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信给那里的上层人士,信中说:「我将尽力迎请尊者到前藏来,你们得到确切消息后,务必马上出来迎接。」因此,当尊者临近前藏时,仲仁波切致书嘎瓦‧释迦旺曲(释迦自在)等前藏诸位法师,希望他们赶紧前来迎接尊者的到来。当以嘎瓦为首的前藏法师着手准备欢迎时,枯敦问信中为何未列入他的名字?当被告知在「等」字中已包括时,他便说:「我难道只属于『等』字中的人吗?」遂别众先行,众人一见也纷纷起程前来迎接。他们全身作藏地大法师的装束,头戴圆顶帽,身披马氅等。当尊者远远看见这群人时,便说:「来了许多藏地的鬼怪。」并用斗篷将自己的头裹起来。后来那些大法师下马换上三法衣前来致敬,尊者才欢喜答礼。
尊者抵达前藏,在那里广转*轮,作了许多对圣教和众生有益的事。尊者在阿里上部驻锡三年、聂塘九年,前、后藏其它地区五年,一共住藏十七年。《噶当教法史》42等说是十三年,说法不一。十七年一说是本派至尊大宗喀巴所主张的,因为那错依止尊者的时间算计,在印度为二年,在藏地为十七年,如他自己所说:「依止伴随十九年 43」。
藏王绛曲沃等以极大的努力迎请阿底峡尊者来藏所产生的最重要成果,以及尊者所说一切法中最主要的就是这部《菩提道灯论》。当尊者准备起程赴藏的时候,至尊度母和尊者的一位上师班智达黑哈那曾授记说:
「子较父戒严,孙较子威严,
曾孙更威严,三代孙更上,复次转败坏。」
〔父〕—是指尊者本人的时代,「子」是指仲敦巴和勒贝协绕等人的时代,「孙」是指三兄弟44的时代,重孙是指朗日塘巴45和霞惹瓦等人的时代,「第三代孙」是指桑结温敦46和桑结贡巴(佛修)47等人的时代。「更威严」的意思是,后一辈的教法均要比上一辈的教法来得兴盛。由于以后的学人不再满足于「道次第」本身,加了一点密咒和随许法进去,因而使传承稍有败坏。
就这样,阿底峡尊者将藏地已隐没的圣教规矩重建了,将苟延残存的规矩增广了,将那些被邪解垢秽污染的佛法妥善清理了,使大宝圣教远离了污垢。
尊者将此《菩提道次第》传给了仲敦巴,仲敦巴请问道:「您为何将密咒教诫授予他人,而将此道次第授予我?」尊者回答说:「因为除您之外,我找不到可托付此法的人。」
尊者将「道次第」教授私下隐密地传授给仲敦巴,仲敦巴则向大众宣讲,后来形成了三种传承:「噶当教典派」,由博朵巴传霞惹巴,该派是在诸大教典基础上讲解《菩提道次第》。〔噶当道次第派〕,由贡巴瓦48传内邬素巴49,配合《圣教次第》讲解「道次第」,比前派稍简略;「噶当教授派」,由京俄瓦传洽域瓦50,配合「缘起心要」51引导等上师教授讲解「道次第」。我的胜皈依处大宝上师叙述赤钦‧昂旺诺布(语自在宝)的口传说,虽然现在不直接以噶当三派来命名,但不表示这三派不存在:研究五部大论52者将大论与《道次第》合起来修,就是「噶当教典派」:如果无法做到这样;但慧力和精进还可以的人,闻思《道次第广、略论》而修,就是〔噶当道次第派〕,这也不行的人,在《乐道》,《速道》等简略教授基础上,具足一切道的要点来修,就是「噶当教授派」。
如前已述,至尊大宗喀巴又将噶当三派合流。至尊大宗喀巴造《道次第》广、中、略三论的情况,前面也已经说过了。如宗喀巴传中所说,他能经常与至尊文殊会面,就像上师与弟子一样,至尊文殊赐给他的显密深法不计其数。所以,此「道次第」也可以说是宗喀巴大师从至尊文殊那里听受来的。尽管如此,宗喀巴大师仍然十分强调可回溯至正法源头大师释迦佛的「远传」。此外,他从不说「净相」、「近传」53之类的东西,这是十分稀有的行传。
当宗喀巴完成了《菩提道次第论》毗钵舍那章以前的部分时,他向至尊文殊作了汇报。至尊文殊和他开玩笑说:「难道我所开示的《三主要道》还不能包括所有的法吗?」
大师禀告说:
「我编写此论,是以至尊所说的《三主要道》为命根,以《菩提道灯论》为所释根本文,在这基础上,再加上许多噶当派教授作为补充而成的。」
宗喀巴开始并不打算着出大毗钵舍那一章,认为这对众生不会有很大利益。然而至尊文殊却对他说:「毗钵舍那章也要写出来,对众生将会有中等的利益。」像这样不可思议的秘密行传还有许多,在这里虽说应该详述大师的传记,但现在时间不够充裕,只能请大家去仔细阅读一下有关大师生平的著作吧。
在至尊大宗喀巴的教法中,不仅有阿底峡尊者全部的教法,而且具有能在浊世短暂一生中成就无学双运的无上甚深奇妙教授。如果认真研读的话还可以发现:在大师所说的那些「道次第」中,还包括有噶当派祖师「道次第」中所没有的许多甚深奇妙教授。
