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P9

  ..續本文上一頁都是供佛所得的福報。如果眼目不明亮呢?那就是在佛前沒有供養過燈。這種種的燈,都有什麼呢?“酥燈”:有酥油燈,就是用牛奶油來點燈。“油燈”:又有油燈,就是用普通的油來點燈。“諸香油燈”:又點種種的香油燈,如芝麻油燈等。

  在密宗裏頭有一種法叫護摩,由密宗的金剛上師在那兒念咒,前邊點一堆火,或倒一點酥油,或者是用普通的油來點。有人就拿著衣服或其他供養丟到火裏去燒,來供養佛。據說燒越值錢的東西越有功德,你若拿金子來燒,這供養的功德就很大。實際上功德的大小不是這樣的,不是說你燒黃金功德就大,你燒一塊泥巴功德就小。功德的大小全看你的誠心,最貴重的東西你都可以拿去供養佛,這就現出你有一種真心。有真心就有功德,並不是一定要燒黃金才有功德。這個點燈多少有點像密宗的這個道理。那麼說,這些東西一燒就沒有了,這究竟這有什麼好處呢?這就是在試驗你有沒有真心。你若有真正的布施心,燒什麼都舍得,所謂的功德就是這一種舍心。

  “一一燈炷,如須彌山”:每一個燈炷,都如須彌山那麼大。“一一燈油,如大海水”:所用的燈油,就像大海水那麼多。這種供養,誰能供養得起呢?誰可以供養像須彌山那麼大的燈柱,像大海水那麼多的燈油呢?《華嚴經》講的是法界量、法界性,只要你真心供養,這個量就等于須彌山,這個量就等于大海水,並不一定要用大海水那麼多的油來點燈。你的心若發得真,這個量就等同沙界,就像恒河沙數那麼多。這裏說須彌山王,並不是真像須彌山似的,是說你發心大如須彌山,你這供養就等如須彌山;你發心小,供養的功德也就小。“以如是等諸供養具,常爲供養”:像上邊所說的種種供養具,都以具足那麼多的數量來常作供養。

  以前有一位很窮的人,買了一斤油,到蘇州鎮江金山寺去供佛,在佛前點燈。金山寺的方丈是一位明眼人,就是開了五眼的人。他前一天就預先告訴知客僧說:“明天你把正殿的門打開,大約十點鍾的時候,有一位大護法要到這兒來供佛。他供佛完了之後,請他在方丈室吃齋,不要叫他走了。你要對這位護法客氣一點。”第二天知客僧就把各地方也都打掃幹淨,把正門開開,就等著這位大護法。

  這位大護法來的時候,方丈就穿著袍出來歡迎他。這護法是什麼樣子呢?是一個很窮的人,就拎著一斤油要來供佛,但方丈和尚很歡迎他,又請他在方丈室吃齋。爲什麼這供養一斤油,方丈和尚就這麼歡迎他?因爲這個人一生全部的財産就只夠買這一斤的油,他把全部的錢都買了油來供佛。

  當時也有一位有錢人在拜佛,一看這個人供佛一斤油,方丈和尚就對他這麼好。第二天,這個有錢人買了一千斤油送到廟上,在佛前點燈。他想:“昨天那個人才供了一斤油,你都這麼好招呼;我供一千斤油,你當然更要好招呼了。”殊不知,這次方丈和尚也是預先就對知客師打招呼說:“明天又有一位護法要來供油,在佛前點燈。你把側門打開就得了,就在客堂裏留這個人吃齋,不必到方丈室裏邊去了。”這知客僧就照辦了,但心裏很不明白。

  等這兩個護法的事情都辦完了,這個知客僧就問方丈,說:“爲什麼那一個窮人送一斤油要打開正門,方丈還請他在方丈室吃齋飯?那個送了一千斤油的這麼有錢,怎麼方丈也不親自歡迎他,也不叫打開正門,就在客堂裏留他吃齋呢?”方丈和尚說:“你知道嘛,送一斤油的這個人,他就只有這麼多錢,他把他全部的財産都買油來供佛了。那個送一千斤油的人錢多得很,不要說一千斤,就是一萬萬斤油,在他的份上也是很平常的,所以我不需要親自來陪他。”由這一件事情看來,供佛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種誠心。你的心真誠到極處了就有功德,你的心若不真誠,那你就是供養再多也沒有那麼多的功德。

  H2.校量顯勝(分二)

  I1.校量 I2. 征釋 I1.(分二)

  J1.所校量 J2. 正校量

  今J1.

  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衆生供養、攝受衆生供養、代衆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舍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

  “善男子”:普賢菩薩又叫一聲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在這一切供養之中,給人講經說法的供養是最大的。《梵網經》上說,你若是能爲人講經說法,那你一天就是吃叁兩金子也不爲過,也可以受得了。可是我們也不要以爲一天可以受叁兩金的供養,也不必生慚愧心,就盡量去吃去。經典上是這樣說,不過我們還不可以自滿,說:“我講經說法,你就是一天供養我叁兩金子,我吃了都可以受得了。”《金剛經》上也說,你就是以七寶布施叁千大千世界,也不如你給人講四句偈的功德大。所以諸供養中,法供養是最大的。我現在天天給你們講經說法,這是用法來布施,也是用法來供養佛。我們這兒轉*輪、講經說法,都叫以法供養。

