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P23

  ..續本文上一頁神,就是管這個地方的地保官神。他說有肉身菩薩在你這個地方,所以四十裏地以內都有這個金光,因此我進不來,請你原諒我。”

  道宣律師一聽,“哦,這窺基法師是肉身菩薩!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我還說他沒有修行,鼻息如雷,原來他是故意這個樣子,他的境界是比我高得太多了,連天人都到不了他的身邊。”以後道宣律師就更加精進修行了。窺基法師也不再想吃天人的供,不再打這個妄想。兩個老修行結果都成了當代的高僧。

  “常得出家修淨戒”,常常都能出家,修持清淨的戒律。方才講的道宣律師和窺基祖師,都是不可思議的菩薩境界,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現在我們修普賢菩薩十大願王這種的行力,也要發願常常出家。這個出家是出煩惱家、出叁界家、出無明家。什麼叫出煩惱家?人人都有煩惱,你若能把這個煩惱放下,不生煩惱,這叫出煩惱家。出叁界家,叁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你雖然住在欲界裏邊,但是你沒有這種淫欲心,形色也空了,乃至于無色界也都空了,這叫出叁界家。出無明家,這無明就是根本的煩惱,你能把這個無明破了,菩提覺道、智慧就圓了,這叫出無明家。

  在中國來講,不一定個個出家都能修行。以前中國有這麼一種風氣,有的小孩子一生出來很多病痛,請醫生醫治也醫不好,看這情形一定要死了。這時候他的父母親就說:“反正他也都要死了,我們就把他舍到廟上作小沙彌吧。”這一叫他出家,他這病就好了,不死了。這種人出家固然是有善根,但是恐怕也迷了。怎麼迷呢?他不知道修行了。善根是有,可是忘了,所以不一定能修行,或者也有能修行的,這是由小的時候許到寺廟上出家的。

  還有爲生活問題而出家的,有的家裏窮得不得了,聽說出家的飯很容易吃,衣服也很容易穿的,于是乎就出家去了。這是只爲衣食著想而出家的。又有的年紀老了,無依無靠,所以就發心出家去作和尚,再收個小徒弟,就有人來孝順。徒弟都要孝順師父的,無論吃什麼都要先供養師父,對師父要恭恭敬敬的。他沒出家以前是個老人,也沒有子女,出家以後有個小徒弟,這就有人來照顧了。這種出家只想要養老,這一等人也不一定能修行。也有的是被環境壓迫而出家的,就好像窺基祖師就是環境叫他出家的,但是他能修行。還有一種,以前中國有一種法律,無論你殺人放火當土匪造了多少罪,你一出家了,政府就找不著你了,這是爲躲避法律製裁而出家的,這種也不一定會修行。

  還有一種是可以修行的。什麼呢?真爲生死發菩提心,這樣子就可以修行。

  所以這出家也有種種不同。有時你會聽人說:“他都出家了,怎麼還那麼大的脾氣?那麼大的煩惱?”就因爲每個人出家的因緣不同,所以出家後就有種種的情形。

  “無垢無破無穿漏”:修持這清淨的戒,猶如寶珠那樣潔淨,永遠都不破戒,在戒律上沒有缺欠。

  “天龍夜叉鸠槃茶”:這時候天龍和夜叉、鸠槃茶等等的鬼。

  這個龍怎麼做的龍呢?因爲它乘急戒緩。它修大乘法精進得不得了,但是它認爲持戒是很平常、很普通的,持不持都可以,所以就墮落成畜生。龍也是畜生之一,但因爲它乘急的關系,所以就是做了畜生也有神通,龍是有神通的。

  天龍、夜叉就包括阿修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乾闼婆等的八部神衆。鸠槃茶這種鬼橫著比豎著寬,高有叁尺多高,寬甚至有五尺多寬。它沒有腦袋也沒有腿,就像個磨盤或冬瓜似的,所以又叫冬瓜鬼。它等人睡著了就來做怪。做什麼怪呢?它專門魇人,把人魇住。就是你眼睛睜著,也看得見東西,但是你想要動彈卻動彈不了,想要說話也沒有法子發出聲音來。這樣子,有的人憋著這一口氣喘不過氣來就死了,所以這鸠槃茶鬼是很厲害的。可是在這個經上因爲有普賢菩薩這十大願王來感化它,所以它不但不會害人,還可以當護法。

  “乃至人與非人等”:乃至人或者非人。“所有一切衆生語”:所有無論是天人或阿修羅等等的一切衆生的語言,“悉以諸音而說法”:都可以用這一切衆生的音聲來給衆生說法,遇著哪一類的衆生就說哪一類的語言。

  K2.修行二利願

  勤修清淨波羅蜜 恒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余 一切妙行皆成就

  于諸惑業及魔境 世間道中得解脫

    猶如蓮華不著水 亦如日月不住空

  “勤修清淨波羅蜜”:勤修就是不懶惰、不怕辛苦、不怕疲倦,時時都精進。時時精進勤修清淨沒有染汙的這種波羅蜜。波羅蜜是梵語,此雲到彼岸,就是由生死的此岸到達涅槃的彼岸。“恒不忘失菩提心”:生生世世都不會忘記發菩提心。什麼是菩提心?就是勤求佛道的這個心。勤求佛道的這個心,生生世世都不忘失。

