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叁寶的供養陳設得好好的,當他坐下來檢查自己的動機時,發現自己這樣做只是爲了施主的情面,和講排場而已,于是站起來,在供品上撒上一把灰,說:「比丘不應該作假啊!」又將灰整齊地堆成一堆。帕當巴桑結16在定日上部的繞佛道上聽說此事後極爲高興的說:「藏地所有的供養中,奔貢嘉的供養是最好的,爲什麼呢?因爲他能在世間八法的臉上撒上一把灰!」這一贊歎不是爲奔貢嘉所作的供養,而是爲他撒的灰。所以我們供養的動機,別說不可爲世間八法,即使是爲了獨自獲得增上生17和決定善18也是不可以的,應該盡力以菩提心來攝持,這很重要。
至于「端嚴陳設」,有些人似乎以爲不必如此講究,對供品的形狀和排列十分隨便,這樣的態度是錯誤的。供品的形狀和排列應盡可能地美觀,因爲端嚴陳設供品是自己將來成佛時所具相好的因。
獻供時,我們應親手奉獻,如果讓弟子和仆人等代作的話,自己不能得親手獻供之福。阿底峽尊者年屆耄耋之時,不顧雙腿打顫,堅持自己供水。別人說:「尊者啊!您累了,我們來幫您供吧!」尊者回答說:「那麼在我吃飯的時候,你們是否會說:尊者啊!您累了,我們來幫您吃吧,而把我應得的食物吃掉呢?」以前,印度那些大法王在作大布施時,並不是讓大臣等去作,而是建造一座「布施房」以堆放所施的財物,國王坐在裏面親手布施。因此,修習布施的一個重要關鍵,就是要親手奉獻。
關于供品,如果自己飲食十分充足的話,食物的「薦新」應該選擇最好的來供,而不是選那些腐爛的酥糕和枯黃的菜葉。我們大多將好的酥油和糌粑留給自己享用,而將不好的部分指定爲「供面」和「供油」;這樣作不等于把自己的福德全都掃光了嗎?(帕繃喀大師同時指出:因爲酥油燈供的是光明而不是酥油,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酥油略有變質是可以用的。)
那些離事專修,資財匮乏的人,也不必因爲自己沒錢供養而感到沮喪。如果有足夠的信心,供品隨處可得。阿底峽尊者曾說:「藏地所有的水都具足八支 19,因此,在藏地單供淨水即可。」又說:「如果印度有這種報春花的話,我會用黃金去買來供養。」
如果我們得不到別的供品,單供淨水也能積集很大的福德,八支的每一支都能産生一種功德。按照我大寶上師的說法,如欽‧绛貝央(妙音)20的《俱舍論釋》中所說:
「清涼甘美輕、柔純無臭味,
飲不傷喉胃,具足八支水。」
供「清涼」水有戒律清淨的功德;供「甘美」水有獲得勝味21的功德;供「輕」水有身心堪能22的功德;供「柔」水有心相續調柔的功德;供「純」水有神智清明的功德;供「無臭味」水有淨障的功德;供「下傷胃」水有身下生疾的功德;供「不傷喉」水有語音和雅的功德。
傑珠康巴‧格勒嘉措起初住在色拉孜茅篷的時候,沒有家俱和日常用品,一貧如洗,就連供水的碗都沒有。當他需要供水時,就將自己的飯碗好好地用水洗幹淨,然後用它來供水;當需要用它來吃飯時,他便向叁寶「借回」,飯後又將之洗淨再供淨水。
其它可以供養的東西,如夏季時盛開的鮮花,上等的樹木、水果,澄淨清涼之水等等,均可用心觀想取來而作奉獻。我的大寶上師說:我們也可仿效赤‧達波彩沛(增壽)的行持,供養前先誦《供養雲陀羅尼》加持,供養之後作回向善根等。因此我們手裏沒有供品沒有關系,重要的是要有信心。
在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爲單單奉獻一些水、花等意想的供晶就可以了,而將實際的財物設法地積存起來。這種思想將會使他投生在餓鬼等惡趣中!所以,當我們有實物時,應該選擇最好的來供。舍事專修的出家人等也許會想:「我沒有財物供養也無妨,有道是:出家人當以修行供養爲主,所以我只作修行供養就可以了。」從而一點也下作財物的供養,這種想法會使他今後每一生中都無東西可供。
當我們僅有指頭大小的食物和半枝供香時,卻仍能以虔誠的心將它們用于供養的話,那麼我們的福德就會漸漸地增長,最終能奉獻極大的供養,就像格西樸穹瓦一樣。格西樸穹瓦曾親口說:「我最初供的是甘松,氣味辛辣;後來有四合長香可供,氣味甘美;現在供的是沈水香和乳香等,氣味香馥。」據說此師每配一次香供養,需花費二十二兩黃金。
引佛的叁十二相之一。《現觀莊嚴論》中說:「非勝現勝味」。
又有一些人說:「我是有證悟的人,菩提當在修持中求,靠那些外相是不能成佛的。」這表明他們對佛法的理解極爲貧乏!那些登地的菩薩尚需化身千百萬,以百臂、千臂等經劫供養諸佛,何況你我之輩?認真想一想這個道理,然後我們應該用現在僅有的這個身體,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作供養。
