法滅;你若能不生不滅,就證得一切諸法空相。那麼我們再講一講這個修羅。
修羅,是梵語,翻譯過來叫“無端正”,又叫“無酒”。因爲他有天福而沒有天德──有天人的福報,沒有天人的德行;其性好鬥。爲什麼他這樣子呢?就因爲他在因地的時候,他在念念之間,存著一種谄媚和打妄語的心。怎麼叫“谄媚”呢?講俗話就是“拍馬”,見到有錢的人,就把頭擡起來向人講話;見到沒錢的人,他就把頭低下不看人。又歡喜打妄語,他不是直心,你無論問他什麼事情,他總轉一個彎彎。你問他張叁現在怎麼樣?他說:“喔!李四今天不在家!”總不照實來 答複,沒有這個直心。本來直心是道場,他是彎曲心;心不直,就在外面裝模作樣,假仁假義做一些個好事。
他可以做好事,做好事是給人家看的,希望人知道;說是:“你看某某人做了多少功德,什麼地方的橋是他一個人造的,這個橋對人很有利益的。什麼地方的廟也是他造的,這個人是盡做好事!”他就希望人這麼樣說他,這麼樣來贊歎他。所以他做好事,在外面挂一個假招牌;在內裏面呢?他還是算計。算計這件事情我做了,對我有什麼好處呢?我在某一個人身上能得到什麼利益呢?總這樣想,總要打一個如意的算盤。
如意算盤,就是自己怎麼樣想,就得到怎麼樣的成就了。如意的算盤,他所行所作一切的種種的事情,怎麼樣都是願意和人爭勝負--勝負,就是勝敗。總逞強論勝:“啊!你看我勝過你了!你看我這回是第一了!你看我啊,比你好得多!”無論做什麼,總是有一個勝負心在心裏頭存著,就爭強論勝!這樣子,就造成了修羅的業道;修羅業道造成了,就變成了修羅了。這修羅也是叁善道裏邊的,所以就在這十善業裏邊,它是下品的十善業。
那麼人怎麼會做人呢?做人也是由這一念心種的因,才能成做人的果。假如你念念之中,你就怕自己將來墮落到苦道裏邊去,你怕將來墮地獄、做餓鬼、轉畜生,就不想做這壞事;不做壞事,就不會墮落了。那麼就能自己控製著自己,不隨著這五欲來跑;五欲,就是財、色、名、食、睡。也不貪財、也不貪色、也不貪名、也不貪食、也不貪睡,這五欲他能自己控製住、管住;管住自己不叫著跟著五欲跑,他存心就受叁皈五戒。
叁皈,你們各位都知道: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以這種五戒的功德,他就有一種希望;希望什麼呢?希望將來還做人,來生不墮落到叁惡道裏頭去。那麼這樣子,他存這種的念,這就是人趣的一種業報;人趣也就是人道,在這個十善裏面,它是中品的十善。
那麼你要想升天,也是在你一念之中,造成這個天的果、天的業。怎麼樣子一念之中可以得到天人的果報呢?在這個時候你就發願,說是願意自己在將來常常得到殊勝的這種快樂。你發這種願,然後就知道要做功德;所以就盡量去多做這…
《占察善惡業報經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