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陀佛”。那時候明白佛法的人就只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像求阿彌陀佛來救命似的那麼著急念。再過一百年,連這“阿彌陀佛”四個字也沒有了,那時候佛法就完全斷滅了。
爲什麼釋迦牟尼佛不問自說《彌陀經》呢?就因爲它太重要了,它在這世界最後才滅。所以我們學佛法的人,切記不要看輕了念佛的法門。好像參禅的人參“念佛是誰”?由這一句就證明,我們過去通通都念過佛的,所以才知道要參“念佛是誰”。如果你根本就沒有念過佛,哪一個念佛來著?根本就沒有一個人念佛呀!怎麼又可以參念佛是誰呢?所以由這一句話頭來研究,就知道我們過去生中都念過佛,不過有的念得多,有的念得少,有的誠心念,有的馬馬虎虎念。我們現在遇著這個法門,就不要再輕易把它放過去,應該收拾起我們已經做過的這種的工作,來念“南無阿彌陀佛”。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往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無有衆苦,但受諸樂的。
B2.偈頌(分二)
C1.標頌 C2.正頌
今C1.
爾時,普賢菩薩摩诃薩欲重宣此義,普觀十方而說偈言。
“爾時,普賢菩薩菩薩摩诃薩,欲重宣此義”:當爾之時,這位普賢大菩薩願意把這個意思再說明顯一點。“普觀十方,而說偈言”:他就普遍地觀察十方衆生的根性和因緣,而說出偈頌來。你看,普賢菩薩對我們多慈悲,唯恐我們還不明白經文中的道理,所以再用偈頌來說明一次。
C2.正頌(分叁)
D1.頌前正示普因 D2.頌顯經勝德 D3.頌結勸受持 D1.(分二)
E1.別頌十門 E2.總頌無盡 E1.(分八)
F1.頌禮敬諸佛 F2.頌稱贊如來 F3.頌廣修供養 F4.頌忏悔業障
F5.頌隨喜功德 F6.頌請轉*輪 F7.頌請佛住世 F8.合頌後叁願
今F1.
所有十方世界中 叁世一切人師子
我以清淨身語意 一切遍禮盡無余
普賢行願威神力 普現一切如來前
一身複現刹塵身 一一遍禮刹塵佛
這是說的禮敬諸佛。
“所有十方世界中”:十方就是東、西、南、北;再加東南、西南、東北、西北,謂之八方;再加上方、下方,總起來就叫十方。寺廟又叫十方常住,就是說從十方來的僧人都可以在這兒住。怎麼還有僧人是從上方、下方來的呢?因爲在這些僧人裏邊有很多的賢聖僧。賢聖僧就是證果的聖人,有證初果、二果、叁果、四果的阿羅漢,或者有菩薩都不一定的。證果的聖人可以從上方來,也可以從下方來,佛也是住于十方,所以寺廟又叫十方常住,就是招待十方的僧人。
在一百個和尚裏邊一定有一個真正修道的人,在一千個和尚裏邊一定有一個證果的阿羅漢。在大叢林的廟上,出家人過堂吃齋的時候,有時有幾百個或幾千個也不一定。若有叁千個和尚,就會有叁個阿羅漢在裏邊,不過你不知道是哪叁個而已。阿羅漢也不會故意叫你認識他,他有種種不同的形相,或者現一個大威德身,看著有威可畏,有德可敬;或者他就現出一個最愚癡的樣子,看起來又愚癡又邋遢,你一看就夠了,誰不知他就是阿羅漢。所以這個阿羅漢,對著面你不會認識他,等走過去了,你想起來他是阿羅漢,但再找就找不著了。不單阿羅漢是這樣子,菩薩也是這樣子。所以說:“對面不識觀世音”,對著面你不認得這就是觀世音菩薩。
中國的天臺山有個國清寺,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太守(好像現在的縣長),有一次他和國清寺的方丈豐幹和尚談話,說:“古來菩薩常顯聖到人間來,羅漢也常常到人間來。現在這麼多和尚,我也沒有看見一個羅漢,也沒有看見一個菩薩。”豐幹和尚說:“你想見菩薩和阿羅漢嗎?那很容易,我們廟上後邊廚房裏有一個煮飯的就是文殊菩薩,那個燒水的就是普賢菩薩。”太守就問說:“他們兩個叫什麼名字呢?”“一個叫寒山,一個叫拾得。”太守就說:“那我見一見去啰!”“可以的,你歡喜見就去見去。”
這個太守就到廚房去問人:“誰叫寒山、拾得?”就有幾個和尚用手一指,說:“他們兩個就是了。”太守一看,這兩個人相貌長得特別醜陋,頭發長長的,胡子也不剃,簡直就和現在的嬉皮差不多。但是現在的嬉皮都有魔鬼跟著,身上都有股黑氣,這兩位菩薩身上是放金光的。你若得天眼通,就能看見現在的嬉皮中,魔氣越大的黑氣就越盛,後邊都有個魔鬼跟著他。沒有得天眼通的當然就不知道了,但是你也可以有一點覺察,那些有魔鬼跟著的嬉皮都有一股臭味,臭不可聞,很臭很臭的。他自己不覺得,但是其他人如果不是嬉皮的,就可以覺察得到。
這個太守雖然看他們兩個這麼汙濁邋遢,但是因爲他信方丈和尚,方丈和尚說他們兩個是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所以他就向這兩個人跪下叩頭。這兩個人說:“你幹什麼?你給我們叩頭作什麼?”太守說:“方丈和尚說你們兩個,一個是文殊菩薩,一個是普賢菩薩。請你們兩位慈悲,度一度我啰!”這兩個人一聽,說:“豐幹饒舌!他真多事,亂講話。”于是兩個人就往後退,這個太守就往前追。他們兩個一直遁,遁到天臺山月光岩的石壁那邊。
這個太守親眼瞅著寒山、拾得遁到石頭裏頭去了。原來那石壁上有個門,門一開,他們兩個人就進去了。那個門馬上又要關上了,太守想跟進去也來不及,就急得大聲說:“你要度度弟子啊!你發慈悲啦!”
