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非臺頌解▪P16

  ..續本文上一頁有報障了,所以才說“心無挂礙離報障”。 

  性具真空泯言思。你這個自性,你這個佛性,具足真空實相這個道理,但是你若達到自性的真如本體,那就沒有什麼話可講了,也沒有思想可思了,這叫“泯言思”。

  寄語來賢求諸己。“寄語”,我有一句話要告訴將來的賢人、將來的修道人。怎麼樣呢?“求諸己”,你若想要無所得、無挂礙,就要求諸己,不是向外馳求,不是到外邊去找這個道理。“無修、無證、無所得”這個道理,是要你自己回光返照、反求諸己,才能得到的。

  頭上安頭最愚癡。如果你向外去找,到外邊去找這個道,那你就是一個最愚癡的人。就好像在這個頭上又安一個頭,這是不是最愚癡呢?這是最愚癡一等人。不要頭上安頭再向外馳求,要回光返照,回頭轉身。回頭,就回過頭來;轉身,你就把身轉過來,就得到了。你若轉不過身來,那你就得不到。

  無挂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無挂礙名真放下 再無恐怖業障除 遠離顛倒生相破 夢想粗細沙惑如

  叁障消融圓叁德 六根互用證六通 會此妙理親受用 知者易悟昧難途

  

  “無挂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這是說你若是無所挂礙,就沒有恐怖,就不怕了。沒有恐怖,就能遠離顛倒夢想,一切的顛倒、夢想都沒有了。沒有恐怖就破除你的業障,沒有顛倒夢想就破除你的煩惱障。 

  這個“無挂礙”是很不容易做得到的,好像說我什麼都不想,我就想我的父親、母親,不錯這是孝道,雖然是孝道但這也是挂礙。或者說我什麼都不想了,我就想著我的兒子和女兒,這是一種慈悲心,雖然是慈悲心也是一種挂礙,這是好的挂礙。又或者說我有個朋友,很久沒有見面了,我朝思暮想,早晨也想、晚間也想,雖然這麼想,但是就見不著面,這也是挂礙。總而言之,你放不下的就是挂礙,你能放下就是無挂礙了,所以說“無挂礙名真放下”,這才是真正的放下了。 

  講到這個地方,我想起我在中國的時候,在蘇州靈岩山遇到一個真正放下的和尚。我在去年暑假的時候講過一次,不過有很多人沒有聽過,所以再講一次。這個和尚是參禅的,一天到晚參禅打坐,他的名字叫大休。這個大休禅師,他專門參禅打坐,以後他真放下了。怎麼放下呢?我告訴你,他寫了一幅對聯,他說:“無大無小無內外,自休自了自安排。”無大,也沒有大;無小,也沒有小;無內外,也沒有內、也沒有外,你說這是個什麼?“自休自了自安排”,我自己休、自己了,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他安排什麼事情呢?很奇怪的,他在那個石壁上鑿出個窟窿來,這窟窿正能坐下一個人。他又用石頭做了一塊石門,這個石門又用鐵鑿上,可以開、可以關的。他就自己坐進那石壁裏,把石頭門關上,就圓寂了、入涅槃了,就了了!你說這多簡單。 

  無挂礙名真放下。什麼都不執著了。

  再無恐怖業障除。爲什麼恐怖?就因爲有業障;你沒有恐怖,業障也沒有了。

  遠離顛倒生相破。我們衆生就是顛倒;若能離開顛倒,就是生相無明也破了。

  夢想粗細沙惑如。你若沒有顛倒,就沒有夢想了;沒有夢想,也就沒有粗惑、細惑,也沒有塵沙惑了,都是合真如的妙理了。

  叁障消融圓叁德。這時候你的業障、報障、煩惱障都消融了。“圓叁德”,解脫德、般若德、法身德,這叁德也圓滿了、圓融了。

  六根互用證六通。你能以六根互用,每一根有六根的這個妙用,這你就能得到六通了。“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每一根有每一根的妙用,但是現在六根互用,每一根都有六種的妙用。“證六通”,你這時候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神足通,都會證得了。

  會此妙理親受用。你明白這種微妙的道理,你自己就會得到真正的受用。

  知者易悟昧難途。你明白了,就容易覺悟這個道理;你若不明白,就會誤入歧途,就會走錯路。

  究竟涅槃。叁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德無不備諸障蠲 究竟圓寂號涅槃 過去未來及現在 叁世諸佛本同源

  依此般若波羅蜜 至正等覺無上仙 行人但能勤精進 何愁不獲法性田

  

