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于五部上師周圍本尊的安置法,我的大寶上師遵循彩林雍增的規炬:內層爲無上續,其外爲瑜伽續,其外爲行續,其外爲事續,共作四層。曲桑傑‧耶協嘉措(智海)的規炬,則是將四續部置于四方:前方爲無上續,後方爲瑜伽續等,僅作一圈。曲桑版資糧田圖中,只見到無上續一部,也就是這個道理。
不管修那一種安置法,在本尊之外,次當觀想殊勝化身相諸佛圍繞,以賢劫千佛、藥師八如來和《墮忏》叁十五佛等爲主。總的來說,佛雖有無數,但因賢劫諸佛與我們比較有緣,又據說七如來所發的願將于釋迦教法之末在此世界上實現,而《墮忏》的叁十五佛清淨罪墮的力量極爲強大,所以是就此來觀想的。
諸佛周圍有八大上首佛子42等衆天子相菩薩圍繞;在此之外有十二緣覺等緣覺阿羅漢圍繞;在此之外有聖十六上座等聲聞阿羅漢圍繞,現比丘相,安住頭陀功德43,手持乞化缽、錫杖和經函等,與緣覺的不同之處爲:衆緣覺頭上略有頂髻突出等,具有與佛相似的相好。
聲聞之外有「堪劄嘎巴拉」、「極猛母」等《勝樂續》中所說的衆勇士勇女圍繞;在此之外有以「叁士法主」44爲首的衆出世間護法圍繞:在此之外,四方觀四大天王,有二種說法:一說觀于座上:另一說不觀于座上而觀于座下雲團之上。這是因爲,前者是視四人天王爲出世間護法來說的,而後者則視其爲世間護法。我們不可將王魔、厲鬼等世間非人安置于資糧田中。過去有人曾敬獻一幅資糧田畫像給彩卻林喇嘛雍增仁波切閱覽,彩卻林上師指出,護法衆中繪有一位厲鬼,並說:「可否繪一摩尼寶將之代替?」
「皈依境」各尊之前,觀想「證法寶」體性現爲「教法寶」經函,五彩缤紛的函頭卷標朝向自己。
觀「皈依境〕的方法有許多種,例如:〔普攝摩尼寶」觀和「上下重疊」觀等,但本派按此處所說的情形觀想,因爲這一皈依境具足叁寶之故。所觀的諸尊,既不是像唐卡繪像那樣扁平,也下是像泥像那樣暗鈍,而是以瑩潔光明爲體的虹身,且應想成是真身現前、光明照耀。《毗奈耶經》中以叁種譬喻來贊歎佛身:加火住身形中;如酥油充滿火焰;如燈置金器中。觀想資糧田各尊作相互問答法義狀。正如王宮門前車水馬龍,有些人被派出去辦事,也有些辦完事回來的。相同的,從釋迦佛到四大天王各尊,爲利益有情而作收放種種化身的遊戲。如果我們的觀力能夠勝任,也應觀想各尊全身毛孔中充滿佛剎等。想資糧田各尊以大歡喜關注自己。對此傑珠康巴‧格勒嘉措言道:總的來說,我們老是不去作諸佛菩薩勸我們應該去作的事,而老是去作不應該作的事,所以我們沒有讓他們感到高興的時候,但現在卻稍稍有了一點可以使他們歡喜的原因。譬如,某位母親有個禀性不良的兒子,總是幹些不好的勾當,但當他偶爾做件好事時,那位母親將會感到特別的高興;同樣的,雖然我們平素總是不聽話,但現在卻能假裝修一次「道次第」時,這也使得諸佛菩薩感到特別的喜悅!
皈依
念誦儀軌中,「我與一切母親有情,從無始以來乃至現在,雖已領受總輪回、別叁惡趣種種痛苦:……。」一段,說的是在心中回憶皈依二因,皈依是否清淨即有待于此。皈依之因有二:怖畏與信心,前者爲憶念輪回總、別之苦而感生恐懼;後者爲相信叁寶有救苦的能力。大乘不共皈依中,則再加上對其他受苦的有情生起悲憫,共計叁因。等到下面講皈依正行時,我再詳述這些內容。45
在自己周圍,觀想以父母爲代表的一切有情圍繞,他們的體性爲各趣衆生,正經受著各趣之苦,外表則爲能說、解義的人相,呈黝黑狀。誦皈依文時,應觀想自己帶頭領誦,一切有情跟著自己同作皈依。
在大會念誦時,四句皈依合起來一塊兒念。但在修「道次第」引導所緣時,爲了修持的方便,可分開來各別計數。例如,念「皈依上師」的時候,觀想五部上師而作皈依,並觀甘露降注淨治。如用念珠計數念一圈的話,那麼前五十多遍應修淨治不順品的所緣,後五十多遍應修順品功德增長所緣。在第一部分,觀想降注以白色爲主的五色甘露46及光明,灌入自他一切有情的身心,我們無始以來所集的罪墮,特別是捶打師身、違背師語、惱亂師意、不信輕毀等,總依上師所造的一切罪障,均變成煙汁碳水向外流出、內身清淨。接著在第二部份觀順品增長:想上師的身、語、意功德,變成以黃色爲主的五色甘露及光明,注入自他一切有情,由此壽命、福德及教法功德悉皆增長,特別是獲得上師的身、語、意加持。
同樣的,在念「皈依佛」時,我們觀想從密宗四續部本尊和顯教諸殊勝化身,降注甘露並淨治白他一切有情。依佛所造的罪計有:以惡心出佛身血、對佛像評論優劣、將佛像作抵押、將佛像當作商品來販賣,及以惡心拆毀(塔等﹞意所依等等。其中第一種罪,如提婆達多將一塊大石擲向佛陀,致使佛陀出血那樣,我們現在雖然不可能犯,但可能會犯其它幾種。