从宗喀巴大师传下来的「道次第」传承有许多种,但其中最著名和最重要的传承是「八大引导」,昨天已提到过了。其中《纯金》和《文殊口授》二论是单依显教说的;《乐道》和《速道》二论是配合密法说的。
《文殊口授》引导传承中简略的一种——即南传派传承的情况——是这样的:伟大的第五世嘉旺54陛下在《文殊口授》上作了朱批,从而产生出一种较略的道次第。其皈依境,资粮田,浴室等观想法均与《口授》中传派不同,有其自己的教授。他将此法传给了唉巴喇嘛‧降巴仁钦(慈宝)55。唉巴喇嘛又传给森夏堪钦‧洛桑克尊(善慧智尊),此人智慧卓绝,能在心中设想出各种各样广略不同的朱批派教授。为了断疑,他决定去请教此论的主人——伟大的五世。在他们会晤期间,发生了一件稀有的事情:一杯茶的工夫,洛桑克尊便听完了整个教授。洛桑克尊曾任则错巴寺堪布,其后半生在朗忍却定(一茅篷名)一心专修,获得很高的成就。
洛桑克尊传法于耶巴的大成就者彭措嘉措(圆满海),在三个月之内将〔经验引导〕传授完毕。此师在心相续中生超殊胜的止观证德后,在耶巴地区以〔经验引导〕培养了许多弟子,并由〔胜乐身曼荼罗〕之门获得悉地;大多数南传派上师都是这样的。
此师传法于唉喇嘛‧喀觉丹达(空行教宏),后者又传法于堪钦‧根敦绛央(僧伽文殊)。堪钦担心批注在广论上的南传《文殊口授》日久难免会引生误读,以讹传讹,所以他另外编了现在通行的这个本子。起初只有手抄本,后来由嘉杰‧珠康仁波切56刻版流通。
堪钦‧根敦绛央傅法于杰‧昂旺图朵(语自在力);昂旺图朵又传法于达札堪钦‧丹巴嘉措(教海)。据说丹巴嘉措在达札求学期间需服青年僧人差役,有一次在劈柴时获得空性见。他传法于色脱喇嘛‧格丹(有缘),此师的行传极为稀有,他对别人供养的银子、绸缎、氆氇等从不贪着、也不布施,所有东西都被他扔进附近的一个石缝里。过了几代以后,人们还能在那里找到氆氇,银币这类的物品。他不作供施是因为考虑到,作了之后自己可能会生起傲慢心。
色脱喇嘛传法于杰‧洛桑群佩(善慧法增),洛桑群佩又传法于格西土丹惹杰(佛教增长),格西在修持时,先是吟诵《道次第传承上师启请》,然后哑然无声,别人以为他睡着了,走近一看才发现他正在专心修持。
格西传法于比丘绛曲脱麦(菩提无着),此人既不是格西,也不是上师什么的,仅是榜却寺一名普通的僧人。他住在章日日错(一茅篷名),每天到一块小小的青草地去,作完朵玛供后便一心专修〔道次第〕,由于相续中生起了慈悲心,于是老是坐在那儿哭泣。后来被一牧童发现,觉得一个老人独自哭泣十分奇怪,便天天暗中跑去看热闹。当时,《口授》南传派引导只有这位比丘才有,由于这一传承面临中断,达札堪苏‧洛桑京巴(善慧施)57— —我的胜皈依处大宝上师追随他受出家律仪——仔细寻访谁还可能拥有南传派的引导传承,结果发现除此比丘获得引导外,再也没有别人了。虽然他不指望比丘能经验引导,但他担心如果连引导传承也不求的话,这一传承会有中断的危机。于是,有一天与比丘会晤时,他请求说:
「现在,《口授》南传派的引导传承除您之外别人都没有,这个传承如果中断的话真是太可惜了,所以请您将传承传给我,回头我再加上教理,把详广的教授奉还给您。〕
那位比丘说:「像我这样的人怎能给别人传法呢?」他不以为自己有这个能力。最后终于同意传法时:比丘将甚深教授集中在一起,完全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传,这使得杰‧洛桑京巴大为震惊。他后来赞叹道:「我说要将教授奉还给他,实在是令人害臊,他其实是位噶当教授派的大格西!」杰‧洛桑京巴也获得殊胜止观三摩地,并由「身曼荼罗」之门获得悉地。
杰‧洛桑京巴长期住在洛札下部的榜忍寺,他弟弟杰‧格桑丹增(贤劫持教),住在达札上部的拉定日错(一茅篷名)。格桑丹增几次请求洛桑京巴来拉定日错都未能成行。后来,洛桑京巴在定中观看,茅篷的内外一切全都了了分明。有一次,格桑丹增前来拜访,他对弟弟说:「我已参观过你的整个茅篷了。」随后详细讲述了那里的景物,包括门前左右二侧的柏树,接着又问道:「你走廊内一大块白的,摇摇晃晃的是什么东西?」原来,他在定中看到的是块随风摇动的布帘。
洛桑京巴将法传给他弟弟格桑丹增,后者通过显密修持也同样获得很高的成就。此师每每显示灵异,…
《掌中解脱 第二天 阿底峡尊者生平与藏地道次第引导的起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