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经验
请师父给佛学院的学子谈谈您的修行经验。
海涛法师开示:请跟我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一心顶礼,倓虚大师!一心顶礼,晓云导师!愿发菩提心,愿修大悲心,愿体证空性,当愿众生,共成佛道。"请放掌。首先感谢我们仁朗法师,更感谢我们校长,我们院长教授,所以刚刚我们进来,我只能讲一句话,我太羡慕各位了,这么好的环境,这么多的善知识,所以更有一个正统佛教的传承的地方,我在二十年前我就来到这边了,那个时候也是想要来读书,那时候只有东方文化研究所。但是后来,看不到几个出家人,因为我那时候我想要出家,所以就也没有福报进来读研究所。一直到十多年前,又来了两次,那时候导师还在,都有跟他见面,又跟很多学生作交流。今天又来,我发觉那个时候是青少年,现在已经中老年了。我又来了,所以我想生命就是一个过程。不过来这边,我必须告诉各位,这些年我没有很好的专心去做佛教的学术基础研究。我只是自己喜欢看经典、看书,到今天为止我还在跑,但是跑的目的是学习,所以要去亲近很多善知识,学习各种的方法。包括国家社会、民族、医院、监狱、社会团体怎么做。因为,我认为我在学术上面没有很深入,但是我自己能够透过实修弥补了,我师父告诉我叫半工半读,所以他叫修福修慧,真华长老讲的,对自己修解脱道,对众生修菩萨道。所以必须要在别人身上去找到优点去学习。要不断地检讨自己,所以今天不能当作演讲。今天应该当作我的个人的忏悔,或是把我个人的一点点的经验,快乐也好、痛苦也罢,希望大家给我一些指教。因为我很怕做错事,讲错话,因为在家(指未出家的时候)做了很多坏事,不想出家之后再做坏事(指做错事)。所以我以前在家做生意,我就维持一个原则,到后来,要么做白雪公主(指做大家喜欢的好人),要么做黑魔王(指做大家讨厌的坏蛋)下地狱。我就不要又黑又白,当然有这个规划以后,最后当然就会走到白雪公主。因为佛教讲的是清净戒律,所以努力地就往这边,我想我也常有一个幻想,如果让我再回学校做学生,我经常背这句话:If I were a freshman again,我那时候读的是文化观光系,准备玩的,但是对我来讲,我学了很多(似乎没多大用)。但是,好在我认识了一位善知识,就是那时候,创办人张其昀博士。我从他身上,就学了很多很多。我经常跑到图书馆外面去看他,因为他都在里面,写、调资料。然后一个月给我们学生一张他的心得,虽然那个时候,我是一个学校的坏分子,因为每天玩,但是我看到他就很喜欢。甚至、当时我希望我如果能够做这种事该多好。我希望我老了以后就跟我们创办人一样,每天就在图书馆整理一些资料,送给有缘人看一看。
我那个时候是个基督教徒,当然去基督教堂,也不是真的很相信,只是因为那边可以打乒乓球、交女朋友,所以我也没有受洗,但是张其昀博士,给我们的那一张他的心得……。他要我们去相信一切、追求一切,那时候观念就改变了,但是对老人家的那种,精进的精神就深深刻在我心里面。所以,很喜欢看书,把好的跟别人分享,我想留下一个很好的典范。我认为我讲这句话是:原来一个人,可以影响很多人,虽然那时候,我们到学校都是去玩的,但是看到他,我就会肃然起敬。那时候我记得,我看过学校有法师,但是我没有生起出离心,因为我不了解他在做什么。但是张其昀博士在做的我看得见,所以我感受就很强。我这样讲的意思,我现在已经出家了,我要扮演什么角色,所以我自己有经常这个想法。这一双手代表佛菩萨,代表五方佛,这一双手代表所有轮回受苦的众生。我们必须做这个连接点(合掌),让别人,乃至受苦的众生从你身上看到佛菩萨的味道(示现)。所以这一双手代表菩提心,这一双手代表大悲心。自己没有了,代表空性,要有这个无我的空性。愿把佛菩萨的功德来利益众生,这是我的想法,所以我每天就跑来跑去。哪怕天天在不一样的机场,面对各种不一样的宗教、民族。那时候我就告诉自己,我要把自己的戏演好,演久就像。所以在飞机上也好、在任何地方,都要保持一个很好的威仪。这也是我的师傅如虚长老一直要求的,最好每天去街上走一走,特别没有佛教的地方,让他们(指大众)看到一个佛一样的出家人。让他们去思惟。所以你的眼神,你的任何一个动作,都要非常地注意,这样来修行。所以我想,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给别人一个很好的印象。而且这个印象,站在佛教,是给他一个功德、一个消业障,就像各位、你每次坐飞机,一进去人家都坐好了,你要走过去,每个人都会偷看你一下。所以那个时候,我自己就会一直念观世音菩萨。因为,观音菩萨修持法,就是让别人看到你、见到你、想到你,就得到功德,得到解脱。要这样子地强迫自己来扮演这个角色,在大乘佛教里面,就是生起一种佛慢,这个是承担的意思。
