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觀綱要(智圓法師)▪P15

  ..續本文上一頁比喻來說明。鏡子前的人有什麼表情,鏡子裏就現什麼影像,完全一一對應。現在觀察:鏡子裏的影像是獨自成立的嗎?當然不是!因爲:鏡子前的人一離開,就沒有了影像,影像完全依人而現。做一個表情,鏡子裏馬上就現這個表情;做一個手式,鏡子裏又現這個手式。所以影像是依他而起,無有自性,這就叫緣起。(注意:按照此處的道理思維,很容易體會到緣起的影像無自性。)無自性的反面是獨立自成,也就是即使沒有鏡子前的人,也有鏡子中的人像,這顯然不成立。

  我們的心就像是鏡子前那張臉,而鏡子裏的影像比喻心幻變出的現相。山河大地,花草樹木,情與無情,無量無邊的顯現,就像鏡中顯現出的影像。那麼怎麼會顯現這些影像呢?這是依于識田中所熏的器情萬法的種子成熟而變現的,並不是自己成立出來。

  又比如夢中會顯現各種境界,有很多善惡苦樂的夢中劇,一幕幕的夢境顯現出來,就好像從鏡子裏顯現影像那樣。怎麼會顯現夢境呢?因爲心上熏了種種習氣,習氣成熟就從夢心裏顯現種種夢境,並非無緣無故地顯現。

  比如,同一條河的水,以地獄衆生的嗔恚習氣,顯現爲烊銅;以餓鬼的悭貪習氣,顯現爲膿血;以人的習氣,顯現爲水;以天人的善業習氣,又顯現爲甘露。這種種的顯現,只是觀待種種的習氣而現起,全都是以習氣力而自現的。這樣會觀察到萬法的作者是心。

  觀察內心的緣起,無非是自己的心如是如是地造作,就如是如是地顯現。一切都是由自己的心顯現的,心外別無顯現。比如六道衆生同時站在恒河邊上,各自見到的景象都不同。其實,恒河不是心外的存在,只是衆生心前所現的相。這樣,不同類的衆生由于有不同類的習氣,就顯現不同類的相。

  在地獄衆生的心前,顯現的是熾熱的烊銅水,因爲嗔業習氣只變現出這樣的相,而絕對不會變現出水來。所以不能安立地獄衆生心前有恒河水,唯一是以他心前如何顯現來安立緣起。餓鬼由于有悭貪的業習,心前就變現出膿血的相。他心前緣起的顯現如何,唯一是以他心前顯現的膿血來安立,此外任何安立都不符合事實。在人的心前顯現的是水的相,能夠解渴、清洗、灌溉。以天人的福業習氣,變現爲甘露,而人類沒有這樣的福報,就不會現甘露的相。總之,每一道的器世界只是這一道衆生的同業習氣所現,衆生的業習氣相同,就在各自的心前變現出相同的器世界相。

  觀察身體時會更明顯地見到,身體狀況如何,完全是自心緣起的顯現。心肝脾胃等五髒六腑是怎麼排列的?各是什麼狀況?又是如何運作的?這些通通是自己的心顯現的。身體出現疼痛,也是自己心上的業習氣力變現出來的。

  如果去修行,也會有轉化。自己獲得何種修行境界,外在的器界和內在的根身就會發生相應程度的轉變。如果修行得力,轉得就快,身體、境緣等各方面狀況都會很快變好。如果有禅定的力量,那更加會轉變。比如安住四禅的時候,就會顯現色界的境界。或者在有漏的禅定中,觀想十方都是白骨,就會現白骨;觀想十方都是水大,就會現水。這都是以心上習氣的力量而精確地顯現。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的作者。

  同一個人,伴隨著他習氣的改變,而有顯現的變化,習氣淨一分,顯現亦淨一分;習氣染一分,顯現亦染一分。一切苦、樂都是觀待自心而假立的,心不執著,則如木石般毫無感受。譬如,執著夢境,則顯現利益和損害;而識得夢境虛妄,心無執著,夢現也無利無害。凡夫身上發生的利、害,都只是自己的心執著而已,觀待心才成立,不觀待心則無法自成。

  苦樂也是觀待心假立的。比如一堆糞,在狗的心前是美味,在餓鬼心前是火炭,在人的心前是臭穢的糞便。你說這堆糞到底是苦還是樂?在瑜伽士看來,這堆糞本來清淨。狗看了非常喜歡,一群狗來爭吃這一堆糞,這是它內心的習氣所致。而我們人以自己的習氣認爲這是不淨糞,沒有任何樂可言。

  一頓飯吃得難受還是舒服,也是以心假立的。這可以從習氣轉變的現象作觀察。比如一個上海人喜歡吃甜食,下放到江西,就得吃辣。起初吃辣是一件苦事,但是過了一年,吃辣已經成了非常喜歡的事,這就是習氣變了。同樣吃一頓飯,有人會覺得很難吃;修行很好的人,可以吃得很舒心;身體不好時,吃起來就淡然無味,這都是隨著心而變化。

  又如,我們會發現,外國人的飲食中國人感覺特別難吃,他們怎麼可以吃得那麼津津有味?有人喜歡吃臭,而一般人連聞都不願意,他卻吃起來很香,這都是各自的習性所致。全中國東西南北飲食習慣各不相同,所謂的味道好,唯一是隨著心假立的。假如心不執著,真的會和石頭一樣毫無感受。