  “所謂如說修行供養”:譬如聽了布施波羅蜜,有的人就修布施了;聽說了持戒波羅蜜,有的人就一天吃一餐,修這個持戒的波羅蜜;講說了忍辱波羅蜜,真明白佛法的人就修忍辱,不發脾氣,無人、無我、無衆生、無壽者地去修忍辱。有的人聽講了精進波羅蜜,他就晝夜六時恒精進,常常依法修行;有人聽講了禅定波羅蜜,知道四禅、八定能生出無量諸功德,得到種種的解脫,他就依照禅定波羅蜜去修行;有人聽見般若波羅蜜,就修般若波羅蜜,不生愚癡的想法。有人聽講苦、集、滅、道四聖谛,就知苦、斷集、慕滅、修道,依照四谛法去修行;有的人聽講十二因緣,就依照十二因緣法去修行;有人聽講慈悲喜舍四無量心,就依照這四無量心去修行。總而言之,聽見什麼法門就去實行什麼法門,這就叫“如說修行供養”。

  談到“諸供養中,法供養最”,釋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時候,就曾經爲了半個偈子而舍生命。一偈有四句,半偈就是兩句。釋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時候修行一切法,有一天他聽見一個羅刹鬼講: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釋迦牟尼佛一聽,說:“哦,你說的這個是佛法啊,你說的這只是一半哪,還有另外一半,你可以說給我聽聽嗎?”這個羅刹鬼說:“不錯,我說的這是佛法,可是現在我餓得不得了,沒有氣力再說了,就想找一個人吃一吃。我吃完了東西才可以繼續說。”釋迦牟尼佛一想,說:“你先把它說完,我就給你吃,可不可以?”羅刹鬼說:“你可以給我吃嗎?”釋迦牟尼佛說:“可以的,但是你要先把這個法說完了,我明白這個法以後,你就把我吃了我也願意。”羅刹鬼說可以,就又繼續說:

  生滅滅已,寂滅爲樂。

  說完了,就對釋迦牟尼佛說:“我現在可以吃你了吧?這個法我已經說完了。”釋迦牟尼佛說:“你等一等,等一下我再給你吃。”這個羅刹鬼說:“哦,你是不是後悔了?你原先答應我的,你現在想不算數了?”

  釋迦牟尼佛說:“不是。因爲你說的這四句偈的佛法,一般人都沒有聽過,我現在要用刀把這四句偈刻到樹上。等我刻好了,你再吃我,這樣可不可以?”羅刹鬼想一想,說:“可以,你就把它刻到樹上啰。”于是乎釋迦牟尼佛就用刀把樹皮給割去,把這四句偈刻到樹上了。刻完了,他又想這個樹木不堅固。這個時候羅刹鬼又要吃他。

  他說:“你再等一等,我想要令一般人都知道這個佛法,但是樹木不堅固,等我再把這四句偈頌刻到石頭上,然後你再吃我也不遲。我不是爲我自己,我是想令一切衆生都明白這個佛法。”羅刹鬼一想,說:“可以,那你就開始工作哪,不要拖延時間了。”于是乎釋迦牟尼佛又把這四句偈刻到石頭上。刻完了,就請羅刹鬼來吃他。這時候羅刹鬼就說了:“你真要給我吃啊?”

  釋迦牟尼佛說:“當然了,我不會打妄語的,請你現在就把我吃了吧!”羅刹鬼說:“你真是一個修行人!我現在知道你是一個真修行的人了,好了,我們再見了。”說完這話,這羅刹鬼就湧身虛空,原來是觀音菩薩現身來試驗他的。所以修道一定要有真心,不爲自己。就是有鬼要吃自己也都要爲法忘軀,爲法把自己的生命都可以作布施了。

  “利益衆生供養”:行菩薩道的人,爲衆生說法,來利益衆生,這就是利益衆生供養。

  “攝受衆生供養”:看一切衆生,都和自己的子女一樣,沒有分別地這樣的慈悲攝受一切衆生。

  “代衆生苦供養”:行菩薩道的人,要發願替代衆生受苦,常常在佛前發願──請把刀、兵、水、火、瘟疫流行,這種種的災劫都免除,衆生所應該受的苦,不妨令我一個人來受,我一個人所應該受的苦,可不要給加到衆生身上去,這就是菩薩發心。

  “勤修善根供養”:菩薩勤修自己的善根,也勸化一切衆生勤修善根,這也是一種供養。

  “不舍菩薩業供養”:什麼是菩薩業?菩薩所造的業就是六度萬行。常行六度萬行,行菩薩道,這叫不舍菩薩業供養。

  “不離菩提心供養”:常常要發菩提心,時時刻刻都不離開這個菩提心來供養衆生,凡是對衆生有利益的都要去做。不但自己不離菩提心,也勸化衆生,令一切衆生也都能常發真正覺悟的心。菩提就是覺道。

  J2.正校量

  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喻分、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善男子”:普賢菩薩又稱一聲,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像前邊所說的諸供養,功德是無量無邊那麼多的,可是,“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比起法供養的話,只有一念的功德,一百分也不及這個法供養的一分,乃至一千分也不及法供養的一分,乃至于“百千俱胝那由他分”:俱胝是梵語,此雲“百千萬億”;“那由他”也是個大數目。“迦羅分”:迦羅,是不可思議。乃至于不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