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掌中解脫 第十六天 發菩提心利益▪P2

  ..續本文上一頁續中發起菩提心的人,當成爲人天的最上供養田,所謂〔人天世間應禮敬〕18。

  

  但是,此菩提心非短時間修行可以生起,阿底峽尊者就花了十二年時問。某些人多年勤修本尊與念咒,卻遠不如將這些力氣花在修菩提心上,噶當派祖師們曾說:

  

  「人人都有本尊可修,人人都有密咒可念,這都是因爲沒人有可供思惟的正法!」

  

  所以,縱然只能安置一些菩提心習氣也是很切要的。過去佛陀說法時,五百頭大雁聞聲受生到天上而見谛19;未生怨王有極強的空性習氣,某次供午齋時,供養文殊一件價值千兩黃金的華服,文殊卻消失無蹤,未生怨王將華服穿在自己身上,他本人也消失了,從而通達空性,這便是以前習氣的力量醒覺所致。 20

  

  此心生起時,梵天、帝釋等都會前來供養,使發菩提心者容光煥發,並幫助他們實現一切願望。

  

  因爲正等覺佛是由菩薩産生的,而菩薩是由菩提心所産生,所以據說連佛也要恭敬菩薩。經中說:

  

  「譬如當禮敬新月,而非滿月;彼等敬信我者亦當禮敬菩薩,而非如來。」21

  

  假如有菩薩坐入車中,想受用五欲之樂、遊逛嬉戲,卻無騾馬拉車,佛也要將拖車的繩索套在自己的脖子上。22聖舍利弗之輩縱然經劫入滅定,如來卻不會因此而尊敬他。以前佛陀未將缽中的新食的供養文殊,以致缽盂沒入地下23。

  

  己五、易圓滿資糧

  

  雍隴巴24說:「此菩提心一旦生起,便能藉之積集資糧,能藉之淨治罪障,也能藉之消除障難。」宗喀巴大師也說:

  

  「轉二資糧如金汁,攝納衆善爲福藏。」25

  

  又如:

  

  「猶如最勝點金汁,垢身得此將轉成,無價之寶勝者身,故應堅持菩提心。」

  

  又說:

  

  「余諸善行如芭蕉,果實生已即枯死;菩提心樹恒生果,非僅無盡反增茂。」26

  

  圓滿福德資糧,沒有比發菩提心更殊勝的方法。倘若不是懷著菩提心,縱使經曆幾十萬劫,將摩尼寶裝滿叁千大千世界,二布施給十萬名有情,其果報照樣有竭盡的一天,因爲這一布施既非菩薩行,也不是成佛的因。反之,如果懷有菩提心,即便只布施畜生一握之食,其果報也是無窮無盡,因爲這一布施既是菩薩行,也是成佛之因。

  

  懷菩提心供一炷香的功德,與供養有情數等量香的功德相同。心懷菩提心念一遍六字大明咒,也能獲得念有情數等量咒的功德。佛陀住世時,有個窮人以菩提心供佛一盞小燈,阿難無法將這盞燈熄滅,如來宣稱,就算是劫末的狂風也難將其吹滅,這是因爲那人福德增長的緣故。

  

  《入行論》中說:

  

  「何時爲度盡,無邊有情界,

  立志不退轉,正受持彼心。

  即從彼時起,縱眠或放逸,

  福德力不斷,量等虛空生。」

  

  意謂受〔行律儀〕27之後,即便在睡眠或放逸的時候,善德也會源源不斷地出生。

  

  有心想祛除一位有情的頭痛痼疾,福德尚且廣大,何況是發心想解脫一切有情的無量苦病,福德又怎會不大呢?《入行論》中告訴我們:

  

  「若思爲治療,諸有情頭疾,

  具此饒益心,其福且無量;

  況欲除有情,無量不安樂,

  以及欲爲彼,成辦無量德。」

  

  又說:

  

  「偶備微劣食,嗟施少衆生,

  今得半日飽,人敬爲善士;

  何況恒施與,無邊有情衆,

  如來無上樂,滿彼一切願。」

  

  簡言之,凡是以菩提心爲動機所造的善,其利益與一切有情數量一樣多。

  

  己六、速淨罪障

  

  淨罪法中,沒有比發菩提心更爲殊勝的,正如《入行論》中所說:

  

  「罪惡力大極難當,舍此圓滿菩提心,何有余善能勝彼?」

  

  其它忏罪法難以清淨的極大罪障,發此菩提心即能消滅之。聖無著修習十二年的善業,抵不上他剎那生起悲心的力量,所以淨治罪障以此爲最殊勝。又如:

  

  「如人雖犯極重罪,然依勇士得除畏;若有速今解脫者,不放逸者何不依?」

  

  如果有菩提心,在遇到任何危險的關頭,即罪障之果現前時,就好象與大勇士結伴同行,能化險爲夷。所謂:

  

  「菩提心如劫末火,剎那焚毀諸大罪。」

  

  罪蘊再龐大,若以菩提心淨治,就如劫火燒柴那般容易。所以說,爲了消滅我們的罪業,與其百年勤修缺乏菩提心的淨罪法,還不如修一座菩提心更爲殊勝。

  

  己七、成就所願

  

  菩提心發起之後,當能實現現前與究竟的一切目標。最殊勝的目標就是爲一切有情除去不欲之苦,並爲他們成辦所欲之樂,《入行論》中說:

  

  「以此無量有情衆,順利能獲最勝樂。」

  

  只要菩提心在相續中生起,常人難以修成的密續等中所說的明咒與事業法,均能輕易地獲得成就。我們爲什麼連經、續、密籍中所說的那些小小成就,如降雨、防雹等也成就不了,正是因爲沒有菩提心的緣故。因此,若想消除自他人等的疾病障礙,及獲取法力,就當發菩提心。我們事業成就不了,不可怪罪于羯磨集的教授有誤。

