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一切苦輪回息 真實不虛各向前 以上顯說深般若 略解東西祖師禅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故知”,因爲上邊所說這種種的道理,所以就知道這個般若波羅蜜多,這個妙智慧到彼岸這個法,這就是大神咒。什麼叫大呢?大,是對小而言大。這個大是大而無外的大,再沒有什麼東西在這個大的外邊,若有東西在這個大的外邊的,這個大就不算大,它是小。因爲它是大而無外,就沒有再比它大的了。“神”,怎麼叫神呢?神就是不可思議。這個“神”字和“妙”字的意思差不多,不過“妙”是個不動的意思,“神”是個動的意思,有一種動。“妙”是在那兒不動而洞了一切、明了一切,所以它不用動。這個“神”呢,不動它就不神了。所謂“神通神通”,通就是通過去了,這個“通”也就是動的意思。
佛在他方國度教化衆生、成道、入涅槃,這個“妙”在這兒不用動就知道了;這個“神”呢要到那個地方才知道。好像火箭要到月宮裏去,才知道月宮的泥是什麼樣、土是什麼樣、月球是什麼構造的,怎麼一回事他知道了,這是有一點“神”。這個“妙”是不用到那地方,就已經知道月球是怎麼回事,也不必用算術來算,也不必用科學的理論來推論就知道了,這就是“不動道場,而覺了一切”。“神”就要動道場,要到那個地方才知道。
究竟“神”是個什麼樣子的呢?它有形相沒有?這大神咒是沒有形相的,所以說“難窮測”。“咒”,什麼叫咒?英文叫什麼?mantra.什麼叫 mantra?mantra,叫你慢慢的念?不是的。這個咒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它有四個意思。
第一個意思,所有的咒都有鬼神王的名字,好像毗舍遮、鸠槃荼,這都是鬼神王的名字,你一念這些鬼神王的名字,那些小鬼、小神、就都老實了。爲什麼?他會想:“喔!你怎麼認識我們這個鬼王?你怎麼認識我們這個神的王?”所以這些小鬼和小神就不敢不守規矩了,就要老老實實的。
第二個意思,咒就好像軍中的密號似的,軍中的密號就是軍中的口令。在軍隊裏頭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口令,這口令只有自己人才知道,外邊的人就不知道。譬如今天的口令是“勝利” victory,整個軍隊都知道這是今天的口令。如果我見到一個不認識的軍人,就問:“口令?”他說:“勝利。”這就對了,大家知道這是自己人了。如果我問他:“口令?”他答:“吉祥。”這就不是了,就要開槍、就要打了。爲什麼呢?因爲你不是自己人。這個咒就和這口令一樣的。我們在這兒念咒,那鬼神一聽:“這是我們的口令,是這樣子。”它們就都老實了,就都守規矩了。如果不是,它們就要和你來鬥一鬥了。
第叁個意思,咒是一種秘語,秘密的語,其他人不知道,只有這個人他才知道。知道怎麼樣呢?就好像有一個本來很窮、很微賤的人,跑到外國去了,外國人也不知道他是什麼人。他就說:“我就是某某國的國王,因爲國家政變,軍人倒戈,所以我偷著跑出來,跑到這裏來逃難。”這個國王以爲他是真的,就把公主嫁給他做太太了。和國王的女兒結婚以後,這個窮賤的人就自以爲:“我這是國王的身分了。”就裝模作樣的,一天到晚的發脾氣,too much temper。有一個認識他的人,知道他原來只是一個窮賤的人,就來對這個公主說:“他再要發脾氣,你只要說“本來是一個貧賤人,遠遊至他國,何必這麼多瞋呢?”他就不敢再發脾氣了。”公主這麼一講,這個人想:“喔,她知道我的根底了。”真的就再也不敢發脾氣了。咒也就好像這個意思似的,你一念咒,鬼神以爲你知道它的根底,知道它是怎麼回事了,所以也就不敢對你不守規矩了。
第四個意思,咒是諸佛的心印、密語,唯佛與佛才能知道,其余的衆生都不知道,所以咒語不翻。雖然不翻,但是一句咒語念出來,也是“一音演說咒,衆生隨類各遵守”,衆生聽到這個咒也都明白。我們人雖然不明白,可是鬼明白、神也明白,畜生、阿修羅、妖魔鬼怪都明白,所以你一誦咒,它們就都老實了。就好像有一個國王,向他的臣下要“先陀婆”。這“先陀婆”是梵語,有四種東西都叫這個名字。這四種東西是什麼呢?鹽也叫先陀婆,水也叫先陀婆,大小便那個東西也叫先陀婆,還有馬也叫先陀婆。所以這國王說:“我要先陀婆。”所有的臣子都不知道他是要鹽、是要水、是要大小便那個東西,還是要馬。這有智慧的人,一聽他在什麼時候要,就知道他在要什麼。譬如他吃飯的時候要先陀婆,當然他就不會要大小便那個東西了,一定是要鹽了;他走路的時候要先陀婆,一定就要馬了;看他渴了的時候要先陀婆,一定就是要水了;那麼看他也不渴、也不是吃飯、也不是走路的時候要先陀婆,當然就要大小便那個東西了,所以這有智慧的人一看就知道了。咒雖然也有很多的意思,但你一念出來,有智慧的鬼神聽見,它就懂了;其余不懂的,也就要跟著那個懂的去做了。
