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放生功德的開示(二)
達真堪布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學佛修行主要看心態,若是心態沒有調整好,就沒有功德,沒有善根。所以發心很重要。這幾天我們放生,付出了很多人力、財力,才做了這麼點善事,這麼點功德。若是心態沒有調整好,發心不正確,心不善,放生就會變成一種惡業,是在造業。
“我們放生是解救生命,怎麼會造業呢?怎麼會變成惡業呢?”如果你心不善,心不清淨,就會變成惡業。心善一切善,心惡一切惡。一切都是心的顯現,一切都從心裏生。還有一種情況是無記。若你的心態是無記,這件事情也會變成一種無記。無記就是既不是善,也不是惡。心態是無記,所做的事情也會變成無記,不産生果報,那你的一切努力和付出都是白費的,沒有任何意義。
明理很重要,做什麼事都不能盲目,都要明明白白、有智慧地去做,這叫修行。所以,學佛修行不是搞迷信。你若搞迷信,就不是學佛。佛是覺,佛是智慧。若是你不覺,若是你沒有智慧,你就沒跟佛學,就不是佛。佛教和一般的宗教不一樣。“宗教”也有很多層次的解釋。“宗”是主要的、崇高的、重要的;“教”是教育,宗教是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育、崇高的教育。如果這樣解釋宗教,佛教可以變成宗教。但只有佛教屬于這種宗教,其他宗教不是。
若是以一般的解釋,佛教不是宗教。因爲宗教講神,人的命運掌握在神的手裏,神是主宰。佛否定了這點。佛沒有說“你完全依賴我,我可以讓你解脫;你不能得罪我,否則我就讓你痛苦。”你無法得罪佛,即使得罪佛了,佛也不會懲罰你。你不恭、不敬、不善,是你自己要遭受果報,而不是佛在懲罰你。你對佛有恭敬心,有信心,是你自己積累功德、積累善根,不是佛給你獎勵,是你自己自造自受,這也是你自己修來的福德、善根,今生來世,乃至生生世世,都會得到善報。所以不是佛主宰你的命運。
佛講,命運掌握在你自己的手裏,你是自己命運的主宰。你可以給自己製造痛苦,也可以給自己製造快樂,苦或樂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裏。佛教給我們解脫成佛的方法,告訴我們應該怎樣給自己創造快樂,應該怎樣讓自己擺脫痛苦。佛講的“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就是讓我們斷惡行善。你斷惡修善,就可以脫離痛苦,就可以獲得安樂。這和其他宗教不一樣,這是一個區別。還有一個區別:佛是覺,是智慧,佛教注重智慧。其它宗教不是這樣,神就是神。所以心態很重要。你想學佛、想修行,就要把握住心態。我們有一句法語:“念佛念心,修行修心。”念佛念心,就是以正知正見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修行修心,就是以正知正見調整自己的心態。
這幾天我們要放生了,所以給大家講放生的功德。你必須如理如法地放生,才能得到這些功德。很多人懷疑:“放生的功德、念佛的功德這麼大,我也放生了,也念佛了,怎麼還這麼倒黴呢?是不是佛在欺騙衆生?”講功德利益沒有錯,做善事得到功德利益是肯定的,因爲這些是通過佛的智慧了知的。但是能不能得到這個功德,要看你做得是否如法。若是不如法,你就違反規律了,在你的相續中就不會産生這些功德。
我們不是在求功德,也不是在求福報。只要你做善事,功德自然而然就會有。那爲什麼要講這些功德和利益呢?就是爲了讓大家生起歡喜心。歡喜心很重要,我們經常講:“信心有多大,加持有多大;信心有多大,成就有多大。”對佛法、對功德沒有興趣,沒有歡喜之心,這種人就像水裏的石頭,泡的時間再長也不會有變軟的時候。我們經常講根性,所謂的根性就是信心。
信心有叁種,第一種是清淨信心,就是一般的歡喜。對佛、對善根有歡喜之心,這是第一步。我們經常講,學佛修行的時候,要像饑餓的牦牛吃草一般。就是爲了能讓大家生起歡喜心。我們不是求這些功德利益,你求的時候得不到,不求的時候才能得到。我們一定要把心態調整好,調整到善的狀態中。
善念有一般的善念,這樣的善念只能得到人天的福報、暫時的利益。我們作爲學佛修行人,不能停留在這個層次上,還要提高自己的境界。就是不求回報、不貪功德,就是徹底斷除貪欲心,並且一定要有出離心和菩提心的攝持。在這種情況下,才能把放生的善根變成解脫的因。
佛法裏講人天道、解脫道和菩提道。人天道是一般的善念,就是求回報、貪功德。這樣你還是擺脫不了輪回。不求回報,不貪功德,這叫斷除貪欲。善有特別的善和普通的善。特別的善:第一、要有出離心的攝持,不求回報,不貪功德,斷除貪欲。第二、沒有自私自利。今天放生,不是爲了自己健康長壽、升官發財,沒有自私自利。這是有菩提心的攝持,完全是利他心,這是中等的信心。第叁、不分別,不執著,有證悟空性見解的攝持。也就是站在叁輪體空的角度做善事。所謂的叁輪體空是指我們今天所放生的牦牛,我們參加放生的這些人,放生的整個過程,都是無自性的,空性的。
