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掌中解脫 第二天 阿底峽尊者生平與藏地道次第引導的起源▪P5

  ..續本文上一頁信給那裏的上層人士,信中說:「我將盡力迎請尊者到前藏來,你們得到確切消息後,務必馬上出來迎接。」因此,當尊者臨近前藏時,仲仁波切致書嘎瓦‧釋迦旺曲(釋迦自在)等前藏諸位法師,希望他們趕緊前來迎接尊者的到來。當以嘎瓦爲首的前藏法師著手准備歡迎時,枯敦問信中爲何未列入他的名字?當被告知在「等」字中已包括時,他便說:「我難道只屬于『等』字中的人嗎?」遂別衆先行,衆人一見也紛紛起程前來迎接。他們全身作藏地大法師的裝束,頭戴圓頂帽,身披馬氅等。當尊者遠遠看見這群人時,便說:「來了許多藏地的鬼怪。」並用鬥篷將自己的頭裹起來。後來那些大法師下馬換上叁法衣前來致敬,尊者才歡喜答禮。

  

  尊者抵達前藏,在那裏廣轉*輪,作了許多對聖教和衆生有益的事。尊者在阿裏上部駐錫叁年、聶塘九年,前、後藏其它地區五年,一共住藏十七年。《噶當教法史》42等說是十叁年,說法不一。十七年一說是本派至尊大宗喀巴所主張的,因爲那錯依止尊者的時間算計,在印度爲二年,在藏地爲十七年,如他自己所說:「依止伴隨十九年 43」。

  

  藏王绛曲沃等以極大的努力迎請阿底峽尊者來藏所産生的最重要成果,以及尊者所說一切法中最主要的就是這部《菩提道燈論》。當尊者准備起程赴藏的時候,至尊度母和尊者的一位上師班智達黑哈那曾授記說:

  

  「子較父戒嚴,孫較子威嚴,

  曾孫更威嚴,叁代孫更上,複次轉敗壞。」

  

  〔父〕—是指尊者本人的時代,「子」是指仲敦巴和勒貝協繞等人的時代,「孫」是指叁兄弟44的時代,重孫是指朗日塘巴45和霞惹瓦等人的時代,「第叁代孫」是指桑結溫敦46和桑結貢巴(佛修)47等人的時代。「更威嚴」的意思是,後一輩的教法均要比上一輩的教法來得興盛。由于以後的學人不再滿足于「道次第」本身,加了一點密咒和隨許法進去,因而使傳承稍有敗壞。

  

  就這樣,阿底峽尊者將藏地已隱沒的聖教規矩重建了,將苟延殘存的規矩增廣了,將那些被邪解垢穢汙染的佛法妥善清理了,使大寶聖教遠離了汙垢。

  

  尊者將此《菩提道次第》傳給了仲敦巴,仲敦巴請問道:「您爲何將密咒教誡授予他人,而將此道次第授予我?」尊者回答說:「因爲除您之外,我找不到可托付此法的人。」

  

  尊者將「道次第」教授私下隱密地傳授給仲敦巴,仲敦巴則向大衆宣講,後來形成了叁種傳承:「噶當教典派」,由博朵巴傳霞惹巴,該派是在諸大教典基礎上講解《菩提道次第》。〔噶當道次第派〕,由貢巴瓦48傳內邬素巴49,配合《聖教次第》講解「道次第」,比前派稍簡略;「噶當教授派」,由京俄瓦傳洽域瓦50,配合「緣起心要」51引導等上師教授講解「道次第」。我的勝皈依處大寶上師敘述赤欽‧昂旺諾布(語自在寶)的口傳說,雖然現在不直接以噶當叁派來命名,但不表示這叁派不存在:研究五部大論52者將大論與《道次第》合起來修,就是「噶當教典派」:如果無法做到這樣;但慧力和精進還可以的人,聞思《道次第廣、略論》而修,就是〔噶當道次第派〕,這也不行的人,在《樂道》,《速道》等簡略教授基礎上,具足一切道的要點來修,就是「噶當教授派」。

  

  如前已述,至尊大宗喀巴又將噶當叁派合流。至尊大宗喀巴造《道次第》廣、中、略叁論的情況,前面也已經說過了。如宗喀巴傳中所說,他能經常與至尊文殊會面,就像上師與弟子一樣,至尊文殊賜給他的顯密深法不計其數。所以,此「道次第」也可以說是宗喀巴大師從至尊文殊那裏聽受來的。盡管如此,宗喀巴大師仍然十分強調可回溯至正法源頭大師釋迦佛的「遠傳」。此外,他從不說「淨相」、「近傳」53之類的東西,這是十分稀有的行傳。

  

  當宗喀巴完成了《菩提道次第論》毗缽舍那章以前的部分時,他向至尊文殊作了彙報。至尊文殊和他開玩笑說:「難道我所開示的《叁主要道》還不能包括所有的法嗎?」

  

  大師禀告說:

  

  「我編寫此論,是以至尊所說的《叁主要道》爲命根,以《菩提道燈論》爲所釋根本文,在這基礎上,再加上許多噶當派教授作爲補充而成的。」

  

  宗喀巴開始並不打算著出大毗缽舍那一章,認爲這對衆生不會有很大利益。然而至尊文殊卻對他說:「毗缽舍那章也要寫出來,對衆生將會有中等的利益。」像這樣不可思議的秘密行傳還有許多,在這裏雖說應該詳述大師的傳記,但現在時間不夠充裕,只能請大家去仔細閱讀一下有關大師生平的著作吧。

  

  在至尊大宗喀巴的教法中,不僅有阿底峽尊者全部的教法,而且具有能在濁世短暫一生中成就無學雙運的無上甚深奇妙教授。如果認真研讀的話還可以發現:在大師所說的那些「道次第」中,還包括有噶當派祖師「道次第」中所沒有的許多甚深奇妙教授。

