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二〇〇六年为发心居士开示系列之六▪P2

  ..续本文上一页。恃是不复求进,命欲尽时见四禅中阴相来,便生邪见谓无涅槃,佛为欺我。生此恶见,故失四禅中阴,便见阿鼻泥犁中阴相,命终便生阿鼻地狱。诸比丘问佛:某甲比丘,命终阿兰若,生于何处?佛言是人生阿鼻泥犁中。诸比丘皆大惊怪,此人坐禅持戒,何尔耶?佛言:此人增上慢,得四禅时,谓得四道。故临命终时,见四禅中阴相,便生邪见,谓无涅槃,我是阿罗汉,今还复生,佛虚诈我。是故即时见阿鼻泥犁中阴相,生阿鼻地狱中。)

  所以说,我们在修行中一定要有一个大的心量,不要怕,要敢于走这条路。因为这个识,这个想法和这个念头,本身就是妄想。你要不把这个看破,就执著了一个粗的妄想、或细的妄想或微细的妄想,甚至幽隐的妄想,时隐时现。一会说你看我这什么都没有了,一会妄想又出来点,说:噢!我还在。一会清醒,一会不清醒。他觉得清醒呢,就说明我还活着;不清醒了,他就以为我就完了。这是处在幽隐这个状态,妄想时隐时现。他不知道,当你想的时候,那是妄想;当你没想的时候,错以为是清净,这就是一条岔路的。所以不能住在这里,而且要勇敢地——也不是说你要用心念去做,而是如如不动,继续修持,不住。

  就像人走过街道,两边摆的摊,我低头,连瞅都不瞅。这个功夫得靠什么来做?经行。经行里讲了,遇到水,踏水而过;遇到石头,踏石头而过,培养一种直心。因为我们的心都是弯曲的心。很多的事情,遇到物质我们都弯曲,何况处在这个环境,会更弯曲。因为他这时的心不受这个粗的思想思惟的支配,而是微细的,所以这全靠你平时的锻炼和习性。你平时锻炼出定力,不加分别,有滩水,我马上过去,甚至这个石头很大,我马上站上它过去,也不怕别人笑话。表面上你在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情,也就是找苦受的事情,但在这个时候它就起作用。到时候你修到这个色界呀,无色界啦,它就起作用,就不会在这上起分别了。你想一想,这么大的事情,你不提前准备,到时候能好使吗?

  有的人说:“我临终啊,念句阿弥陀佛就往生西方。”有时候你不知道,习性就把你拽回来了,不知道拽哪个“国家”去了,这都很可怕的,所以我们在平时的修行中必须认真,不能放松自己,不能说依靠着外来的力量,必须依靠你自己实修的力量,改造你的习气毛病,这才行。

  戒律就是改变我们的习气毛病和执著。执著不是持戒,持戒不是执著,持戒是去执著,没有戒律就是执著。有的人说持戒是执著,那是乱说。没有戒律才是执著,所以大家一定要清醒,千万不能上当。因为真正了脱生死的时候还得靠自己,不是靠他那句话,他不能帮你了脱生死。甚至他那一句话能把你从本来已经要成功的道路上给拽回来,我们一定要警惕。

  在修禅定之中,一个是要长时间地坐。不光坐禅时候修,任何时间都可以修,就是从行道中可以体会到这个修禅定。那我们做饭能不能修?也是能修的。虽然我这面做饭,但我不去想,不去分别,把念头系在一处,这就可以修,而且还非常清净。

  以前跟大家讲过,我原先没出家之前,在药局给人发药。外面的人男女老少很多,都挤着抢药,手往那窗口里伸,很乱。我也不瞅他们,老啦少啦,男啦女啦,不管,我就是照方拿药。拿完药,在往外递药的时候,我也不看他的手,也不看这个人是谁。拿到谁的药方,我就递给谁,也不抬头瞅他,就是不观察,我就集中我的精力去拿药,不要错了,把心制在一处。后来逐渐就感觉到外面没有声音了,偶尔一抬头,一看这人,原先都不站排,这会儿人都站排,站得整整齐齐的,就像部队训练似的,而且没有一个人显出一种烦躁,都是一种非常清净的状态,非常好。后来收款处的人就跟我讲,说你一发药的时候,外面就会站排的,站得可好了,不用维持秩序,也不用人告诉。实际上我连瞅都不瞅,不但不瞅而且不去分别,反而起到了这个有秩序的作用。就是说你制心一处的时候,没有什么完成不了的,而且还非常准确,就像我们说的一种自动化似的,既修行又能够利于事业。这个大家慢慢体会,有时候体会多了,可能比我还好。

  这个禅定随时都要修,由于我们这样修禅定,而且不分别,才能生起大愿。这个愿心从哪出?得从这里出,从戒定才能生出真愿。什么是愿力?愿力就是智慧。我们平时说的那个愿,那只是像上体下清老和尚讲的,是“牙疼咒”。他说只是牙疼咒,止止牙疼,只是牙疼咒。就说明口头发愿并不真实,虽然我们发了,但是很快就变了。你看看咱们有些走的,平时发愿“师父,我这一辈子都不走”,有的刚说完,第二天就走了。这个愿它不坚固,那都是口头上的愿,自己根本就做不了主。我们想发愿,必须用戒律产生了定力,所发出的愿才会真实的。好,这个问题讲到这里。

