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論》講記(四十五)▪P2

  ..續本文上一頁以改變;哪怕你業障再大也沒有事,通過佛法能立即消除;但是就怕成爲佛教油子!

  爲什麼說佛教快要隱沒了呢?因爲快到像法時期了。現在就開始有預兆了:無論在漢地,還是在藏地,都開始把道場建得特別大,寺院修得特別壯觀,但是道場裏沒有真正的道,寺院裏沒有正法,都變成旅遊、賺錢的場所了。雖然學佛的人越來越多了,出家穿袈裟的人也越來越多,但是真正能以戒定慧息滅貪嗔癡的人少,沒有幾個。在相上,法衣、袈裟都很漂亮,很值錢。“我的袈裟比你的袈裟值錢”“我的法衣比你的法衣漂亮”……很多出家人就這樣攀比,這樣嫉妒。什麼叫出家人?什麼叫沙門?就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盡管現在在表面上有很多出家人,但是真正以戒定慧叁學息滅貪嗔癡叁毒的人卻很少。穿上袈裟以後,傲慢心就更重了;成爲法師以後,嫉妒心就更強了。真的,我們應該好好反省、反省。自己現在還出家,還在當法師,我的內心也很慚愧,但是沒有辦法,現在已經這樣了,想一下子放下也放不下,一下子都抛棄也不好,無奈啊!真的,很多時候就想:應該好好修一修自己的內心,應該好好降伏自己內心的煩惱,這才是真實的,這才是實實在在的啊。自己真的很慚愧,不是裝的。大家應該好好反省,多看看自己的內心。我們自己的內心已經夠肮髒、夠惡毒的了,卻還經常指責別人、說別人!我現在在講經說法,這個時候顯得自己很了不起、很有修行似的,其實不是這個意思。我是在講經,在說法,講的就是佛法,講的就是真理。這是以佛的教言、上師的竅訣講諸法的實相真理,講我們的相續、我們的境界,不是在講我自己,也沒有講某一個人。所以,我們都應該把佛法當鏡子照照自己。

  如果大家覺得學佛苦,覺得修行有壓力,那就完了,從現在開始,應該改變觀點,轉變心態。學佛修行是爲了解脫成佛,學佛修行的過程應該是快樂的、幸福的,怎麼會變成壓力和痛苦了呢?如果你覺得學佛痛苦,修行有壓力,這絕對是不如法的。佛法是解脫痛苦的,是解除壓力的,你內心沒有痛苦和壓力了,才有修行。因爲我們現在修行的境界不夠,還沒有達到最終成就的地步,所以做不到始終沒有壓力和痛苦,但是我們在做課、打坐的時候不應該有壓力和痛苦啊,否則就完了。

  因地菩薩有出定和入定之分,入定的時候沒有煩惱分別,但是出定的時候有分別;成佛的時候,在佛的境界裏沒有出定和入定的區別,始終都沒有煩惱和分別。大家現在雖然還沒有成佛,但是也算是因地菩薩吧,因爲大家已經發菩提心、修菩薩道了。我們現在還有出定和入定的區別,但是入定的時候、正在修法的時候,不應該有壓力和痛苦,不能打妄想,也不能總是分別這、個那個。無論是拜佛,還是做課的時候,我們全是妄念、分別,妄念滿天飛,這能行嗎?若內心沒有專注的話,不叫入定;若沒有入定,就沒有出定的狀態。出定的境界叫後得智慧。通過入定才會有出定的這種狀態。如果你根本沒有入定的話,就沒有出定,也不會有出定的這種狀態,這樣我們就還是個普通的凡夫,根本沒有入門,沒有上路。大家要好好反省、反省啊。

   如果你明理了,心裏就沒有壓力,就不會痛苦了。“喔,我受點苦,有一些磨難,這是很值得的。”你這樣一想,內心就歡喜了,當下就解脫了。你當下就沒有壓力和痛苦了,當下就有禅悅和喜樂了,這應該是學佛修行的一個正確的狀態。怎麼會有壓力呢?怎麼會一說“要上座了”,還在那裏晃晃悠悠、愁眉苦臉;一說“要上課了”,就找成百上千個理由不來?

  故于寒暑風,病縛捶打等,

  不宜太嬌弱,若嬌反增苦。

  遇到嚴寒酷暑,狂風大作,重病纏身,遭受束縛,被人毆打等等,你自己心裏害怕,內心不堅強,覺得天塌了,地陷了,覺得這是痛苦,是災難。其實,這個時候不能嬌弱,否則,越嬌弱,越會增加自己內心的痛苦。

  我們平時遭受一些痛苦或是遇到一些困難的時候,不要把它當事,不要拿這些恐嚇自己。我以前講過,得癌症是不會死人的,人是被嚇死的,就是這個意思。這是個例子,但很多事都是這樣的,本來不痛苦,是你自己讓自己痛苦;本來沒有事,是你自己把它變成事了。如果你不把它當事,它就不是事;如果你不認爲它是痛苦或是災難,它就不是痛苦和災難。

  這都是我們自己的一種執著,也是一種不好的串習。你不把它當事,它就不是事了;你不認爲它是痛苦,它就不是痛苦。你遭遇這些所謂的痛苦和災難時,心態應該穩定下來,內心應該堅強起來,不要把它當事。