  “究竟涅槃”,因爲你把這個報障破了,業障破了,煩惱障也破了,就會遠離這個顛倒夢想。這個夢啊,夢想由《心經》這句話來研究,我們所有的九法界衆生都在作夢呢!菩薩作上求佛道、下化衆生的夢;他要成佛道、要度衆生,這都是在作夢。緣覺所作的夢,就作什麼夢呢?作獨善其身的夢。他住到深山穹谷裏邊去,做一個自了漢,這叫獨善其身,沒能兼善天下,這也是作夢。聲聞呢,就作偏空的夢,作偏真有余涅槃的夢。天人呢,就作一種安樂的夢,他在那地方受勝妙樂,覺得非常快樂、非常自在,非常安樂。人就作名利夢,求名、求利,發財、升官,在這一生之中顛顛倒倒、以苦爲樂,天天這麼忙碌,無非是作的這個名利夢。阿修羅作什麼夢呢?阿修羅作鬥爭的夢,好像現在某一個黨和某一個黨去鬥爭,這都是阿修羅的境界。阿修羅就是好鬥爭,所以就作鬥爭的夢。地獄就作受苦刑的夢,餓鬼就作饑餓的夢,畜生就作愚癡的夢。所以九法界裏,每一個法界都有它的夢,唯獨佛沒有夢,所以才說究竟涅槃。 

  “涅槃”,涅者是不生,槃者是不滅。不明白佛法的人,就說涅槃就是死了。這個“死”和死不同,怎麼說呢?這個“死”是你願意死,這個“死”是你知道死,這個“死”是你明白死。怎麼叫願意死呢?因爲你“所作已辦,梵行已立,不受後有”。你所應該做的事情已經做完了,清淨的行已經立出來了,不受後有,你就願意入涅槃,到不生不滅這個境界去。這個入涅槃是預知時至,你預先會知道:“喔!我預備在什麼時候入涅槃了,我去圓寂了。”所以這是知道你的死。 

  怎麼明白死呢?你在將要入涅槃的時候,是明明了了,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身也沒有病、也沒有痛苦,心不貪戀,這個心對財、色、名、食、睡,這五欲都不貪了。心不顛倒,一般人將要死的時候,意念就顛倒了,神智就不清了。有修行的人將要入涅槃的時候,是自己明白,“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時,我要入涅槃了。”向大家講得清清楚楚的,這個就叫明白。涅槃並不是死,涅槃是沒有生,也沒有死了。爲什麼你會死?就因爲你有生。你若沒有生,就沒有死了。 

  德無不備諸障蠲。怎麼叫“究竟涅槃”呢?德行圓滿了,一切障礙也都沒有了,這就叫圓寂,也叫涅槃。

  究竟圓寂號涅槃。這個“圓寂”是涅槃的翻譯。涅槃是梵語,翻譯成中文就叫圓寂,意思是道無不圓,德無不寂。修道已經圓滿了,德已經到寂靜處了,也就是到那個至極處,和常樂我淨的涅槃德相契合了,所以就得到寂靜的樂了。“號涅槃”,這就是個涅槃。

  過去未來及現在。不單菩薩依照這個法門來修行,就是過去世諸佛、現在世諸佛、未來世諸佛,這叁世諸佛也都是這樣修行的。

  叁世諸佛本同源。叁世諸佛都是依照這個深般若、妙智慧來修行,才得到這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得到無上正等正覺的。“無上”,沒有再比它高上的了,是什麼呢?就是佛。“正等”,這是菩薩。“正覺”,這是二乘。正覺就和凡夫不同,凡夫因爲不覺,所以做錯了他也不知道是錯,或做錯了不知道改悔,這叫不覺。正覺就是二乘,二乘是聲聞、緣覺,他因爲得到正覺,正當的覺悟,所以和凡夫不同。但是他沒有能正等,沒有得到菩薩六度萬行,不能行自度度他、自利利他這種的菩薩道。他是一個自了漢,只管自己,不管其他人,所以沒有能正等。菩薩得到正等了,正等就是正等于佛,就叫等覺菩薩。這等覺菩薩和二乘又不同了,二乘是自了漢,菩薩是自利利他的。菩薩雖然正等,可是沒能無上,唯有佛是無上,叫無上士、調禦丈夫,所以他的果位叫無上正等正覺。

  依此般若波羅蜜。叁世諸佛都依這種的妙智慧、深般若才到彼岸。

  至正等覺無上仙。“至”當個“到”字講。“無上仙”,就是佛,佛也叫大覺金仙。

  行人但能勤精進。修行的人只能向前勇猛精進,不可以向後退,不可以“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曬一天太陽,就放到雪櫃裏去冰凍十天。修道要年年修、月月修、日日修、時時修、刻刻修,刻刻精進、時時精進、日日精進、月月精進、年年精進,所有一切時、一切處都要精進。不是今天精進,明天就往後退了;也不是向前走一步,向後退四步。不要這樣子,這樣子就不是精進了

  何愁不獲法性田。你若是能精進,就能得到這個“法性田”。用田來譬喻法性,這個田只要你勤耕耘就會收獲的。法性田,就是你自己修這個法身,自性圓滿就成佛了,也就好像法性的田長出來,有結果了。好像有一個人行精進,他一晚間沒有睡覺就修道。修了一晚間怎麼樣呢?他白天睡覺,這也等于不修行一樣的,也談不上精進。不是說:“你們都睡覺,我不睡覺,我來修道。”然後白天人家不睡覺你睡覺,這就不是精進了。你晚間不睡白天睡,一樣的。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是大神咒難窮測 是大明咒照叁千 是無上咒臻覺果 無等等咒至極巅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非臺頌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