寒山、拾得就說:“彌陀不拜,你來追我門做什麼?”太守說:“誰是彌陀?”寒山、拾得說:“豐幹和尚就是阿彌陀佛化身到這個世界來教化衆生的,你怎麼不拜他去?你來追我們做什麼?”太守一聽,說:“哦,方丈和尚原來是阿彌陀佛化身哪!”說完石壁的門就關上了,他也進不去了。于是他又回去見方丈和尚,想求方丈和尚度他。但到方丈裏一看,方丈和尚也圓寂了,坐那個地方就往生了,這真是對面錯過。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走了,阿彌陀佛也圓寂了。但幸虧他還很用功修行,聽說以後也修得還不錯。
“叁世一切人師子”:過去、現在、未來叁世一切人中的師子,也就是叁世一切諸佛。“我以清淨身語意”:我都用我最清淨、最誠懇的身語意叁業。“一切遍禮盡無余”:來禮敬這一切的諸佛,沒有任何遺漏的。
“普賢行願威神力”:這不是我一個人能有這個力量,來遍禮十方叁世一切諸佛,我是以修普賢行願的這種大威神的力量。“普現一切如來前”:普遍地現到一切如來的面前,來普禮一切的如來。所以我現在雖然是禮一佛,也就是禮一切的如來。
“一身複現刹塵身”:我這個一個身,又現出微塵刹土那麼多的身,“一一遍禮刹塵佛”:每一個身又都遍禮刹塵數那麼多的佛。這完全是普賢菩薩幫助我,我才有這種的境界,拜一佛就是拜無量諸佛,拜無量諸佛也就是拜一佛。你能修這種法界觀,你一個人就能遍禮一切佛。你在這兒叩頭,也就是在十方叁世一切佛的面前都叩頭呢!這也就好像無間地獄的無間似的,可是這個不是地獄無間,這是法界無間、修法無間。
F2.頌稱贊如來
于一塵中塵數佛 各處菩薩衆會中
無盡法界塵亦然 深信諸佛皆充滿
各以一切音聲海 普出無盡妙言辭
盡于未來一切劫 贊佛甚深功德海
這是說的稱贊如來。
“于一塵中塵數佛”:每一粒微塵裏邊,都有佛刹微塵數那麼多的佛。“各處菩薩衆會中”:這些諸佛都各處于菩薩、羅漢、聲聞、緣覺、比丘、比丘尼,以及一切衆生的衆會之中。“無盡法界塵亦然”:這個無盡無盡沒有窮盡的法界,微塵也是無盡的。“深信諸佛皆充滿”:我深信法界之中,極微塵數那麼多的世界都充滿諸佛。
“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每一個身都用一切的音聲海,普遍發出無盡無盡那麼多微妙的聲音、微妙的言語、微妙的贊歎,都用這一切的音聲海贊歎佛。“盡于未來一切劫,贊佛甚深功德海”:盡于未來一切的劫,都來贊歎諸佛好像大海那麼無量無邊的甚深功德。
F3.頌廣修供養
以諸最勝妙華鬘 伎樂塗香及傘蓋
如是最勝莊嚴具 我以供養諸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香 末香燒香與燈燭
一一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養諸如來
我以廣大勝解心 深信一切叁世佛
悉以普賢行願力 普遍供養諸如來
這是說的廣修供養。
“以諸最勝妙華鬘”:“以”字當用字講。我用很多很多最好、最殊勝的妙華鬘。我們供佛要用最好的東西來供佛,不要拿我們自己都不想要的東西來供佛。華就是種種的花,鬘是用華結成的鬘,是屬于幢幡之類供養品。
“伎樂塗香及傘蓋”:又唱種種的歌、奏種種的音樂來贊歎佛。塗香,這種香塗抹起來有一股香氣。傘蓋,傘是好像幢形的傘,四周有一些穗垂下來,很好看。蓋就是寶蓋。你若開了天眼通,就能看見虛空裏有很多很多的幢幡、寶蓋,這都是一切菩薩用來供養諸佛的。
“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像上邊所說的這種種莊嚴的東西,我都拿來普遍地供養所有佛刹極微塵數那麼多的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香”:我又用最好的衣服和最好的香來供佛。“末香燒香與燈燭”:香末、燒的檀香,和在佛前供養的燈燭。“一一皆如妙高聚”:我觀想我所供養的這種種的微妙莊嚴具,都好像須彌山那麼大,又像大海水那麼多。“我悉供養諸如來”:這些寶物,我都用來供養十方的如來。
“我以廣大勝解心”:我修的這種供養是廣大的供養,我明白…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