是大神咒難窮測。“難”,就是很困難、很不容易的;“窮”,就是窮盡了;“測”,就是推測。言其這個大神咒,你沒有法子想像它,沒有法子能知道它,也就是不可思議的一種境界。以前我講過這個“妙”字和“神”字。這個“神”也是一種不可思議,但它是屬于動的;“妙”也是不可思議,但它是屬于靜的,動靜都不可思議的。動中的不可思議就是神,靜中的不可思議就是妙,所以神也就是妙,妙也就是神,若不神也就不會妙,若不妙也就不會神,所以這“大神咒難窮測”,是沒有法子知道。所以我現在講,也沒有法子把它講得明白,因爲它太神了、太妙了。如果不是神妙就可以講得出來,神妙是講不出來的。
是大明咒照叁千。這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也是大明咒。這個“大明”就是如來大光明藏,大光明藏的大明咒能照破所有一切的黑暗,你念這部《心經》,就能把你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那種黑暗的煩惱無明都照破了。照破了你自己的煩惱無明,這是向內來說;若向外來說,就是照遍叁千大千世界。你一念這個大明咒就會放光,這一放光就照遍叁千大千世界。所以說“是大明咒照叁千”。叁千大千世界這是外邊的世界,我們自己自性的煩惱能照破了,這是內裏頭的世界,就是內而外、外而內,內外都光明了;內外光明,這就是你的智慧現前了,這種光明就是你的智慧的本體,所以念這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你本有的智慧現前了,就是照遍叁千大千世界。
是無上咒臻覺果。“無上咒”,沒有再比它高上的,就是到佛的果位上,佛的果位上叫“無上”。你一念這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就會由凡夫地一步、一步地走到佛地去,走到覺果上去,所以叫“臻覺果”。“臻”就是到了,到那個覺果的地方。
無等等咒至極巅。“無等等咒”,無等就是沒有再可以和這個等了,這也就是到最終的那個佛果,最終的那個究竟覺,所以說“至極巅”,好像山似的到那峰頂上了。
除一切苦輪回息。你看!最要緊的是這個“除一切苦”。如果它不能除一切苦,那就是沒有什麼大用處;“能除一切苦”,什麼苦都可以除。無論是叁苦:苦苦、壞苦、行苦;或者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還有最難降伏的五陰熾盛苦,都能除去。這五陰熾盛苦是最不容易除,可是它也能除去。“輪回息”,脫出輪回才能輪回息,如果不脫出輪回,這輪回不會息的。這就是要了生死、出輪回,所以說輪回息。並不是把這叁苦、八苦沒有了,就可以了生死、出輪回,要怎麼樣子呢?要把見愛苦了了、欲愛苦了了、色愛苦了了、無色愛苦了了、無明愛苦了了,這五住要究竟,二死永亡,才能了生死。
五住,就是方才說的,也有的叫見愛住,就是見愛的煩惱;欲愛住,欲愛的煩惱;色愛住,色愛的煩惱;無色愛住,無色愛的煩惱;無明的煩惱,這是五住。怎麼叫“住”呢?“住”就是堅牢、堅固的意思,在這兒不動了。譬如這個“見”,你一見到這個境界,就對境起貪愛,對著這個境界生出一種貪愛心。沒有看見的時候,沒有這種貪愛,一看見了生出一種貪愛,這叫“見愛住的煩惱”。欲愛住這是欲界天,色愛住這是色界天,無色愛住這是無色界天。這無色界天雖然它壽命長,但是煩惱還沒有斷,無明也沒有斷。無明愛住是無明煩惱。這五住也叫無明苦、無色愛苦、色愛苦、欲愛苦、見愛苦。我們一般人都著住到這上面,著住得非常堅牢,所以叫五住。這五住的煩惱若詳細講,很久也講不完的,現在就講講這個名字。
二死永亡,“二死”,有的沒有聽過經的人就說:“喔!二死,要死兩次?”這個是兩種的死,不是死兩次。人有兩種的生死,不是一種的生死。兩種的生死是什麼呢?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什麼是“分段生死”?就是你有你一分,我有我一分,這叫分;你有你的身段,我有我的身段,這叫段。我五尺八寸高,他就六尺多,比我更高,所以我叫他將來作一個高僧,現在還不是高僧,等將來。由生那一天到死那一天,這也是一段;由你腳下邊到你頭上邊,這都是段,這叫“分段生死”。“變易生死”,四果阿羅漢斷了分段生死,但還沒了變易生死,這變易生死要菩薩才能了。
“菩薩”,說起這菩薩的名是很神聖的,中國人說菩薩,這是一個簡稱,具足就叫Bodhisattva(菩提薩埵)。有的人不是菩提薩埵,他卻自認他是菩提薩埵;有的人是菩提薩埵,他卻不承認他是菩提薩埵。你看!這很奇怪的,不是菩提薩埵,他說是菩提薩埵,是菩提薩埵,他說不是菩提薩埵,你說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不是的,他又說是;是的,他又說不是。不是的就不是,是的就是,不用說。那…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非臺頌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