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续中发起菩提心的人,当成为人天的最上供养田,所谓〔人天世间应礼敬〕18。
但是,此菩提心非短时间修行可以生起,阿底峡尊者就花了十二年时问。某些人多年勤修本尊与念咒,却远不如将这些力气花在修菩提心上,噶当派祖师们曾说:
「人人都有本尊可修,人人都有密咒可念,这都是因为没人有可供思惟的正法!」
所以,纵然只能安置一些菩提心习气也是很切要的。过去佛陀说法时,五百头大雁闻声受生到天上而见谛19;未生怨王有极强的空性习气,某次供午斋时,供养文殊一件价值千两黄金的华服,文殊却消失无踪,未生怨王将华服穿在自己身上,他本人也消失了,从而通达空性,这便是以前习气的力量醒觉所致。 20
此心生起时,梵天、帝释等都会前来供养,使发菩提心者容光焕发,并帮助他们实现一切愿望。
因为正等觉佛是由菩萨产生的,而菩萨是由菩提心所产生,所以据说连佛也要恭敬菩萨。经中说:
「譬如当礼敬新月,而非满月;彼等敬信我者亦当礼敬菩萨,而非如来。」21
假如有菩萨坐入车中,想受用五欲之乐、游逛嬉戏,却无骡马拉车,佛也要将拖车的绳索套在自己的脖子上。22圣舍利弗之辈纵然经劫入灭定,如来却不会因此而尊敬他。以前佛陀未将钵中的新食的供养文殊,以致钵盂没入地下23。
己五、易圆满资粮
雍陇巴24说:「此菩提心一旦生起,便能藉之积集资粮,能藉之净治罪障,也能藉之消除障难。」宗喀巴大师也说:
「转二资粮如金汁,摄纳众善为福藏。」25
又如:
「犹如最胜点金汁,垢身得此将转成,无价之宝胜者身,故应坚持菩提心。」
又说:
「余诸善行如芭蕉,果实生已即枯死;菩提心树恒生果,非仅无尽反增茂。」26
圆满福德资粮,没有比发菩提心更殊胜的方法。倘若不是怀着菩提心,纵使经历几十万劫,将摩尼宝装满三千大千世界,二布施给十万名有情,其果报照样有竭尽的一天,因为这一布施既非菩萨行,也不是成佛的因。反之,如果怀有菩提心,即便只布施畜生一握之食,其果报也是无穷无尽,因为这一布施既是菩萨行,也是成佛之因。
怀菩提心供一炷香的功德,与供养有情数等量香的功德相同。心怀菩提心念一遍六字大明咒,也能获得念有情数等量咒的功德。佛陀住世时,有个穷人以菩提心供佛一盏小灯,阿难无法将这盏灯熄灭,如来宣称,就算是劫末的狂风也难将其吹灭,这是因为那人福德增长的缘故。
《入行论》中说:
「何时为度尽,无边有情界,
立志不退转,正受持彼心。
即从彼时起,纵眠或放逸,
福德力不断,量等虚空生。」
意谓受〔行律仪〕27之后,即便在睡眠或放逸的时候,善德也会源源不断地出生。
有心想祛除一位有情的头痛痼疾,福德尚且广大,何况是发心想解脱一切有情的无量苦病,福德又怎会不大呢?《入行论》中告诉我们:
「若思为治疗,诸有情头疾,
具此饶益心,其福且无量;
况欲除有情,无量不安乐,
以及欲为彼,成办无量德。」
又说:
「偶备微劣食,嗟施少众生,
今得半日饱,人敬为善士;
何况恒施与,无边有情众,
如来无上乐,满彼一切愿。」
简言之,凡是以菩提心为动机所造的善,其利益与一切有情数量一样多。
己六、速净罪障
净罪法中,没有比发菩提心更为殊胜的,正如《入行论》中所说:
「罪恶力大极难当,舍此圆满菩提心,何有余善能胜彼?」
其它忏罪法难以清净的极大罪障,发此菩提心即能消灭之。圣无着修习十二年的善业,抵不上他剎那生起悲心的力量,所以净治罪障以此为最殊胜。又如:
「如人虽犯极重罪,然依勇士得除畏;若有速今解脱者,不放逸者何不依?」
如果有菩提心,在遇到任何危险的关头,即罪障之果现前时,就好象与大勇士结伴同行,能化险为夷。所谓:
「菩提心如劫末火,剎那焚毁诸大罪。」
罪蕴再庞大,若以菩提心净治,就如劫火烧柴那般容易。所以说,为了消灭我们的罪业,与其百年勤修缺乏菩提心的净罪法,还不如修一座菩提心更为殊胜。
己七、成就所愿
菩提心发起之后,当能实现现前与究竟的一切目标。最殊胜的目标就是为一切有情除去不欲之苦,并为他们成办所欲之乐,《入行论》中说:
「以此无量有情众,顺利能获最胜乐。」
只要菩提心在相续中生起,常人难以修成的密续等中所说的明咒与事业法,均能轻易地获得成就。我们为什么连经、续、密籍中所说的那些小小成就,如降雨、防雹等也成就不了,正是因为没有菩提心的缘故。因此,若想消除自他人等的疾病障碍,及获取法力,就当发菩提心。我们事业成就不了,不可怪罪于羯磨集的教授有误。
