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无量寿经讲记(十一)
甲二、正宗分
上面世尊入大寂定,透彻地现见了极乐净土的事理因果,然后应阿难的请问,以下就正式开演这部《无量寿经》。
佛告阿难:乃往过去久远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锭光如来,兴出于世,教化度脱无量众生,皆令得道,乃取灭度。
佛告诉阿难说:这要追溯到久远不可思议无数劫之前(就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用心思维的无量无数大劫之前),当时有一位锭光如来出现世间,教化度脱了无量众生,使他们都得到道果,最后锭光如来示现入于涅槃。
接下来,再从锭光如来往过去的方向追溯,还要往回翻过53佛的时期,那就是无量劫又无量劫了,这才翻到了阿弥陀佛发愿最初的因地。从这里就知道阿弥陀佛从因地初发心到最终圆满成就大愿王,中间经历了无量无数的大劫,为了成就功德极其殊胜的净土,以普度尽虚空界的众生,付出了无数劫的努力。
从这里能体会到弥陀愿海的成就来之不易、极乐净土的成就来之不易、阿弥陀佛光明和名号的成就来之不易,今天我们能受用到佛无量劫来无数大愿大行的果实,能依仗弥陀愿海的无上方便一生就往生到净土、顿超生死、登不退地、从此速疾成佛,所有这一切都是阿弥陀佛的大恩大德所致。按照这样思维,就会对阿弥陀佛生感恩的心,会竭尽自己的诚心投入佛的大愿海。其次,会生起庆幸之心,今生能遇到弥陀愿海的大法,确实是无量劫中稀有难逢的一刻,所以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机会,今生就生到阿弥陀佛的净土,来迅速地完成成佛度众生的普贤行愿。由于有这些大的必要,就要具体地讲明阿弥陀佛因地发愿、修行、成道的经过。
次有如来,名曰光远,次名月光、次名栴檀香、次名善山王、次名须弥天冠、次名须弥等曜、次名月色、次名正念、次名离垢、次名无著、次名龙天、次名夜光、次名安明顶、次名不动地、次名琉璃妙华、次名琉璃金色、次名金藏、次名炎光、次名炎根、次名地种、次名月像、次名日音、次名解脱华、次名庄严光明、次名海觉神通、次名水光、次名大香、次名离尘垢、次名舍厌意、次名宝炎、次名妙顶、次名勇立、次名功德持慧、次名蔽日月光、次名日月琉璃光、次名无上琉璃光、次名最上首、次名菩提华、次名月明、次名日光、次名华色王、次名水月光、次名除痴冥、次名度盖行、次名净信、次名善宿、次名威神、次名法慧、次名鸾音、次名师子音、次名龙音、次名处世。如此诸佛,皆悉已过。
这是让时间倒流,不断地往过去的方向追溯,追溯了一尊又一尊佛。一直经过了五十三尊佛。
尔时,次有佛,名世自在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时有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寻发无上正真道意。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高才勇哲,与世超异。
那时有一尊佛,叫做“世自在王如来”。佛的教法期有一位国王,叫做世饶王。听佛说法,心开意解,非常欢喜。随即发起了无上真实的菩提心。当时就舍弃了国土和王位,离世出家,成为沙门。
这里,“道意”就是菩提心(“道”是菩提,“意”是心)。发菩提心后的表现非常明显。就是世饶王一旦发起了求无上道普度众生的心,就把世间的王位、国家全部抛弃,这就是发菩提心真实的表现。所以,没有出离心还说有菩提心,那要大打一个问号!世间人最执著的就是名利声色,就是这些东西把人缠在世间法的网里,不能奋发。真正的菩提心是无上的志愿。世饶王闻法后触动了他的善根,他要勇求菩提,普度众生,这已经成为他心里最大的志愿,他决心把生命完全投入在菩提大业中。
当时发了无上心,毅然舍弃了国家、王位。要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在世间做到国王的位置,有最高的权力、最好的享受,一般人很难放下。而世饶王为了求无上道普度众生,毅然放弃了国家和王位,可见他发心的勇猛。
世饶王出家后的名字叫做“法藏比丘”。他有“高才勇哲”的品德。就是才能很高,志愿很大,又明白心地,和世间人迥然不同。关于法藏比丘当时的身份,有说是登地菩萨的身份。
这里,“高才勇哲,与世超异”和以后的成就息息相关。最终他能建立第一净土,成就度生的无上方便,都是由这个种性决定的。由于他的大勇,才能立愿成就超胜无量诸佛的刹土,这是大丈夫冲天的志气,不但要成就佛刹,而且要成就超胜无量诸佛的第一佛刹;而且,他要摄受从五逆到十地之间一切种类的众生,未得度者使他得度,已得度者扶持他成佛。这是极其广大的志愿,也因此有后来成就的普遍摄受一切众生的净土法门,成就了弥陀愿海、六字洪名的无上方便。当初的大愿心就是这样的。
