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掌中解脫 第七天 依止善知識---道之根本▪P2

  ..續本文上一頁察後說道:「只有你爲上師賽尊17所作的那些服侍,才算入道。」

  

  你們中的一些人或許認爲,以上所說只適用于坐在法座上說法的上師,例如授比丘戒的親教師或授灌頂的金剛阿阇黎等。其實不然,對于在自己寮房中,與自己同吃、同作、同坐的教書老師,我們也應如理依止。

  

  有一次,當阿底峽尊者生病而大便失禁時,仲敦巴不顧汙穢、親自用手舀取捧出室外。依此之力,他突然生起他心通,能知道大鵬鳥飛十八天所經地區中,包括螞蟻在內一切有情的細微心理變化,而且現在名揚十方,被稱爲〔噶當教法的大祖師〕。阿底峽尊者在印、藏二地的事業廣如虛空,也是完全得力于如理依止上師。所以當知,大德事業的廣大與否,也取決于此。

  

  洽域瓦迅努沃(童光)依止京俄瓦十分如法,依教奉行。所以,當他有一天外出傾倒垃圾,返回登上第叁級樓梯時,突然生起了〔法流叁摩地〕。薩迦班智達最初向傑尊劄巴堅贊(名稱幢)18請者著述《上師瑜伽》修法時,劄巴堅贊拒絕了,他說:「你只對我作叔父想而不作上師想。」後來劄巴堅贊生病時,由于薩班認真地作了護理工作,劄巴堅贊才將《上師瑜伽》賜給他。從那以後,薩班不再單純地視他爲叔父,而生起了真佛想,結果成爲精通五明的班智達。赤欽丹巴饒傑也是如此,當他經師患疾時,赤欽悲痛欲絕,由于他妥善地作了護理工作,因而通達中觀正見。普覺昂旺強巴有一天費了很大周折,才將一包很重的幹牛糞送到傑珠康巴的住處,珠康巴賜給他一顱杯作過加持的陳年〔內供〕19,昂旺強巴飲用後心相續受到了加持,從那之後,他時常生起不可抑製的厭離心。因此當知,地道證悟將依賴于此而得到極大的增長。《道次第甘露藏》中說:

  

  「地道證德即生長。」

  

  巳六、一切生中不缺離善知識

  

  博朵瓦在《藍色小冊》中說:

  

  「故當多方觀法緣,觀後依止應敬師,

  後不缺師爲法性,諸業功不浪施故。」

  

  我們若能如理依止善知識,此〔造作等流果〕將保證我們在今後一切生中不缺善知識。我們現在如能對某位普通凡夫善知識生起真佛想而如理依止的話,以後當能值遇像彌勒、文殊那樣的上師,並從之聽法。《甘露藏》中說:

  

  「今生如理取悅師,其等流果于諸生,

  值遇殊勝善知識,得聞圓滿無誤法。」

  

  巳七、不墮惡趣

  

  如果我們能如理依止善知識的話,上師對我們的申斥等能消除我們的惡趣能引業、從而不墮惡趣。過去,每當格西堆隴巴見到格西拉索瓦時,總是對他一味地呵斥。拉索瓦的弟子娘摩瓦對此心懷不滿,口出謗言。拉索瓦卻說:「不要這樣講!上師像這樣對我每作一次呵斥,不啻如嘿汝嘎親作加持一次!」卓貢.藏巴嘉惹 20說:

  

  「捶打是灌頂,由此得加持,

  責罵即猛咒,能除諸中斷。」

  

  說明上師的打罵能消除我們的惡趣業,《地藏經》中說:

  

  「爲彼攝受者,應經無量俱胝劫中流轉惡趣所有諸業,然于現世因病疫等,或饑馑等損惱身心而得清淨,下至呵責或唯夢中亦能清淨,雖于無量俱胝佛所種諸善根,謂行布施或護學處所生者,然彼以一上午即能映蔽。」

  

  巳八、無難成辦現前與究竟一切利益

  

  此節如同依師利益的總結,簡言之,如理依止上師是世間、出世間一切功德的根本。從最下不墮惡趣乃至最上成佛之間的一切幸福快樂,依靠上師都能不費力地獲得。宗喀巴大師說:

  

  「一切功德之基具恩主,如理依止乃是道根本。」21

  

  《甘露藏》中說:

  

  「總之依師于現前,離無暇得天人身,

  究竟盡諸輪回苦,能獲決定善妙位。」

  

  阿底峽尊者說:「我依止的上師雖然多達一百五十二位,但沒有一位不放在心上的。」由于尊者的依師法十分出色,所以他在印、藏二地的事業才會量等虛空,獲得如此這般的成就。

  

  戊二、不依止與不如法依止之過患

  

  不依止的過患,正好與上述八種依止利益相反,也就是〔不能趨近佛位〕等等。

  

  不如法依止的過患也有八種。如果我們在決定依止以後,又不如法依止的話,過失將極爲嚴重。所以,我們應該先認真地觀察能不能依止某位上師,然後再決定是否要向其求法。

  

  己一、若輕毀上師即輕毀諸佛上師代表一切佛的總體前來度我,如果輕視毀謗上師,就是輕視毀謗一切佛。對一位佛尚需視爲非同小可的對象,更何況是一切佛呢!