有出離心、菩提心和證悟空性智慧的攝持,這都屬于是心態。放生的善根非常大,因爲一切惡業當中,殺生的罪業最重;一切善業當中,放生的善根最大。所以放生的功德不可思議,在這裏我們講十種功德。
第一、無刀兵劫。刀兵劫就是戰爭、戰亂。佛在經中有很多這樣的預言,到末法時期,會有很多劫難。出現疾病劫,通過瘟疫會死很多人;出現刀兵劫,通過戰爭會死很多人;出現饑荒劫,饑荒時期會死很多人。最後基本沒剩多少人,這個時候會出現彌勒菩薩的化身。佛在兩千五百年前就有預言,末法時期會不斷出現這些災難。我們經過觀察與了解,戰爭、瘟疫和饑荒等這些劫難都將會發生。若是你能如理如法地放生,就可以免遭這種災難。
爲什麼會出現戰爭呢?主要是因爲人都有嗔恨心。都說科學發達,教育發達,人都變文明了。表面上看是這樣,但是內心的怨恨卻越來越重了,這就是嗔恨。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心裏的怨恨越來越增長,導致將來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戰爭和災難。若是你能如理如法地放生,就可以祛除心裏的怨恨。你有出離心,沒有貪心和欲望,不自私自利,不分別執著,心地就清淨,心裏的怨恨也就消失了,外在的戰爭等災難也就消失了。可以不經曆戰爭,即使經曆了,也不會有痛苦。你不受它的影響,這些對你來說就無所謂了,有也等于沒有,災難來了也無所謂。就像電影《2012》最後演的那個老喇嘛。災難來了,但是他沒有逃避,而是從容地爲衆生祈禱。我們現在可以以佛法的教義去領會這種情形的涵義。這是一種境界——無有恐怖。有恐怖就說明沒有證悟,證悟的人心裏不會有恐怖,若是沒有恐怖就沒有痛苦。
死亡並不可怕。死亡這種現象,你視它爲魔,它就是魔;你視它爲佛,它就是佛。我們經常講涅槃,涅槃就是解脫,就是彼岸,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若是你真正認識到了死亡,在死亡的景象中若是能把握住心態,就是入涅槃,就成佛了。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我們通過修行,可以不受生老病死之苦。生老病死並不可怕,生老病死並不痛苦。若是你真正認識到了,若是你真正能勇敢地面對,我覺得這真的是太殊勝了。人有生,就有老,就有病,就有死。但是我們可以不遭受這些痛苦。也許你現在不明白,有生怎麼能沒有生苦呢?有死怎麼能沒有死苦呢?有病怎麼能沒有病苦呢?有老怎麼能沒有老苦呢?有。因爲現在我們的悟性、境界、定力沒有達到那個層次。若是達到了那個層次,的確能做到有死沒有死苦,有病沒有病苦。
一些老法師經常講“身受心不受”,就是這個意思。表面上有老,表面上有病,但是心裏可以沒有痛苦,沒有煩惱。我們現在都害怕死,但是死的時候靈魂不會死,死的是這個肉體,肉體不是我,是我所有,有我有、我所有。比如這個衣服不是我,是屬于我所有。我們的身體也是我所有,只是我們對衣服的執著稍微輕一點,對身體的執著非常嚴重。所以我們換衣服覺得沒有痛苦,但是換身體、軀殼就覺得太難、太痛苦了。其實死相當于換衣服一樣。你明白了這個道理就不會執著了。你執著什麼,什麼就會傷害你。
現在人經常換房子。你特別喜歡自己的房子,你執著“這是我的”,別人隨便來,你就煩惱了。而你又買了一套房子,把原來的房子賣出去了,這個時候你就不執著了,無論別人在裏面做什麼,和你都沒有關系,這就是心的執著。尤其是人都經常換對象,自己喜歡這個人,然後就執著。這時,他的一舉一動對你的觸動和影響非常大。過幾天、過幾個月沒有感情分手了,他的一舉一動對你就沒有太大的影響了。人還是原來的那個人,但是你沒有執著于“我所有”。
佛講,一切都是因爲“我”。這是我的身體,我們從小就執著這個身體。若是我們的身體遭受一點點傷害,對我們的影響就特別大。其實,這個身體是我所有,就相當于我現在穿的這件衣服。衣服穿久破了,就換一件;不喜歡了,就再買一套。如果我們像對待穿衣服一樣對待身體,對死亡就沒有恐懼了。安詳地死,平靜地離開這個世界,這叫圓寂,也叫涅槃。特別貪戀,掙紮、痛苦地離開,叫死亡,叫死魔!所以,你不能擺脫生老病死,但是你可以擺脫生老病死之苦。同樣,你也可以遠離刀兵劫。
因果是不虛的。我們都在一個地球,在一個國家,在一個地區,甚至現在在一個房間裏,但是所感受的都不一樣。佛講因果和業力,業有共業,也有個業。我們有共業,所以在一個地球,在一個地區,在一個房間裏;也有個業,各有各的感受。現在大家都在聽我說話,但內心的感觸都不一樣,有的內心裏充滿了法喜,有的感覺一般,有的還在懷疑,還在煩惱。因爲這都緣于共業和個業,人與人之間的因緣五花八門。無刀兵…
《關于放生功德的開示(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