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5-1▪P3

  ..續本文上一頁了也不屬于我有。我不能抛棄它,它是佛有;又不是我有,是故不能執著它,執著它就變成我執啊。不可以取不可以舍,這就是般若之智,就是如來知見。如來知見就是真如知見,就是般若智慧。所以前面講,文殊菩薩法王子爲當機者,就是告訴我們,這部經典暗地來講叫開智慧,雖然不說出來,但是感應道交。不能說我開了智慧了,爲什麼呢?全仗阿彌陀佛故,你只能信阿彌陀佛,什麼都不要說,就這樣的往生。你信了阿彌陀佛,就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至于有沒有智慧,那也是阿彌陀佛的事情,跟我有什麼關系呢?不說自己有沒有智慧,因爲沒有我嘛,還有什麼智慧的概念呢?

  沒有生滅,這些外面的生滅是阿彌陀佛的變化,隨我心在變。外面有生嗎?有情才有生啊,有我在動,世界才動,世界的動、世界的生滅是因爲我的情在動,而這個生滅不是真正的生滅。其實呢,外面是不生不滅的體。因爲我們的心有生滅,才看到有生滅。生滅即是涅槃。我們有生滅,才有不生不滅的寂滅。是故我了知外面是不生不滅,是故我一切平等,我就很清淨,叫寂滅,寂滅叫涅槃。我有生有滅的心,原來是不生不滅的寂靜涅槃。我心有生有滅,就有涅槃可得。有生滅可舍,就有涅槃可得。外面的東西呢,它也不是生滅體,不是生滅體就不是涅槃體,所以外面既不是生滅也不是涅槃,那是什麼?生滅也是自己的心,涅槃也是自己的心,全是阿彌陀佛。你不能說外面是涅槃體啊,還是生滅體。所以淨土法門不講自己要證到涅槃了,也不講自己了除生死。你信阿彌陀佛,涅槃自得,生死自斷。感應道交,自然而然,這叫不可言傳的東西。講出來就變成自己,“我”的東西。

  淨土法門特別的單純。別的法門多講生死啊、涅槃啊、般若智慧啊,在淨土法門一概不講、不說。因爲一說就變成自己的知見,生死是自己心裏面的生死,涅槃是自己清淨的涅槃,你有清淨可得,你有生死可斷,那不都是我嗎?有我就錯。所以它徹底的把我去掉了,生死也不可得,涅槃也不可得了,生死涅槃都不可立的時候呢,不可思議妙義就顯現出來了。所以淨土法門實在是妙,妙就妙在這個地方,簡單,但是會到真實義啊。超越啊,超越般若智慧啊,叫毗盧頂上法。這裏般若智慧一概不談。所以佛陀第叁轉*輪,就講佛陀的大願、功德、國土,不講般若和智慧,不講空性和寂滅、無常、無我,那都是你的心而已。無常是我心無常,外面哪有無常呢?是我心有無常,外面才有無常的。無我,沒有我,還談什麼無我呢?因爲有我在那個地方,才講無我,如果你都沒有我了,就像外面的東西,你說這個房子講不講無我呢?這個房子開不開口說,我是無我,房子會不會講?只有有我才講無我。寂滅,因爲有我在那個地方,才講寂滅。所以呢,實在沒有我的時候,一切話都沒有了。所以在小乘裏面講寂靜涅槃無我,在般若智慧裏面講,什麼真空妙有、這個智那個智,很多智都顯現出來,但是淨土法門一概不談,直接講佛陀的國土,佛陀的大願,佛陀的悲心,講出來以後,我就沒有了,自然而然的感應道交。

  很多人聽了我講法以後說,師父講法跟般若智慧相應了。因爲他看般若經看多了嘛,總認爲師父講的跟般若經相應。我沒講到般若的事、般若的問題啊,我也沒講到智慧的問題,也沒講到出離生死、涅槃的問題啊,也沒講到無我啊、寂滅啊這些東西,但是他們會感應,哎呀,師父講的這個法,實在是講到無我了,講到無常了,講到寂滅了,講到般若智慧了,講到禅了,講到密了,講到很多東西了,好像師父把什麼東西都講了,感覺到師父好有智慧,所有經典都通達了。我覺得我一經都不達啊,沒有哪一部經典我看過,我也沒看過什麼經典。但是爲什麼你感覺到我講法通達?因爲你看的經典太多了,只是我講阿彌陀佛跟那法相應故,感應道交。如果你看的經太多了,我不得不講一下,講一點點。你看看,信了阿彌陀佛不取不舍,不取不舍是如來知見啊,那就是般若之體啊。我們信了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不取是因爲不屬于我所有,不舍是因爲是佛所有、佛之見。不舍它,因爲我不敢舍佛故。不取,因爲不敢有我執故,所以當下就是。所以在般若智裏面要認識到這個問題,才知道這句話的重要性。如果你看過一點般若經就知道,講觀音菩薩光裏有五道衆生的重要性,才知道這種觀察太重要了,跟般若智相應。就像老太婆一樣,雖然我沒有般若智慧,但是我入不取不舍的般若之體啊。你看看,你們多有智慧啊!你信觀音菩薩,無取無舍!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講實相,就是開悟、開顯我們的實相。這都叫做如來大悲心,以無緣慈攝諸衆生。無緣慈,沒有緣的慈。如果你這樣信,就徹底的信阿彌陀佛了。