  同樣吃飯,不執著的時候,比如一個修行高的人,觀爲空性,則不會執著是甜是辣。或者當時心執著在其他地方,會“食而不知其味”。原先吃肉很有味道,後來把肉觀想成蓮花,吃起來就沒有肉的味道。或者原先沒吃素時,根本不覺得肉有一股難聞的腥味,吃起來香噴噴的。但是吃素的習氣一旦加深,別說是吃肉,連見到肉的顔色、聞到那股味道都會惡心難受。習氣還可以繼續轉變,如果變成像濟公和尚那樣,肉又成甘露了,無利無害。這都是習氣不同所導致的。由此說明,苦樂都是觀待內心而假立的。

  聲音的境也是如此,如果有執著,就會很在意,認爲這悅耳動聽或者粗糙難聞,其實聲音的境本身有什麼好聽、不好聽呢?同樣的聲音傳來,假如能觀空,聲音就像空谷回音,正現的當下絲毫不可得,爲什麼要執著它呢?一個贊美的聲音,本身只是空谷回聲,如果心裏執著,立即就有感受;如果不執著,真的如同空谷聲。贊歎的聲音,毀罵的聲音,引生貪心的聲音,引生嗔心的聲音等等,聲音可以有無量種。隨著自己的心如何假立,就會生起相應的感受,這都是被聲音的假相所轉,主人公迷惑顛倒了,七情六欲就都會生起。

  此處點明,心才是作者,心如是執著,就會顯現如是的境,由此發生利害,不執著就無利無害。夢中現的境界,醒覺時看來,確實連一個微塵都得不到。真正有智慧的人,面對種種夢境時,心裏沒有任何執取,既不會去攀緣,也不會去逃避,不會在這上面動心。而一般人卻時時落在執著中。其實,心裏不動念才是正確的,認爲好是做夢,認爲不好也是做夢,都是夢中事。認爲好,會覺得有利益;認爲不好,又會覺得受了損害。

  本來夢境是無利無害的,只因爲自己的心執著才覺得有利有害。比如夢見烈火熊熊,如果執著真的有火,火會燒死自己,那就會生起恐懼,拼命奔跑。等跑到了安全的地方,于是想:終于脫離了火海,我得到利益了。其實,因爲執著夢境實有,才認爲遭遇災害,後又獲得利益;如果不執著夢境,則不會對自己造成利害。

  以上是解釋夢境。事實上,面對心前這一切色聲香味觸的境界,可以觀察:如果自己心裏有執取,那一定落在利害這兩邊。比如一個人來了,可以認爲他對自己有損害,也可以認爲他對自己有利益。而如果不起任何分別,境界只是現一下就過去了,無利無害。

  又如,一部拖拉機突突突的聲音,如果執著了就覺得它特別討厭,對自己造成了損害。這樣,自己也會覺得非常難受。如果心能放開,認爲一切萬物都是好朋友,它也不例外,不把它當成敵人,那心態就完全不同,變得安樂自在。

  我們身心上産生的利害,都只是自己的心執著而已,觀待心才成立的,不依靠心而獨立産生的利害是絕對沒有的。

  總之,善惡、親怨、高低、多少、自他等無不是由心而立。

  親怨有自性嗎?其實只要以稍微寬廣的視野觀察,就會發現親怨確實只是分別心假立的。在境上並沒有固定的親人或怨敵的自性,自己的心假立他是親人或怨敵,就成了親人或怨敵。

  比如一個人向自己臉上吐一口唾液,他到底是親人還是怨家?以我愛執來維護自己的話,一定認爲這是汙辱我的敵人。菩薩道的行者,則認爲這是成就忍辱的逆增上緣,是成就自己的善知識。從前世來看,他曾經無數次做過我的母親,母親吐一點口水有什麼關系呢?今世是親人,但前世曾一萬次殺害過自己,所以哪裏有固定不變的親怨自性呢?從現相上看,他是迷亂的衆生;從實相上看,他是萬德莊嚴的佛。“他是誰”完全由心設立,完全取決于心如何看待。

  高和低也是相對而假立的。比如在山區,山腳下叫做低,山頂上叫做高,但是山腳下相對于一個沿海城市又非常高。或者,倒過來看,又成了山腳是高、山頂是低。所以高、低是心虛假安立的。

  多和少也是以心假立。一堆米,是多還是少?相對一粒米來說,是多;相對一倉庫米來說,是少。將這堆米分爲微塵,又成了無數。所以,所謂的多和少都是由自己的心來安立。連我們穿衣服也是如此,一個人認爲:我衣服不多,就這幾套。他這是相對衣服多的人來說的,而另外一個修行人,認爲衣服太多了,兩叁套就足夠。所以都是人的心假立的。

  自和他也是如此。自他相換,如同此山和彼山:身在此山,那邊就成了彼山;到了彼山,彼山又成了此山。同樣,我們執著一個五蘊是自己,它以外的就成了他;如果把另一個身體認作自己,原來的身體又成了他,所以自他完全是以心假立的。入胎的時候,父精母血是他,可是執著那是自己,後來就成了自己的身體。或者本來只是一顆樹,樹神卻可以將它執著成自己的身體。

  又比如前世是一個藍眼睛、黃頭發、白皮膚的英國人,後來投胎爲一個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的中國人。原來執著英國人的身體是自己,認爲中國人是外國人。現在做了中國人,執著這是自己,又認爲英國人是外國人,而且看到前世那具身體,會認爲那是別人。凡夫根深蒂固地認爲這是自己,那是他人。如果修自他相換,把執著的對象換過來,又會待人如己。

  善惡的觀念也…

《中觀綱要(智圓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