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任何一个部分都会恭敬、信受、赞叹、欣求,就是因为认识到了“理体”和“缘起”这两个根本。
(三)解释“无量亿劫,难值难见。犹灵瑞华,时时乃出”
灵瑞花就是昙花,它是一种祥瑞。在《出曜经》里讲:昙花几千万劫才出现一次,众生见到昙花盛开,就会说:“佛即将出世了。”《涅槃经》讲:昙花有果无花,如果昙花开了金花,世间就有佛出现。所以昙花非常难遇到,只有佛出世才开一次。
这是比喻弥陀愿海法门极其稀有,这不是少善根、福德、因缘的人能信受得了的!因为这是极其不可思议的事。
很多人都不感觉,认为这很容易听到。念念佛嘛,求生净土嘛,好像没什么稀奇。这里要想一想:善根、福德不够的人能够坚定地念佛、一心求生西方吗?这是非常难的!因为人的心不能勉强它做,要他自己肯做才行。这是不可思议的事,如果一定要等自己想明白了,或者亲眼见到了才相信,那就没有这个可能性!但现在对于不可思议的事竟然能相信、能行持,那就证明有不可思议的善根。
释迦佛在演说弥陀愿海法门时,说到“无量亿劫,难值难见”,就是指弥陀愿海的法门极其罕见。现在要把弥陀果地的无上方便合盘托出,要把弥陀累劫修行的成果直接赐给众生受用,这就成了一切世间一个极大的祥瑞!这祥瑞是指阿弥陀佛累劫的功行已经圆满,无量众生得到度脱的时机已经到了,娑婆世界将呈现极大的吉祥!
佛成佛后有很多年转*轮,并没有说到弥陀愿海法门。直到今天因缘已经和合,“弥陀愿海法门”这朵金色昙花即将开放。无量众生都会因为听到这个法,而对阿弥陀佛生起真实的信心,对极乐世界生起决定往生的心。有了这样强有力的信愿,就会开始以至诚心执持佛名号,心心念念投入佛的愿海。
(四)解释“今所问者,多所饶益,开化一切诸天人民”
由于阿难尊者的请问,引出了世尊宣说弥陀本愿海,这能使无量众生得到一生成办解脱、得不退转、速疾成佛等的极大利益。也就是在弥陀愿海法门普遍流通在世间之后,会有无量众生因为听到这个法而生起信愿,沐浴在弥陀愿海光明的加持中,得到佛的慈悲摄受护念,从此能顺利地往生净土,迅速成佛。
所以世尊赞叹阿难说:你今天的提问有极大的利益,能开导和度化一切人天为主的六道众生。
汉、吴两译的经文更具体地讲到:现在诸天、世间帝王、人民以及蜎飞蠕动之类(蜎飞就是有翅膀的小飞虫,蠕动就是有脚的小爬虫,代表微小、障重的有情),现在就连蜎飞蠕动之类,也因为你这一问而得到度脱。
佛说:你这一问,胜过在累劫中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和布施诸天、人民、蜎飞蠕动的功德百千亿万倍。由于你的请问而说出了弥陀愿海,这会极其广泛地利益众生。
这功德的巨大,通过一个比较来显示。如果一个人对整个天下的阿罗汉、辟支佛做种种财物的供养;或者对整个天下的诸天人民下至微小的旁生做种种布施,这样持续不断地做了很多个大劫。时间的量极其漫长。劫是多长的时间呢?这是难以用数字表达的,只有用比喻来显示。好比一块长、宽、高各四十里的巨石,一个长寿天的天人每一百年下来一次,以极细软的天衣拂一下巨石,这样只能拂下极少量的尘埃。像这样,直到把这块巨石拂完,还没有穷尽劫的时间。那现在是在累劫中做这么广大的布施,当然有极大的功德,而这根本比不了你提问的功德,你的功德百千万亿倍超过了前者!
这就是说,以阿难提问的缘起,让世尊说出了极为奇特的净土法门,这能让无量众生得到一生解脱、入不退地、成满普贤行愿、速疾成佛的极圆满、极广大的利益。稍微想一想,这能给多少众生带来多大的利益:时间上,要看到初期、中期、后期等的未来极长久的时间;种类上,包括从地狱众生到十地菩萨之间无数种类的有情,都是弥陀愿海的受益者,这其中任何一个真正信受弥陀本愿法门的有情,一定能在他心里不断地出生越来越殊胜的利益,所有这一切都是由阿难尊者提问发起本经而得到的,所以这提问的功德大得像整个太虚空一样无量无边!所以,法上的利益是极其不可思议的,远远超过了财供养。
今天,由阿难的提问,世尊终于向娑婆世界的无量众生讲出了弥陀愿海法门,透露了佛果地的无上方便。这样无量众生就都有了解脱和成佛的希望。这是一切世间最大的福音。
凡夫轮回了无量劫,都没有解脱生死。如果只凭自己的力量来了脱生死,那必须要生起现见空性的智慧,才断得了烦恼、执著;而能这样修证到的人少之又少。但是,现在依仗弥陀本愿的摄受,能在短暂的一生过后就生到极殊胜的净土,而彻底超出轮回。从此,就成了有福气受用佛累劫修行成果的人了!全身心都处在弥陀愿海的加持中,得到的受用极其殊胜!
