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任何一個部分都會恭敬、信受、贊歎、欣求,就是因爲認識到了“理體”和“緣起”這兩個根本。
(叁)解釋“無量億劫,難值難見。猶靈瑞華,時時乃出”
靈瑞花就是昙花,它是一種祥瑞。在《出曜經》裏講:昙花幾千萬劫才出現一次,衆生見到昙花盛開,就會說:“佛即將出世了。”《涅槃經》講:昙花有果無花,如果昙花開了金花,世間就有佛出現。所以昙花非常難遇到,只有佛出世才開一次。
這是比喻彌陀願海法門極其稀有,這不是少善根、福德、因緣的人能信受得了的!因爲這是極其不可思議的事。
很多人都不感覺,認爲這很容易聽到。念念佛嘛,求生淨土嘛,好像沒什麼稀奇。這裏要想一想:善根、福德不夠的人能夠堅定地念佛、一心求生西方嗎?這是非常難的!因爲人的心不能勉強它做,要他自己肯做才行。這是不可思議的事,如果一定要等自己想明白了,或者親眼見到了才相信,那就沒有這個可能性!但現在對于不可思議的事竟然能相信、能行持,那就證明有不可思議的善根。
釋迦佛在演說彌陀願海法門時,說到“無量億劫,難值難見”,就是指彌陀願海的法門極其罕見。現在要把彌陀果地的無上方便合盤托出,要把彌陀累劫修行的成果直接賜給衆生受用,這就成了一切世間一個極大的祥瑞!這祥瑞是指阿彌陀佛累劫的功行已經圓滿,無量衆生得到度脫的時機已經到了,娑婆世界將呈現極大的吉祥!
佛成佛後有很多年轉*輪,並沒有說到彌陀願海法門。直到今天因緣已經和合,“彌陀願海法門”這朵金色昙花即將開放。無量衆生都會因爲聽到這個法,而對阿彌陀佛生起真實的信心,對極樂世界生起決定往生的心。有了這樣強有力的信願,就會開始以至誠心執持佛名號,心心念念投入佛的願海。
(四)解釋“今所問者,多所饒益,開化一切諸天人民”
由于阿難尊者的請問,引出了世尊宣說彌陀本願海,這能使無量衆生得到一生成辦解脫、得不退轉、速疾成佛等的極大利益。也就是在彌陀願海法門普遍流通在世間之後,會有無量衆生因爲聽到這個法而生起信願,沐浴在彌陀願海光明的加持中,得到佛的慈悲攝受護念,從此能順利地往生淨土,迅速成佛。
所以世尊贊歎阿難說:你今天的提問有極大的利益,能開導和度化一切人天爲主的六道衆生。
漢、吳兩譯的經文更具體地講到:現在諸天、世間帝王、人民以及蜎飛蠕動之類(蜎飛就是有翅膀的小飛蟲,蠕動就是有腳的小爬蟲,代表微小、障重的有情),現在就連蜎飛蠕動之類,也因爲你這一問而得到度脫。
佛說:你這一問,勝過在累劫中供養一天下阿羅漢、辟支佛和布施諸天、人民、蜎飛蠕動的功德百千億萬倍。由于你的請問而說出了彌陀願海,這會極其廣泛地利益衆生。
這功德的巨大,通過一個比較來顯示。如果一個人對整個天下的阿羅漢、辟支佛做種種財物的供養;或者對整個天下的諸天人民下至微小的旁生做種種布施,這樣持續不斷地做了很多個大劫。時間的量極其漫長。劫是多長的時間呢?這是難以用數字表達的,只有用比喻來顯示。好比一塊長、寬、高各四十裏的巨石,一個長壽天的天人每一百年下來一次,以極細軟的天衣拂一下巨石,這樣只能拂下極少量的塵埃。像這樣,直到把這塊巨石拂完,還沒有窮盡劫的時間。那現在是在累劫中做這麼廣大的布施,當然有極大的功德,而這根本比不了你提問的功德,你的功德百千萬億倍超過了前者!
這就是說,以阿難提問的緣起,讓世尊說出了極爲奇特的淨土法門,這能讓無量衆生得到一生解脫、入不退地、成滿普賢行願、速疾成佛的極圓滿、極廣大的利益。稍微想一想,這能給多少衆生帶來多大的利益:時間上,要看到初期、中期、後期等的未來極長久的時間;種類上,包括從地獄衆生到十地菩薩之間無數種類的有情,都是彌陀願海的受益者,這其中任何一個真正信受彌陀本願法門的有情,一定能在他心裏不斷地出生越來越殊勝的利益,所有這一切都是由阿難尊者提問發起本經而得到的,所以這提問的功德大得像整個太虛空一樣無量無邊!所以,法上的利益是極其不可思議的,遠遠超過了財供養。
今天,由阿難的提問,世尊終于向娑婆世界的無量衆生講出了彌陀願海法門,透露了佛果地的無上方便。這樣無量衆生就都有了解脫和成佛的希望。這是一切世間最大的福音。
凡夫輪回了無量劫,都沒有解脫生死。如果只憑自己的力量來了脫生死,那必須要生起現見空性的智慧,才斷得了煩惱、執著;而能這樣修證到的人少之又少。但是,現在依仗彌陀本願的攝受,能在短暫的一生過後就生到極殊勝的淨土,而徹底超出輪回。從此,就成了有福氣受用佛累劫修行成果的人了!全身心都處在彌陀願海的加持中,得到的受用極其殊勝!
