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关于放生功德的开示(二)

  关于放生功德的开示(二)

  达真堪布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学佛修行主要看心态,若是心态没有调整好,就没有功德,没有善根。所以发心很重要。这几天我们放生,付出了很多人力、财力,才做了这么点善事,这么点功德。若是心态没有调整好,发心不正确,心不善,放生就会变成一种恶业,是在造业。

  “我们放生是解救生命,怎么会造业呢?怎么会变成恶业呢?”如果你心不善,心不清净,就会变成恶业。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一切都是心的显现,一切都从心里生。还有一种情况是无记。若你的心态是无记,这件事情也会变成一种无记。无记就是既不是善,也不是恶。心态是无记,所做的事情也会变成无记,不产生果报,那你的一切努力和付出都是白费的,没有任何意义。

  明理很重要,做什么事都不能盲目,都要明明白白、有智慧地去做,这叫修行。所以,学佛修行不是搞迷信。你若搞迷信,就不是学佛。佛是觉,佛是智慧。若是你不觉,若是你没有智慧,你就没跟佛学,就不是佛。佛教和一般的宗教不一样。“宗教”也有很多层次的解释。“宗”是主要的、崇高的、重要的;“教”是教育,宗教是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育、崇高的教育。如果这样解释宗教,佛教可以变成宗教。但只有佛教属于这种宗教,其他宗教不是。

  若是以一般的解释,佛教不是宗教。因为宗教讲神,人的命运掌握在神的手里,神是主宰。佛否定了这点。佛没有说“你完全依赖我,我可以让你解脱;你不能得罪我,否则我就让你痛苦。”你无法得罪佛,即使得罪佛了,佛也不会惩罚你。你不恭、不敬、不善,是你自己要遭受果报,而不是佛在惩罚你。你对佛有恭敬心,有信心,是你自己积累功德、积累善根,不是佛给你奖励,是你自己自造自受,这也是你自己修来的福德、善根,今生来世,乃至生生世世,都会得到善报。所以不是佛主宰你的命运。

  佛讲,命运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你是自己命运的主宰。你可以给自己制造痛苦,也可以给自己制造快乐,苦或乐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佛教给我们解脱成佛的方法,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给自己创造快乐,应该怎样让自己摆脱痛苦。佛讲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是让我们断恶行善。你断恶修善,就可以脱离痛苦,就可以获得安乐。这和其他宗教不一样,这是一个区别。还有一个区别:佛是觉,是智慧,佛教注重智慧。其它宗教不是这样,神就是神。所以心态很重要。你想学佛、想修行,就要把握住心态。我们有一句法语:“念佛念心,修行修心。”念佛念心,就是以正知正见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修行修心,就是以正知正见调整自己的心态。

  这几天我们要放生了,所以给大家讲放生的功德。你必须如理如法地放生,才能得到这些功德。很多人怀疑:“放生的功德、念佛的功德这么大,我也放生了,也念佛了,怎么还这么倒霉呢?是不是佛在欺骗众生?”讲功德利益没有错,做善事得到功德利益是肯定的,因为这些是通过佛的智慧了知的。但是能不能得到这个功德,要看你做得是否如法。若是不如法,你就违反规律了,在你的相续中就不会产生这些功德。

  我们不是在求功德,也不是在求福报。只要你做善事,功德自然而然就会有。那为什么要讲这些功德和利益呢?就是为了让大家生起欢喜心。欢喜心很重要,我们经常讲:“信心有多大,加持有多大;信心有多大,成就有多大。”对佛法、对功德没有兴趣,没有欢喜之心,这种人就像水里的石头,泡的时间再长也不会有变软的时候。我们经常讲根性,所谓的根性就是信心。

  信心有三种,第一种是清净信心,就是一般的欢喜。对佛、对善根有欢喜之心,这是第一步。我们经常讲,学佛修行的时候,要像饥饿的牦牛吃草一般。就是为了能让大家生起欢喜心。我们不是求这些功德利益,你求的时候得不到,不求的时候才能得到。我们一定要把心态调整好,调整到善的状态中。

  善念有一般的善念,这样的善念只能得到人天的福报、暂时的利益。我们作为学佛修行人,不能停留在这个层次上,还要提高自己的境界。就是不求回报、不贪功德,就是彻底断除贪欲心,并且一定要有出离心和菩提心的摄持。在这种情况下,才能把放生的善根变成解脱的因。

  佛法里讲人天道、解脱道和菩提道。人天道是一般的善念,就是求回报、贪功德。这样你还是摆脱不了轮回。不求回报,不贪功德,这叫断除贪欲。善有特别的善和普通的善。特别的善:第一、要有出离心的摄持,不求回报,不贪功德,断除贪欲。第二、没有自私自利。今天放生,不是为了自己健康长寿、升官发财,没有自私自利。这是有菩提心的摄持,完全是利他心,这是中等的信心。第三、不分别,不执着,有证悟空性见解的摄持。也就是站在三轮体空的角度做善事。所谓的三轮体空是指我们今天所放生的牦牛,我们参加放生的这些人,放生的整个过程,都是无自性的,空性的。

