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釋門法戒錄 可爲戒者 (破戒果報 引以爲戒!)▪P2

  ..續本文上一頁 (劉宋 僧規)

  南北朝(劉宋)時,僧規是武當寺僧人。當時京兆張瑜在這裏,經常請僧規在他家供養。永初元年(公元420年)十二月五日,僧規無故突然死亡,過兩天蘇醒。自己說:那夜五更時,恍惚中進來五個人,手執火炬和引幡,把他綁走。走到一處城外,有數十間用泥牆建築的房屋,屋前立著一根木料,約十多丈高,上面橫著鐵梁,好似杠杆。兩邊有許多箱子裝著泥土樣的東西,大小不等。有個穿紅衣的人對僧規說:"你生前有什麼罪惡和福德,老實交代,不准說假話。"僧規很惶恐,沒有回答。那人便對官員說:"可翻簿冊查他的罪和福。"官員走到杠杆下面,提起一箱泥土,挂在鐵梁上去秤,似乎高低不等。官員對僧規說:"這是量罪福的秤,你的福少罪多,應先受惡報。"忽然來了一位長者對僧規說:"你是出家人,爲什麼不念佛 !我聽說凡能悔過的人,可以度脫八難。"僧規聽後立即一心念佛。長者又對官員說:"可再給這人稱一下,他總是佛弟子,希望度脫他。"官員便重秤一次,秤就平了。過一會兒帶僧規去審判官面前,翻閱簿冊,並沒有他的名字,叫暫時留下。一會,看見帶來五個反綁著的人,審判官說:"該死的小鬼,怎麼錯捉人來!"不久來一個傳令的說"天帝叫和尚去!"走進天宮,地面是金銀珠寶造成的,富麗輝煌。天帝說:"你是出家人,爲什麼不精勤修持,以致被小鬼錯捕!"僧規叩頭求諸佛保佑。天帝說:"你的壽命未盡,現在放你回去。今後要認真修持,不要常去俗人家。小鬼捉人,偶然也有弄錯的。"僧規問道:"有什麼方法能夠避免被錯捕呢 "天帝說:"首先要種福德,這是最重要的。其次是能持八關齋,生前可免橫禍,死後可免地獄。"說完叫帶他回去。途中看見一座精舍,住有許多僧人,武當寺主的弟子慧進也在內。住房清潔高朗,生活豐裕安閑。僧規要求留下,有個僧人說:"這裏是福地,不是你能住的。"帶路的將他送到張瑜家便走了。

  (出《冥祥記》)

  譯者按:八關齋,即遵守八戒:戒殺,戒盜,戒淫,戒妄,戒酒,戒除化裝虛飾,戒除逸樂生活,戒除奢侈生活。一齋,即過午不食。又名八戒齋。"關"字是說在家居士于受持此齋戒之日,關閉惡道之門,打開人天賢聖之路。于每月農曆初八,十四,十五,二十叁,二十九,叁十日嚴持此戒,故又稱爲六齋日。

  妄改說戒 惡報示警 (隋 僧雲)

  隋朝時東川釋僧雲,爲人聰明有辯才,對大小乘均有研究。住寶明寺,領導大衆。于四月十五日,全寺僧人集合說戒時,他是上座,對大衆說:"戒律是爲了防過失,個個都會念,何必勞煩大家常常來聽。可以讓一個人解說,使初學懂得就行了。"他平時自負很高,沒有人敢反駁,都依從他。直至夏季過完,時常停止說戒。至七月十五日早晨,應當升座說法,忽然他失蹤了。大衆因新年未受戒,互相規誡的自恣活動也廢除了。一時人心浮動,四處去尋找。結果在寺旁叁裏多的古墓中找到他,遍身出血,像受刀傷。問他才說:"有個巨人,手拿大刀,狠狠罵我任意改變誦戒製度!拿刀刺我的身體,劇痛難受。"接他回寺院後,便至誠忏悔,從此對誦戒布薩(集衆說戒,增長善法,叫做布薩),讀誦經典,不敢隨便,十年來奉爲常課。後來他臨終時,有異香迎他,神態安詳而逝。當時僧俗都稱贊他能及時改過,終有成就。