  

  從宗喀巴大師傳下來的「道次第」傳承有許多種,但其中最著名和最重要的傳承是「八大引導」,昨天已提到過了。其中《純金》和《文殊口授》二論是單依顯教說的;《樂道》和《速道》二論是配合密法說的。

  

  《文殊口授》引導傳承中簡略的一種——即南傳派傳承的情況——是這樣的:偉大的第五世嘉旺54陛下在《文殊口授》上作了朱批,從而産生出一種較略的道次第。其皈依境,資糧田,浴室等觀想法均與《口授》中傳派不同,有其自己的教授。他將此法傳給了唉巴喇嘛‧降巴仁欽(慈寶)55。唉巴喇嘛又傳給森夏堪欽‧洛桑克尊(善慧智尊),此人智慧卓絕,能在心中設想出各種各樣廣略不同的朱批派教授。爲了斷疑,他決定去請教此論的主人——偉大的五世。在他們會晤期間,發生了一件稀有的事情:一杯茶的工夫,洛桑克尊便聽完了整個教授。洛桑克尊曾任則錯巴寺堪布,其後半生在朗忍卻定(一茅篷名)一心專修,獲得很高的成就。

  

  洛桑克尊傳法于耶巴的大成就者彭措嘉措(圓滿海),在叁個月之內將〔經驗引導〕傳授完畢。此師在心相續中生超殊勝的止觀證德後,在耶巴地區以〔經驗引導〕培養了許多弟子,並由〔勝樂身曼荼羅〕之門獲得悉地;大多數南傳派上師都是這樣的。

  

  此師傳法于唉喇嘛‧喀覺丹達(空行教宏),後者又傳法于堪欽‧根敦绛央(僧伽文殊)。堪欽擔心批注在廣論上的南傳《文殊口授》日久難免會引生誤讀,以訛傳訛,所以他另外編了現在通行的這個本子。起初只有手抄本,後來由嘉傑‧珠康仁波切56刻版流通。

  

  堪欽‧根敦绛央傅法于傑‧昂旺圖朵(語自在力);昂旺圖朵又傳法于達劄堪欽‧丹巴嘉措(教海)。據說丹巴嘉措在達劄求學期間需服青年僧人差役,有一次在劈柴時獲得空性見。他傳法于色脫喇嘛‧格丹(有緣),此師的行傳極爲稀有,他對別人供養的銀子、綢緞、氆氇等從不貪著、也不布施,所有東西都被他扔進附近的一個石縫裏。過了幾代以後,人們還能在那裏找到氆氇,銀幣這類的物品。他不作供施是因爲考慮到,作了之後自己可能會生起傲慢心。

  

  色脫喇嘛傳法于傑‧洛桑群佩(善慧法增),洛桑群佩又傳法于格西土丹惹傑(佛教增長),格西在修持時,先是吟誦《道次第傳承上師啓請》,然後啞然無聲,別人以爲他睡著了,走近一看才發現他正在專心修持。

  

  格西傳法于比丘绛曲脫麥(菩提無著),此人既不是格西,也不是上師什麼的,僅是榜卻寺一名普通的僧人。他住在章日日錯(一茅篷名),每天到一塊小小的青草地去,作完朵瑪供後便一心專修〔道次第〕,由于相續中生起了慈悲心,于是老是坐在那兒哭泣。後來被一牧童發現,覺得一個老人獨自哭泣十分奇怪,便天天暗中跑去看熱鬧。當時,《口授》南傳派引導只有這位比丘才有,由于這一傳承面臨中斷,達劄堪蘇‧洛桑京巴(善慧施)57— —我的勝皈依處大寶上師追隨他受出家律儀——仔細尋訪誰還可能擁有南傳派的引導傳承,結果發現除此比丘獲得引導外,再也沒有別人了。雖然他不指望比丘能經驗引導,但他擔心如果連引導傳承也不求的話,這一傳承會有中斷的危機。于是,有一天與比丘會晤時,他請求說:

  

  「現在,《口授》南傳派的引導傳承除您之外別人都沒有,這個傳承如果中斷的話真是太可惜了,所以請您將傳承傳給我,回頭我再加上教理,把詳廣的教授奉還給您。〕

  

  那位比丘說:「像我這樣的人怎能給別人傳法呢?」他不以爲自己有這個能力。最後終于同意傳法時:比丘將甚深教授集中在一起,完全根據自己的經驗來傳,這使得傑‧洛桑京巴大爲震驚。他後來贊歎道:「我說要將教授奉還給他,實在是令人害臊,他其實是位噶當教授派的大格西!」傑‧洛桑京巴也獲得殊勝止觀叁摩地,並由「身曼荼羅」之門獲得悉地。

  

  傑‧洛桑京巴長期住在洛劄下部的榜忍寺,他弟弟傑‧格桑丹增(賢劫持教),住在達劄上部的拉定日錯(一茅篷名)。格桑丹增幾次請求洛桑京巴來拉定日錯都未能成行。後來,洛桑京巴在定中觀看,茅篷的內外一切全都了了分明。有一次,格桑丹增前來拜訪,他對弟弟說:「我已參觀過你的整個茅篷了。」隨後詳細講述了那裏的景物,包括門前左右二側的柏樹,接著又問道:「你走廊內一大塊白的,搖搖晃晃的是什麼東西?」原來,他在定中看到的是塊隨風搖動的布簾。

  

  洛桑京巴將法傳給他弟弟格桑丹增,後者通過顯密修持也同樣獲得很高的成就。此師每每顯示靈異,…

《掌中解脫 第二天 阿底峽尊者生平與藏地道次第引導的起源》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