其次,“哲”就是明——明自本心、见自本性,这样才能安住真实智慧、庄严净土,非常关键,这是根本。
“高才”,指极高的才能。由于才能极高,极其善巧,也就有后来方便至极的成就,无论是成就的光明、名号,净土遍满功德;水、鸟、香、光,皆作佛事;乃至净土超胜十方,绝无仅有,都是极巧妙的才能所致。这时,法藏菩萨已经完全超出世间的境界,叫做“与世超异”。
诣世自在王如来所,稽首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合掌,以颂赞曰:
当时,法藏比丘来到世自在王如来前,向佛汇报自己的发愿。他先顶礼佛的双足,之后绕佛三匝,表示敬爱(以最尊贵的头部顶礼佛卑下的双足,表示恭敬;以身体绕佛三次,表示对佛的爱戴不舍)。之后长跪合掌,以偈颂首先赞叹世自在王佛身、语、意无上的功德。之后表明愿心:我要修到与佛同等的果位,要成就无比殊胜的净土,摄受全法界无量无边的众生,使他们全部成佛。
以下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佛前所说的偈颂,分成三段来讲:一、赞佛功德;二、求佛所证;三、请佛证知。
一、赞佛功德分二:(一)分别赞叹佛身、语、意的功德;(二)总结赞叹
(一)分别赞叹佛身、语、意的功德
首先赞叹身功德:
光颜巍巍,威神无极,如是炎明,无与等者。
日月摩尼,珠光焰耀,皆悉隐蔽,犹如聚墨。
如来颜容,超世无伦。
前两颂赞叹佛色身光明的威德,后半颂赞叹佛色身相好的威德。
“光颜巍巍,威神无极”:佛的光明容颜极其高显,光明有大威神力,能够普遍照耀十方无量无数世界。“威神”指佛色身光明的体性。“无极”是指光明的量,也就是没有任何边际和局限的量。由于光明的威神没有局限、边际,因此光明无限普照。
“无与等者”,指佛色身的光明普照十方世界,没有能与之相等的光明。日、月、摩尼珠的光明,被极其明朗的佛光所映蔽,完全显不出来,看起来就像一团墨一样。(比如白天在太阳底下点一支蜡烛,蜡烛的光看起来只是一个黑圈,根本显不出。世间最亮的莫过于太阳、月亮和摩尼珠,但是放在佛光里,完全隐蔽不现,只是一个黑圈。)
“如来颜容,超世无伦”,指佛色身的相好极其庄严,美妙绝伦,超出世间一切的庄严相。意思是说,世间没有事物能有这样美妙的相。
接着赞叹佛的语功德:
正觉大音,响流十方。
如来无上正觉的梵音,普遍地宣流于十方世界。
佛的梵音有不远不近的德相,能传到十方无量世界,即使离佛无限遥远,听起来仍像在耳边宣说一样。由于这是从遍一切处的佛心所流出,因此音声遍一切处。
唐译说:“世尊能演一音声,有情各各随类解。”这是赞叹如来的圆音功德。由于本性中圆具一切法,佛的音声就是以本性为体而流出,所以一个圆音里具足无量音声海,世尊演说一个音声能使无量有情都听到合乎他意乐的语言,而且都得到理解,这是极奇妙的语功德。《普贤行愿品》说:“一切如来语清净,一言具众音声海,随诸众生意乐音,一一流佛辩才海。”
接着赞叹佛的意功德:
戒闻精进,三昧智慧,威德无侣,殊胜希有。
深谛善念,诸佛法海,穷深尽奥,究其涯底。
无明欲怒,世尊永无。
这里前两颂赞叹佛证德圆满,后半颂赞叹佛断德圆满。在赞叹证德圆满中,“戒闻”等一颂赞叹佛功德殊胜,“深谛”等一颂赞叹佛功德甚深。下面就按次第来解释:
1、赞叹佛功德殊胜
法藏比丘赞叹说:世尊!您的持戒、多闻、精进、三昧和智慧,都成就了无与伦比的大威德。一切种类的功德都登峰造极。
比如“持戒”,从最初凡夫持戒到证入二地菩萨圆满戒波罗蜜多,再上进到佛位得到最清净的戒、无量无边的戒德庄严。像这样,其它无量无数的功德都修到了究竟圆满,无人能比。
2、赞叹佛功德甚深
“深谛善念,诸佛法海”,指趣证的方便。“深谛”,就是深思谛观。心中明记诸佛法海,由此才能证得本性。这是从趣证的方便上说。过去因地是这样的修行,所以在圆满成就佛果时就有“穷深尽奥,究其涯底”的功德。
“诸佛法海”,就是指如来藏性。实际上说到底,一切都是这个如来藏。如来藏性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这是唯证方知!所以这是极其深奥难测的。对此,登地菩萨还只是少分证得,一直要到成佛,才彻证无余。这就是“穷深尽奥,究其涯底”的意思。好比一个辽阔、深邃的大海,直透到海的底部,穷到海的边涯。就是指极深极广的如来藏全体显现,这时就叫“彻证”。在众生份上这是丝毫没见到过的,就像太阳完全被乌云遮住了,丝毫不显现;到见本性的时候,就是从乌云里开出光来了,然后才知道乌云里有太阳;等到乌云一部分一部分地消失,现出来的太阳就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到最后,乌云全部散尽,太阳整个全显出来了,这好比是“彻证”。…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十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