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行經驗

  修行經驗

  請師父給佛學院的學子談談您的修行經驗。

  海濤法師開示:請跟我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一心頂禮,倓虛大師!一心頂禮,曉雲導師!願發菩提心,願修大悲心,願體證空性,當願衆生,共成佛道。"請放掌。首先感謝我們仁朗法師,更感謝我們校長,我們院長教授,所以剛剛我們進來,我只能講一句話,我太羨慕各位了,這麼好的環境,這麼多的善知識,所以更有一個正統佛教的傳承的地方,我在二十年前我就來到這邊了,那個時候也是想要來讀書,那時候只有東方文化研究所。但是後來,看不到幾個出家人,因爲我那時候我想要出家,所以就也沒有福報進來讀研究所。一直到十多年前,又來了兩次,那時候導師還在,都有跟他見面,又跟很多學生作交流。今天又來,我發覺那個時候是青少年,現在已經中老年了。我又來了,所以我想生命就是一個過程。不過來這邊,我必須告訴各位,這些年我沒有很好的專心去做佛教的學術基礎研究。我只是自己喜歡看經典、看書,到今天爲止我還在跑,但是跑的目的是學習,所以要去親近很多善知識,學習各種的方法。包括國家社會、民族、醫院、監獄、社會團體怎麼做。因爲,我認爲我在學術上面沒有很深入,但是我自己能夠透過實修彌補了,我師父告訴我叫半工半讀,所以他叫修福修慧,真華長老講的,對自己修解脫道,對衆生修菩薩道。所以必須要在別人身上去找到優點去學習。要不斷地檢討自己,所以今天不能當作演講。今天應該當作我的個人的忏悔,或是把我個人的一點點的經驗,快樂也好、痛苦也罷,希望大家給我一些指教。因爲我很怕做錯事,講錯話,因爲在家(指未出家的時候)做了很多壞事,不想出家之後再做壞事(指做錯事)。所以我以前在家做生意,我就維持一個原則,到後來,要麼做白雪公主(指做大家喜歡的好人),要麼做黑魔王(指做大家討厭的壞蛋)下地獄。我就不要又黑又白,當然有這個規劃以後,最後當然就會走到白雪公主。因爲佛教講的是清淨戒律,所以努力地就往這邊,我想我也常有一個幻想,如果讓我再回學校做學生,我經常背這句話:If I were a freshman again,我那時候讀的是文化觀光系,准備玩的,但是對我來講,我學了很多(似乎沒多大用)。但是,好在我認識了一位善知識,就是那時候,創辦人張其昀博士。我從他身上,就學了很多很多。我經常跑到圖書館外面去看他,因爲他都在裏面,寫、調資料。然後一個月給我們學生一張他的心得,雖然那個時候,我是一個學校的壞分子,因爲每天玩,但是我看到他就很喜歡。甚至、當時我希望我如果能夠做這種事該多好。我希望我老了以後就跟我們創辦人一樣,每天就在圖書館整理一些資料,送給有緣人看一看。

  我那個時候是個基督教徒,當然去基督教堂,也不是真的很相信,只是因爲那邊可以打乒乓球、交女朋友,所以我也沒有受洗,但是張其昀博士,給我們的那一張他的心得……。他要我們去相信一切、追求一切,那時候觀念就改變了,但是對老人家的那種,精進的精神就深深刻在我心裏面。所以,很喜歡看書,把好的跟別人分享,我想留下一個很好的典範。我認爲我講這句話是:原來一個人,可以影響很多人,雖然那時候,我們到學校都是去玩的,但是看到他,我就會肅然起敬。那時候我記得,我看過學校有法師,但是我沒有生起出離心,因爲我不了解他在做什麼。但是張其昀博士在做的我看得見,所以我感受就很強。我這樣講的意思,我現在已經出家了,我要扮演什麼角色,所以我自己有經常這個想法。這一雙手代表佛菩薩,代表五方佛,這一雙手代表所有輪回受苦的衆生。我們必須做這個連接點(合掌),讓別人,乃至受苦的衆生從你身上看到佛菩薩的味道(示現)。所以這一雙手代表菩提心,這一雙手代表大悲心。自己沒有了,代表空性,要有這個無我的空性。願把佛菩薩的功德來利益衆生,這是我的想法,所以我每天就跑來跑去。哪怕天天在不一樣的機場,面對各種不一樣的宗教、民族。那時候我就告訴自己,我要把自己的戲演好,演久就像。所以在飛機上也好、在任何地方,都要保持一個很好的威儀。這也是我的師傅如虛長老一直要求的,最好每天去街上走一走,特別沒有佛教的地方,讓他們(指大衆)看到一個佛一樣的出家人。讓他們去思惟。所以你的眼神,你的任何一個動作,都要非常地注意,這樣來修行。所以我想,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給別人一個很好的印象。而且這個印象,站在佛教,是給他一個功德、一個消業障,就像各位、你每次坐飛機,一進去人家都坐好了,你要走過去,每個人都會偷看你一下。所以那個時候,我自己就會一直念觀世音菩薩。因爲,觀音菩薩修持法,就是讓別人看到你、見到你、想到你,就得到功德,得到解脫。要這樣子地強迫自己來扮演這個角色,在大乘佛教裏面,就是生起一種佛慢,這個是承擔的意思。

