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論》講記(叁十九)

  《入菩薩行論》講記(叁十九)

  達真堪布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入菩薩行論》。

  癸四(成圓滿學處之支分)分五:一、精勤修學學處;二、修學多種知識;叁、刻意修學利他;四、依止善友善知識方式;五、爲了知學處而參閱經典等。

  子叁、刻意修學利他:

  直接或間接,所行唯利他,

  爲利諸有情,回向大菩提。

  我們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利益衆生,並且爲了有情的利益而將所有善根回向大菩提。

  我們已經發菩提心、受菩薩戒了,就要全力以赴地用自己的身體、受用和善根利益衆生。

  如果有衆生需要幫助,若自己有能力,在方便的情況下,要去幫助衆生,爲衆生做事。若是自己沒有這個能力,或者沒有這個方便的情況下,也不要勉強。

  所謂“佛度有緣人”,我們都是大乘修行人,應該幫助他人、利益他人,但是自己要有這個能力和方便,這是很重要的。有的人自認爲是大乘修行人,應該幫助他人,然後就不顧自己,也不顧家庭,去做一些事情,最後給家人和自己都帶來了煩惱,這是不如法的。在沒有能力,也不方便的情況下,若你還勉強去做,會給自己帶來煩惱,自己的相續就被染汙了,會障礙自己的解脫、成就;而你的家人等身邊的這些衆生都是與你最有緣分的衆生,一般情況下,你應該先照顧和利益他們,然後再去幫助別人,若是給自己的家人帶來了煩惱,這也是不如法的。

  在自己有能力和方便的情況下,一定要去幫助需要幫助的衆生,要爲他們做事。這是在身體上利益他人。

  我們也應該以吃、穿、用等受用利益他人。在自己有能力和方便的情況下,要去做布施,去幫助他人。若是自己沒有能力,沒有這個方便,也不能勉強地去做。否則,在表面上看是利益和幫助他人了,但實際上是造業。

  佛法主要強調的是智慧,佛法的根本是智慧。大家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智慧,這樣就不會做錯事情,不會給自己及家裏最有緣分的衆生帶來煩惱。在這樣的情況下,才可以幫助別人,利益衆生。

  作爲一個大乘修行人,第一要把握自己,第二要幫助他人。如果把握不了自己,無法保護自己相續的清淨,只是在表面上幫助他人,這是不如法的。我們要在能把握自己的情況下,再去幫助別人。先自度,再度他;先自覺,再覺他。

  對善根也應如此,我們要將所有的善根都回向給與我們最有緣的衆生以及所有的衆生。衆生無量無邊,你的善根也會變得無量無邊。若是將善根回向給這些有緣的衆生,對他們也有一定的幫助和利益。

  總之,我們要將自己的身體、受用和善根都用來利益衆生,幫助別人。要斷掉對善根、受用和身體的貪著,這對自己來說也是一種修煉,也可以以這種方式去利益這些衆生。但這些還不是最究竟的,若想究竟地利益衆生,就要弘法。

  只有弘法,才能利生。佛陀發菩提心後,很急迫地想成佛,這是爲了什麼?佛陀要做利益衆生的事,他求的不是解脫,也不是佛果,但是爲什麼心急如焚、不顧一切地要解脫、成佛,甚至僅僅爲了四句正法而經曆了千辛萬苦?因爲佛陀發現了一個問題:若是自己不解脫,不成就佛果,無法在究竟上利益和幫助衆生。

  佛陀爲的是衆生的利益,他要做的事就是利益衆生。他知道僅僅給衆生吃的、穿的和用的,或者幫助衆生做一些事情,這些都無法在根本上解決衆生的問題。比如,今天有個乞丐,你給他吃的、穿的、用的,解決了他生活上的基本問題,他再也不用爲這些發愁了,甚至他需要的一切你都可以給他,這是不是真正地利益他?不是,他還是一樣會煩惱和痛苦。他當乞丐的時候,我們覺得他很可憐,但是當他滿足了物質需要以後,內心仍然充滿了煩惱和痛苦。所以,佛陀知道這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他成佛以後就轉*輪,弘揚正法,告訴衆生宇宙人生的真相和真理,這樣才能真正利益衆生。

  衆生爲什麼會煩惱、痛苦呢?就是不明真相,不懂真理,缺乏智慧。所以,要做心靈上的引導,要開啓衆生內心的智慧,當衆生自己明白了道理、擁有了智慧,自然就不會煩惱和痛苦了,這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在成佛以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轉*輪。他們轉*輪是爲了什麼?爲了讓衆生明白諸法的實相真理。二千五百多年前,偉大的佛陀在印度金剛座菩提樹下證悟了叁世因果、六道輪回、緣起性空等道理,這才是真正的諸法實相和真理。

  佛陀講法有的是在相上講,講的是顯現;有的是在體上講,講的是空性。六道輪回與叁世因果的道理是在相上、在顯現上講的,無我與空性的真理是在本體上講的,這都是諸法的實相和真理。其實,因果和輪回,無我和空性,這些道理都是相融的,也可以說是一體的。只有你真正明白了無我、空性的真理,才能對因果、輪回生起真正的信心;如果你真正懂得了因果、輪回的真理,立即就能通達無我和空性的道理。這些道理彼此都是不矛盾的。

