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掌中解脫 第二天 阿底峽尊者生平與藏地道次第引導的起源▪P4

  ..續本文上一頁我現在一下子認不出了。請您告訴大家,目前千萬不可說出迎請阿底峽的話,只說是來求學的。此處有位惹那阿迦惹上座,他的勢力很大,連阿底峽都要聽他的,這事絕不能讓他知道。現在可供養他半兩黃金,並告訴他:『我是從藏地來的,並不打算迎請班智達,只請您費心爲我推薦一位與班智達不相上下的學者。』我們必須小心行事,絕不能著急,慢慢地想辦法,等把尊者請到這裏後再作進一步的請求。」

  

  于是,那錯與嘉‧准僧二人便前往上座惹那阿迦惹處,供上半兩黃金。那錯照著嘉‧准僧教他的話作了請求。上座很高興地說:

  

  「這太好了,其實我也不是想硬把人才留在這裏,而是因爲其它班智達無法調伏有情。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如果讓阿底峽離開這裏的話,那麼一切有情的安樂就會減少。」

  

  如是這般,說了許多安慰的話。一時間,藏人與阿底峽仍無法見面。

  

  後來,大悲觀自在的化身從多方面安排了能使阿底峽去藏地的緣起。有一天,趁其它印度班智達和國王不注意,嘉‧准僧找了個閑靜的時辰,叫來那錯譯師,並帶他到阿底峽的寢室。他們在一肘寬的曼荼羅中央放上整塊黃金,周圍放上一堆堆散金,獻給尊者。譯師嘉‧准僧向尊者詳細講述了藏王如何如何地是位菩薩,法王叁代是如何宏法的,朗達瑪又是如何滅法的,僧團又是如何因爲喇欽波(貢巴饒色)的恩德而得到擴大的情況,以及拉喇嘛叔侄爲迎請尊者所經曆的痛苦,並轉達了耶協沃的口信;又談了目前藏地邪法是如何盛行的情況,最後才請求說:「現在藏王菩薩派遣這位大德來迎請怙主您前去,請勿再像去年那樣推辭了,請您以大悲心顧視一下藏地吧!」

  

  尊者答道:「藏王真是一位菩薩!叁代法王是菩薩的化身。那位喇欽波也是位菩薩,否則的話,藏地的佛教就不會再度興起。那位拉喇嘛也是位菩薩,違背菩薩的命令是不可以的。我感到有愧于那位國王,他浪費了那麼多的人力和財物。雖然我對你們藏人心懷慈憫,但我已衰老,又掌管許多寺中鑰匙,另有許多未竟之事,恐怕難以赴藏。但我會作一下觀察,你們先將黃金收回吧!」

  

  說完尊者仍將供養退還給他們。

  

  然後,尊者出于對藏地化機(應度弟子)的悲憫,便對赴藏是否能利益佛教,以及對自己壽命是否會發生障難作了觀察。大悲觀自在和至尊度母等都說,此行必對聖教和有情極有利益,尤其是由一位居士來做這件事,更能産生很大的利益,但壽命卻會因爲赴藏而減少。當問及壽命會減少多少時,本尊們說,如果不赴藏能住世九十二歲,如果赴藏則不超過七十二歲。實際上是授記尊者的壽量將減少二十年。當時,尊者內心生起了不顧自己生命的大勇氣,心想:「如果能夠利益藏地,壽命縮短就讓它縮短吧!」

  

  尊者明白:印度的所有僧衆和施主們都一致反對他赴藏,因爲他們擔心這樣一來會導致佛教在印度——佛教發祥地式微。于是尊者便以善巧方便,聲稱將赴金剛座等各大聖地廣作供養,絲毫不露出赴藏之意,然後再往返于各大聖地,將「文殊金剛」等許多有加持力的佛像,以及許多經典,交給一個商人——仲敦巴法王善巧方便的化身——悄悄請了出來。最後,尊者向上座提出請求,准許他短期去尼泊爾和藏地的衆多殊勝聖地朝禮。上座知道,尊者本人樂意到藏地去,藏地衆人又堅持要迎請,只得同意他短期赴藏。但是,他要那錯譯師發誓,一定要在叁年之內將尊者送回印度。

  

  當尊者師徒一行離開印度到達跋薄宗時,拉尊親自率領叁百名騎士前來作盛大的歡迎。

  

  (嘉 傑‧帕繃喀仁波切隨後詳細講述了他們見面後的情況,如衆人是如何一見面便油然生出信心、相續變得調柔,以及後來阿底峽與大譯師仁欽桑波會面的情況。)

  

  過後一段時間,拉喇嘛绛曲沃鄭重啓請阿底峽。他流著眼淚,詳細講述了此間北方雪域中,叁代法王曆經千辛萬苦建立佛教的情況和後來朗達瑪滅佛的情況,以及他的祖先阿裏法王們不顧生命危險,在藏地重建佛教的情況;也談到現在仍有些人依密法攻擊毗奈耶,或依毗奈耶攻擊密法,視顯密二者如冷熱矛盾,各人憑自己的喜好行事的情況。特別是稱作「紅裙阿阇黎」和「綠裙阿阇黎」那二個人,對頭上盤髻的咒師開示「和合」和「超度」之法37,那樣的胡言亂行導致佛教衰敗到極點的情況,然後說道:

  

  「大悲的尊者!您現在不必爲我們這些粗野的藏地化機開示那些甚深和稀有之法,請您先開示業果以作培養;特別是求您大悲攝受,爲我們開示一種您所親證的,能總括所有佛的顯密教典及注釋,而且包含全圓無誤之道、易于修持,能利益藏地全體民衆之法!」

  