  

  不僅如此,事業的成就也不一定要靠〔吽吽呸呸〕等密咒與密物,有菩提心者單靠說谛實語即能成就。例如,常啼菩薩以說谛實語治好了自己的身體28;某次雅魯藏布江江水泛濫,水淹拉薩地區,誰都無計可施,傑‧蒙朗貝瓦(願吉祥)在一塊石頭上寫道:「蒙朗貝瓦若是菩薩,以此谛實請你速退!〕然後拋入河中,河水立刻退走。因此,上至作爲主要目標的一切智位,下至微小的事業,都能以菩提心成就。

  

  己八、損害與中斷不侵

  

  轉輪王睡覺時,金剛手、梵天、帝釋與四大天王等也會時時保護。菩薩則得到雙倍于轉輪王的保護。因爲晝夜六時都受到保護,一切傷害、魔祟、障難等決不會發生。如果不發菩提心,縱使在修〔酬補儀軌〕時用鼓樂等召請護法,護法也不一定會來;反之,如果發起菩提心,毗沙門等四大天王會不請自來,像仆人那樣隨時保衛。

  

  《華嚴經》中比喻說,若將〔無憂藥〕帶在身上者,百病不侵;〔藥王水〕帶在身上,可以驅蛇;〔無能勝藥王〕帶在身上,能戰勝敵人;而如果有菩提心,則能保護我們免受煩惱病痛的侵害。

  

  格西康隴巴29在潘波永瓦的禅窟裏修菩提心時,當地的非人意欲加害,有個厲鬼來過以後回去報告說:「他愛愍我們的程度勝過愛他自己,常常爲我們傷心流淚,所以我不敢害他。」

  

  大悲佛陀30曾以慈心的力量擊敗魔軍;〔慈力〕國王所在地的牧民能免于五藥叉瞰奪精氣31;白哈爾曾供養布頓與喇嘛蕩巴二位鐵筆,卻不能迷惑歐曲嘉賽瓦32。後來布頓患病時請嘉賽仁波切前來,他藉由修菩提心,對布頓健康的恢複甚有裨益。這些事例告訴我們,發菩提心有免遭損害與中斷的無邊利益。修菩提心故非人損害不侵,本人的親身經曆即可證實這一點。

  

  己九、速疾圓滿一切地道

  

  單有空性見而沒有菩提心,只能圓滿智慧資糧而不能圓滿福德資糧。二資糧圓滿且二障與習氣斷盡,主要是世俗菩提心的力量33。如果有菩提心,藉由密宗便可以即生成佛;如果沒有菩提心,縱然修習密法,則連大乘〔下品資糧道〕也無法獲得。

  

  簡言之,生起一切善法的根本是菩提心,有菩提心者,就算小到布施給烏鴉一口之食的善根,都能轉成佛位之因,所以,地道的圓滿將極其迅速。

  

  己十、成就出生衆生無余安樂之良田

  

  正如《人中論》中所言:

  

  「聲聞中佛34能仁生,諸佛複從菩薩生。」

  

  世間的快樂及聲聞、緣覺、轉輪王等,全是由佛的力量所産生的,而佛是由菩薩産生,菩薩則是由菩提心所産生。因此,菩提心是一切衆生安樂的根本。不僅如此,菩提心又是一切法蘊的心要、諸大菩薩的修持中心。密法的殊勝,也是因爲菩提心的力量才得以呈顯。

  

  格西敦巴曾向一人打聽〔叁昆仲〕35的情況,對方一一回答後,他說:「了不起!這是一件好事。」然後又問了康隴巴的情況,那人告訴他,康隴巴住在一座岩崖邊上,時而坐著半閉著眼睛,時而哭泣不已。格西敦巴聽完後雙手合十,說:「他是真的在修法!」

  

  所以,如《入行論》中所言:

  

  「是攪正法乳,所出妙醍醐。」

  

  菩提心是一切法心要中的心要,請大家盡全力專修菩提心生起之法。

  

  大乘教法的有無,以菩提心的有無爲標准,所以,大家應將其它所謂的〔甚深法〕暫時放下,勤修菩提心。假如不了解這項重要的關鍵,就會像薩迦、格魯、噶舉、甯瑪各派中許多人想修速道成佛,卻以爲修密宗〔二次第〕不需要菩提心,這不就像世人所說的:「只想要頸子,不要頸上瘤?」36

  

  叁世諸佛不發菩提心是不會成佛的,不需發菩提心便可成佛,這尊佛恐怕也是聞所末聞。所以說,如果想求佛位,沒有菩提心是不可能成功的。喪失菩提心就是喪失獲得佛位的希望。因此,我們對此應鄭重努力。

  

  徕果阿閣黎曾對傑‧珠康巴說:〔您來訪時,我可以輕松愉快地講論菩提心,與近來的人就談不了這個話題。與別人談則話不投機。〕同樣的,我們之中有些人聲稱菩提心太難生起而自暴自棄,也有人認爲這是大乘共同道,比不上深奧的〔二次第〕等法門就將它槟棄,導致現在修菩提心者爲數極少。這就像不入大海之中尋找如意寶,反而在牛蹄水窪中尋找一樣。宗喀巴大師也曾贊歎菩提心是修持的中心,他說:

  

  「菩薩如是善了知,以菩提心爲心要。」37

  

  如今有些人說某某本尊是他們所主修的法,也有人說〔漢地退災法〕 、 〔息滅黑诤訟陀羅尼〕等是…

《掌中解脫 第十六天 發菩提心利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