  一講無我,一講空性,就像什麼也沒有一樣,似乎都是不存在似的,其實這個“不存在”不等于任何時候都不存在。在相上,仍然有輪回和因果,輪回事實存在,善惡因果絲毫不虛。這二者是不矛盾的。所以,蓮花生大士講:見解比虛空高,取舍因果應該比面粉還細。你越了解空性,真正證悟大空性的道理時,應該會越深信因果,越詳細地取舍因果。

  一講空性,一講無我,有些人好像覺得什麼也沒有,什麼也不用做了似的,這就是墮落空邊了,這叫斷滅法,這個“空性”不是大空性,而是單空,單空就是滅法。現在社會上有的人說什麼:“我是修大圓滿法的,不用受戒,也不用取舍因果。”“我是修禅宗的,不用受戒,也不用取舍因果。”“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都是找借口,意思是跟濟公學,但是濟公這樣表法也是有其甚深含義的。

  佛講的空性是在叁世因果、六道輪回的基礎上講的,它是不離因果的。所謂“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從體上講沒有不空的,但是一切法是由因果來攝持的。“萬法皆空”是一切空的意思,“因果不空”是一切不空的意思,這是不是矛盾的?不矛盾,前者是在體上講的,後者是在相上講的,這二者是一體的。有的教派只講因果,講不了空性;有的教派只講空性,講不了因果。他們都是脫節的,無法圓融,而佛說勝義谛和世俗谛二谛是雙運的、一體的,這也是佛法的特點。這個“一體”不是“一”和“他”之間的“一”,而是遠離“一體”與“他體”的一體。我們現在用語言來表達的時候,只能說是一體,其實既不能說一體,也不能說多體,它是不可思議的,不能說“一”,也不能說“他”,不能說“一體”,也不能說“多體”,這是超越的。這都是諸法的實相,都是諸法的真理。

  佛到人間轉*輪,距今已經有兩千五百多年了,之間出現過很多學者,但是無論是內道的,還是外道的學者,都無法推翻這個真理。將來也是如此,無論到什麼時候,真理都是不可能被推翻的。

  世間的一些科學家們所講的學說就不一樣了,今天確定了,明天又被推翻了,因爲都站不住腳。就像研究“心”一樣,剛開始說心髒是心,後來又說不是,沒有心髒的人也可以活,靈魂還可以有,心還可以有,知覺還可以有;後來又說大腦是心,大腦也不是心,沒有大腦的人也可以生存,也有知覺。那怎麼辦?最後找不到心。像這樣去找心,根本找不到。心是無處在、無處不在的。剛才我講的就是,心即是空性,空性即是心,這是無處在,又無處不在的。大腦不是心,心髒也不是心,在一個方向上找不到心,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上找不到心。真心是沒有方向,沒有固定位置的,它遠離了時間和空間,這就是諸法的實相真理。

  學佛就是爲了讓大家明白諸法的實相真理。如果大家明白了諸法的實相真理,不分身份,不分條件,心裏自然就沒有煩惱了,自然就可以遠離痛苦了。

  所謂成佛,就是福慧圓滿了。一說“福慧圓滿”,有的人就認爲,是不是我成佛的時候,這些知識、技術不用學就都能懂?是不是我可以發大財,可以成爲世界第一富翁?不一定!什麼叫福慧圓滿呢?所謂智慧圓滿,就是你內心沒有煩惱了;所謂福報圓滿,就是具有一切善巧和方便。

  有人認爲,智慧圓滿了,但福報不一定圓滿。這個觀點是錯誤的。最終講的福慧圓滿,福報和智慧是一體的。“福報”指的是善巧方便。若有善巧方便,就不會有煩惱;若有智慧,才有善巧方便。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也可以說是一體的。若智慧圓滿了,福報一定圓滿。但是這個福報是指善巧方便,該有的機緣都會有,該有的方便都會有,這就是福報圓滿。

  我們講“福慧圓滿”,密宗裏講“方便和智慧圓滿”。我們講“福慧雙修”,密宗裏講“方便和智慧雙修”,這都是一個意思。在此處,福報就是指方便,方便就是指福報。“福慧雙修”與“方便和智慧雙修”是一個意思,“福慧圓滿”與“方便和智慧圓滿”是一個意思。若你的智慧真正圓滿了,福德自然就圓滿了,否則還叫佛啊?到那個時候,才能真正利益衆生。

  釋迦牟尼佛成道以後,沒有做別的,就是直接轉*輪。十方叁世一切諸佛都和釋迦牟尼佛一樣,他們示現成佛以後,唯一做的就是轉*輪。佛說,弘法才能利生。若是你真正想利益衆生,就要弘揚正法。

  什麼叫弘揚正法?你建的寺院規模很大,你塑的佛像是世界第一高……這是不是弘法?不是。法只有兩種:教法和證法。教法指經、論、律叁藏;證法指戒、定、慧叁學。弘法就要弘揚教法和證法。叁藏是爲了叁學。通過傳講叁藏的內容,讓大家了解諸法的實相真理,但最終要通過傳講叁藏的內容,在衆生的相續中能夠産生戒定慧叁學的功德,這才叫弘法,…

《《入菩薩行論》講記(叁十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