  最後,他還請問了一些細節問題,例如:行律儀38之身是否必須具足別解脫律儀?依靠單獨的方便或智慧能否成佛?可否爲未獲灌頂者講解密續?可否爲梵行者實授智慧灌頂?未獲金剛阿阇黎灌頂者可否作密法諸業?尊者對他所提的這些問題十分喜悅,爲此造了《菩提道燈論》,將一切顯密教典及注釋密意濃縮在短短的叁張紙中。論的開頭部分說:

  

  「敬禮叁世一切佛,及彼正法與衆僧,

  應賢弟子菩提光,勸請善顯覺道燈。 」

  

  文中稱绛曲沃(菩提光)爲 「賢弟子」,並不是因爲他獻了很多供養,而是因爲他求法的方式令尊者感到十分的高興。我的大寶上師說,如果當時绛曲沃請求說:「您傳個灌頂吧!您傳個隨許39吧!」尊者是不會感到高興的。

  

  像這樣以答疑的方式著出(菩提道燈論)後,流行于藏地的那些邪法和粗暴的行爲便立即自動消失了。

  

  當尊者在阿裏上部宏法將滿叁年時,由于那錯譯師曾向上座立過誓言,譯師便勸請尊者返回印度,尊者也同意了,遂往南行至布森地方。

  

  以前至尊度母曾一再對尊者說,在藏地依靠一位大居士能極大地饒益聖教,此時又一再說居士快要來了。于是,尊者天天關注著,並說:「我的居士還沒有出現,度母是不是在說妄語?」

  

  有一天,當尊者被一位施主請去時,仲仁波切(指仲敦巴)來了。他先到尊者的住處,得知尊者被一位施主請去,但馬上就要返回的消息。仲仁波切說:「如果讓我選要早一剎那值遇大乘善知識,還是晚一剎那值遇大乘善知識,我甯願選前者,所以我不能耽擱,我要到尊者去的地方找他。」結果在半路上就和尊者相遇,仲仁波切先全身伏地作頂禮,隨後來到尊者跟前,尊者將手放置在他頭上,用梵語說了許多吉祥贊。那天早些時候,尊者曾對那位施主說:「我需要一份食品給我的居士。」因爲尊者從不食肉,所以那天的宴會食品是糌粑和酥油,尊者將帶回的那份賜給了仲仁波切。仲仁波切將糌粑吃了,將留下的酥油製成一盞能通宵燃燒的油燈,供在尊者的枕邊。據說從那時起,直至尊者圓寂,仲仁波切總是在尊者枕邊供上通宵燃燒的油燈,從不間斷。就在當天晚上,尊者爲仲仁波切灌頂,認定爲上首弟子。

  

  後來,尊者等人逐漸從布森走到芒隅的濟仲地區,准備經尼泊爾返回印度時,前方發生大戰亂,擋住了去路,無法通行。仲敦巴設法迎請尊者返回藏地,那錯則設法請尊者回印度。由于途中發生戰亂不能前進,譯師感到十分棘手、異常焦慮。尊者安慰他說:「不必如此不安,你已經盡了努力卻做不到,是沒有過失的。」譯師聞言喜出望外,便請求道:「那麼請您返回藏地吧!」就這樣,尊者決意返藏。

  

  當時途中發生戰亂,致使尊者無法赴印,乃全體藏民之福。由于尊者無法返回印度,那錯他們便致書上座。信中說明,根據上座的命令,他們護送尊者返回印度,但至尼泊爾邊界時,因半途發生動亂無法繼續前進,所以目前被迫返回藏地;他們允諾日後戰亂平息時再護送尊者回來;信上又說尊者抵藏後造了一部論,利生之事也極其廣大,所以最好能常住藏地,請示這樣做是否可行。隨信附上尊者親筆手書的(菩提道燈論)和許多黃金,派人專程送往印度。  

  

  當時的印度和我們藏地不同,他們的規矩是:班智達們定期集會,審查一年之中新問世的論著。按照座位順序將論文各頁依次下發,大家各讀一頁後,如果發現詞義均無過失,便上報國王,給作者頒發獎品,诏告天下可流通該篇論著。如果文句優美但文義有過失,便將該論系在狗尾上,把狗帶到城裏的街巷中遊行,以羞辱該論及其作者,並上報國王,诏告天王「後禁止傳布該論。尊者的著作本不需要作這樣的審查,但還是按當地規矩將《菩提道燈論》發給班智達們。由于《菩提道燈論》在短短的叁頁紙中,簡要而圓滿無誤地開示了一切顯密教典所诠譯的內容,且憑借此論能將一切佛經展現爲教授,故而得到班智達們的一致認可,大家備感驚訝,反應強烈,異口同聲地說:  

  

  「看來尊者到西藏去不僅對藏人有利,也對我們印度人有利。如果尊者住在印度,是不會造出這樣一部論著的,因爲我們印度人智慧和精進都很大。他考慮到西藏人愚鈍且精進微小,所以才會造出這樣一部詞少義豐的論著。」

  

  上座惹那阿迦惹聽到這麼多贊同尊者住藏的言論,只好回書藏地說:

  

  「既然班智達們作了這樣的贊歎,尊者本人也喜歡留在藏地,又有這麼大的利生事業,尊者可以留在藏地。請他造一部(菩提道燈論)的解釋給我們,作爲代替。」

  

  消息傳到藏地,那錯喜不自勝,如釋重負,他說: 「上座強加給我,像山一樣的重任,從今天起總算可以擺脫了。」

  

  (嘉 傑‧帕繃喀仁波切指出,現存的(丹珠爾)40,件,被稱作尊者造《自釋》41一文,有部分內容爲後人攙僞。)

  

  尊者赴前藏之前,仲仁波切曾寫…

《掌中解脫 第二天 阿底峽尊者生平與藏地道次第引導的起源》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