  “滅除障垢無有余”:滅除一切報障、業障、煩惱障的障垢。有煩惱就好像有塵垢似的,現在將這些塵垢都滅除了、沒有了。“一切妙行皆成就”:方才我聽果妙的母親說,將來果妙結婚的時候要到佛堂來結婚。你若是說將來要修道的時候,要到佛堂來參禅打坐,了生死,這就是修妙行了。修什麼行就成就什麼行,這就叫成就不可思議的妙行。什麼是不可思議呢?就是出人意料之外,你想像不到的。想像不到的他竟然得到了,這就叫妙。這個妙就是你沒有辦法想,不單不可以心思,也不可言議。什麼是微妙不可思議的行呢?就是參禅開悟。你能開悟,這就是不可思議的妙行成就了。

  “于諸惑業及魔境”:什麼叫“惑業”呢?這個惑就是迷惑,也就是疑惑。這惑有叁種,有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見惑是粗惑,思惑又叫細惑。塵沙惑也叫無明惑。見惑是遇著境界生出一種貪愛的心,這個貪愛的心就是一種迷惑,迷惑多了就糊塗了、不明白了。思惑是對道理不明白了,生出一種不正確的分別心。塵沙惑就言其太多了,好像世間的微塵或恒河沙那麼多。在我們這個心裏邊,有這種無明。這個無明本來是很少的,也很小的,但是它由少而多就變成很多了,所以就叫塵沙惑。好像你見著一種境界就生出一種貪愛的心,雖然說這是見惑,但根本上還是由無明那兒生出來的。爲什麼就生出這種貪愛的心呢?這個貪愛的心是從那個地方來的?你溯底窮源找它的根,就找到無明那兒去了。所以無明就是生死的根本哪!我們所以不能了生死,就因爲有這個無明障礙著,所以生死不了。

  見惑有多少呢?有八十八品那麼多。思惑有多少呢?有八十一品。斷了八十八品見惑就證初果。斷了欲界的前六品思惑,就證到二果。斷了欲界的後叁品思惑,就證到叁果。斷盡叁界八十一品思惑就證到四果。到菩薩的境界上就斷了塵沙惑。到等覺菩薩的境界上,還有一分生相無明沒有破。把這一點點的無明也破了,就成爲妙覺了,妙覺就是佛。

  業就是你所造的善惡業。所謂:

  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假使經過百千劫,你所作的業也不會沒有的。你作善就得善業,作惡就有惡業,這個業一直是跟著你的。當因緣成熟再遇上的時候,你自己的果報還是要你自己去承受。你種善因,將來就結善果;你種惡因,將來就結惡果;做好事就得好的果報,做惡事就得到惡的果報。

  以前有一個很有錢的人,是賣米和酒的。在中國賣米是論斤賣,要用秤或者鬥來量。他就在米裏頭摻上水,這樣米的份量就重了,顆粒也就大了,用鬥量就多了,用秤稱也重了。譬如一百磅的米,他就給加上十磅或者二十磅的水,這個米就又大又好看。但是乾了以後根本就沒有多少。這麼樣子,他就賺了很多錢。他又賣燒酒,他說:“有錢的人才喝酒,沒有錢就喝不起酒,我應該賺有錢人的錢。”于是乎他就在酒裏頭加水,一斤酒就對上二兩水,一斤多了二兩,十斤就很多了,這麼他也就發財了。他一生掙的錢不知有多少,太多了。他有叁個兒子,因爲他一生就歡喜金子、銀子,所以他大的兒子就叫金子,第二個兒子就叫銀子,第叁個兒子就叫業障。後來他年老就有病了,有病就快死了,請醫生給治,醫生也束手無策,把手一擺說:“我沒有法子了!你有好東西吃多一點好了。”這就是等時候了。

  他一想:“我有這麼多錢就這樣死了,沒有什麼意思!我來和兒子們商量商量,看看哪一個兒子願意跟我去死。平時我最歡喜大兒子,叫他跟我去死去。”他就把大兒子金子叫來,告訴大兒子說:“你知不知道我這一生之中最愛惜的就是你啊。”他大兒子說:“我知道啊!你對我是不錯,你是我的爸爸,你發這麼多財,將來這些都是我的。我知道你對我不錯啊。”他說:“我愛惜你呀,現在我就要死了,我舍不得離開你。你可不可以跟著我去死呀?”大兒子說:“你怎麼病糊塗了,我怎麼可以跟著你去死呢?你是不是和我開玩笑啊?得了,不可以開這種玩笑。”他說:“不是,我和你說真的,不是開玩笑啊!你倒是可不可同我去死呢?”大兒子說:“不可以的!你已經給我娶了老婆,我現在也有兒子了。我死了,那我兒子怎麼辦呢?”他說:“哎呀!我這一生愛惜你愛惜得這麼厲害,我叫你跟著我去死你不肯,你不去就算了!你趕快走,把銀子給我叫來。”

  他又和銀子商量,說:“以前我對你哥哥比對你好一點,現在我發覺他對我一點孝心都沒有。我覺得你平時很有孝心的,很聽我的話。現在我要死了,你可不可以跟著我去死去啊?”銀子說:“金子都不願意跟你死去,我怎麼可以跟你去死呢?這不可以的!你要死就快點死了,你不能叫我跟著你死啊!”于是乎一甩袖子走了,邊走邊罵:“你這做父親的真是老糊塗了,真是無知識,我這麼年輕,什麼還都沒有享受夠呢,你就叫我跟著你死,豈有此理!像你這種老人留在世間簡直是廢物!”他只有找小兒子了。

  他把第叁個兒子業障找過來說:“業障,現在我就要死了,…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