  一切色相、所有的衆生都在這個光中顯。觀察一下,啊,都在觀音菩薩光裏面,觀音菩薩就是阿彌陀佛的左手。以後你們拜觀音菩薩怎麼拜?南無阿彌陀佛大悲室中觀世音菩薩,南無阿彌陀佛大悲室中大勢至菩薩,南無阿彌陀佛大悲室中普賢王菩薩、地藏菩薩、所有的菩薩。就是說,觀音菩薩光裏面有無量的大菩薩,你感覺到所有的菩薩,都在觀音菩薩光裏。一切色相,色相就是功德,功德就是自利利他,自利就是報身,利他就是衆生,他方世界所有衆生心中叫化身,所以報身化身都在大悲金室之中。

  “頂上毗楞伽摩尼寶以爲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觀音菩薩代佛弘法,拿佛陀的東西送給衆生。頂上毗楞伽摩尼寶以爲天冠,就是帽子,帽子裏面有一尊化佛,一般人講這個就是阿彌陀佛,頭頂戴佛。觀音菩薩立因位,代表報身,他做佛陀的法王子,要代佛弘法。他所具足的功德,要送給衆生,是受了阿彌陀佛的委托。這位菩薩非常聽佛的話,不像我們不聽師父的話,叫你這樣修你要那樣修,不聽話,觀音菩薩是一個非常聽話的孩子,他拿佛陀的東西要送給衆生,我們勇敢的接受就可以了。這個送,是無相之送,是在無形中送給你的,就在你的面前,你敢于接受就可以了。我這樣講法的時候,也是無條件的送給你,其實本身就在你心中。觀音菩薩的光,就是開顯我們的智慧,開顯我們閉塞的心。就像給我們點燈,讓我們看得見佛光,看得見佛陀的法報化身,看得到他的化身應現衆生一切色相,看到一切菩薩應化在他方世界,應化在每個衆生的心中。觀音菩薩頭上的化佛有多大呢?高二十五由旬,一由旬是四十裏、二十公裏。二十五由旬,那麼大的一尊佛!

  “觀世音菩薩,面如閻浮檀金色。眉間毫相,備七寶色,流出八萬四千種光明。一一光明,有無量無數百千化佛。一一化佛,無數化菩薩以爲侍者,變現自在,滿十方世界。臂如紅蓮花色,有八十億微妙光明,以爲璎珞。其璎珞中,普現一切諸莊嚴事。”觀音菩薩的手臂就像紅蓮花,藕一樣、出淤泥而不染的手啊。“有八十億微妙光明,”這個手臂很大,有八十億毫光,光裏面有很多璎珞。你可以觀察千手觀音啊,千手觀音一千只手同時伸出來。手叫大悲心,應一切衆生心。衆生有念,手就到你頭上來了,常常安慰衆生。觀音菩薩手上有無盡的莊嚴,項上面、手臂上面都有。

  “手掌作五百億雜蓮花色。手十指端,一一指端,有八萬四千畫,猶如印文。一一畫,有八萬四千色。一一色,有八萬四千光,其光柔軟,普照一切。以此寶手,接引衆生。”十個指端上面都有種種印。你觀察這個手啊,手上面有千幅輪印,手掌心有一個*輪。每個手指尖上面,還有手印。他的手指很柔軟的、很平整,手沒有渦形,平的,上面有八萬四千畫,手指上面有像印文一樣的畫,並且每幅畫上面都放光。他的手一伸出去就放一道光,普照一切衆生。這個寶手是用來接引衆生的。將來你往生的時候,在你斷氣的那一刹那,一道光過來,他的手就在空中了,手上的蓮花自然而出。然後你一斷氣,彈指之間自己就到蓮花裏面去了,蓮花一合你就走了,很快的。不是說觀音菩薩不接引衆生,不是這樣的,他能在此世界安慰衆生,最重要的是要接引衆生。

  “舉足時,足下有千輻輪相,自然化成五百億光明臺。下足時,有金剛摩尼花,布散一切,莫不彌滿。”他舉足的時候,足剛剛舉起來,下面就出現一個千幅輪相,然後化成五百億光明臺。觀音菩薩的身體很高,我們在他的蓮花座下顯得很小,就像一個天兵天將過來一樣,很大的一個身體,過來金光閃閃的。他的手伸出來遍覆叁千大千世界,透著光明。他一過來整個世界大光明藏都顯現出來了,應在我們每個衆生心中,一切衆生的心都可以應現出來。“金剛摩尼花,布散一切,莫不彌滿”,他的光四射,就出現很多妙花,散布十方,這個花都會到我們頭頂上來的。十方世界所有的衆生都可以感受到,這個花掉在自己的身上。

  “其余身相,衆好具足,如佛無異。唯頂上肉髻,及無見頂相,不及世尊。是爲觀觀世音菩薩真實色身相,名第十觀。”其余身相,具足叁十二相八十種好。觀音菩薩相也是叁十二相,不要以爲他是女人相,他不是的。除了頂上的肉髻及無見頂相,不及世尊,就是說,頭頂上面的肉髻跟佛陀有一點差別,其他跟佛陀是一模一樣的。所以真正的西方叁聖,不是我們現在塑的這樣的像,都應該是叁十二相,只是佛陀有肉髻有無見頂相,觀音菩薩沒有無見頂相只有肉髻。無見頂相你看不到頭頂的,菩薩畢竟比佛要低一點嘛。佛跟菩薩的相貌都應該是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是爲觀觀世音菩薩真實色身相,名第十觀。”

  “佛告阿難,若欲觀觀世音菩薩者,當作是觀。作是觀者,不遇諸禍,淨除業障,除無數劫生死之罪。如此菩薩,但聞其名,獲無量福,何況谛觀。”大家都知道,念一聲觀音菩薩有求必應,就是念到他的名字已經是不可思議的功德了,何況觀觀音菩薩的全部身相?我們平時都沒有觀過,不是說把這尊像擺在這個地方觀,而是你坐在那個地方…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5-1》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