  有出离心、菩提心和证悟空性智慧的摄持,这都属于是心态。放生的善根非常大,因为一切恶业当中,杀生的罪业最重;一切善业当中,放生的善根最大。所以放生的功德不可思议,在这里我们讲十种功德。

  第一、无刀兵劫。刀兵劫就是战争、战乱。佛在经中有很多这样的预言,到末法时期,会有很多劫难。出现疾病劫,通过瘟疫会死很多人;出现刀兵劫,通过战争会死很多人;出现饥荒劫,饥荒时期会死很多人。最后基本没剩多少人,这个时候会出现弥勒菩萨的化身。佛在两千五百年前就有预言,末法时期会不断出现这些灾难。我们经过观察与了解,战争、瘟疫和饥荒等这些劫难都将会发生。若是你能如理如法地放生,就可以免遭这种灾难。

  为什么会出现战争呢?主要是因为人都有嗔恨心。都说科学发达,教育发达,人都变文明了。表面上看是这样,但是内心的怨恨却越来越重了,这就是嗔恨。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心里的怨恨越来越增长,导致将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战争和灾难。若是你能如理如法地放生,就可以祛除心里的怨恨。你有出离心,没有贪心和欲望,不自私自利,不分别执着,心地就清净,心里的怨恨也就消失了,外在的战争等灾难也就消失了。可以不经历战争,即使经历了,也不会有痛苦。你不受它的影响,这些对你来说就无所谓了,有也等于没有,灾难来了也无所谓。就像电影《2012》最后演的那个老喇嘛。灾难来了,但是他没有逃避,而是从容地为众生祈祷。我们现在可以以佛法的教义去领会这种情形的涵义。这是一种境界——无有恐怖。有恐怖就说明没有证悟,证悟的人心里不会有恐怖,若是没有恐怖就没有痛苦。

  死亡并不可怕。死亡这种现象,你视它为魔,它就是魔;你视它为佛,它就是佛。我们经常讲涅槃,涅槃就是解脱,就是彼岸,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若是你真正认识到了死亡,在死亡的景象中若是能把握住心态,就是入涅槃,就成佛了。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我们通过修行,可以不受生老病死之苦。生老病死并不可怕,生老病死并不痛苦。若是你真正认识到了,若是你真正能勇敢地面对,我觉得这真的是太殊胜了。人有生,就有老,就有病,就有死。但是我们可以不遭受这些痛苦。也许你现在不明白,有生怎么能没有生苦呢?有死怎么能没有死苦呢?有病怎么能没有病苦呢?有老怎么能没有老苦呢?有。因为现在我们的悟性、境界、定力没有达到那个层次。若是达到了那个层次,的确能做到有死没有死苦,有病没有病苦。

  一些老法师经常讲“身受心不受”,就是这个意思。表面上有老,表面上有病,但是心里可以没有痛苦,没有烦恼。我们现在都害怕死,但是死的时候灵魂不会死,死的是这个肉体,肉体不是我,是我所有,有我有、我所有。比如这个衣服不是我,是属于我所有。我们的身体也是我所有,只是我们对衣服的执着稍微轻一点,对身体的执着非常严重。所以我们换衣服觉得没有痛苦,但是换身体、躯壳就觉得太难、太痛苦了。其实死相当于换衣服一样。你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执着了。你执着什么,什么就会伤害你。

  现在人经常换房子。你特别喜欢自己的房子,你执着“这是我的”,别人随便来,你就烦恼了。而你又买了一套房子,把原来的房子卖出去了,这个时候你就不执着了,无论别人在里面做什么,和你都没有关系,这就是心的执着。尤其是人都经常换对象,自己喜欢这个人,然后就执着。这时,他的一举一动对你的触动和影响非常大。过几天、过几个月没有感情分手了,他的一举一动对你就没有太大的影响了。人还是原来的那个人,但是你没有执着于“我所有”。

  佛讲,一切都是因为“我”。这是我的身体,我们从小就执着这个身体。若是我们的身体遭受一点点伤害,对我们的影响就特别大。其实,这个身体是我所有,就相当于我现在穿的这件衣服。衣服穿久破了,就换一件;不喜欢了,就再买一套。如果我们像对待穿衣服一样对待身体,对死亡就没有恐惧了。安详地死,平静地离开这个世界,这叫圆寂,也叫涅槃。特别贪恋,挣扎、痛苦地离开,叫死亡,叫死魔!所以,你不能摆脱生老病死,但是你可以摆脱生老病死之苦。同样,你也可以远离刀兵劫。

  因果是不虚的。我们都在一个地球,在一个国家,在一个地区,甚至现在在一个房间里,但是所感受的都不一样。佛讲因果和业力,业有共业,也有个业。我们有共业,所以在一个地球,在一个地区,在一个房间里;也有个业,各有各的感受。现在大家都在听我说话,但内心的感触都不一样,有的内心里充满了法喜,有的感觉一般,有的还在怀疑,还在烦恼。因为这都缘于共业和个业,人与人之间的因缘五花八门。无刀兵…

《关于放生功德的开示(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从加行通往正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