不仅如此,事业的成就也不一定要靠〔吽吽呸呸〕等密咒与密物,有菩提心者单靠说谛实语即能成就。例如,常啼菩萨以说谛实语治好了自己的身体28;某次雅鲁藏布江江水泛滥,水淹拉萨地区,谁都无计可施,杰‧蒙朗贝瓦(愿吉祥)在一块石头上写道:「蒙朗贝瓦若是菩萨,以此谛实请你速退!〕然后拋入河中,河水立刻退走。因此,上至作为主要目标的一切智位,下至微小的事业,都能以菩提心成就。
己八、损害与中断不侵
转轮王睡觉时,金刚手、梵天、帝释与四大天王等也会时时保护。菩萨则得到双倍于转轮王的保护。因为昼夜六时都受到保护,一切伤害、魔祟、障难等决不会发生。如果不发菩提心,纵使在修〔酬补仪轨〕时用鼓乐等召请护法,护法也不一定会来;反之,如果发起菩提心,毗沙门等四大天王会不请自来,像仆人那样随时保卫。
《华严经》中比喻说,若将〔无忧药〕带在身上者,百病不侵;〔药王水〕带在身上,可以驱蛇;〔无能胜药王〕带在身上,能战胜敌人;而如果有菩提心,则能保护我们免受烦恼病痛的侵害。
格西康陇巴29在潘波永瓦的禅窟里修菩提心时,当地的非人意欲加害,有个厉鬼来过以后回去报告说:「他爱愍我们的程度胜过爱他自己,常常为我们伤心流泪,所以我不敢害他。」
大悲佛陀30曾以慈心的力量击败魔军;〔慈力〕国王所在地的牧民能免于五药叉瞰夺精气31;白哈尔曾供养布顿与喇嘛荡巴二位铁笔,却不能迷惑欧曲嘉赛瓦32。后来布顿患病时请嘉赛仁波切前来,他藉由修菩提心,对布顿健康的恢复甚有裨益。这些事例告诉我们,发菩提心有免遭损害与中断的无边利益。修菩提心故非人损害不侵,本人的亲身经历即可证实这一点。
己九、速疾圆满一切地道
单有空性见而没有菩提心,只能圆满智慧资粮而不能圆满福德资粮。二资粮圆满且二障与习气断尽,主要是世俗菩提心的力量33。如果有菩提心,藉由密宗便可以即生成佛;如果没有菩提心,纵然修习密法,则连大乘〔下品资粮道〕也无法获得。
简言之,生起一切善法的根本是菩提心,有菩提心者,就算小到布施给乌鸦一口之食的善根,都能转成佛位之因,所以,地道的圆满将极其迅速。
己十、成就出生众生无余安乐之良田
正如《人中论》中所言:
「声闻中佛34能仁生,诸佛复从菩萨生。」
世间的快乐及声闻、缘觉、转轮王等,全是由佛的力量所产生的,而佛是由菩萨产生,菩萨则是由菩提心所产生。因此,菩提心是一切众生安乐的根本。不仅如此,菩提心又是一切法蕴的心要、诸大菩萨的修持中心。密法的殊胜,也是因为菩提心的力量才得以呈显。
格西敦巴曾向一人打听〔三昆仲〕35的情况,对方一一回答后,他说:「了不起!这是一件好事。」然后又问了康陇巴的情况,那人告诉他,康陇巴住在一座岩崖边上,时而坐着半闭着眼睛,时而哭泣不已。格西敦巴听完后双手合十,说:「他是真的在修法!」
所以,如《入行论》中所言:
「是搅正法乳,所出妙醍醐。」
菩提心是一切法心要中的心要,请大家尽全力专修菩提心生起之法。
大乘教法的有无,以菩提心的有无为标准,所以,大家应将其它所谓的〔甚深法〕暂时放下,勤修菩提心。假如不了解这项重要的关键,就会像萨迦、格鲁、噶举、宁玛各派中许多人想修速道成佛,却以为修密宗〔二次第〕不需要菩提心,这不就像世人所说的:「只想要颈子,不要颈上瘤?」36
三世诸佛不发菩提心是不会成佛的,不需发菩提心便可成佛,这尊佛恐怕也是闻所末闻。所以说,如果想求佛位,没有菩提心是不可能成功的。丧失菩提心就是丧失获得佛位的希望。因此,我们对此应郑重努力。
徕果阿阁黎曾对杰‧珠康巴说:〔您来访时,我可以轻松愉快地讲论菩提心,与近来的人就谈不了这个话题。与别人谈则话不投机。〕同样的,我们之中有些人声称菩提心太难生起而自暴自弃,也有人认为这是大乘共同道,比不上深奥的〔二次第〕等法门就将它槟弃,导致现在修菩提心者为数极少。这就像不入大海之中寻找如意宝,反而在牛蹄水洼中寻找一样。宗喀巴大师也曾赞叹菩提心是修持的中心,他说:
「菩萨如是善了知,以菩提心为心要。」37
如今有些人说某某本尊是他们所主修的法,也有人说〔汉地退灾法〕 、 〔息灭黑诤讼陀罗尼〕等是…
《掌中解脱 第十六天 发菩提心利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