  (出《唐·高僧傳》)

  叁世因果 絲毫不差 (唐 鑒空)

  唐朝洛陽香山寺釋鑒空,俗姓齊,吳郡(今屬江蘇省)人。中年時在江浙一帶來往,境遇很窮困。元和初年(公元806年),遇著杭州災荒,准備去天竺寺討飯吃,走到孤山寺西面,又餓又乏,無法再走,坐在水邊流著眼淚,口中哼著淒涼的詩句。忽然有一個印度和尚也坐在水邊,望著他發笑說:"法師秀才!旅遊的滋味夠嗎 "他說:"旅遊滋味是很夠。爲什麼叫我法師呢 "和尚說:"怎麼你忘記在洛陽同德寺講《法華經》嗎 "他說"我活了四十五歲,只在江浙一帶活動,怎麼說到洛陽去了 "那和尚說:"你大概是饑餓所迫,沒功夫去回憶了。"便從袋裏取出一顆拳頭大的棗子給他說:"這是我國出産的,吃了可以獲得大智慧,能知過去未來的事。"他正饑餓,立刻將棗子吃了,又捧些水喝,忽然連打呵欠,靠在石頭上便睡著了。過一陣醒來,回憶起在同德寺講經的事,好像才隔一夜。不覺歎息流淚問:"震和尚在哪裏 "印度和尚說:"他修持不夠專精,今生又作四川僧人。"問:"神上人在哪裏呢 "答:"他過去的願未滿,墮落在軍隊中。"問:"悟法師在哪裏呢 "答:"你忘記他在香山石像面前,開玩笑發的大願:如果不能證無上菩提,願當—個威嚴的武將嗎 昨天已經當上大將軍了。當時一道雲遊的五個人,只有我一個人獲得解脫,只有你變爲受饑餓的人。"鑒空哭著說:"我四十多年來,每天只吃一頓飯,穿一件破衣,世俗的事,連根斷絕。怎麼福報這樣薄,弄到受餓受冷的地步呢 "印度和尚說:"因爲你在法座上,說了許多邪見,使聽法的人産生疑惑,自己又犯戒破齋。譬如一件東西,它的形狀不端直,影子就必然彎曲。受果報是理所當然的事。"他問:"應當怎麼辦呢 "印度和尚說:"今生的事已成定局。來生的因緣,你現在應該警醒和努力。"便從袋中取出一面鏡子,對他說:"要想知道貴賤的緣分,壽命的短長,佛法的興衰,你可以看一看。"他照了許久,感激地說:"果報的真實,盛衰的道理,我都明白了。"起身同走幾步,忽然印度和尚不見了。他當晚去靈隱寺出家,受具足戒,專誦《法華經》,戒行很精嚴。後來赴洛陽,會見河東人柳珵,談到這件事,並說:"我將活到七十七歲,在世還有九年時間;我死以後,佛法可能要衰敗了!"柳珵再問,他提筆寫道:興一沙,衰恒沙;兔而置,犬而拿,牛虎相交與角牙,寶檀終不滅其華。後來的事實都和這谶語符合,就是指唐武宗(公元841—846年)毀滅佛法的事。

  (出《法華經持驗記》)

  享用過奢 生人面瘡 (唐 知玄)

