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舟贊講記(益西彭措)▪P4

  ..續本文上一頁行,來趣入真如之門,因爲只有證入真如,才能得到安身常住。

  戊叁、頓漸難易

  門門不同名漸教 萬劫苦行證無生

  畢命爲期專念佛 須臾命斷佛迎將

  佛教有很多證入真如的教門是漸次修行證果,叫做漸教。依照漸教修行,經曆萬劫苦行才證無生;相比之下,“畢命爲期專念佛”,就是到今生斷命根爲止,專心地念佛。這樣求生淨土,只是幾十年或幾年,命根一斷,須臾間佛就來迎接了。一往生就很容易證入真如。

  一食之時尚有間 如何萬劫不貪嗔

  貪嗔障受人天路 叁惡[2]四趣[3]內安身

  在這個世界修行持續上進有相當難度,下至吃一頓飯都起種種煩惱、妄念,而中斷修行,怎麼能做到萬劫不生貪嗔?一起貪嗔就障礙受生人天,只會在叁惡、四趣中安住。

  通過上面的比較,認識到憑自力出生死難,仗佛力往生出生死易,因此就斷然求生淨土。內心就會自覺地把一切功德都回向往生,這就是“諸行必回”。以下講這個內容。

  戊四、諸行必回分二:一、因行 二、果益

  己一、因行

  欲到彌陀安養國 念佛戒行必須回

  戒行專精諸佛贊 臨終華座自來迎

  想生到彌陀安養國土的話,念佛、持戒等的種種修行,都必須回向往生。如果能做到持戒精純,不雜惡業,由戒行專精會得到諸佛稱贊,臨終時自然有蓮花座來迎接!

  蓮花座迎接後又如何呢?下面就講往生之後的結果。

  己二、果益分二:一、頓成大益 二、結勸求生

  庚一、頓成大益

  一念之間入佛會 叁界六道永除名

  叁明六通皆自在 畢竟不退證無爲

  坐上蓮花座後,一刹那間就生在阿彌陀佛的清淨海會中。從此在叁界六道中永遠除名。而且,能通徹了知過去、現在、未來種種事的叁明,天眼、天耳、神足、他心、漏盡、宿命等的六通,都得到自在。從此畢竟不退,證得大無爲法性。

  四種威儀常見佛 手執香華常供養

  一念一時隨衆聽 百千叁昧自然成

  在佛國,無論行住坐臥,一切時都見佛,常在佛身邊。不像現在釋迦佛已涅槃,彌勒佛未下生,想見佛也不可能。到往生後,就一切時都見佛,自己見到佛時,常常手持香花供養佛。一念、一時跟隨佛國的聖衆聽佛說法,以佛的法音加持,自然成就百千叁昧。不必自己艱苦地勤修,一時間就成就百千叁昧。

  一切時中常入定 定理聞經皆得悟

  百寶莊嚴隨念現 長劫供養報慈恩

  無論在什麼威儀中,無論作什麼法行,都恒時在定中,叫“一切時中常入定”。自己在定中聽佛說法,都能心開意解。百寶莊嚴的供養具隨著一起念,就現在眼前,以這些莊嚴具長劫中供養佛,報答佛的慈恩。這時就能圓滿無盡的普賢供養行,能長劫供養佛,盡未來際供養。

  微塵故業隨智滅 不覺轉入真如門

  大小僧祇恒沙劫 亦如彈指須臾間

  往昔所造下的還沒有感果的業,像大地的微塵一樣多,叫做“微塵故業”(“故”是過去的意思。)。這些微塵數的宿業隨著生起證悟真如的智慧而得以除滅。不知不覺就轉入真如之門,這時久遠的時劫跟短促的一念圓融無礙,大劫、小劫、阿僧祇劫、恒河沙數劫也就像彈指頃一樣。

  庚二、結勸求生

  如此逍遙快樂處 更貪何事不求生

  所謂“頓然成就大利益”,就是命終往生就頓時成就了極大利益。從此,永脫生死、神通自在、常在定中、廣修供養,而且,聞經證悟、頓滅宿業、轉入真如、念劫圓融。像這樣逍遙、快樂的淨土,還貪著世間的什麼事而不求生?

  丁五、諸佛同勸分叁:一、曠劫沈淪 二、諸佛同勸 叁、不信難化

  戊一、曠劫沈淪

  縱使千年受五欲 增長地獄苦因緣

  貪嗔十惡相續起 豈是解脫涅槃因

  貪著世間的事又如何呢?“縱使千年受五欲,增長地獄苦因緣”。享受五欲,利小害大,就像舌頭舔刀刃上的蜜會被割斷。世間人認爲五欲是好東西,其實,縱然一千年受用五欲,除了增長地獄受苦的因緣外,沒有任何好結果。享受五欲時,只在不斷增長對世間的貪執,生起貪、嗔、癡、慢,造下不計其數的生死因,最終墮入地獄。所以,千年享受五欲只是增長地獄苦的因緣。

  像這樣,內心的貪嗔、身口意的十惡相續不斷地生起,這些煩惱和惡業中有哪一樣是解脫和涅槃的因?每一種都是生死業因。

  不畏叁塗造衆罪 破滅叁寶永沈淪

  不孝父母罵眷屬 地獄安身無出期

  又在世間,不畏懼叁惡趣苦,膽大妄爲,造下很多罪業。又有破壞佛法僧叁寶,長劫沈淪惡趣。又有不守倫理,對上不孝父母,對下不慈愛眷屬,導致把自己放在地獄裏受苦,無有出期。