弥陀愿海的作用到底有多深、有多广,能赐给众生多少不可思议的利益?即使在一个大劫里连续不断地宣说,也说不完其中的一分!如果众生能看到这部《无量寿经》而信受弥陀愿海,那就从这一刻开始,自己的心真正和阿弥陀佛的愿海接通了。
阿弥陀佛在因地设立本愿时有一条就是要十方世界的佛都赞叹自己的名号,要以这样的缘起,使法界众生都能听到弥陀愿海普度的消息。有缘的人听到这个惊人的喜讯时,会毫不犹豫地上这艘弥陀大愿船,义无反顾地趣入净土。
那么到了释迦佛成为娑婆教主的时候,以弥陀本愿力的感召,今天因缘成熟了,就开始要把这个主题点出来了。如果能听到这部经,前前后后一步步地了解弥陀本愿和净土功德,整个过程走过一遍,就自然会生信心、生愿心。这就是发起净土信愿、摄受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最根本的一个途径。
所以,净土经教的利益极其不可思议!传授净土法的意义极其深远、重大。这是涉及到释迦佛一期教法极漫长的时期里,无数圣凡都须要由了解阿弥陀佛的本愿和极乐净土的功德来生起信愿,来求生净土实现解脱和成佛的所愿。
如果这个法门能够广泛地流通在世间,有缘的人能听到佛在经上是怎么一句一句地讲出来:阿弥陀佛因地怎么发愿、果地怎么成就功德庄严,往生净土得到哪些不可思议的利益,它的殊胜性何在、简易何在,为什么适合我,我为什么需要,我应当修哪些正因来成办往生……像这样,对一个个要点都清楚了,自己的见解就会全面地打开,就会从原来的愚昧无知、犹豫不定、或半信半疑、或很少、很浅、很不确定的认识,转变成特别清楚明白、特别决定、特别深、特别广的认识,这时候就会真正有对净土法门的胜解信。只要得到这个根本,接下来,自己的心就决定会趣向净土,也就决定能得到度脱。
丙四、佛心见证
净土法门的深广度极其不可思议,只有以佛的量才能完全证实。所以在开演本经之前,佛以自己彻证的境界,来证实净土法门!之后我们才知道:这部经佛所说的每一句,全部都是现量所见,字字句句都是如来大圆镜智显现的灵文。在佛遍照十方三世的大智慧里,净土法门的事、理、因、果都彻见无余。
如果不是以遍照十方三世的智慧,谁能说出阿弥陀佛因地时怎么一段一段地走来?比如无数劫之前,当时阿弥陀佛是什么身份、什么素质,怎么在世自在王如来前发愿,发愿后怎么修行,总的修行历程如何?结果如何?……这些都不是编造的,而是历历现在心前,为我们宣说。又像极乐世界成就之后,净土具足怎样的功德庄严,这也是由彻底见到而说出来的。又比如十方世界里的菩萨怎么去极乐世界参学,极乐世界里的菩萨又怎么去十方世界,净土里宝池、莲花、行树、香风、光明等各种庄严各是什么状况……这一切也都是佛彻底见到而告诉我们的。
如果能对这段经文生起信心,确实,对这部《无量寿经》的每一句经文都会生信心。会相信佛的语言句句真实,因为这不是从分别心流出的语言。前面讲佛入大寂定,就是表示佛在定中彻底照见了净土法门的事、理、因、果,以这样的方式来宣说本经的。所以这部经的字字句句都是由“佛眼现见”而流出的。
要知道序分里说这些是什么用意。佛当然不会跟世俗的人一样,事先要吹嘘一下自己。佛是必须拿出自己彻见万法的证量来证明这个净土法门。
阿难当知,如来正觉,其智难量,多所导御。慧见无碍,无能遏绝。以一餐之力,能住寿命亿百千劫,无数无量,复过于此,诸根悦豫,不以毁损,姿色不变,光颜无异。所以者何?如来定慧,究畅无极,于一切法而得自在。
这里世尊就说:阿难!你要晓得,如来的智慧甚深不可测量,无论凡夫、外道、阿罗汉和一到十地菩萨,都测不到如来智慧的一分!无论多少加在一起也不行!这就说出了佛的智慧极其甚深。嘉祥大师说:“佛的正觉智慧难以测量,这是指真实智慧微妙到极点,彻照法界,根本不是佛以下其他有情的心所能测量。”
“多所导御”,就是讲:如来遍照一切法,所以知道凡圣有情各是什么样的状况,而能做相应的引导;特别按照本经来讲,就是指释迦佛对净土法门的事理、因果等都了如指掌,所以有极大的善巧,成为大导师。就像一个人对整个路途了如指掌,他就成了大导师,按照他的指导去走,完全没有问题。他对路该怎么走、所到的境界如何、怎么渐次进行、最终是什么结果,对其中的每一个方面都清清楚楚,也就能做方方面面的指导。所以“多所导御”就是指佛以智慧见到深妙净土的一切所知,所以是净土法门的大导师。就跟阿弥陀佛亲自来宣讲一样。
这才知道,往后佛怎么来宣说这部《无量寿经》,怎么来揭示极乐净土的缘起,这是怎么逐渐实现的,深的方面如何,广的方面如何,结果又怎么样……弥陀愿海实际上有深广无量的内涵,释迦佛只是针对人类在大愿海里选择一些重点来讲,不是只有四十八愿。佛是用人类能接受的语言、比…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