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那種情況也沒有跟他說任何一句話。牙膏沒了,常住還有牙膏,在山上時就我們倆人,在他那保管。但也沒有說:“我沒有牙膏。”最後把外面的牙膏皮撿回來再抹,就那麼打七。
醫療的保證只是隨緣,首先建立在不求人的基礎上。就是這麼一個道場,大家應該清楚。特別是有人有病,出家以後一旦不給藥,他就生煩惱:怎沒給我藥啊?不給我更多的藥,我有病不知道嗎?怎麼不找好大夫看看?給找了好大夫,他認爲你看得不准。這樣就“躺在”常住上。這就不是修道,這是來療養來了。咱們僧團的這種修行方式,是不允許這種情況存在的。我們是來了脫生死的,生命是無常的,今天存在,也可能明天沒有。不管它有和沒有,我們都是嚴持不求人的戒律。只能爲法而犧牲,不能爲這些病苦啊、藥物所轉,而丟掉了佛法。
這裏還有很多例子,有一些師父去看病,如果是女護士,甯可不看,扭頭就走,不治了。這病很危險,不看有生命危險,那也不看,守住戒律。最後感動得醫院都派男大夫來給看。就是這樣,持戒爲第一,絕不爲自己的身體等等活著,必須爲戒活著,這才是我們出家人的本分。所以說有了工傷,常住以慈悲角度來講,是應該關心和關懷的,根據條件盡量去做;對自己來說,必須放下才對,無所求。
“以後此人就是功臣嗎?”我們這裏不講功臣不功臣,每個人的業力自己了,成佛也是給自己成。不存在功臣的問題,每個人都有一段修行曆史。因爲有病或受傷,就認爲自己是功臣了,這樣就會障道,反而被病給欺騙了。本來有病是促使我們更加認識無常,更知道病苦來了是不等人的——病苦來了都這麼難受,生死來的時候更危險。所以說要精進起來,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受傷、不怕死,勇敢起來,隨時要爲佛法付出生命,而不求一絲一毫的功臣之報。什麼名垂青史等等,沒有那回事。我也常說,甯可死在臭水溝裏也不回到俗間。爲什麼甯可死在臭水溝?沒有半點圖一個什麼光輝的形象啊,給後人留下什麼之類的,沒有這個意思。
所以說,這“功臣”二字對我們來講沒有意義。我們感謝叁寶還來不及呢!哪來的功臣?真正的功臣就是機會,給我們機會,幫助我們成就的機會,那才是功臣。不要認爲自己是功臣,如果自認爲自己是功臣,那你就錯了,你就修不動道了。這個問題還真得好好認識。如果不好好認識,將來就是一個誤區,會跌倒爬不起來。所以說這裏就是一個法寶,就是甯死不求人,凍死不求人,窮死不求人,餓死不求人,病死也不求人。就是這麼樣活著,有骨氣地活著。能活就活,不活就拉倒。有因緣我們也不放棄看病,但必須是如律如法地,不如律不如法也不看。人身難得,得到人身不是保護它,而是用這個人身來證佛道,來給世間留下正氣,這叫人身難得。不是說人身難得,我可得保護它。你保護得再好,沒有骨氣,還是行屍走肉一個,像沒有精神靈魂的屍體一樣,沒有意義。
●聽話幹活的目的
——聽話幹活,這是咱們的一種方式,就是放下我執,放下煩惱,放下你的生死輪回。
下一個問題:我們要報師恩,就用聽話幹活的方式行嗎?
報師恩,就是說我們要按照佛的戒律去做。什麼叫“聽話幹活”?這句話呀,原先鞍山有一個市長的秘書看了,他對這話理解很深,他說這句話就是雲門的“吃餅去”,趙州的“喝茶去”。他給了極高的評價,還曾經寫過一首偈子。聽話幹活,這是咱們的一種方式,就是放下,放下我執,放下你的煩惱,放下你的生死輪回。所以說這個方式是很好的,通過很多的實踐,能闖過很多的難關。
我以前給大家也講過,在五臺山齋堂的時候,有個老做飯的,就是去的比我早。後來他到小竈去了,就是病號竈。我在大寮負責,我們做飯做菜,每一天都很忙,從早晨忙到晚上。有時候好幾百人吃飯,最少也得上百人。大寮一共就叁個人吧,連燒火的四個人,你想才多少個人幹活,那很忙的。有一天,他來告訴我說:“我那邊不蒸饅頭啦,你這塊蒸饅頭給我帶點,好了你給我送去。”還得讓我給他送去,他啥事沒有,還溜達,還得讓我給送去。剛有點想說我這裏忙,後來一想,自己的原則就是依教奉行,聽話幹活。好,心裏一說,依教奉行,雖然滿心有點不願意,但也去了,趕緊給送去。
送去了以後,他告訴我:“你給我炒菜。”他不讓我回來,有客人,叫我給炒菜。後來幫他炒菜,炒完菜:“你給我送上去。”這是有外來的客人,妙江大和尚招待他們,這時又把菜給送上去。完了回來,一會那邊客人就給錢了,有一居士給錢,一人一個紅包。我又趕緊把錢給送回去,告訴:“我不要錢。”他們這就愣了,還不要錢,瞅著我,還挺怪。後來一看,趕緊走吧,這時候他才放我走。從整個過程中,表面上看他是懶惰,而需要我去幫他,但實際上是他給了我一個鍛煉的機會,鍛煉不要錢的機會,也成全了我的依教奉行。
