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開示六▪P2

  ..續本文上一頁的看到,是靠誰來護持,就是靠天下的婆婆們,所以星雲大師說,不要瞧不起老太婆,老太婆對佛法上面有極大的護持。所以我們要認識到這一點,所以我們對人家要善護,我們這種善法,要不學佛法,我們怎會有這樣的善根生起,乃至對人道的珍惜,對人的孝順,這些善法。人家講夫妻和合,就是夫妻兩個人不學佛,但是他們之間非常和合,都可以升到天堂,我們怎麼善于把握這個情,這個情,我告訴你,不是來自惡業,緊緊記住,是來自于善根,是好的東西,非常好的東西,我們要愛惜它,要善用它!只有什麼東西,你的分別,你的貪嗔癡,和你的分別心,這個東西叫做惡,情不是惡。是你的分別和你的煩惱,貪嗔癡是惡,惡的東西是你的妄念,我們除去妄念和分別,那是佛的境界,我們也做不到,但是如果你現在還沒成佛之前,你就沒有分別,那是不可能的,我現在講法,你都沒有分別了,你不是聽不懂了,不可能沒有分別。那麼沒有煩惱你不會到寺廟裏來,我們要感謝它們,我要感謝煩惱我的人,如果我們在世間沒有煩惱,你看天人福大難修道,天上的人福報太大了修道就難了。貧窮人難以布施,富人難以修道,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太富的人,他這個福報太大了,對道上來講的話,不感興趣,他保護自己的心非常強,他認爲自己現前已經很快樂了。貧窮的人布施很困難,自己都饑餓他怎麼肯布施呢,非常懶。

  大家知道這個善男子善女人,是指根上的善,根本上的善,不是我的善,不是人天的善,我們在持五戒,做善事,這個善只能升到天上去,但是這個善從哪裏來呢,我們這個相上的善是來自于根,如果沒有這個根就沒有相上的善,因爲執著于五戒,執著于孝敬父母,尊重師長,依這種善法而不願意學佛,你最多到天道。還一種善呢,不但你能做人天之善,並且還追求智慧,像阿羅漢,讀般若心經,了解無常,無我,諸法實相而求解脫,這叫善根。這種善,自我解脫的善,想脫離六道生死,脫離人道,脫離六道,想脫離生死,求解脫故,有解脫之善,這種解脫相當于阿羅漢。還有一種善,就是說,不但自己想求解脫,還希望你周圍所有的衆生都能夠求解脫,就是自利利他,叫菩薩善,菩薩也是一種善法,那這一切善,不足爲奇,爲什麼呢,因爲都從善根裏出來,知道嗎,就是說,上至行菩薩道求解脫,下至于六道輪回裏面人道天道,這一切善法,九界善法,自利利他及人天善法,而這種善法從哪裏來呢,都是有善根而出,都從佛性裏出來。所以我們用心思維一下,那既然所有的善法都在善根裏面,那麼想一想,諸佛,菩薩,所有衆生的善,九界之善,都在我這個根本上面,所以一切衆生,就是佛陀成佛的時候說的:“善哉善哉,大地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因爲執著不能證得。”就是這個東西,知道嗎,大家悟到這個就悟到一切,此善根能顯十界,十法界唯此善根,善根是一,十法界是十,那麼這十種法界都在這一個善根上面,而獲此善根,即獲十法界,我要獲得了,了解了這個善根,那我就獲得了十法界。在八十八佛裏講啊,“唯一最上乘,發菩提心”,就是要成佛,成佛是佛陀出世的根本,也是出世的因緣,佛陀爲什麼出世,爲了衆生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就是成佛,所以呢,我們要成佛,必須要獲得善根,而善根,一切衆生具足了,是故善男子,善女人。善男子,子爲根本,人是爲別法,女人爲相,男人爲體,子是根本的意思,人,撇捺是對立,是分別相,爲什麼講女人呢,女人不講女子呢,女人分別心比較強,對立心比較強,代表著對立的人見,就是說我相人相,那個人相裏面,子是代表根本,善男子的子是代表著佛性,善女人是代表一切法。也可以講,子者爲智,人者爲悲,悲是法界的意思,人是融在生活之中,叫女。所以女人爲什麼要嫁人呢,嫁男從男,嫁雞從雞,嫁狗從狗,爲什麼呢,嫁人,出嫁,我們出家爲男,出嫁爲女,爲什麼要出嫁呢,因爲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你生的孩子也是丈夫的,你住的房子也是丈夫的,連你自己也是你丈夫的,爲什麼呢,因爲你出嫁了,出嫁了以後就沒有我了,女人要學會,你要出嫁,出嫁了以後這個世界就沒有你了,你自己也是丈夫的,你孩子也是丈夫的,你房子也是丈夫的,你的一切一切都是你的丈夫的,你呢,沒有了,你也出嫁了。所以你要真正的出嫁了,知道吧,這叫出嫁了,所以女人出嫁,男人出家。男人出家爲子,出家就是沒有我,如果你真正的把自己嫁出去了,你不就沒有我了嗎。要學會出嫁,是不是,出嫁了以後,你們家裏什麼都是丈夫的,我什麼都沒有,那就對了,我們要學會隨緣,所以在家裏做女人的人,要學會與名相符,你既然出嫁了,你自己都是你男人的,我已經沒有了,你窮我就窮,你富我就富,你要飯我跟著你要飯,你做皇帝我就跟著你做皇後,你要學會就跟著他就可以了,你呢什麼都不是,什麼都沒有,你就好好的信佛念佛,在這個此世界,在家裏做丈夫的助手,要學會做一個真正的出嫁人,但現在不是了,現在調過來了,出了嫁以後,丈夫是我的,兒子也是我的,家是我的,不是我的,婆婆趕走,這個婆婆是多余的,你既然出嫁了,你就是他家的人,要學會順承,從夫從德,你已經順從于夫,順從于德,你就這樣的,就對了,所以女人善于“悲”,男人善于“智”,所以善男子善于智,善女人善于悲,她對立心比較強,善男子,善女人,裏面既然沒有分別又有分別,爲什麼呢,善男子善女人,一個講悲一個講智,善男子善女人,它又不離開善,都有佛性,我們是一樣的,只是一個在悲,一個在智。那麼不管是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聞到阿彌陀佛,所謂“聞”,而不是“聽”,緊緊記住,“聞”是心聞,“聽”是耳聽,耳聽爲塵,心聞爲智。就是說,耳聽是什麼呢,是意識的識,耳朵聽的是識。心呢,聞爲智,心聞爲智。就是說用識聽,一定是有問題的,用心聞才叫智慧,我們這幾天講法,不知道大家用心了沒有。你吃飯穿衣睡覺,要用心,你要用心,你覺得很淨,要用耳識就會吵,有人會煩惱,爲什麼,因爲用耳用眼,要如果你用心,你就很清靜,有人在這裏念佛,晚上回家,是不是在廟裏很用心,回家就不用心了呢,錯也,你要把這個法聽進去以後,回家對待丈夫,對待兒子,昨天有個居士說種種煩惱,那是因爲沒有用心,你要真正用心,那你感覺到他罵人的時候很可愛的,你覺得他很可愛,就對了,知道吧。我看我的徒弟不聽話,我用心,咦,我覺得他罵人都可愛,我有時候,本來用眼睛看是很煩惱的人,咦,我用一下心,完全就改變了,所以我們要用心。用心你願意付出,你再調皮,你再煩惱,你手破了,我還來給你包紮,你煩惱的時候,你什麼地方痛啊,人家罵你的時候,輕輕的問他,你爲什麼煩惱啊,孩子哭啊,你就不會煩惱,你會輕輕的問他。如果你丈夫罵你,你就不高興了。孩子不高興了,你會輕輕的問哪個地方痛啊,或者和你沒有關系的人在煩惱的時候你就不會這樣問了,我們要用心,輕輕的問一下,你在發脾氣,是不是心理不舒服啊,什麼地方不舒服啊,什麼地方煩惱啊,你問一下。

