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叁)▪P2

  ..續本文上一頁大士做爲(「作爲」)代表,總攝了會場上一切菩薩;彌勒菩薩是當來賢劫千佛出世期間一切菩薩的上首,所以以彌勒菩薩總攝賢劫的一切菩薩;賢護等十六正士是大會裏無量無邊前來集會的在家菩薩的上首。

  這樣才知道宣說《無量壽經》的法會有多隆重、多盛大,也才知道這樣一種氣象,實際反映的是彌陀願海覆蓋十方叁世的極大的攝受力,無論是攝受面、攝受時間都是廣大無邊,在未來多少尊佛出世期間,始終不斷地攝受衆生。所以這願海是在永無止息地、周遍地攝受衆生,也因此在宣說阿彌陀佛願海的法門時,極其盛大、隆重!

  丙二、廣贊菩薩會衆鹹遵普賢大士之德分叁:一、總明;二、廣顯;叁、結說。

  丁一、總明

  皆遵普賢大士之德,具諸菩薩無量行願,安住一切功德之法。遊步十方,行權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

  這句經文分成五段來解釋:第一段是“皆遵”;第二段是“普賢大士之德”;第叁段是“具諸菩薩無量行願”;第四段是“安住一切功德之法,遊步十方,行權方便”;第五段是“入佛法藏,究竟彼岸”。

  第一、皆遵

  所謂的“皆遵”,要知道遵修的是什麼,又是以誰爲榜樣而遵修,遵修的是哪些人。回答是:遵修的是普賢行願;是以普賢菩薩爲榜樣;遵修的是與會一切諸大菩薩。

  合起來就是說:在這部《無量壽經》裏,以普賢菩薩做爲(「作爲」)一切菩薩的上首(這就是“遵”或者做爲(「作爲」)一切菩薩,效仿的榜樣),其余的文殊、彌勒、賢護等出家和在家的大菩薩,以及從十方世界來參與法會的無量大菩薩,都共同遵修普賢大士之德(這就是“皆”的意思)。

  以下解釋他們遵修的普賢大士之德的具體內涵:

  第二、普賢大士之德

  分成四段解釋:(一)普賢廣大行願;(二)成就普賢廣大行願的殊勝方便;(叁)彌陀本願怎樣使行者成就普賢行願;(四)與會無數大菩薩們都經由此方便而遵修普賢大士之德。

  (一)普賢廣大行願

  所謂的普賢大士之德,就是指普賢廣大行海。展開來說,有無量無邊的普賢行;歸納起來,就是指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的妙行。《華嚴經》說:欲成就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佛功德海,需要修持普賢十種廣大行願,所謂:一、禮敬諸佛;二、稱贊如來;叁、廣修供養;四、忏悔業障;五、隨喜功德;六、請轉*輪;七、請佛住世;八、常隨佛學;九、恒順衆生;十、普皆回向。

  “普賢”總的表示大行,有廣大、無盡、圓滿等涵義。“普賢”,是指一切時、一切處從身口意發出的行爲,無不妙善。“圓滿”,是指普賢行極其圓滿,一切支分無不具足。就像十五的月亮圓圓滿滿,沒有一點欠缺,又像車輪具足一切輪條。所謂的廣大,是指以全法界心、如法界量而作。由于本性遍滿一切時、處,本性中具有超過恒河沙數的性德或功能性,因此就稱合本性,發起如法界量的廣大行願。“無盡”,是指每一條行願都是盡未來際念念不斷地去做。在《行願品》裏講到四無盡句:“虛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願乃盡;以虛空界等不可盡故,我此行願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比如十大願王,每一願都說到了盡虛空遍法界佛刹極微塵數的世界、盡未來際等等,說到了所禮境如何、隨喜境如何、忏悔境如何等等,行境達到了最大量,行爲的種類達到了最大量。總之包含了十方叁世一切種類的行爲,而且每一種行爲都達到極其廣大、極其圓滿、極其不可思議的境界。這就是普賢大士之德,所有的大菩薩沒有一個例外,都要遵修普賢大士之德,來趣入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

  (二)成就普賢廣大行願的殊勝方便

  像這樣極其廣大、無盡、圓滿的普賢大行,怎麼才能修到呢?這就要通過殊勝的方便來實現,其中極殊勝的一個方便,就是往生阿彌陀佛的淨土,原因是阿彌陀佛有大威神力,能使行人快速成就。

  這又要看到阿彌陀佛願海的內容,阿彌陀佛的發願是讓衆生往生淨土,都得到極廣大的天眼、天耳、神足、宿命、他心、漏盡等神通,得到智慧、辯才、陀羅尼、叁摩地等無量無邊的功德。現在阿彌陀佛已經成佛,所有的大願都已經實現,所以能加持衆生,使他開悟見到本性,然後稱合本性發出廣大、圓滿、無盡的普賢行願,而且能夠真正做到,這樣就能深入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而成佛。阿彌陀佛的本願說到:“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衆,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也是必然規律。要讓衆生成佛,最關鍵的點就是明心見性。先要真正見到本性,心打開了,然後就會稱合本性發起普賢行願。這樣就使得本性中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的性德,以開悟的因緣,以行願的力量,以消除了妄想執著的緣故,就能廣大、周遍地發出妙力。