  當然我這樣講,我到今天才知道,我們華梵也有佛學系,這是我最大的夢想(能夠讀佛學系)。而且剛剛聽我們仁朗法師講,佛學系裏有一半的學生都是出家人。我那個時候的夢想,如果能讓我又回到學校做學生,這是我的機會,我一定要把它扮演的非常好。讓學校的人,看到一個學佛的樣子,這個才是最重要,我們不太可能要求對方不要抽煙,不要跳舞,我們只能扮演一個角色,讓別人看到他自己,我想我們學佛,最高的目標、調伏自性、找到自己。禅宗講,找到一種開發我們的覺性,所以別人是幫助你最好的方法。如果臺下沒有觀衆,臺上這位唱歌的人就沒有意思了。所以大乘佛教,就是在不離開衆生的這種範圍,成就自己。所以你要成佛,上求佛道一半、衆生也一半。離開衆生也不可能成佛,成佛也爲了要幫助衆生,所以我們必須扮演這一點(角色)。

  當然,華梵大學是我們曉雲大師的慈悲跟遠見所成就。就像我們放蒙山一樣,石頭疊成高山,所疊起來的,一個佛教的淨土。就是希望,在社會大衆重視教育的過程裏面,能夠變成一個模範的大學。能夠引導所有要追求未來的人,找到一個正覺之路。正確的成就是什麼?但這裏面最重要的是,靠我們這些人(通指臺下的各位老師、校長、教授、出家人)來表達,所以我想,導師的生命會入涅槃(不生不滅,永恒延續)。佛陀說他是沒有死亡的,因爲他們的精神,就在我們身上延續下去。所以這一條路讓別人看見,因爲每一個衆生活著的目的,都是想要離苦得樂。我想,釋迦牟尼佛留下這一條道路,一代一代的傳給我們,所以我們在學校的佛學系也好,這些在家佛弟子也好,出家菩薩也好,就必須要有一個這樣子的動力,願意讓別人從你的生命中看到一個學佛者的動力。就像一個人,比如我自己,一個人關在房間了就沒事做了,因爲我沒有接觸到衆生。我個人私底下沒有什麼快不快樂、痛不痛苦的事情,但是唯有讓我活下去的理由就是我還能夠去做一點對別人,或其他生命有一點用的事情,我才會活下去。

  所以,有時候人家問我們說:你們爲什麼要出家?我說:出家不是逃避,從慈悲心找到了生命的出口。因爲活著實在是很痛苦,即便你擁有了世間的財富、地位,那還是一種痛苦跟壓力,因爲自私就是痛苦。但是我能夠去醫院,去墳墓區,乃至去放生,很多人都批評我們放生,但是,我如果停下來,不去做一些能夠幫助其他生命的事情,我會覺得自己生命沒電了、痛苦了。雖然我自己並不是所謂體力很好的人,但是我把自己行程可以排到滿滿的。甚至有時候想要他們(秘書處的工作人員)會跟我說是不是要休息幾天。像我現在每天幻想,我要休息七天,我要把《華嚴經》再聞、思、修一遍。再給我休息十四天,我把《大般若經》好好地再研讀一遍,這就是我的夢想。但是我發覺,我每次一休息,就生病了。半天就半天病,一天就一天病,叁天就叁天大病。後來我就決定,算了,不要想那麼多了,只要好事說好(只要是做好事都答應)就好了。而且我也不會去用很多心機,很多事情都跟你排得剛剛好,本來今天早上,我們秘書跟我說早一點來的,師父,仁朗法師說這邊(指華梵大學)准備有很多好吃的素齋。我當時在想,不錯了、不錯了,但是有一個直覺,好像沒辦法(提前抵達)。結果早上還真的有事,忙到剛剛一點十分才沖過來,我這樣講,是說,很多事情它是因緣不可思議。所以我親近我的皈依師父、法振老法師,他現在一百歲了。很多事情,以前我剛出家在慧日講堂,我是親近他的,後來皈依如虛長老,因爲法振法師他說不收徒弟了。那時候,但是我每次要做什麼,我都會跟他講。然後他就會跟我說這件事情是好還是不好,甚至要出門(偶爾如果我從慧日講堂回家),他都會叫我等一下,記得帶雨傘,爲什麼要帶雨傘?現在天氣不錯的。其實,那天真會下雨。所以後來我從老和尚身上看到這些慈悲的修證,這不是神通 ,而是直覺。他心平靜了,他關心你,他就可以,講出一些對你未來有方向的方法。所以,那個時候我對放生沒有好意見,因爲當時學的是人間佛教(比較關心人多以些),所以不太高興。但是他就跟我講了,這個是放生歌,你下回要多去弘揚,要做。他拿了《護生書集》給我看,弘一大師的,吃素很重要。我那時候想,這個很自然,這個沒什麼必要特別強調。但是等我出家,到了現在,才知道老和尚講的都是真的。我現在每天在忙吃素、放生。

  所以我想,生命的動力,不是心機,是一種無虛僞的悲心。但是你要展現這種動力,必須要在一個無我的、所謂空性,清淨的狀態。它才會表現出來,就像每一種東西,分析到底的時候,就像化學講的核子、原子(比喻抓到本質)這些東西,它才會表現出力量。爲了要表現力量,所以我們一直要讓自己達到,所謂我們讀的經典,講的空性,但是空…

《修行經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認識文殊菩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