關于獻供的具體方法,這裏以供水爲例,稍作表述:必須先將供杯仔細地拭擦幹淨,然後將供杯一字排開放在供桌上。應當避免杯與杯之間的間距過遠,否則將與上師分離:也應當避免兩杯相觸,否則就成爲鈍根;供獻時如果發出響聲,也將導致瘋狂等等。空的盛器放在供桌上會減少我們的福德,所以在排列前,應先將供杯疊成一疊,往最上面的碗裏注入少量的水,並誦叁種子字23加持,隨後倒少許水到下面的一個杯中,再放到供桌上。依次重複進行整個過程,直至所有的杯子都排列在供桌上。這樣的話,就沒有一個杯子是空的。在獻供(注水)時,如果單用一只手來作是不恭敬的,應該像爲一位大王敬茶那樣。注水時,水流的變化應該像麥子一樣:兩邊細、中間粗。如果水太多溢出杯外,將導致破戒:反之,如果水太少,又將使受用減少。所以,水線應低于杯口約一粒麥子的距離。至于酥油燈,應該十分明亮才是,因爲這是一種光明的供養。(帕繃喀大師又指出,作爲長壽的緣起,供燈的燃燒應盡可能地持久。)鮮花等其它供品的供法均照此類推。經24中說,每一種供品都有十種功德。
第叁加行:身具八法或隨宜威儀坐安樂座、從殊勝善心中修皈依發心修法用的座子應後高前低,這裏面既有密法的殊勝甚深關要,也可防止因久坐而導致臀部疼痛等問題。在座位下面,我們當用白粉劃一個右旋萬字。此萬字表羯摩金剛,目的是在提醒你大師佛陀在金剛座成佛的那段曆史,此外也有令自己修持堅固之意。真正的羯摩金剛是本尊的標幟,我們不可踐越(故而以萬字代替)。然後鋪設百節草和吉祥草,草與草之間不可纏亂,草尖當指向前,這也是爲了憶念大師佛陀在這種草墊上成佛的行傳。另外,經典中說:「百節草能增壽」,所以用百節草作座墊有增長壽命之效;吉祥淨且善」,吉祥草爲能除障穢之物。在印度,當阿阇黎們遭受穢氣侵染時,他們通常花一天時間躺在吉祥草苑中。因此鋪設吉祥草有淨除障穢的功用。
「身具八法」中的八法,是指在「毗盧七法」之上再加「數息觀」,如嘉瓦‧溫薩巴25所說:
「足手腰爲叁,唇齒舌合四,
頭眼肩息四,即毗盧八法。」
我們的雙足應結「金剛咖趺」,但在尚未修習密法「圓滿次第」的階段,作「菩薩跏趺」或〔半跏趺〕26等均可;二手結定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大拇指相抵,置于臍間;腰應挺直,各脊椎骨應當如銅錢上下重疊一般地保持垂直。(大師又進一步解釋說:身直的話脈也直,脈內流動的風也直,這樣一來就會提高心的堪能性。27)牙齒和嘴唇不要故意閉攏或張開,應保持自然:舌尖抵住上颚,這樣作就不會有口幹的毛病,也可以防止在入定時滴口水等,有這些要點在裏面:頭應前傾,下巴內收,略抵喉結;〔眼觀鼻端〕一語,實際上是指能見鼻的兩側即可,這有易斷沈沒與掉舉28的關要,有人修定時閉目而住,這樣做是不對的。其它宗派的人說,上根者應眼觀虛空作「法身觀」等,但在本派中不這樣做;二肩當保持水平,不可一高一低,此即「毗盧七法」。
這裏面有極爲重要的圓滿次第甚深關要,但現在不便明說。這些身關要的重要性,如洛劄瑪爾巴29所說:「僅我瑪爾巴譯師之坐法,總集藏地一切修法亦難以匹敵。」「毗盧」是指毗盧遮那佛,該佛是清淨色蘊的淨分所顯現的本尊。所以,稱此七法爲「毗盧七法」,是從這方面來說的。
第八種法爲「數息觀」。如果心王與不善心所相應的話,要生起殊勝善心是很困難的。例如,當我們極爲生氣的時候,想簡單地依靠念誦「爲利一切母親有情」等文來生起菩提心,那是一點兒也辦下到的。因此,在心王與不善心所相應的時候,我們暫時先不忙于生起善心,而應先將心轉爲無記狀態,然後再轉爲善心就容易多了。譬如,一塊白布被汙染時難以染色,但用水將它徹底地清洗之後,它就能被染成紅、黃等各種顔色,非善非不善的無記心就像無垢的白布一樣。
那麼,怎樣以「數息觀」將心轉成無記呢?首先,攝心向內觀察自己的動機,如果發現它受到貪瞋等煩惱影響的話,(我們便應專注于自己的呼吸:)用鼻孔向外緩緩地呼氣,不要出聲、也不要用力,心思不要散亂等,並在呼氣時心想:一氣已呼出。」然後用鼻孔向內吸氣,心想:「氣已吸進。」以此爲一次,心中默數二,這樣從「二」,數到「七」、「九」、「十一」、「十五」或「二十一」等。不用數珠:心不散亂而數呼吸。因爲凡夫一心不能二用,所以貪等煩惱將漸漸平息,心將轉成無記狀態。有人說:呼氣時觀自心諸煩惱成黑光相外出,吸氣時觀諸佛菩薩加持成白光相入內,但這種觀想僅起到促進作用,我們不一定非要這樣來作。
我的大寶上師曾以譬喻來解釋,爲何轉成無記之後,生起善心就變得容易這一問題:冬季天寒時,如果自己僅有的一個座…
《掌中解脫 第四天 加行法之一(第一、二、叁加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