  ●出坡受伤是消业

  ——这正是重报转轻报,是很难得一个机会,也是锻炼我们无相的一个机会。

  下一个问题:在出坡时,时有有惊无险的事情发生,也有的受点小伤,或多或少地受了大伤。对受伤而言,有的认为是工伤,对吗?常住应负责医疗费吗?以后此人就是功臣吗?恭请师父慈悲开示。大众薰修希胜进。

  在出坡的时候,因为我们还有很多的工程要完成,还有很多事要做,有时候有惊无险的事情也常发生,应该警惕,不应该发生这个事情。但是也难免受点小伤或大伤,比如有的居士骨头摔坏了,脚扎了,腿受伤了。他们都默默地忍受,没有怨言,这都非常好。

  为什么在常住出坡的时候还能受伤?也就是重报转轻报,所以是很难得的一个机会,也是锻炼我们无相的一个机会。对受伤者而言,大家应该关心、爱护、称赞。而在受伤者自己来看,应该看成重报转轻报,是难得的一个机会,是常住给我们的一个因缘。比如说腿受伤了,只是腿受伤,腿还没断。本来有断腿的可能,但是由于护持三宝而重报转轻报,只是受点小伤,同时又产生了定力。我们应该生起极大的感激之心和欢喜,这才对。

  有的认为是工伤,对大家来讲,认为为常住办事是工伤,是正确的。对个人来讲,如果认为是工伤就不正确了,你本来就是自为公家。但是你要知道,这是一个了业很好的机会,别人都没得着,你得着了,这事是你自己偏得。所以自己不能认为这是工伤,而有所要求,这种心就是一种不正确的概念了。但这个问题,由常住和大家来认可,大家认可了,我们还得谦虚:“这是我自己不加小心碰的,这是个了业的好机会。”这样才是正确的。

  所以说一个伤出来,有两种对待的态度,这就直接关系到你了脱生死是否圆满的问题。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就是说你用什么心态对待,你会得到什么样的果报。如果以正确的心态对待,顺着这个病就会生起更大的定力和智慧。由于你心态的正确,很多的业力马上就会消失,甚至余业也会消失。有的心态不正确,虽然是消了一部分大的业力,但一部分业力又拿回来了。所以说不彻底,就像做手术似的,这个肿瘤啊,大面积抠出去了,那个小边还没抠出去。没抠,过几天又长出来,这就不合适了,还得做手术。所以我们对待这个工伤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我们了业的好机会,难得。也说明受伤人确实敢冲于前面,敢于拼命,这是好的。但是受伤以后的认识更重要。

  “常住应该负责医疗费吗?”从常住这个角度来讲,应该是帮助解决看病问题。因为常住没有钱,所以不能说常住负责医疗费,只能是常住帮助解决,想办法尽可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记得我们刚来大悲寺的时候,亲顿师父心脏病犯了,犯的心绞痛,呼吸也上不来,那时我们大家没有任何医疗的能力,包括一辆车也没有,还是晚上,这地方非常偏僻。只能是吃点硝酸甘油,但是吃多也没有用,还是疼,满头大汗,都是束手无策,无可奈何。因为没有钱,也不能送医院,又没有车,又不能求居士,因为是无所求嘛,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拼命,活就活下来,死就死了。他也没有怨言,也没有说,师父啊,你赶紧给我看病去啊,我不行了,没有这个。一点也没有怨言,就是疼。那种疼,大汗淋漓的,我们看着真心酸,特别是对于当师父的来讲,那就是不得了了。为什么现在有很多的医疗设备和一些药物,其中从这次教训里也吸收不少经验。

  后来有个师父突然想起来,有个居士在临走的时候,说那么一句话,说:“你有什么事赶紧给我打电话。”突然想起这句话,这才敢给他打电话。打电话,他问什么事,把事说了,他马上告诉送医院,一切由我来办。这才对他的病进行了缓解治疗。如果没有这个人,我们只能挺。知不知道其他居士电话?也知道,但不能求人,死也不求。

  所以常住应该负责医疗费的话,在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就是这么个道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我们有什么能力,尽什么能力;没有能力,那我们只能说自己的果报如此,也只能是这么等着了。如果想修行,想了脱生死,还要找一个负责医疗费的地方,我看那你还不如回家呢,就没有意义了。因为这些出家人都是豁出命才出来的,之所以能有今天这么一个道场,都是拿命换来的。包括对待病苦,现在还是一样。虽然我们有了一点医疗设备和药物,如果常住没给他发,他也不会吱声。说你给我这药,给我那药,他也不会吱声。

  你像亲藏师,打戒七诵戒的时候,前半舌头已经肿得厚厚的,通红通红的,他也没说要一片药,要片含片,说师父我舌头不行了。只是在那诵得语言都不清楚了,别人发现了,才给他找药,才上上药。像亲昌师,自己管药,从来不给自己找药,说我吃这个药,我吃那个药,没有那样。

  原先我闭关也是一样。那舌头,口腔溃疡,没有办法,最后抹牙膏。那时候茅蓬也不是一点药没有,只要跟亲藏说一声,就会找来药,或是居士就能给买来药。居士每天上山都问:“师父有什么事赶紧告诉我。…

《二〇〇六年为发心居士开示系列之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参禅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