  凡夫很可憐!如來藏一直在隨著無明的因緣發生作用,寶貴的佛性都被用在起惑造業上了,結果層出不窮地變現迷亂的境界!心陷在迷亂中,起的都是反作用、邪作用。而隨著覺悟的因緣,然後起的就是正作用、妙作用。而且以稱合本性的普賢行願力,才完全把這個心翻轉過來,最終入的就是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

  這樣就看出:要讓衆生迅速成佛,關鍵是打開他的心,然後再去妄執、除習氣,顯發本有的恒河沙數的妙德,這樣來成就普賢行海。而能充當強大增上緣的就是阿彌陀佛的力量。以這個原因,普賢菩薩帶領華嚴海會一致回向往生極樂世界,以求圓成佛果。這裏有很深的秘密。《普賢行願品》最後歸結在往生極樂世界上,這是非常明顯的結局。原因就是阿彌陀佛有大力量,能加持行者迅速成就普賢行願。

  所以普賢菩薩發願說:“願我臨遇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刹。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現前成就此大願”,就不只是停留在誦誦經、在心裏作意、向往的層次上,而是現前成就普賢大願!一切極其廣大、圓滿、極其不可思議的普賢行,都完全實證到,這叫“現前成就”。

  長行文裏更詳細地說到:“到已即見阿彌陀佛……,其人自見生蓮花中,蒙佛授記。得授記已,經于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衆生心而爲利益。……能于煩惱大苦海中拔濟衆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從這些經文就看出怎麼來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借助的方便就是往生極樂世界,得到阿彌陀佛果位方便的攝持,就能使普賢行願圓滿地實現。

  (叁)彌陀本願怎樣使行者成就普賢行願

  凡夫的困難就是顛倒習氣太重,不必刻意就自然現行,一遇到境緣就不斷湧發,這樣一直被煩惱和業的力量所控製,就嚴重地障蔽了靈知、障蔽了能力,而發不出廣大的普賢行。現在怎麼來破除障礙?彌陀願海的設計就是建立具足功德莊嚴的淨土,讓衆生能得得(「能得」)佛力攝持而往生淨土、橫超生死。

  一往生到了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給衆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換身體。衆生在輪回裏披枷戴鎖(「帶鎖」),就是指五取蘊一直不斷地相續。這樣的五取蘊相續,其實就是一種不斷運轉的造苦的機器,同時也就是一種不斷按照過去的業力而顯現苦的所在,只要它還在相續,就擺脫不了輪回的命運,就會一直落在錯亂的因果循環當中。

  但是走往生淨土這條路,在臨終這一期蘊身息滅時,自己的心和佛心相合的一瞬間,就轉成了蓮花化生。然後佛的加持力注入這個化現的身,就能使得他內在的妄執、煩惱、業等負面的力量無法現行,這樣就從長劫惑、業、苦循環的狀況中解脫出來;而正面,出現的完全是清淨的覺悟因緣,所以唯一不斷地在顯發本性的妙用,不斷地往道上升進,這就是入了不退轉地。所以往生就是轉凡成聖的第一個關鍵。

  再往下要知道,往生之後會發出怎樣的行爲?就是會不斷地發出廣大的普賢行,不再是過去那樣目光短淺,只求現世的享樂、或者求來世善趣的享樂、或者求一己解脫,做出種種很小的行爲。往生之前受惑業力量的控製,見不到自己的本性,見不到客塵的虛妄,所以就一直在隨著迷亂的力量運轉,也就使本性的妙力無由開發,而無法實現普賢行願。但往生之後,由于脫開了惑業力量的系縛,由于親見了本性,由于有佛神力的加持,因此就能開發極廣大的功德,就能開展極廣大的普賢行。這以後就在行爲上從始至終都是遵修普賢大士之德。

  往生後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得到無生法忍。這以後就真正開始實行普賢大行!開始分身塵刹,化現在十方不可說不可說的世界裏,把無量衆生從煩惱大苦海中拔濟出來,安置在極樂世界。而這樣做的時間是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

  (四)與會無數大菩薩們都經由此方便而遵修普賢大士之德

  阿彌陀佛成佛已經十劫,在這十劫裏已經有無數菩薩通過往生極樂淨土而得到大成就,然後從極樂淨土出來,進入“園林遊戲地門”,入了教化地。從此他們在十方世界裏化現種種身,運用種種方便,教化無量衆生。到了這次釋迦佛要開演淨土法門時,這些得過阿彌陀佛大恩救度的大菩薩們當然就化現過來,輔助釋迦佛弘揚阿彌陀佛的法門。

  把無量衆生從煩惱大苦海裏拔濟出來,一個個送到極樂世界,這是真正救度衆生的大事業。有多少佛和菩薩在做這項事業呢?包括從阿彌陀佛化出去的無數佛菩薩,包括阿彌陀佛座下已經成佛或者成了大菩薩的這些大聖者們,都在共同做這項偉大的事業。像這樣輾轉地教化、輾轉地度脫,就成爲極廣大的事業。

  這樣才知道這部《無量壽經》一開始就說:無數大菩薩都遵修普賢大士之德,這裏有很大的密意。就是指這些大菩薩當初也是隨學普賢廣大行願,以行願力而往生到極樂世界,然後現前成就普賢行願,仍然以普賢行願力化現在十方世界普度…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