這樣的事很多。有一次上百人吃飯,粥怎麼也得剩半桶。就這麼粗那種小桶,怎麼也得剩半桶到一桶。因爲鍋底的,再加上打完剩點邊,劃拉一起得剩半桶、一桶。人家告訴:“你明天哪,不許剩!”我當時就愣了,他馬上說:“依教奉行!”我還沒說呢,他就說依教奉行。好,我這就啥話沒有了。
第二天就開始淘米,淘米時還想著這個事,到底下多少米好呢?下少一點,大家還不夠喝,這可能不剩,但這不允許啊。不夠喝,那也不允許,還得夠喝,還不允許剩。少放一點?我就在那合計。我記得好像是也沒減少,也沒增多,還繼續那麼做。想著想著忘了那碼事,粥也做完了,也開飯了。等到都吃完的時候,往回打掃時才想起這回事:“哎呀!他告訴我不許剩,我也不知道外面剩沒剩啊?要是早知道,叫別人多喝點,也能過去。”什麼安排都來不及了,也不能宣揚它,這必須得實事求是嘛!最後連桶裏剩的都打掃在一起,掃得幹幹淨淨,就剩了小半碗。連沙子石子都有,那粥都有石子,總共就剩了小半碗。大家你瞅瞅我,我瞅瞅你,誰也沒吱聲。也沒人表揚你,說你這真沒剩,也沒有。完事就過去了。
就是說,一個人如果能夠依教奉行,也就是用聽話幹活的方式修行,會改變外在的事物。人有無窮無盡的力量和智慧,只是看我們用什麼方式來處理。如果你用一種取巧的方式,必然得一個虛妄的果;如果你用真實心去做,必然得一個真實的果。剛才講了這個聽話幹活,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聽話幹活就是報師恩,也就是報佛恩。什麼叫聽話幹活?就是去掉我執,就要真實。
誦楞嚴咒滅宿習
——我們的習氣毛病,一心誦楞嚴咒是可以去掉的。
第一個問題:“若有宿習不能滅,汝教是人一心誦楞嚴咒”,請師父開示,具體是哪些宿習?
具體來講有哪些?就是貪嗔癡。要再具體一點,我們身上的毛病都是宿習,沒有一樣不是的。只不過有善惡的區別,有一些是惡的,有一些是善的宿習。但這相對來說是善,如果和真善對比,它那些就變成惡了。
我們的習氣毛病,一心誦楞嚴咒是可以去掉的。誦到一心的時候,沒有什麼宿習不可滅除的。因爲楞嚴咒它是佛的舍利、佛的光芒,無量光。有這個光一現前,黑暗沒有不照破的。宿習就是黑暗,黑暗去掉了,這個宿習也就破了。所以說楞嚴咒——這大佛頂的心,是無上咒,絕對能去掉宿習,這個不用懷疑。
第二個問題:讀誦《楞嚴經》能不能像楞嚴咒那樣滅除宿習?
《楞嚴經》就是講解了楞嚴咒,都能滅除宿習,這個大家不用懷疑。特別是斷欲,非常好,而且能提起正見。
●恭敬心的意義
——沒有恭敬心不可能得到佛法,一切佛法從恭敬中來。
下一個問題:恭請大德開甘露門,教導我們如何了脫生死,離苦得樂。恭請師父慈悲開示,如何對叁寶起恭敬心?
這個問題前幾天已經答了,我再繼續講一點。如何對叁寶起恭敬心?首先,你得認識什麼叫叁寶。叁寶就是你的佛性,所以對叁寶有恭敬心,也就是你對你的自性叁寶有信心;也就是對你的佛性有信心;也是對你的佛性進行開發;也就是對你的佛性進行使用;也就是讓我們遠離現有的所有的苦。恭敬叁寶能離一切苦厄、一切災難。這個例子比較多,我們都知道,有的恭敬叁寶化險爲夷,有很多的病苦都遠離了。更主要的是能夠破除堅固的煩惱,真正得到了清淨心。由于恭敬心,我們就能夠修得佛法,能了脫生死,能渡過生死苦海。所以說恭敬叁寶是非常重要的,沒有恭敬心不可能得到佛法,一切佛法從恭敬中來。
如何對叁寶起恭敬心?我們知道,對佛寶要經常上香、禮拜和瞻仰,經常在佛寶前忏悔,得到佛寶的加持。我們知道,對法寶應該生起極大的恭敬心,因爲法寶是渡苦海的筏,教導我們如何了脫生死。佛講了叁藏十二部,處處都在對治我們的貪嗔癡。沒有法寶,我們就沒有辦法了脫生死,法寶對我們來講是很重要很重要的!所以說要以佛爲師,以法爲師,以戒爲師。對法寶,即使是一張紙、一個字我們都要恭敬,都要禮拜,都要用生命來護持。你看咱們這個香的包裝上有一些字(佛菩薩聖號),或是這個佛菩薩像,我們都剪下來貼在本上。
以前行腳的時候,撿到一些佛像,就是泥塑的我們也都撿起來,送到一個地方去保存。在盤錦的時候,別人扔掉了很多佛像,大家一起去挖掘,都給找出來。由于這種恭敬心,就遇到了一個因緣。這是頭兩年,兩年還是叁年了?大連有一批佛經被送到廢品收購站,馬上就要化爲紙漿了,都扔在不幹淨的地方,豬圈附近。後來居士來電話,問這種經書怎麼處理。我說全力搶救,有多大能力就用多大能力搶救。他說:“這麼多經書,有八噸,往哪兒送?”我說:“都送我們這來,就哪怕掉一張紙,掉個頁,我們也要。”有的都沾上了埋汰東西,拿水洗,也要。由于這樣的恭敬,所以說我們的藏經樓,你看這書一…
《二〇〇六年爲發心居士開示系列之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