  唐朝釋知玄,號後覺。俗姓陳,眉州洪雅(今屬四川省)人。七歲時在甯夷寺聽講《涅槃經》,覺得過去曾學習過,當夜夢見佛用手摩他的頭。十一歲出家,學習經論,領悟很深。十叁歲便升座講經,僧俗都虔心傾聽。宣宗時诏進京城,賜贈紫袈裟,他奏請恢複全國各地停廢的寺院,不久要求回山。僖宗(公元874—879年)時賜"悟達國師"稱號,並賜沈香寶座。這時,他膝上忽然生一"人面瘡",特赴四川彭州九龍山,尋訪過去在京城遇見患迦摩羅病的高僧,求爲治療。高僧叫童子帶他去用泉水洗瘡,瘡忽然說道:"你知道袁盎殺晁錯的事嗎 你是袁盎,我是晁錯。多生都在找機會報仇,可是你十世都是高僧,持戒精嚴,找不到機會,現在你享用太奢,所以才能有機會害你。承蒙迦諾迦尊者,用叁昧水洗我,我將離去,不再報複了。"果然,洗後瘡就痊愈。悟達國師因此著《慈悲水忏法》,廣爲流通。國師平日清除五欲,過午不食,晝夜精修,時常有感應。一天忽聽空中說:"必定往生淨土。"便問:"說話的是什麼人 "回答說:"是佛。"又一次見一位菩薩降立在庭中,對他叮咛贊歎,忽然不見。臨終時囑咐將遺體喂魚鳥,並說:"我早已和西方淨土有約,現在是時候了。"說完,面向西方右側臥而逝,世壽七十叁歲。

  (出《淨土聖賢錄》)

  譯者按:袁盎殺晁錯的事是這樣的:漢朝晁錯勸漢武帝削弱諸侯的勢力。後來諸侯起來反抗,袁盎建議殺晁錯以平息諸侯的氣憤,晁錯因此被殺害。

  舍道還俗 受大罪報 (唐 明解)

  唐朝人姚明解,本是普光寺沙門。他生性聰敏,愛好文學,又會書畫,音樂也很出色。因爲他對這些世俗事很留戀,便無心學道。于龍朔元年(公元661年),赴洛陽參加科舉考試,考中以後還俗,不久死去。後來托夢給淨土寺僧智整說:"我生前沒有積功德,又違犯戒律。現在受很大的罪報,十分饑餓。如果還念朋友交情,能給我一食飯嗎 "智整在夢中答應了,醒後便給他施食。到夜間,剛入睡,又夢見明解前來致謝。

  (出《冥報記》)

  私用寺物 罪報極重 (唐 惠澄)

  唐朝調露元年,啓福寺住持釋惠澄患病,作牛吼而死。寺僧長甯夜裏夢見惠澄形容很憔悴,說:"我因爲私用叁寶的東西,受的苦說不盡。其他的罪報還較輕,唯私用寺院財物的罪報極重,求你救度!"長甯便爲他誦經忏悔,過一月後,又夢見他來說:"承蒙救度,我已免除受苦,另住一地方,只是還不知道哪天能得度脫。"

  (出《佛祖統紀》)

  用僧衆物 變牛償報 (唐 法愛)

  唐朝五臺山的北臺後黑山寺釋法愛,當監院二十年,用十方僧衆的財物,在南原購置許多田産,私下留給他的徒弟釋明誨。法愛死後,就投生他家變牛,獨力耕田長達叁十年。牛老了,又有病,莊頭打算用牛向別家換油。當夜,明誨夢死去的師父哭著對他說:"我私用僧衆的財物,爲你購買田産。今生變牛,現已衰老。希望你剝我的皮做鼓,把我的名字寫在鼓上,供僧衆禮誦時使用,這樣我的罪苦才有了脫的日期。否則,縱使南原變成滄海,我也脫不了苦!"說完,舉身向地上撲去。明誨驚醒,正是半夜,立即敲鍾集合全寺僧衆,向大家宣布這樁事。第二天,莊頭來報說,老牛撞死在樹下。明誨照他的話,剝皮做鼓,把名字寫上。並將南原田産全部賣掉,用所得價款,在五臺供僧。同時變賣自己所有衣物,爲師父禮忏。後來把這鼓送至五臺文殊殿。

  (出《文殊大士靈應錄》)

  鬼神守護 豈能懈怠 (宋 光孝安禅師)

  宋朝光孝安禅師,一次在定中看見寺內兩個僧人靠著欄杆在談話。開始有天神在旁護衛並傾聽,過一陣便離去;一會來些惡鬼,唾罵他們,並掃他們的腳印。後來詢知兩人,開始談佛法,次談別情,最後談生活。…

《釋門法戒錄 可爲戒者 (破戒果報 引以爲戒!)》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