  昨天有一個居士過來,他有煩惱,我就問他,你要工作,要上班,要面對大衆,你願意投進去,你不是出家人,你也不到深山老林裏去修行,那我問你,你要投入到社會,社會上的人是什麼人,是貪嗔癡煩惱的人,你是一個學佛者,你要投入到一個貪嗔癡煩惱的地方去,你要提前知道,社會是有貪嗔癡煩惱的,既然你願意到裏面去,你就得同時接受貪嗔癡的煩惱。那麼說,一個貪嗔癡煩惱的人,貪心重的人他會偷你的東西,嗔心的人他會打你,癡心重的人,他會執著你,輕慢的人,他會瞧不起你,懷疑的人他對你是堤防的,這就是貪嗔癡煩惱,既然你准備到裏面去,你就准備接受現實,因爲這個世界就是貪嗔癡煩惱。所以呢,你只要到生活中去,你就必須要接受這種現實,不然的話,那你就出家,因爲現實是殘酷的,你要到裏面去就得接受,那麼說,他貪我不貪,他嗔我不嗔,他煩惱我不煩惱,我還問一問你爲什麼煩惱,你要問一問,就說你是菩薩,你應該照顧他,你煩惱了,你罵我沒有關系,你什麼地方痛,因爲我是菩薩,我來照顧你,你就是這樣對待人生,在這個世界上你用這種心來照顧人,沒有事情不能解決。後來那個居士很開心,不怕了,爲什麼呢,外面人都有貪嗔癡煩惱,就准備你要付出,他說他准備付出的,把工作做好,既然你舍得付出,爲什麼不舍心呢,既然外面有貪嗔癡煩惱,你就准備別人害你,沒有關系的,他有他的煩惱,你就投進去幫助他好了,你滿足他願望好了,所以這個居士很開心的回去,得到了極大的安心,非常歡喜的回去了,而不是擔心有什麼災難啊,這些都是你心中的東西,所以他現在很開心的回去了,做事業去了。所以我們也應該知道,你學佛了以後,你面對的大衆一定是貪嗔癡煩惱,因爲他們是凡夫,他們在地獄餓鬼畜生道住了很久的人,他們有煩惱,你天天要面對他們,所以你人生中只有兩個選擇,要不出家,要不在家,在家就接受它,出家就遠離它,就這種道理。過去一個法師講,“隨因果而受,隨因緣而行,隨名號而得佛,隨念佛而成佛”。就是說,這個世界,隨因果而來受它,敢于受。隨因緣而行,這世界都是因緣,好的壞的,是非善惡,罵你、說你、講你、委屈你、怎麼樣你,都是因緣。隨名號而得佛,因爲你已經聞到阿彌陀佛了,你已經得到佛了,在這個世界,你走到哪個地方,阿彌陀佛永遠不會離開你了,你想一想,我到印度去,帶什麼回來了,沒帶什麼,還是名號,我念佛出去,回來念佛回來,印度,我不可能天天想它,只是打個妄想,在人生中,到任何地方,就是打一個妄想,那麼名號,它永遠跟著我,所以隨名號而得佛,有了這個佛號就可以了,因念佛而成佛,發菩提心…

《《佛說阿彌陀經》開示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