当然我这样讲,我到今天才知道,我们华梵也有佛学系,这是我最大的梦想(能够读佛学系)。而且刚刚听我们仁朗法师讲,佛学系里有一半的学生都是出家人。我那个时候的梦想,如果能让我又回到学校做学生,这是我的机会,我一定要把它扮演的非常好。让学校的人,看到一个学佛的样子,这个才是最重要,我们不太可能要求对方不要抽烟,不要跳舞,我们只能扮演一个角色,让别人看到他自己,我想我们学佛,最高的目标、调伏自性、找到自己。禅宗讲,找到一种开发我们的觉性,所以别人是帮助你最好的方法。如果台下没有观众,台上这位唱歌的人就没有意思了。所以大乘佛教,就是在不离开众生的这种范围,成就自己。所以你要成佛,上求佛道一半、众生也一半。离开众生也不可能成佛,成佛也为了要帮助众生,所以我们必须扮演这一点(角色)。
当然,华梵大学是我们晓云大师的慈悲跟远见所成就。就像我们放蒙山一样,石头叠成高山,所叠起来的,一个佛教的净土。就是希望,在社会大众重视教育的过程里面,能够变成一个模范的大学。能够引导所有要追求未来的人,找到一个正觉之路。正确的成就是什么?但这里面最重要的是,靠我们这些人(通指台下的各位老师、校长、教授、出家人)来表达,所以我想,导师的生命会入涅槃(不生不灭,永恒延续)。佛陀说他是没有死亡的,因为他们的精神,就在我们身上延续下去。所以这一条路让别人看见,因为每一个众生活着的目的,都是想要离苦得乐。我想,释迦牟尼佛留下这一条道路,一代一代的传给我们,所以我们在学校的佛学系也好,这些在家佛弟子也好,出家菩萨也好,就必须要有一个这样子的动力,愿意让别人从你的生命中看到一个学佛者的动力。就像一个人,比如我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了就没事做了,因为我没有接触到众生。我个人私底下没有什么快不快乐、痛不痛苦的事情,但是唯有让我活下去的理由就是我还能够去做一点对别人,或其他生命有一点用的事情,我才会活下去。
所以,有时候人家问我们说:你们为什么要出家?我说:出家不是逃避,从慈悲心找到了生命的出口。因为活着实在是很痛苦,即便你拥有了世间的财富、地位,那还是一种痛苦跟压力,因为自私就是痛苦。但是我能够去医院,去坟墓区,乃至去放生,很多人都批评我们放生,但是,我如果停下来,不去做一些能够帮助其他生命的事情,我会觉得自己生命没电了、痛苦了。虽然我自己并不是所谓体力很好的人,但是我把自己行程可以排到满满的。甚至有时候想要他们(秘书处的工作人员)会跟我说是不是要休息几天。像我现在每天幻想,我要休息七天,我要把《华严经》再闻、思、修一遍。再给我休息十四天,我把《大般若经》好好地再研读一遍,这就是我的梦想。但是我发觉,我每次一休息,就生病了。半天就半天病,一天就一天病,三天就三天大病。后来我就决定,算了,不要想那么多了,只要好事说好(只要是做好事都答应)就好了。而且我也不会去用很多心机,很多事情都跟你排得刚刚好,本来今天早上,我们秘书跟我说早一点来的,师父,仁朗法师说这边(指华梵大学)准备有很多好吃的素斋。我当时在想,不错了、不错了,但是有一个直觉,好像没办法(提前抵达)。结果早上还真的有事,忙到刚刚一点十分才冲过来,我这样讲,是说,很多事情它是因缘不可思议。所以我亲近我的皈依师父、法振老法师,他现在一百岁了。很多事情,以前我刚出家在慧日讲堂,我是亲近他的,后来皈依如虚长老,因为法振法师他说不收徒弟了。那时候,但是我每次要做什么,我都会跟他讲。然后他就会跟我说这件事情是好还是不好,甚至要出门(偶尔如果我从慧日讲堂回家),他都会叫我等一下,记得带雨伞,为什么要带雨伞?现在天气不错的。其实,那天真会下雨。所以后来我从老和尚身上看到这些慈悲的修证,这不是神通 ,而是直觉。他心平静了,他关心你,他就可以,讲出一些对你未来有方向的方法。所以,那个时候我对放生没有好意见,因为当时学的是人间佛教(比较关心人多以些),所以不太高兴。但是他就跟我讲了,这个是放生歌,你下回要多去弘扬,要做。他拿了《护生书集》给我看,弘一大师的,吃素很重要。我那时候想,这个很自然,这个没什么必要特别强调。但是等我出家,到了现在,才知道老和尚讲的都是真的。我现在每天在忙吃素、放生。
所以我想,生命的动力,不是心机,是一种无虚伪的悲心。但是你要展现这种动力,必须要在一个无我的、所谓空性,清净的状态。它才会表现出来,就像每一种东西,分析到底的时候,就像化学讲的核子、原子(比喻抓到本质)这些东西,它才会表现出力量。为了要表现力量,所以我们一直要让自己达到,所谓我们读的经典,讲的空性,但是空…
《修行经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