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們要信如是,就是信實。
有叁種信,第一種叫信實,第二種叫信德,第叁種叫信能,信什麼實呢,十方諸佛所講的叁藏十二部經典,不管是苦集滅道,善惡因緣,慈悲喜舍,無量經典,指歸實相,或假或真,就是說,這是假的這是真的,旨在實相,這是假名爲實相,這是真也是實相,全真即假,這是大乘,大乘全部的假就是真,而真不離開假的相,而假相契入真的體,全假即真。又告訴此是假此是真對于我們人天乘,乃至小乘,告訴我們哪個是真,哪個是假。到了大乘,全部的假就是真,全部的真相上就在我們現前,中觀思想,唯識思想旨歸真實,就是實相。像水裏月亮是假的,假的就是真,假就是真啊,不會去撈月亮,告訴你這水裏月亮是假的,你會去撈嗎,你就會清淨了,爲什麼清淨呢,因爲是假故,是假就清淨,爲什麼會清淨呢,是假就是真,人家說這是假的,還是撈,那就假就假的,爲什麼呢,這明明是假的,你爲什麼去撈呢,你就是不聽話,明明是假還去撈,這就是不聽話。明明是假你不要去撈了,你就歸依真。你看,煩惱頓歇,歇即菩提,你煩惱息下來了你就是菩提了,沒有說煩惱還有另外的菩提可得嗎,不是這樣的,只要你歇下來了,菩提就出來了,所以呢,我們知道假,其實真就出來了,知道吧,那麼說全假即真,真不離假,假不離真,沒有另外一個真可得,這是大乘要學很深的佛理才知道。你像我們從年輕學佛真是幸運,像年紀大了,這個道理就很難很難懂了,如果你有心來跟我學的話,把握機會來跟我們好好學,我們馬上要搞個研修班,佛教研修班,佛教實修班,我們在一塊來修行,研修就是我們來實踐它,我們來研究它,我們可以搞一個教室,我們就坐下來,無量壽寺將來得任務不是搞建築了,就是修和學。如果你還年輕,想學習者,你可以把自己的生命舍在這個佛教,跟我們一起來學習,因爲我們這個地方是四衆弟子,任何人都可以來住,來跟我們學習,關于什麼出家不出家,你不要談,爲什麼呢,出不出家我是要有選擇的,不是你想出家我就度你,如果你想出家,我沒有看准你,我也不會要你出家,知道嗎,所以大家在這個地方心要靜下來,時間很長,我們學習,越學習,越有法味,在我們這裏學習絕對是有味道的,就怕你們有名利而放不下。所以我們下一步,上面就一個教室,那邊也有一個教室,將來這邊有養老院,將來這邊徽派建築,有些人常常要搞研究啊,或者年紀大了在這個地方修行,但是我不會收很多人,肯定是跟我這個法有緣的,跟我比較有緣的人,或者是廟裏來護法的人,我不會收那些跑進來又想享受佛教的清福,又不肯修行,我絕對不會收他,到別的養老院去,我不會收這樣的人。跟著我,你就得要修行,學習,修學,我出家這麼多年,我還在修學當中,你想停止,這個地方不是養老的地方,也不是享受清福的地方,你要有心跟我學習,我相信你在我身邊,一定會得到大受用,但最重要的是,你對我有沒有信心,對我要有信心,不要在乎別人對你怎麼樣,不要在乎某一個人對你怎麼樣,死也是這樣的,對我要有信心,我絕對是想幫助你的,按照我的法上去修行,你跟著我,跟著我的思想走,一定會得清淨,絕對的清淨,你不跟著我的思想走,就會煩惱,跟法不相應嘛。
“如是功德”,如是才談上功德,沒有如是,一切功德來自于實相,沒有實相哪來的功德呢,我執法執,裏面不會生出功德的,所以阿彌陀佛的功德是來自于,如,真實相,從解脫,般若智慧中生,才稱名爲功德。所以阿彌陀佛的功德都是佛陀最究竟的,“又舍利弗。極樂國土,衆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到極樂世界的衆生,這都是講信位啊,極樂世界,你看,皆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就是不退的意思,不退轉,到極樂世界,他主要是講信啊,到極樂世界,我們聞到阿彌陀佛名號,不但到極樂世界不退轉,在後面講了,“聞是經受持者,即是聞諸佛名者,皆得不退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退轉的人是什麼人,知道嗎,在經典上面講,不退轉的菩薩,都是見到了佛,沒見到佛的人,他不會不退轉,所以從我們因地講,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都因爲你因地見佛故,才能夠到一個不退轉的國度中去,而不退轉的國土是什麼國土呢,是佛的國土,依佛而住。不可能依衆生,依我們的妄想,依我們的天啊,聲聞啊,依這個而住的話,就會退轉,像聲聞,天人,怎麼會不退轉呢。所以在極樂世界,他是依佛而住才不退轉,八地以上的菩薩見佛位,那我們思維一樣,因地見佛,即不退轉,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見佛,獲得佛陀的果德。不退轉,第一個位不退,位不退就離不開阿彌陀佛,像大地一樣,念不退,行不退,到了極樂世界,這個叁不退。爲什麼呢,因爲到了極樂世界是心安住,心如大地,因爲大地表心,虛空表德,橫豎表用,到了極樂世界的人,是用心來會這個世界的,猶如大地一樣,法身德,到了極樂世界的人,你的念頭與功德相應,如果看到大地,就像心會世界,直接與功德相應,是功德表露出來,而不是福德,福德是用意識,我們眼睛看到大地,這叫福德,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虛空,是用眼睛看,耳朵聽,這個叫做福德,如果到極樂世界是福德,那麼說應該有眼睛。