  我們應該這樣思維:天氣熱就熱呗,我也不是酥油做的,不可能化沒有了;冷就冷呗,我也不是蘿蔔做的,不會壞的。有些人經常說“熱了不好”“冷了不好”……全是不好的,你眼裏還有好的嗎?你嘴裏還有好的嗎?這種人總是沒事找事,說“這樣不好”“那樣不好”“這樣你壞了”“那樣你壞了”,這就是烏鴉嘴。我們身邊有很多烏鴉嘴,“不能吃涼的,不好!”“不能坐地下,不好!”“不能著涼,不好!”“晚上不能睡得太晚,不好!”……到底有什麼不好?以前那些大德高僧、我們喇榮的很多堪布們,晚上基本上不睡覺,身體也沒有垮掉,人家都修成金剛不壞身了,都修成虹身成就了。這些人還覺得自己很聰明,還覺得自己很懂科學似的,算了吧。

  所謂的科學也是分別念,也是雜念。雖然科學發達了,但是人內心的分別念也增長了,人的身心越來越不健康了,這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佛說要“依智不依識”,我們作爲學佛人,不應該依賴知識,應該依靠智慧。我是依佛的教導,盡量依智慧來講、來做的,不可能相信你們所謂的科學家,也不可能依賴你們所謂的科學。其實,佛學才是最究竟的科學,佛才是最偉大的科學家。我相信科學,但是我相信究竟的科學、圓滿的科學;我相信科學家,但是我相信最偉大的科學家、最高級的科學家。佛學是高級科學,佛陀是最偉大的科學家,現在的科學還達不到佛的境界,現在的科學家不可能有佛的智慧。當然,科學家裏也有佛菩薩的化現,這就不說了,但是普通的科學家根本不可能達到佛的境界。即使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若是我們正確去理解的話,他講的也是空性,但他是通過邏輯而講的,無法得知他有沒有真正達到那種境界。佛講過,通過邏輯、推理的方式,只能達到相似的境界,不可能達到真實的境界。若是要達到真實的境界,必須要通過修煉。真正達到那種境界的時候,就像啞巴吃糖塊一樣。言思的範疇叫世俗谛,這是不究竟的;而勝義谛是遠離言思的。

  以啞巴吃糖塊做比喻,以此來說明真理。當你真正達到勝義谛的境界,證悟諸法實相的時候,思維是思維不了的,通過言語描述是描述不了的。所以,我們傳講佛法也是有叁種方式:最究竟的是如來密意傳,然後是持明表示傳,最差的是補特伽羅耳傳。

  “如來”是佛,佛與佛之間是密意傳,心心相通,根本不可能用語言,連表示都不要。

  “持明”是開悟者或是快要開悟的人,對他們用手勢等表示一下就行了。現在很多人不明白,我們拿鈴和杵,包括打手印,這都是有甚深含義的,也是表示,是讓你開悟的。

  “補特伽羅”是凡夫的意思,對凡夫就要口耳相傳了。這只能是相似的講,不可能是真正的境界。所以,很多大德高僧是怎樣成就的?不是通過言語一句句解釋而開悟的。

  既然如此,現在我們這樣講、聽,是不是都沒有意義了?不是,這是基礎,必須先這樣做,慢慢讓你的相續成熟。相續成熟了,那個時候就是持明表示傳,瓜熟蒂落,你突然就會茅塞頓開,自己沒有注意到就開悟了。通過持明表示傳,也許就一個動作、一句話,或者遇到的某一件事情,你就徹底明白了。

  可見,傳講佛法的方式有很多種。給你講這個道理,給你看我研究出來的東西,這都是屬于世間的,是不究竟的。我們研究佛法的時候,這叫補特伽羅耳傳,是最差的,凡夫與凡夫之間只能這樣,沒有別的辦法。而持明表示傳和如來密意傳,都是超越的。爲什麼六祖惠能突然聽到那麼一句,就開悟了?那就是持明表示傳。我們都想開悟,就使勁念《金剛經》,念了那麼多遍,還是沒有開悟。你能開悟嗎?若是你相續成熟了,念不念都一樣,修不修都一樣。修也沒有修,沒有修也在修。所謂無修無得,無修而修,修而無修,得而不得,不得而得。這些像是鬧著玩似的,是在開玩笑吧?不是。諸法的究竟實相就是這樣,真理就是這樣。如果想不明白,這是你的問題,是我的問題,是我們自己的問題。

  有些人自己想不通的時候,就不接受;自己想不明白的時候,就覺得沒有理。靠這樣的分別念,你能想通什麼啊?你能明白什麼啊?你覺得自己很聰明、很有智慧,是吧?算了吧,你所得到的信息都是眼耳鼻舌身這些感官的消息,它們能明白什麼?比如說眼識,連牆外這麼近的東西都看不到,山後面的東西就更看不到了,若是用紙把眼睛擋住,就什麼也看不到,什麼也覺察不到了。這樣一個肉眼,能看到什麼啊?佛一共講了五種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你的這個肉眼連天眼都不是,天眼是神通,離這一百裏、一千裏以外的東西都能看到,而且看得很清楚。但是你想明白諸法的實相真理,你想真正了知真谛,就要靠慧眼、法眼和佛眼,連天眼都不行,更不用說肉眼了。所以,不要依自己的分別心,不要依自己的觀點,這都是錯誤的。爲什麼說要破除我執、放下自我呢?就是這個意思。你所感知的一切的一切,都是錯覺。所以,大家應該依智不依識,我們應該相信法眼、慧眼、佛眼,我們應該相信持明表示傳、如來密意傳,那才是真正的真谛。很多人不相信佛,就相信世間所說的“這是某位科學家通過多少年的心血研究出來的”“這是某種尖端科技研究出來的”,但這些都是錯覺,沒…

《《入菩薩行論》講記(四十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