  曠劫已來沈苦海 西方要法未曾聞

  像這樣,曠劫以來沈溺在苦海中,在此期間,不是沒有遇過佛,不是沒有遇到法,也不是沒有修行,爲什麼曠劫以來一直沒有解脫?只因爲“西方要法未曾聞”,就是長劫中沒有因緣聞到淨土這個要法(“要”就是指依仗佛力能夠當生解脫)。

  戊二、諸佛同勸

  雖得人身多有障 不受佛化反生疑

  六方如來慈悲極 同心同勸往西方

  雖然多次得了人身,但得人身時有很多障礙,就是自己心中有邪見、煩惱,剛強難化;外在有邪師說法,種種惡緣惑亂自心,所以不接受佛的教化,反而生起懷疑。

  知道衆生對淨土不可思議的功德難生信心,六方諸佛慈悲到極點,在釋迦佛宣說《阿彌陀經》時,共同出廣長舌相,“同心同勸往西方”。

  這是爲了讓衆生相信釋迦佛說的淨土法門完全真實,往生的利益也完全真實,所以就共同出廣長舌相來作證明,同勸衆生往生西方。

  戊叁、不信難化

  長病遠行不計日 念佛即道無功夫

  如此之人難化度 無明被底且長眠

  人長病時病個叁年五載,或者十年二十年,在這期間,不計時間的多少,就這麼一天一天地度過。而出遠門一去多少年,也是不計時日,不會舍不得花時間。但要你念佛,就說我沒功夫。這樣的人對往生沒有信願,也就難以化度。他只能睡在無明的被子下,長眠在生死中。

  

  --------------------------------------------------------------------------------

  [1]“饒王”就是“世饒王”,是法藏菩薩出家前的身份。

  [2]“叁惡”指地獄、餓鬼、旁生。

  [3]“四趣”是這叁惡再加上阿修羅。

  般舟贊講記(叁)

  乙四、極樂依正莊嚴分十:從“一、極樂圖卷一”到“十、極樂圖卷十”

  這是講極樂淨土依報和正報的莊嚴。善導大師是現生親見極樂世界的大聖者,聽他老人家如數家珍地一一道來,一定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丙一、極樂圖卷一分四:一、寶地莊嚴 二、聞法得悟 叁、普勸見佛 四、悲慶決往

  丁一、寶地莊嚴

  專讀彌陀觀經法 文文句句說西方

  地下寶幢無數億 方楞具足盡輝光

  萬億寶珠相映飾 各各變現希奇事

  照上衆寶莊嚴地 雜色過于百千日

  專心讀誦《彌陀經》和《觀經》,經裏字字句句都是說西方淨土的事。淨土的地下有無數億寶幢,一根根寶幢具足方楞,整個是光明的體。寶幢上的萬億顆寶珠互相映照嚴飾,每一寶珠都變現種種稀奇之事。寶珠的光明上照到衆寶莊嚴的地面,五彩缤紛,光明超過百千個太陽。

  自身光明紫金色 足踐寶地徐徐行

  得此無生寶國地 皆是彌陀願力恩

  極樂世界的聖衆自身是光明身,紫磨真金色。聖衆腳踩著衆寶莊嚴的地面,徐徐地行走。西方淨土遠離生死,而且,淨土無量的莊嚴相都是從無生的空性中顯現,所以是“無生寶國”。

  能受用到無生寶國之地,能在上面行走、站立,處處得加持,這都是阿彌陀佛大悲願力的恩德所賜。

  丁二、聞法得悟

  一切時中聞妙法 煩惱罪障無由起

  菩薩知識爲同學 攜手相將入寶堂

  念念之中受法樂 須臾悟得百千門

  住在極樂世界,一切時耳邊都聞到妙法,時時心緣清淨妙法,煩惱和罪障沒有因緣生起。(妙法是清淨的體性,一切時心緣妙法,煩惱和罪障絲毫也不會生起。)在淨土,和菩薩善知識作同學,一同在佛的法會中學法。聞法時和菩薩們攜手一起進入寶堂,念念中領受法的喜樂,須臾間就悟得百千法門。

  丁叁、普勸見佛

  大衆同心厭此界 乘佛願力見彌陀

  極樂世界是如此微妙殊勝,大衆同心厭離這個濁惡娑婆,一同乘著佛的大悲願力,往生西方,面見阿彌陀佛。

  丁四、悲慶決往

  忽爾思量心髓痛 無窮之劫枉疲勞

  自慶今身聞淨土 不惜身命往西方

  忽然思量起曠劫以來的生死流轉,內心悲痛,徹入心髓。無盡的劫數裏,奔馳在生死中,枉受勞苦。也就是在六道裏不斷地上下輪轉,毫無意義地受苦報,疲勞之極。

  就在這時,自己感到非常慶幸。在無量世的流轉中沒有走上出生死的路,今生總算遇到能頓超生死的淨土妙法,所以不惜生命也要去西方。

  丙二、極樂圖卷二分七:一、德超世間 二、蓮花盛會 叁、寶林輝光 四、寶樓莊嚴 五、地上莊嚴 六、寶池聖衆 七、普勸同生

  丁一、德超世間分二:一、總說 二、舉例

  戊一、總說

  西方快樂無爲處 天上人間無比量

  西方淨土是快樂無爲之處,一生到西方,就遠離一切憂悲苦惱,所以是極爲快樂。從此再沒有塵勞的逼惱,再沒有煩惱和業的造作,像這樣超出世間的微妙淨土,天上、人間再好的境界也無法比量。

  戊二、舉例

  六天相勝億萬倍 不及西方人一相

  叁十二相通自在 身光遍照十方界

  從相好來說,人間帝王的相貌超過常人,轉輪王的相貌又勝過人間帝王,四王天的相貌又勝過轉輪王,這樣輾轉超勝,第六天的天王具有欲界最好的相貌,…

《般舟贊講記(益西彭措)》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