所以極樂世界是用心來看這個世界的,但是極樂世界看任何東西出來,看任何一個東西,都會生出微妙功德,比例講,心看到色,就會生出色種種莊嚴,我們的心聽到音聲就出現種種法音,聽到這個歌聲,大家知道極樂世界這個妙音,猶如千種天樂,這個樂比天上的音樂還要好聽,這種音樂只有用心才能共鳴,猶如華嚴境界,猶如網孔,非常莊嚴,非常壯觀,我們到極樂世界,我們心聽到微風吹動這種聲音,不像我們在此世界,再好的聲音,耳朵聽都是貪著于快樂,貪著于好聽不好聽,但極樂世界用心,聽到音聲,聽到微淺的聲音,就像網孔一樣,非常的莊嚴。這種微妙的莊嚴,用心看這個世界,了了分明,非常清晰,猶如極樂世界的心如大地,所有的聲音都能聽的到。比例來講吧,我現在罵你,你用耳朵聽就很痛苦,如果你用心聽就一定好聽,在此世界就有這種妙用,但是我們心沒有遍法界啊,你就有一個見啊,你就出來小小一個見啊,見聞覺知是我們法身的妙用,是我們法身自性的一種功能,但是呢,你的自性沒有顯現出來之前,你的心隱藏在一個陰暗的地方,所以你有見性,如果你能靜下來,用見性聽我的音聲,都是很好聽,就在此娑婆世界,到了極樂世界,你的心已經出來了,不是在陰暗的地方,沒有藏起來,用心能聽到這個聲音,那絕對是很莊嚴,並且聽到十方世界所有的聲音,了了分明,並且不是除惡的,不是善惡分別相,非常壯觀,所以大家知道,到極樂世界,是不可思議的妙相,所以呢,這叫耳聞。
鼻子聞到的香味,都叫妙香,此世界的鼻子是分別之香,到極樂世界是心香,都會聞到這個香味,善心就自發,善心跟這個香味同時的,沒有一個獨立的我存在,心跟香相應的一刹那,不可思議的妙香,所有善啊惡啊,都沒有了,變成無分別香,這是不可思議香,所有境界都在裏面,不可思議境界,同樣是味,是法味,在此世界吃味道就分別這個好吃這個不好吃,到極樂世界都是法味,哪要嘴巴去吃啊,用心來吃,世間的法味。因爲極樂世界沒有肉體,用心觸這個世界的時候,都神通廣大,你的身體跟法界相應,色聲香味觸法變成你的身體了,十方世界在你心中,在你身體裏面,無所障礙,你說到十方世界去,十方世界在你身體裏面,你說哪個地方,一摸就摸到了,是不是,你的身體就整個的十法界,你說哪個地方不裝在你心裏呢,所以你的身體是盡虛空遍法界。十方諸佛就從你心裏出來,這個身體,大悲大智,這個都是衆生用的了,到極樂世界沒有悲啊,智啊,那是對我們來講很珍貴,到極樂世界都變成利益衆生的工具了。
到極樂世界是不可思議的,到極樂世界是這樣的妙用,千百億化身,種種神通都會顯現出來,因爲心裏面遇到外面的法,因爲你的心遍法界啊,你的神通具足,跟所有諸佛的神通都在你心裏面出來,那你的神通廣闊無邊,你什麼神通沒有啊,因爲根本,根都在那個地方,到了極樂世界,你的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都不可思議,所以緊緊記住,我們到極樂世界是心會這個世界,因爲心會這個世界,就會生出勇猛的功德。我們用見會這個世界,在此世界就可以看到功德,用見性啊。用識,用肉體,用感官,觸覺,來分別這個世界那就是福報,那你造惡業,分別,嗔恨,貪嗔癡,會墮到地獄,餓鬼,畜牲的危險,如果你用見分,你就可以生出功德出來了,那功德比較微小。到極樂世界,用自己的心,所有的功德都會出來,所以我們自性中的寶藏都會顯現出來,並且阿彌陀佛打了一把劍,可以斬斷一切煩惱,造了一個如意珠,可以顯現一切光明世界,不可思議,阿彌陀佛都給你打造好了,到了極樂世界,直接領受。所以呢,阿彌陀佛成就如是功德,大家知道,這個功德兩個字不是隨口而出,我們現在看到的都是福報,都是福報而已,因爲用感官去看世界,如果你分別就變成罪,造業,所以我們多想善的境界,不要想惡的境界,此娑婆世界都是福報,有什麼顧慮的呢,想它幹嘛,我們就想到極樂世界去。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衆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極樂世界叁不退,就是位不退,念不退,住不退。念不退就是功德生,我們的莊嚴猶如虛空,我們的心猶如大地,住處變化自在,你到哪個地方去都如法,一生補處就是當來下生,觀音菩薩就是一生補處,我們學淨土法門的人都以觀音菩薩爲當來下生,我們的當來下生不是彌勒菩薩,我們的當來下生是觀世音菩薩。只有此娑婆世界才是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彌…
《《佛說阿彌陀經》開示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