彌陀願海的作用到底有多深、有多廣,能賜給衆生多少不可思議的利益?即使在一個大劫裏連續不斷地宣說,也說不完其中的一分!如果衆生能看到這部《無量壽經》而信受彌陀願海,那就從這一刻開始,自己的心真正和阿彌陀佛的願海接通了。
阿彌陀佛在因地設立本願時有一條就是要十方世界的佛都贊歎自己的名號,要以這樣的緣起,使法界衆生都能聽到彌陀願海普度的消息。有緣的人聽到這個驚人的喜訊時,會毫不猶豫地上這艘彌陀大願船,義無反顧地趣入淨土。
那麼到了釋迦佛成爲娑婆教主的時候,以彌陀本願力的感召,今天因緣成熟了,就開始要把這個主題點出來了。如果能聽到這部經,前前後後一步步地了解彌陀本願和淨土功德,整個過程走過一遍,就自然會生信心、生願心。這就是發起淨土信願、攝受衆生往生極樂世界的最根本的一個途徑。
所以,淨土經教的利益極其不可思議!傳授淨土法的意義極其深遠、重大。這是涉及到釋迦佛一期教法極漫長的時期裏,無數聖凡都須要由了解阿彌陀佛的本願和極樂淨土的功德來生起信願,來求生淨土實現解脫和成佛的所願。
如果這個法門能夠廣泛地流通在世間,有緣的人能聽到佛在經上是怎麼一句一句地講出來:阿彌陀佛因地怎麼發願、果地怎麼成就功德莊嚴,往生淨土得到哪些不可思議的利益,它的殊勝性何在、簡易何在,爲什麼適合我,我爲什麼需要,我應當修哪些正因來成辦往生……像這樣,對一個個要點都清楚了,自己的見解就會全面地打開,就會從原來的愚昧無知、猶豫不定、或半信半疑、或很少、很淺、很不確定的認識,轉變成特別清楚明白、特別決定、特別深、特別廣的認識,這時候就會真正有對淨土法門的勝解信。只要得到這個根本,接下來,自己的心就決定會趣向淨土,也就決定能得到度脫。
丙四、佛心見證
淨土法門的深廣度極其不可思議,只有以佛的量才能完全證實。所以在開演本經之前,佛以自己徹證的境界,來證實淨土法門!之後我們才知道:這部經佛所說的每一句,全部都是現量所見,字字句句都是如來大圓鏡智顯現的靈文。在佛遍照十方叁世的大智慧裏,淨土法門的事、理、因、果都徹見無余。
如果不是以遍照十方叁世的智慧,誰能說出阿彌陀佛因地時怎麼一段一段地走來?比如無數劫之前,當時阿彌陀佛是什麼身份、什麼素質,怎麼在世自在王如來前發願,發願後怎麼修行,總的修行曆程如何?結果如何?……這些都不是編造的,而是曆曆現在心前,爲我們宣說。又像極樂世界成就之後,淨土具足怎樣的功德莊嚴,這也是由徹底見到而說出來的。又比如十方世界裏的菩薩怎麼去極樂世界參學,極樂世界裏的菩薩又怎麼去十方世界,淨土裏寶池、蓮花、行樹、香風、光明等各種莊嚴各是什麼狀況……這一切也都是佛徹底見到而告訴我們的。
如果能對這段經文生起信心,確實,對這部《無量壽經》的每一句經文都會生信心。會相信佛的語言句句真實,因爲這不是從分別心流出的語言。前面講佛入大寂定,就是表示佛在定中徹底照見了淨土法門的事、理、因、果,以這樣的方式來宣說本經的。所以這部經的字字句句都是由“佛眼現見”而流出的。
要知道序分裏說這些是什麼用意。佛當然不會跟世俗的人一樣,事先要吹噓一下自己。佛是必須拿出自己徹見萬法的證量來證明這個淨土法門。
阿難當知,如來正覺,其智難量,多所導禦。慧見無礙,無能遏絕。以一餐之力,能住壽命億百千劫,無數無量,複過于此,諸根悅豫,不以毀損,姿色不變,光顔無異。所以者何?如來定慧,究暢無極,于一切法而得自在。
這裏世尊就說:阿難!你要曉得,如來的智慧甚深不可測量,無論凡夫、外道、阿羅漢和一到十地菩薩,都測不到如來智慧的一分!無論多少加在一起也不行!這就說出了佛的智慧極其甚深。嘉祥大師說:“佛的正覺智慧難以測量,這是指真實智慧微妙到極點,徹照法界,根本不是佛以下其他有情的心所能測量。”
“多所導禦”,就是講:如來遍照一切法,所以知道凡聖有情各是什麼樣的狀況,而能做相應的引導;特別按照本經來講,就是指釋迦佛對淨土法門的事理、因果等都了如指掌,所以有極大的善巧,成爲大導師。就像一個人對整個路途了如指掌,他就成了大導師,按照他的指導去走,完全沒有問題。他對路該怎麼走、所到的境界如何、怎麼漸次進行、最終是什麼結果,對其中的每一個方面都清清楚楚,也就能做方方面面的指導。所以“多所導禦”就是指佛以智慧見到深妙淨土的一切所知,所以是淨土法門的大導師。就跟阿彌陀佛親自來宣講一樣。
這才知道,往後佛怎麼來宣說這部《無量壽經》,怎麼來揭示極樂淨土的緣起,這是怎麼逐漸實現的,深的方面如何,廣的方面如何,結果又怎麼樣……彌陀願海實際上有深廣無量的內涵,釋迦佛只是針對人類在大願海裏選擇一些重點來講,不是只有四十八願。佛是用人類能接受的語言、比…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