「評論優劣」是指對佛像的形像提出批評。以前大瑜伽師獻上一尊文殊像請阿底峽尊者觀看,並問道:「不知此像是好是壞?如果您覺得好,我將用絨巴迦格瓦供養我的四錢黃金買下它。」尊者回答說:「王尊文殊之身無有不善,但做工中等。」我們也應這樣,除了說工有好壞外,不可批評佛的身相。
至于「抵押」和「販賣佛像」之事則屢見不鮮,我們當謹防此類的事情發生。
修順品增長時,觀想佛的十力47、四無畏48、十八不共法49等,成甘露相注入,其它與前相同。
誦「皈依法」時,從以證正法爲體的經函降注甘露,淨治自他有情。依法所造的罪計有:謗舍正法、販經如貨、不敬佛經、賣經爲食等等。這些罪過我們很容易犯,後果也特別嚴重。
第一「謗舍正法」,例如,以大乘法爲由毀謗小乘、或以小乘爲由毀謗大乘;以及顯、密、四續部、薩迦、格魯、噶舉、甯瑪等各以自宗爲由而對他派所作的一切毀謗;下以爲然地跨越經書和字紙等舉動也是謗舍正法之業。某些人喜歡將字紙等置于座墊下,似乎故意要造集惡業。《叁摩地王經》等佛經中說,謗舍正法之業後果極爲嚴重,前已詳述。
「販經如貨」,是指將經典當作財物來進行販賣:「不敬佛經」,例如,將經典置于露地上,用牙垢塗抹經書,手指沾上口水來翻書頁,將器具放在經書上等,過失極其嚴重。據說阿底峽尊者到達阿裏的時候,行一位咒師起先不願來聽法,後因聽說尊者對一位文書用齒垢塗經難以忍受,而說:「啊呀!不可!不可!」時,這位咒師才生起信心前來聽法。我們這些經常和經書打交道的人,應該加倍小心,因爲這些過失極其重大。
〔買經爲食」,是指受用賣經得來的錢財,這種過失也是極爲嚴重的。以前有一位大成就者,名叫溫敦傑岡巴50,是「香巴七寶」51中的第五位大師,修觀音法得成就。他的一位在家施主,因爲家道中落而出售一套十萬頌《般若經》,爲忏此罪,施主請來傑岡巴等四位出家人,用賣經得來的錢買來食物供養他們。當天晚上,傑岡巴一下子病得十分嚴重,他入定觀察,見體內有一個白色阿字來回跳躍而引起劇烈疼痛。于是向本尊祈禱,觀自在現身說:
「你們這幾個人賣經爲食,此事極爲下妙。因爲你的罪障較輕,所以現世即報,而他們幾個將別無選擇地墮入地獄。你現在應該修造一部金字十萬頌《般若經》來忏罪!」
本尊另外又說了供淨障朵瑪的方法,命他鄉修。傑岡巴照辦後,身體就好了。修增長所緣時,應觀「滅」、「道」等法成甘露相注入自他一切有情。
誦「皈依僧」時,觀想從顯教僧伽聲聞、緣覺、菩薩叁類、密宗僧伽空行與護法衆降注甘露和淨治自他一切有情。依僧伽所集的罪障計有:分裂僧團、劫奪僧財、毀謗僧伽、護法定期朵瑪斷缺等等。這些依僧伽所集的罪障,縱然經過四力忏悔,仍需領受少分異熟果,否則的話不能清淨,例如華月嚴法師的故事52。所以,這些罪比依法與佛所造的惡業更爲厲害。由于我們這地方有許多僧伽,而且我們也經常要與僧伽打交道,極易犯這些過失,故應謹慎小心。
「破僧伽輪」只發生在佛在世時,現在不可能有,但與之類似的擾亂僧團之事卻時有發生。「聖僧伽」是指已現證空性之人,缁素均可,一人即足;如果是凡夫的話,則至少四名一組的清淨比丘方構成僧伽。因此,在是凡夫的情況下,如果某人在下至四人的僧衆中挑撥離間,從而形成意見不合的二派,這就構成了「擾亂僧團」。其結果是,不但是這個人,所有參與此事者,都將手牽手地走向地獄。過去有—叫做賽協(明智)的格西,因他是在擾亂僧團後死的,所以格西敦巴說:「我的賽協如果死在叁年前,死的就是一個叁藏法師,可是他晚死了叁年。」說明「他的栓橛53就是寺院」和指出賽協現在仍住地獄,似已成爲講「道次第」衆上師的口傳。據說那個地區被罪惡之火所燒,有人在那裏修了十二年也生不起任何證德。某些出家人覺得自己與別人合下來,而稱「我們」、「你們」,在僧團中分黨結派,貪著自黨、瞋恨他派,我想這就是擾亂僧團的根本所在吧!如果僧伽意見不合,誦讀聞思和修習靜慮就都不會興盛,這是導致聖教衰敗的罪魁禍首!所以當如經中所說:
「僧和合爲樂,和合苦行樂。」54
僧團大衆當以團結爲上。
「劫奪僧財』,是是指阻止別人供養僧伽、不向僧伽繳納先前允諾的稅、未經僧伽同意擅用公共財物等,這些事對寺院總管等人來講,是很容易犯的。某些寺院裏派出的對外聯絡僧,爲了向施主表示親熱,故意說不需要那麼多供養而使僧伽的供養減少。即便減少一片酥油,也是阻止別人供養。…
《掌中解脫 第四天 加行法之一(第一、二、叁加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