  

  如果說法者有說法之心,聽者有聽法之心而從說法者處聽受一句以上的佛法,這位說法者就是此處所說的〔上師〕。

  

  我們通常會十分小心地依止某位名氣較大的上師,而怠慢其它像教字母的啓蒙老師等,這樣作是不對的。例如,傑.珠康巴在對他的啓蒙老師還俗一事未生淨相22之前,不能生起任何證德。《甘露藏》中也說:

  

  「諸善知識如是說:諸佛事業現爲師,

  不敬師即輕諸佛,有何異熟重于此!」

  

  《黑仇降閻摩續釋難》23中引經說:

  

  「設唯聞一頌,若不奉爲師,

  百世生犬中,後生賤族姓。」

  

  又如《事師五十頌》中說:

  

  「于彼思爲怙主已,既爲弟子若輕毀,

  即名輕毀一切佛,是故恒常當得苦。」

  

  己二、若于上師生瞋,即壞與彼剎那數相等劫之善根,並經等量劫生于地獄

  

  如是我們對上師發怒的話,經曆的時間有多少剎那(最短的時間單位),我們亦將破壞與此剎那數相等劫中所積的善根,並將留在無間地獄中經曆同樣數量的劫數。《時輪續》中說:

  

  「瞋師一剎那,即壞一劫善,

  等量劫中受,地獄等大苦。」

  

  例如:若對上師發怒有〔一彈指頃〕24,將破壞六十五大劫中所積的善根,並將住在無間地獄中達六十五大劫。因此,假如我們對上師犯有不敬、輕毀、瞋恚等過失,或是令上師感到不悅的話,如果上師尚在世,我們便應在上師跟前忏悔;如果上師已去世,則應在上師穿過的衣服等前面忏悔。

  

  己叁、雖依咒乘亦不得殊勝成就

  

  《集密根本續》中說:

  

  「造作無間等,大罪之有情,

  金剛乘大海,大乘中成就,

  惡意謗上師,雖修不成就。」

  

  意思是說,即便像造有無間等主樣重大的罪惡的人,如果依靠修習像〔密集〕道這類的密法,他也能迅速得到殊勝成就;反之,如果惡意诋毀阿阇黎的話,此人就是再怎麼修高深的密法,也絕不會得到殊勝成就。

  

  己四、雖勤修續義亦與修地獄相似

  

  如果密宗行人對上師違犯叁昧耶的話,此人再怎麼努力修習密法,也與修地獄無異。《金剛心莊嚴續》中說:

  

  「舍睡眠渲染,千劫善修習,

  諸續最勝法,若謗阿阇黎,

  即修地獄等。」

  

  己五、功德未生不生、已生退失

  

  如果我們輕視毀謗上師的話,將對我們在今生中生起新的證悟形成障礙,以前生起的那些證悟也將退失。例如,黑行阿阇黎因爲對上師雜籣達惹的命令稍有違背,致使他在該生中得不到殊勝成就。熱穹巴25因爲叁次違背密勒日巴的命令而未獲得殊勝成就,據說他要再受生叁次才能獲得成就。

  

  以前,有一位下等種姓的阿阇黎,他有一個上等種姓的弟子,那個弟子具有在空中飛行的能力。一天,當他飛臨其師上空,心中想到上師沒有這項能力時,便立即墜落地面。

  

  班欽那若巴因爲忘記師命去和外道辯論,而不能即生獲得殊勝成就,只能在中有位成佛。

  

  過去裏域地區26有兩位沙彌,文殊本來授記說他們將即生獲得殊勝成就,但他們卻因爲對法王松贊幹布生起邪見、心懷疑慮,而未能成就殊勝悉地;取而代之的,是獲得了帶一袋金子回家的成就27。所以,如果我們對上師起邪見的話,生起證悟的時間將延遲,本來能得的大悉地也將變小。

  

  此外,我們應當避免與惡友爲伍,因爲他們能使我們的證德衰退。如今大多數人都一味地貪著現世,所議論的全是現世的事。我們自己也似乎把這些人看作是親人和朋友,然而他們實際上是惡友。所謂〔惡友〕,並不一定是披毛長角的的鬼怪,而是那些表面上貌似親密,實際上卻使你造不善業及退失善業者。我們絕不能聽從那些人,應將他們視爲像瘋象、虎豹那樣可怕的對象,避免與之交往。

  

  現在常有人對少欲、知足的修行者,說這樣一些貌似中聽的話:「不要放棄現在的享受,對自己太苛刻不會給你帶來什麼好的結果。」當知這種人就是惡友!對此我們雖不必嚴詞反擊,但在行動上卻不可受他影響。

  

  己六、此生中爲病等不如意事纏繞

  

  《事師五十頌》中說:

  

  「若有輕毀軌範師,便由疫氣、傷害病,

  鬼魅、熾燃或諸毒,增上愚癡而命終。

  王法、火難或毒蛇,水或空行或盜賊。

  鬼魅、邪引所殺害,從此墮入有情獄。

  故于一切軌範師,何時不應惱亂心,

  諸凡所說無間等,極可怖畏衆地獄,

  一切輕毀軌範者,佛說當住于彼處。」

  

  如果我們輕視毀謗阿阇黎的話,就是在今生中,也會發生種種不如意的事。(接著帕繃喀大師舉了一些實例。比如:過去在印度,當阿阇黎佛智28有一次說法時,正值其師大成就者帕倉巴29來到該地,佛智裝作沒有看見,後來又對上師妄語說是未見,結果導致眼珠空出墜地。達波绛貝倫珠仁波切有一個侍者,名叫楚臣(戒),他對仁波切缺乏信心和恭敬,後來在果嗄嶺被強盜用巨石砸破腦袋致死。內邬素巴的一個弟子由于破壞叁昧耶,所以在臨終時出現恐怖景象等等。)

  

  己七、後世漂流于無邊惡趣

  …

《掌中解脫 第七天 依止善知識---道之根本》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